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提高医学微生物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波 张晶 +3 位作者 陈峰 张蓓 迪丽达尔·库德热提 孙玉萍 《求知导刊》 2016年第20期134-135,共2页
医学微生物是以病原微生物的生物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对学生进入... 医学微生物是以病原微生物的生物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对学生进入临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姜华 孙玉萍 《地方病通报》 2008年第5期65-65,68,共2页
关键词 有机垃圾 微生物处理技术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泽慧 聂晶 +3 位作者 钟良军 李刚 王进涛 刘素辉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8-149,共2页
目的:体外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并对二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西帕依固龈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mg/ml,最低杀... 目的:体外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并对二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西帕依固龈液和没食子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西帕依固龈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0mg/ml;没食子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mg/ml,杀菌浓度(MBC)为50mg/ml。结论:没食子提取液和西帕依固龈液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 没食子 西帕依固龈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β-榄香烯自体瘤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T细胞不同亚群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仙 李永祥 +1 位作者 王红英 巩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城鸡疫病毒及β-榄香烯联合处理的自体瘤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T细胞不同亚群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对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自体瘤苗治疗,检测患者手术前、免疫治疗结束后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比值变化,以及Th1... 目的:探讨新城鸡疫病毒及β-榄香烯联合处理的自体瘤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T细胞不同亚群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对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自体瘤苗治疗,检测患者手术前、免疫治疗结束后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比值变化,以及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变化。结果:瘤苗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均发生了较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IL-2、IFN-γ水平上升,而IL-4和IL-10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体肿瘤疫苗免疫疗法有助于恢复免疫系统平衡,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纠正肿瘤患者Th1/Th2偏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鸡疫病毒 Β-榄香烯 消化道肿瘤 免疫平衡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ATV联合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巩平 李永祥 +2 位作者 王仙 陈雪玲 王红英 《农垦医学》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特异性主动免疫(NDV-ATV)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36例治疗组给予NDV-ATV及化疗,与单用化疗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特异性主动免疫(NDV-ATV)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36例治疗组给予NDV-ATV及化疗,与单用化疗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判断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NK细胞的活性I、gA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NDV-ATV联合化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近期随诊也表明NDV-ATV联合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NDV-ATV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 消化道肿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觉肯.阿海 许晏 +3 位作者 朱明 王松 地丽拜尔 付玉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肝包虫病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IL-6和TNF-a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觉肯.阿海 许晏 +3 位作者 朱明 王松 吐尔逊艾 付玉才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了探讨肝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及其与肝包虫病的关系,应用ELISA法检查42例正常人、27例肝包虫病人血清TNF-a水平,其中20例病人同时检测IL-6水平,结果显示肝包虫病患者血清IL-67水平... 为了探讨肝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及其与肝包虫病的关系,应用ELISA法检查42例正常人、27例肝包虫病人血清TNF-a水平,其中20例病人同时检测IL-6水平,结果显示肝包虫病患者血清IL-67水平为0.1626±0.10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0.0191±0.0168ng/ml(P<0.001),TNF-a水平为8.9946±5.3112ng/ml,也显著高于正常人2.2967±0.9317ng/ml(P<0.01),作者认为对IL-6和TNF-a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包虫病患者免疫功能检查指标之一,对肝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病 肿瘤坏死因子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清创冲洗术对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感染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德盛 牛清芝 王红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清创冲洗术对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开放骨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动物模型建立后2、6、24 h分别给予清创冲洗手术和全身性抗生素(头孢唑林钠,5 mg/kg)治疗.14 d后取骨及内固...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清创冲洗术对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开放骨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动物模型建立后2、6、24 h分别给予清创冲洗手术和全身性抗生素(头孢唑林钠,5 mg/kg)治疗.14 d后取骨及内固定物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定量分析.结果 损伤后2h行清创冲洗术及抗生素处理的大鼠标本未见细菌生长.2h应用抗生素的大鼠,随着实施清创冲洗术时间由2h延迟到6h[骨标本菌培养,4.25×105菌落形成单位(CFU),标本细菌定量检测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延迟清创手术至24 h时菌落数却未见显著增加(骨标本菌培养,4.12 ×105 CFU;P >0.05).抗生素的应用时间显著影响标本的细菌阳性培养结果,早期应用抗生素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效应大于单纯早期清创手术.无论何时实施清创冲洗手术,抗生素应用时间从6h延迟至24h,清创冲洗手术对感染控制的效果都会降低.结论 早期应用抗生素或实施清创手术均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的发生,早期应用抗生素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效应大于早期清创手术,但早期应用抗生素不能抵消延迟手术时间对感染控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清创术 感染 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