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淑芳 孟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尽管西医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长期使用西药可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药物依赖和免疫系统抑制等副作用。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尽管西医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长期使用西药可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药物依赖和免疫系统抑制等副作用。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文献进行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深入的视角,从而推动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影响
2
作者 马丽英 董彩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20-0123,共4页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纳入的3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中医综合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纳入的3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中医综合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血压、心功能等级、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医院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玲 周振华 李雅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4期73-73,75,共2页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中西医及规范化西医治疗痰阻心脉证稳定型心绞痛时的运动平板试验安全性以及运动耐量。方法:收治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均进行运动平板运动试验...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中西医及规范化西医治疗痰阻心脉证稳定型心绞痛时的运动平板试验安全性以及运动耐量。方法:收治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均进行运动平板运动试验,并随访4周后运动耐量。结果:试验组运动耐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在二级医院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医院 冠心病 运动试验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湿寒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李玉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238-239,共2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用温针灸加中医推拿治疗并观察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的我科86例湿寒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分析目标,并且分成中医组与西医组,分别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组和西医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用温针灸加中医推拿治疗并观察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的我科86例湿寒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分析目标,并且分成中医组与西医组,分别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组和西医组复发、有效率对比,中医组是4.65%、97.67%,西医组是20.93%、83.72%,(x2=15.808,p=0.000),结果有差异。(2)中医组和西医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治疗后对照,中医组是81.59±9.27(分)、1.87±0.34(分),西医组是70.55±8.43(分)、3.01±0.52(分),(t=7.877,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用温针灸加推拿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温针灸 骨性关节炎 中医推拿 湿寒阻络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八珍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吴晓东 张淑芳 闫勉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评价补脾八珍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脾八珍汤,疗... 评价补脾八珍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脾八珍汤,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和炎症因子水平(IL-6、CRP)。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 FEV1%pred、FEV1/FVC%升高幅度,以及IL-6、CRP水平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八珍汤可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为COPD稳定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脾气虚证 补脾八珍汤 肺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的效果
6
作者 杨永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83-0186,共4页
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2月至2024年42月的学术研究期间,我们专注于挑选我院的一批共60位因脑卒中导致肢体关节疼痛的病患。采用严谨的双盲随机分组设计,将这些病例分为两个平行的实验组;... 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2月至2024年42月的学术研究期间,我们专注于挑选我院的一批共60位因脑卒中导致肢体关节疼痛的病患。采用严谨的双盲随机分组设计,将这些病例分为两个平行的实验组;参照组(30名患者)和观察组(同样30名患者)。参照组仅接受疼痛康复训练疗法,而观察组则结合了针灸疗法与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尤其在治疗后,观察到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上均呈现出显著优于参照组的趋势。这一发现揭示了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管理中的潜在优势。生活质量比较中,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较参照组明显上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关节疼痛发挥了显著的效用,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为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而奠定有利基础,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后肢关节疼痛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归复元通络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效果分析
7
作者 马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4-0127,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芪归复元通络汤与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58名脑梗症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额外口服芪归复元通络汤,结果 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前后NIHSS和CSI的得分以及肢体运...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芪归复元通络汤与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58名脑梗症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额外口服芪归复元通络汤,结果 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前后NIHSS和CSI的得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得分(7.13±0.95)及CSI得分(7.04±1.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NIHSS得分为9.45±1.82,CSI得分为8.59±1.48),同时,实验组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看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3.1%vs75.8%),相关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归复元通络汤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和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归复元通络汤 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遗症 NIHSS评分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松动术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邱贇 李玉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5-0078,共4页
研究了穴位刺络结合神经松解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6例此类病患,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42人,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各组分别接受穴位刺络、神经松解术以... 研究了穴位刺络结合神经松解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6例此类病患,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42人,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各组分别接受穴位刺络、神经松解术以及穴位刺络与神经松解术结合的治疗。比较不同疗法的效果。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评估上,治疗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至于颈椎曲度,虽然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结合穴位刺络和神经松解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针灸 神经松动术 联合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剥内扎术联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混合痔临床研究
9
作者 胡小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1-0044,共4页
评估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接受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而B组则接受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 评估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接受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而B组则接受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B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A组(82.86%);B组的术后愈合时间和出院时间分别为(21.84±3.17)d、(11.42±1.55)d,均短于A组的(29.45±3.56)d、(14.87±2.09)d;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A组(20.00%),P<0.05。结论 对于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消痔灵四步注射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剥内扎术 消痔灵 四步注射法 混合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偏瘫肢体功能效果观察
10
作者 许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2-0115,共4页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对脑梗死(CI)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9月间接诊的符合标准的80例CI患者,随机分为A组(接受常规治疗与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治疗)和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对脑梗死(CI)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9月间接诊的符合标准的80例CI患者,随机分为A组(接受常规治疗与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治疗)和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各40例。治疗前后,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A组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NIHSS评分明显更低(p<0.05)。此外,A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铜砭刮痧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CI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并带来神经功能的改善。这个治疗方案对于CI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铜砭刮痧 CI恢复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砭刮痧技术在临床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21-124,共4页
