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PTEN、FOXP3和STAT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1
作者 于靖雯 李君娜 +3 位作者 王小树 马文梅 庞雪莲 崔文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微环境中PTEN缺失、FOXP3和STAT3蛋白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20例DLB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PTEN、FOXP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微环境中PTEN缺失、FOXP3和STAT3蛋白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20例DLB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PTEN、FOXP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率30.8%(37/120);PTEN缺失率达69.2%(83/120),其中55%(66/120)为GCB型,14.2%(17/120)为non-GCB型;FOXP3阳性率81.7%(98/120),STAT3阳性率50%(60/120),FOXP3低表达患者比例为37.5%(45/120);高表达患者比例为44.2%(53/120),STAT3低表达患者比例为9.2%(11/120);STAT3高表达患者比例为40.8%(49/120);PTEN缺失、FOXP3和STAT3高表达均与骨髓累及、IPI评分及PS评分相关(P<0.05),STAT3高表达与肿瘤直径相关(P<0.05);PTEN缺失与FOXP3、STAT3高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PI评分高危组、PS评分和PTEN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EN在DLBCL肿瘤细胞中缺失率较高,并且在GCB型中显著缺失;PTEN缺失和STAT3高表达可作为评价DLBCL恶性程度或预后的指标之一,FOXP3是调节性T细胞(Treg)最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可为DLBCL恶性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TEN FOXP3 STAT3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钟芳芳 张巍 +4 位作者 王成辉 李新霞 水若鸿 杨文涛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8,共8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种族人群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上海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点。方法:收集上海汉族女性浸润性导管癌125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浸润性导管...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种族人群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比较上海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点。方法:收集上海汉族女性浸润性导管癌125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浸润性导管癌85例,对两组人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CK5/6、CK14、EGFR、Ki-67等的表达。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平均年龄低于上海汉族女性,且≤35岁的患者构成比高于上海汉族。上海汉族乳腺癌临床Ⅰ期的比例(20.0%)高于新疆维吾尔族(8.2%),而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临床Ⅲ期的比例(50.6%)高于上海汉族(27.2%)。上海汉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为2级的比例(67.2%)高于新疆维吾尔族(43.5%),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比例(47.1%)高于上海汉族(31.2%)。上海汉族女性腔面A型乳腺癌比例(36.8%)高于新疆维吾尔族(18.3%),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基底样型乳腺癌比例(29.6%)高于上海汉族女性(12.0%)。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种族和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上海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等诸多临床病理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汉族 新疆维吾尔族 乳腺癌 种族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286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红 阿仙姑.哈斯木 +2 位作者 伊力亚尔.夏合丁 林晨 马遇庆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6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2863例食管癌患者好发于41~70岁(85.3%)。(2)汉族、哈萨克族患者构成比高(分别为47.9...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6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2863例食管癌患者好发于41~70岁(85.3%)。(2)汉族、哈萨克族患者构成比高(分别为47.92%和26.51%),维吾尔族患者构成比低(21.48%)。(3)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病部位和TNM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食管癌发病呈较快增长趋势,汉族、哈萨克族人群所占比重较大;不同民族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民族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2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慧 李梦妍 +2 位作者 袁媛 叶菁 马遇庆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免疫表型分析。方法:收集了172例新疆哈萨克族ESC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69.2...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免疫表型分析。方法:收集了172例新疆哈萨克族ESC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69.2%新疆哈萨克族ESCC患者<65岁,病变多在食管的中下段。其病理学分期,多以T3+T4为主。哈萨克族ESCC组织Cyclin D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汉族ESCC(P=0.02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ESCC具有种族特异性,推测Cyclin D1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哈萨克族 KI-67 p53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文丽 刘霞 +5 位作者 郑树涛 桑伟 李巧新 马遇庆 李新霞 张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月储存的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按临床病理学参数归类,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月储存的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按临床病理学参数归类,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 366例,其中维吾尔族294例,汉族1 072例,维、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人数之比约为1∶4。与汉族患者相比,维吾尔族患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临床分期较晚,恶性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偏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患者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非特殊癌为主,并且维吾尔族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年龄<35岁维吾尔女性患者进行早期乳腺肿块定期普查或早期筛查并做到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肿瘤预防意义;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模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显著不同,临床靶向治疗应当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乳腺癌 维吾尔族 汉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753例病理统计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遇庆 王薇 +2 位作者 陈朝伦 沈宝茵 柳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比较新疆贲门癌的民族分布特点 ,探索其病因及发病学因素 ,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75 3例贲门癌存档病例资料进行民族分布、年龄及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 :75 3例贲门癌中腺癌有 6 6 7例 ,所占比例最高 (88.92 % ) ;哈萨克... 