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S平台在医学影像专业民族班超声互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红春 袁建明 +1 位作者 王晓荣 刘文亚 《新疆医学》 201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区域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加上汉语言交流障碍,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具有许多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第一年需要专门进行汉语强化培训,但...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区域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加上汉语言交流障碍,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具有许多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第一年需要专门进行汉语强化培训,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专业 实习教学 PACS 民族班 少数民族学生 应用 超声 语言交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体检人群肥胖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梅彩霞 伊力多斯.艾合他木夫 +4 位作者 郭辉 李雅丽 何飞 李亚楠 王玮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体检人群肥胖的发病率及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 926例体检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肌酐、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体检人群肥胖的发病率及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 926例体检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肌酐、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B超的结果,并对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5个民族人群肥胖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926例体检者中肥胖总患病率为19.95%,其中男性为13.53%,高于女性的6.41%(χ2=220.982,P=0.000)。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肥胖患病率依次为12.12%、21.46%、29.32%、21.67%、20.84%,维族肥胖患者检出率最高,汉族最低,不同民族间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51,P=0.000)。各民族间的各代谢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对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无影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ST、肌酐水平与肥胖程度呈负相关(t=-15.537、-4.684、-2.739,P=0.000、0.000、0.006),脂肪肝、年龄、收缩压、ALT、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舒张压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体检人群肥胖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肥胖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人种群 肥胖症 患病率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3
作者 玛依拉·夏侃 麦麦提艾则孜·巴巴尤甫 王云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RI,3D hr-vw-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 目的基于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RI,3D hr-vw-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影像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3D hr-vw-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易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易损组高血脂、最大斑块厚度、斑块负荷、整体斑块信号增强比率(SER)、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最大斑块厚度、斑块负荷、整体斑块SER、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59(95%CI:0.765~0.93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691,P>0.05),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3(95%CI:0.819~0.966;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79%、77.61%。结论高血脂、最大斑块厚度、斑块负荷、整体斑块SER、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易损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宛红娥 刘文亚 +1 位作者 张鹏 张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1-715,共5页
目的对研究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评估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以dual source CT(computed tomography)、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coronary stenosis、双... 目的对研究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评估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以dual source CT(computed tomography)、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coronary stenosis、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为检索词,检索2006-01~2010-12OVID、cochrane图书馆(2010-3)、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相关中英文文献。遵循循征医学方法,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原始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及质量评估,汇总加权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而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通过曲线下面积进一步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参照循证医学中的证据评价标准,应用QUADAS条目进行文献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2篇为中文,11篇为英文。在进入异质性检验过程中发现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定量合并,并汇总出加权特异度、灵敏度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6(95%CI0.95~0.96)和0.92(95%CI0.91~0.93),SROC曲线下面积为99.06%。纳入文献稳定性好。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比较好的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痂成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峰 李文化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常规X射线和X线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固定术后骨痂形成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在500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常规X... 目的研究常规X射线和X线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固定术后骨痂形成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在500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常规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测图像进行分析,对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价,统计X射线和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骨痂检出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两种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时和术后6个月时的骨痂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射线技术检测下的骨痂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TS成像技术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图片质量2分分布率显著高于X射线技术图片质量的2分分布率,图片质量0分分布率显著低于X射线技术图片质量的0分分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成像技术的辐射剂量相关参数均明显低于常规X射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成像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射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S成像技术在下肢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诊断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的骨痂情况进行检查,且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X射线 DTS成像技术 下肢骨折 骨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成人腭中缝螺旋CT研究
6