探讨铜砭刮痧技术在临床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铜砭刮痧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探讨铜砭刮痧技术在临床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铜砭刮痧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h、12h、24h的 VA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铜砭刮痧技术联合常规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砭刮痧技术 临床 疼痛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手法联合手指点穴疗法治疗盆底肌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马春梅 范耀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66-0069,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肌筋膜手法与手指点穴疗法联合治疗在盆底肌疼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住院的68例盆底肌疼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观察组使用手指点穴...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肌筋膜手法与手指点穴疗法联合治疗在盆底肌疼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住院的68例盆底肌疼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观察组使用手指点穴疗法结合肌筋膜手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只采用手指点穴疗法。对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减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有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的改善更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肌筋膜按摩结合手指点穴的方法,可以明显减轻盆底肌疼痛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这项研究只看到了近期的效果,我们仍需更多的长时间追踪及更大的样本量以证实其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点穴疗法 肌筋膜手法 盆底肌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鸢尾根提取物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玉 田春鸿 +2 位作者 孙丽婷 田莉 刘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5期39-41,49,共4页
目的:研究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其防治龋齿的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提取物,微孔板法培养变异链球菌BF模型,两倍稀释法研究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 目的:研究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其防治龋齿的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提取物,微孔板法培养变异链球菌BF模型,两倍稀释法研究维药鸢尾根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影响BF形成的最低抑菌浓度(SMIC)。结果: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的MIC50为500μg/m L,氯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变异链球菌BF形成的SMIC50分别约为125μg/m L和50μg/m L。结论:初步确定维药鸢尾根氯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为抑制变异链球菌BF形成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药鸢尾根 提取物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固表丸含药血清对炎症肺上皮细胞TGF-β_(2)-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思冥 罗建江 +4 位作者 李争 荆晶 孟驰 张艳丽 李风森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通过采用益气固表含药血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细胞模型进行干预,以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Sma和Mad相关(Smad)信号通路及相关炎症介质为切入点,揭示益气固表丸调节体内炎症水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卷烟烟... 目的:通过采用益气固表含药血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细胞模型进行干预,以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Sma和Mad相关(Smad)信号通路及相关炎症介质为切入点,揭示益气固表丸调节体内炎症水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卷烟烟雾提取物(CSE)和脂多糖(LPS)为刺激因子,以肺上皮细胞A549为载体,建立COPD炎症细胞模型。用益气固表丸对大鼠进行灌胃,2次/d,间隔12 h,给药7 d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用益气固表丸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进行培养干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单标等检测干预前后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和TGF-β_(2)-Smad信号通路重要分子变化。结果:各给药组CD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CD8、IL-6、IL-17、TNF-α、TGF-β_(2)、Smad2、Smad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表丸含药血清对炎症肺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TGF-β_(2)-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益气固表丸 TGF-β_(2)-Smad信号通路 炎症介质 含药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脑梗塞4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会丽 牛向东 刘慧娟 《新疆医学》 2010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脑梗塞 治疗 2009年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增生丸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红 张海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7期41-41,43,共2页
目的:根据骨质增生丸药品质量标准,对骨质增生丸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显微鉴别,结合水分、装量、溶散时限及微生物限度等检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该制剂稳定性好,有效期可定为2年。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 目的:根据骨质增生丸药品质量标准,对骨质增生丸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显微鉴别,结合水分、装量、溶散时限及微生物限度等检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该制剂稳定性好,有效期可定为2年。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考察 骨质增生丸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玲 王利红 周振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0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耐量、中医量化评分及运动时间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中医量化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耐量、运动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达目标心率百分比两组治疗后均未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和规范西医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更显著的改善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黄连温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金林 马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1X期175-175,共1页
目的探讨腹壁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高分子材料合成补片修补腹壁疝1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6min。手术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均在8d内拆线,切口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局部感染和... 目的探讨腹壁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高分子材料合成补片修补腹壁疝15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6min。手术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均在8d内拆线,切口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局部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结论无张力疝修术简单易行,痛苦小,应当成为目前疝修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4
19
作者 刘晓莉 王兰香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析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妇产科2012-01—2014-03收治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均分两组(54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开... 目的探析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妇产科2012-01—2014-03收治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均分两组(54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优于对照组的27.78%(P<0.05);两组近期症状缓解、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传统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用药安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杰霞 杨慧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用药安全。方法本文以从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年限为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30例,分析患者的过敏性休克与年龄、性别、用药量、用药原因之间的统计学关系...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用药安全。方法本文以从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年限为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30例,分析患者的过敏性休克与年龄、性别、用药量、用药原因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者集中出现在16~35岁;该区间段内的患者总数达到了22例,占到总数的73.33%。30例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集中在用药量为20~40 mL的患者;该区段内的患者的总数达到了17例,占到总数的56.67%。此外,出现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集中在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患者与感冒或发热的用药患者;该区段内的患者的总数达到了24例,占到总数的80.00%。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与清开灵注射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自水牛角提取)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量、用药原因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用药安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