目的 :比较新疆贲门癌的民族分布特点 ,探索其病因及发病学因素 ,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75 3例贲门癌存档病例资料进行民族分布、年龄及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 :75 3例贲门癌中腺癌有 6 6 7例 ,所占比例最高 (88.92 % ) ;哈萨克族 12 9例 ,其就诊率明显高于汉族及其他民族 (P<0 .0 0 1) ;各民族病例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贲门癌男女比例为 7.46∶ 1。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贲门癌高发且患病年龄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民族分布 新疆病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p53在新疆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遇庆 蒲红伟 陈朝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55-957,共3页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与非癌良性组织中HPV16/18与p53的异常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HPV16/18、p53的阳性检出率。结果:(1)HPV16/18、p53在93例贲门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4.41%(32/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1)、4.76%(1/21)。它们的阳性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HPV16/18、p53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HPV16/18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HPV16/18蛋白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p53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3)p5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HPV16/18、p53 不同民族 免疫组化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多民族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8
作者 李新霞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3 位作者 李俊芝 桑伟 师晓莉 张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1-756,共6页
背景与目的: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淋巴瘤的发病率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中位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解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及种族... 背景与目的: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淋巴瘤的发病率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中位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解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及种族、遗传或环境因素是否与肿瘤的发生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63例新疆多民族患者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与EB病毒的相关性,提高对此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ENKTCL临床资料及预后,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析肿瘤的免疫表型CD3、CD56、CD2、CD5、CD8、CD4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TIA1、粒酶B、穿孔素的阳性表达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BER的表达。结果:患者以男性、40~50岁年龄组居多,汉族的发病率高于少数民族。54例发生于鼻腔等上呼吸消化道部位,其余为鼻外结外病变。所有病例组织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并可见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肿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且多有异型表现,并出现"血管中心性"和"血管破坏性"生长模式。所有肿瘤病例不同程度地表达T细胞标志物,53例(84%)表达CD56。所有病例均至少表达1种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分子。57例经检病例EBER全部阳性表达。结论: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以汉族中年男性为多见,多发生于鼻腔等处,存在高水平EB病毒感染。临床早期诊断常需结合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EB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型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新疆 多民族 免疫组化 EB病毒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9
作者 马遇庆 李巧新 +5 位作者 马红 李新霞 李俊芝 刘铭 刘霞 张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5例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肉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本组汉族3例,维吾尔族1例,哈萨克族1...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5例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肉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本组汉族3例,维吾尔族1例,哈萨克族1例,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检查5例均为息肉样肿块凸向腔内,有蒂与食管壁相连,肿瘤最大径5cm,镜下组织有两种结构,癌和肉瘤成分,癌的区域和肉瘤成分相互独立,或相互参杂.5例癌的成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高分化、1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及1例未分化.肉瘤成分均为纤维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5例中癌成份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p63(+),波形蛋白(vimetin)(-);肉瘤成份vimetin(+),CK(-),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p63(-);癌与肉瘤区域在上皮和间叶标记中均无重叠.原位杂交:EBER(-).结论:食管癌肉瘤是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份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低,需要与肉瘤样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肉瘤做鉴别诊断.其组织来源是否是同一干细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婷 刘铭 马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18年—2022年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授课的所有研究生分为对照组(2018—2020年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45名研究生)和观察组(2021—2022年采...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18年—2022年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授课的所有研究生分为对照组(2018—2020年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45名研究生)和观察组(2021—2022年采用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的48名研究生),授课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解记忆类、综合应用类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效果中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及教学满意度调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教学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 CBL 半翻转课堂 考试成绩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RK和p38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明福 李君娜 +3 位作者 于靖雯 王小树 穆海拜提·阿卜拉江 崔文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13-516,536,共5页