作者 胡明华 王海涛 +3 位作者 米丛波 李刚 潘旭 聂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选择362例患者的CT资料。在其矢状向平面上选择距切牙孔后缘3、6、9、12mm处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其骨厚度及骨密度。结果显示腭骨中缝区最大厚度出现在切牙孔后缘6mm处;腭骨密度最大处出现在切牙孔后缘3mm或9mm处。民族间及性别间个别... 选择362例患者的CT资料。在其矢状向平面上选择距切牙孔后缘3、6、9、12mm处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其骨厚度及骨密度。结果显示腭骨中缝区最大厚度出现在切牙孔后缘6mm处;腭骨密度最大处出现在切牙孔后缘3mm或9mm处。民族间及性别间个别位点存在差异。腭部骨质可为种植体支抗提供稳定的支持,其植入位置以距切牙孔后缘6-9mm处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厚度 腭骨密度 种植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欣欣 姚娟 +3 位作者 陈鹰 熊欣欣 李白艳 吕新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方法 42例维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维族组),122例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汉族组),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取手术...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方法 42例维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维族组),122例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汉族组),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表达。结果汉族组钼靶X线检出肿块68例,维族组检出28例;维族组肿块伴钙化比率(64.29%)明显高于汉族组(41.18%)(P<0.05);维族组HER-2、Ki-67阳性表达率(76.2%、95.2%)均高于汉族组(34.4%、72.1%)(P<0.05),ER、PR阳性表达率(76.2%、66.7%)与汉族组(62.3%、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组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伴钙化者HER-2、Ki-67阳性表达率(75.0%、76.9%)高于汉族组(25.0%、42.3%)(P<0.05),表现为单纯肿块者ER、PR阳性表达率(16.7%、15.0%)低于汉族组(73.9%、65.0%)(P<0.05);2组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在肿块边缘有无毛刺、分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HER-2、Ki-67表达存在差异,且维族钼靶X线表现肿块伴钙化者HER-2、Ki-67表达率高于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钼靶X线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维吾尔族 汉族
原文传递
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聪 杨瑞雪 +3 位作者 顾宣 白晨丹 靳路 胡红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抑郁症是当前自杀风险较高的病种,严重威胁到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及功能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海马体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正在成为诊断抑郁症及预测该病进展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为抑... 抑郁症是当前自杀风险较高的病种,严重威胁到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及功能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海马体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正在成为诊断抑郁症及预测该病进展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参考依据。本文对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详细探讨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海马区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旨在利用磁共振成像这种无创检查手段为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磁共振成像 首次发作 综述
原文传递
常规MRI阴性HIV感染者无神经症状期脑~1H-MRS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德清 王俭 +4 位作者 买买提.艾力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 潘珂君 肖琳 张跃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阴性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无神经症状期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资料与方法搜集无神经症状期HIV感染者28例,HIV阴性健康自愿者30名,行MRI平扫、点分辨波谱(PRESS)1H-MRS扫描。测定脑皮质、深部核... 目的探讨常规MRI阴性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无神经症状期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资料与方法搜集无神经症状期HIV感染者28例,HIV阴性健康自愿者30名,行MRI平扫、点分辨波谱(PRESS)1H-MRS扫描。测定脑皮质、深部核团及白质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及(Cho+Cr)/NAA值。结果无神经症状期HIV感染者脑皮质、深部核团及白质NAA/Cr值均降低,(Cho+Cr)/NAA值升高,Cho/Cr值无明显变化。额上回皮质NAA/Cr、NAA/Cho、(Cho+Cr)/NAA值,额上回白质NAA/Cr、(NAA+Cho)/Cr、(Cho+Cr)/NAA值,顶叶白质NAA/Cho、(Cho+Cr)/NA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感染无神经症状期,常规MRS阴性时,1H-MRS可以检测到脑早期代谢异常。额上回皮质、尾状核头部、额上回、顶叶白质NAA/Cr、NAA/Cho、(Cho+Cr)/NAA值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无神经症状
原文传递
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的分型方案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 冉博 +9 位作者 蒋铁民 张瑞青 郭强 李肖红 王健 张传山 林仁勇 邵英梅 温浩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1-466,共6页
人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型、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 人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型、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型方法,但仍缺乏公认的分型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0年内的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了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清学和病理学以及部分新技术的分型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分型方法的优缺点和联系。同时提出了未来新分型方案的参照因素或理论依据,为尽早提出更优化的分型方案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分型方案 慢性感染性疾病 浸润性生长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分型方法 系统回顾
原文传递
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莉 刘文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15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前列腺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和MRS所见.检测代谢产物包括枸橼梭盐(Cit)、胆碱复合物...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前列腺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成像(MRI)和MRS所见.检测代谢产物包括枸橼梭盐(Cit)、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谱图.MRI观察前列腺的大小、信号特点、病变位置及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Cit、Cho、Cre的峰值及(Cho+Cre)/Cit.结果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9%(15/19)、66.7%(24/36)、70.9%(39/5).MRI+MRS分别为84.2%(16/19)、88.9%(32/36)、87.3%(48/55). MRI与MRI+MRS两种方法在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的MRS可以提示病变部位的代谢及其成分的改变,结合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 +11 位作者 冉博 蒋铁民 张瑞青 郭强 李肖红 王健 张传山 林仁勇 温浩 邵英梅 吐尔干艾力·阿吉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研究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行PET/CT检查的39例肝泡型棘球... 目的:研究肝泡型棘球蚴病病灶微环境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行PET/CT检查的39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34岁,年龄范围15-65岁。根据CT所示的钙化和液化程度将患者病灶分6组:A-无钙化+无液化(n=7);B-明显钙化+无液化(n=7);C-部分钙化+部分液化(n=10);D-明显钙化+部分液化(n=5);E-部分钙化+近全液化(n=5);F-明显钙化+近全液化(n=5)。基于PET/CT测量病灶微环境摄取比值(TBR)及宽度W值,应用Mann-Whitney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F各组TBR值依次为[M(Q_(1),Q_(3))]4.40(3.66,7.03)、2.55(1.69,3.60)、3.73(3.37,5.21)、2.90(2.75,3.60)、3.80(3.49,6.36)、2.49(2.21,3.97),其中A>B、A>D、A>F、C>B、E>B(U=3.0、4.0、4.5、11.0、5.0,P<0.05),从各组病灶的钙化程度的角度分析发现钙化越轻,TBR值越大。A-F各组的W值依次为[M(Q1,Q3)]12.5(10.0,19.5)、11.2(10.5,12.5)、12.2(10.9,13.2)、7.8(7.3,9.3)、10.0(7.3,13.4)、7.3(6.8,7.6)mm,其中A>D、A>F、B>D、B>F、C>D、C>F(U均为0,均P<0.05)。从各组病灶的钙化和液化程度的角度分析发现,钙化越轻,W值越大;液化越重,W值越小。TBR值与W值呈线性相关关系(r=0.4136,P<0.05)。结论:可根据基于^(18)F-FDG摄取的不同肝泡型棘球蚴病灶类型进行个体化选择根治性手术切缘和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病灶微环境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手术 组织取材
原文传递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46例CT分析
13
作者 任波 刘文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5220-5220,共1页
关键词 白质软化病 脑室周围/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