目的探讨ERK和p3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1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RK和p38阳性表达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DL... 目的探讨ERK和p3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1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RK和p38阳性表达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DLBCL中,ERK、p38的阳性率分别为68.4%、50%,ERK、p38在肿瘤直径>4 cm中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与肿瘤直径显著正相关。p38在结内病变和结外侵犯>2个淋巴结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结外侵犯正相关,与原发部位负相关。多因素分析中,表现状态评分、LDH水平和R-CHOP治疗是影响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这些发现表明ERK和p38在DLBCL中的致癌作用,提示它们是DLBCL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RK P38 临床病理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慧芳 李俊芝 +3 位作者 苗娜 楚慧 马遇庆 张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检测mir-9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探讨异常表达的microRNA与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4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患者... 目的检测mir-9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探讨异常表达的microRNA与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4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包括13例汉族和12例维吾尔族,并选取2例癫痫患者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9的mRNA水平的表达。用Fisher确切概率法、Cox回归和Graph Pad Prism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中mir-9有21例显示高表达,占21/25(84.0%)。与对照组相比,mir-9在胶质母细胞瘤中mRNA相对平均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其mir-9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民族、性别、发病部位的患者mir-9异常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9、化疗、放疗、放化疗联合和年龄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mir-9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MIR-9 预后 MircroRNA-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远程病理会诊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张琰 廉思谊 苗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12期00248-00248,共1页
随着临床医学对诊断标准要求的提高,作为诊断“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也更加严格。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精准度,应运而生的是远程病理会诊。1987年,美国RUSH医学院病理科Weinstein首次提出了远程病理会诊这一概念[1]。十年后,在... 随着临床医学对诊断标准要求的提高,作为诊断“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也更加严格。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精准度,应运而生的是远程病理会诊。1987年,美国RUSH医学院病理科Weinstein首次提出了远程病理会诊这一概念[1]。十年后,在空军总医院,由6位北京地区的病理学专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远程病理工作站及在28个大中城市建立二级会诊站[2]。自此,远程病理会诊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而新疆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其他一线城市大型三级医院距离较远,各地州医院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病理医师稀缺,远程病理会诊成为疾病诊断的必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远程病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1056例卵巢肿瘤的病理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晨曦 徐克尔汗 +1 位作者 张巍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中卵巢肿瘤的特点,探索其发病学因素。方法。对1056例卵巢肿瘤存档病理资料进行民族分布、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105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798例(75.57%),交界性肿瘤 25例(2.37%),...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中卵巢肿瘤的特点,探索其发病学因素。方法。对1056例卵巢肿瘤存档病理资料进行民族分布、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105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798例(75.57%),交界性肿瘤 25例(2.37%),恶性肿瘤233例(22.06%)。上皮性肿瘤610例(57.77%),生殖细胞肿瘤364例(34.47%),性索间质肿瘤56例(5.30%),转移性肿瘤18例(1.70%),间叶组织肿瘤8例(0.76%)。汉族815例(77.18%),维吾尔族150例(14.20%),回族44例(4.17%),其它民族47例(4.45%)。结论:(1)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率(57.77%)明显高于生殖细胞肿瘤。(2)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率(22.06%)与国内报道不完全一致,其中上皮恶性肿瘤的发生率(60.60%〕显著高于其它恶性肿瘤。(3)所有卵巢肿瘤在不同民族中上皮性肿瘤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病理统计 民族分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bert综合征临床病理诊断及特征分析
15
作者 桑伟 柯比努尔·吐尔逊 +3 位作者 马倩 楚慧 刘铭 张巍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25例Gilbert综合征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形态,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一定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202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ilbert综合征25例,回顾分析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形态。结果(1)一... 目的分析总结25例Gilbert综合征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形态,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一定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202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ilbert综合征25例,回顾分析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形态。结果(1)一般特征: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4岁-63岁,平均年龄40.1岁;(2)临床表现:25例患者中,12例以幼年开始反复出现皮肤黄染,6例偶尔出现乏力;(3)实验室检查:25例患者病毒血清学及自身免疫抗体均为阴性。血红蛋白[141.56±14.27 g/L]和网织红细胞计数[45.37±15.37109/L]均正常,抗人球蛋白溶血实验均为阴性。25例患者均有非结合胆红素(IBil)升高[49.49±31.08μmoL/L],碱性磷酸酶(ALP)有1例升高[69.87±58.05 U/L],结合胆红素(DBil)[1.60±1.70μ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84±7.2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07±7.44 U/L]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24.32±13.41 U/L]均正常。21例患者利福平实验阳性;(4)影像学检查:B超、CT肝脾均未显示异常;(5)肝组织活检:25例组织病理学均显示肝小叶基本结构尚好,在肝小叶3区细胞内出现细小棕色颗粒,余无特殊改变。结论Gilbert综合征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征,病理学以肝小叶3区细胞内出现细小棕色颗粒为特征,利福平实验多数为阳性。若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条件可符合GS诊断,基因检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黄疸 非结合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涎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16
作者 师晓莉 古丽给娜·胡阿提 马遇庆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55-258,274,共5页
目的研究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SCSG,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 目的研究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SCSG,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8例SCSG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21岁-84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直径1.5 cm-6.5 cm,临床上以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组织学以微囊状、管状-乳头状或实性结构为主。8例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和S-100蛋白,6例乳腺球蛋白阳性、1例部分阳性及1例仅个别细胞阳性;6例pan-Trk阳性,1例阴性,GCDFP153例阴性、1例部分阳性及1例个别细胞阳性;SOX-10阳性3例、2例阴性;Ki-67阳性指数3%-20%。8例均有ETV6-NTRK3融合基因信号。结论SCSG是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涎腺源性肿瘤,具有典型组织学和免疫表型,pan-Trk免疫组织化学可能与NTRK融合相关,ETV6-NTRK3基因重排不但具有诊断意义,同时Trk靶向治疗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融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NMB、p-AKT^(s473)、p-GSK3β^(ser9)和Ki-67在新疆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17
作者 李梦妍 戴利涛 +3 位作者 张静静 李湾 王波 马遇庆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43-250,274,共9页
目的研究GPNMB、p-AKT^(s473)、p-GSK3β^(ser9)、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ITRAQ蛋白组学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验证GPNMB、p-AKT^(s473)、p-GSK3β^(ser9)和Ki-67的表达... 目的研究GPNMB、p-AKT^(s473)、p-GSK3β^(ser9)、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ITRAQ蛋白组学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验证GPNMB、p-AKT^(s473)、p-GSK3β^(ser9)和Ki-67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上述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K-M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法评估上述蛋白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GPNMB、p-AKT^(s473)、p-GSK3β^(ser9)、Ki-67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AKTS473的阳性表达与神经侵犯(P=0.03)有关,Ki-67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6)、脉管侵犯(P=0.000)有关。四个蛋白的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4)、脉管侵犯(P=0.02)相关。p-GSK3β^(ser9)阳性患者的OS较短,Ki-67阳性患者的PFS明显缩短,四个蛋白共阳性表达患者的OS和PFS均较短。结论相较于各个蛋白的阳性表达,GPNMB、p-AKTS473和pGSK3βSer9和Ki-67的共同阳性表达可能与ESCC的进展有关,GPNMB有望成为优化ESCC治疗策略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在新疆食管癌发生中的病理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春芳 韩新军 陈朝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探索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 PCR技术对 82例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 HPV16 /18蛋白的检测。 结果 :82例食管鳞癌中 HPV16... 目的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探索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 PCR技术对 82例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 HPV16 /18蛋白的检测。 结果 :82例食管鳞癌中 HPV16 /18总阳性率为 35 .37% (2 9/82 ) ,其中 HPV16阳性率为 2 3.17% (19/82 ) ,HPV18阳性率为 12 .19% (10 /82 ) ;维吾尔族 HPV感染率较高 ,为 6 1.90 % (13/2 1) ,与哈萨克族 30 .43% (7/2 3)、汉族 2 5 .0 0 % (8/32 )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结论:新疆食管癌发生可能与 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PCR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贲门腺癌组织中IGF-IR、p53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
19
作者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马遇庆 卿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贲门腺癌与非癌组织中IGF-IR、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IGF-IR、p53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学意义。结果:(1)IGF-IR、p53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检出...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贲门腺癌与非癌组织中IGF-IR、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3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IGF-IR、p53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学意义。结果:(1)IGF-IR、p53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4.95%(79/93)、75.27%(70/93),在贲门非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62%(10/21)、4.76%(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哈萨克、维吾尔、汉族民族间IGF-IR、p53阳性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IGF-IR的阳性表达与贲门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4)贲门腺癌中IGF-IR与p53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IGF-IR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腺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IGF-IR P53 不同民族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室管膜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晶 杜娟 +2 位作者 苏丽萍 崔文丽 张巍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251-254,243,共5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1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后颅窝室管膜瘤共6例。调阅组织切片,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指标表达情况,并收集随访信息,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表现... 目的探讨后颅窝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1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后颅窝室管膜瘤共6例。调阅组织切片,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指标表达情况,并收集随访信息,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表现。结果6例后颅窝室管膜瘤中PFA组4例,PFB组2例。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继发性脑积水等。PFA组患者均为儿童,年龄10个月-11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肿瘤3例位于四脑室,1例位于脑干。2例PFB组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分别为32岁和45岁,肿瘤均位于四脑室。肿瘤组织学形态呈片状生长模式,出现血管周围假性菊形团,真性室管膜菊形团,组织学分级CNS WHO 2级1例,3级5例。6例后颅窝室管膜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GFAP、S-100均弥漫性强阳性表达,EMA、D2-40表现为核旁点状及腔缘阳性,P53大部分为野生型,oligo-2、Neu-N均阴性。PFA组出现特征性H3 K27Me3细胞核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20%-60%。PFB组H3 K27Me3细胞核未缺失,Ki-67增殖指数4%-15%。结论后颅窝室管膜瘤PFA组好发于儿童且预后较差,通过H3 K27me3免疫组化染色初筛并分组,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后颅窝 儿童 PFA H3 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