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沽灼 陈艳丽 李秀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37-1941,共5页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心脏康复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心脏康复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及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再住院率等预后指标,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该文将从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 冠心病 心绞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PPARα信号通路探讨芪红散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范辉 翟雪芹 +1 位作者 李江 王晓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讨芪红散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20 g)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红散组、芪红散组+AMPK... 目的探讨芪红散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20 g)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红散组、芪红散组+AMPK抑制剂组。采用胸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经28 d给药处理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马松(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和PPARα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VEF、LVFS降低,LVEDD和LVESD升高,p-AMPK、PPARα、ATP和SOD水平降低,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炎性细胞浸润增多,MDA和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红散组LVEF、LVFS升高,LVEDD和LVESD降低,p-AMPK、PPARα、ATP和SOD水平升高,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炎性细胞浸润缓解,MDA和ROS水平降低(P<0.05)。与芪红散组相比,芪红散+AMPK抑制剂组逆转芪红散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氧化损伤的调控作用。结论芪红散激活AMPK/PPARα信号通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能量代谢 芪红散 氧化损伤 AMPK/PPAR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房和心室起搏阈值与心脏内电信号波幅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述斌 李春山 +3 位作者 帕尔哈提 吴忠东 葛峥嵘 李秀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心肌R、P波振幅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0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2例;新安永久起搏器者41例,起搏器更换者2...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心肌R、P波振幅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0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2例;新安永久起搏器者41例,起搏器更换者21例。安装或更换永久起搏器后1~3d内,静脉注射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10mg(体重≤60kg)、15mg(体重>60kg),首次静脉注射5mg,5~10min后重复给药。检测静脉注射前及注射后10、30、90、180min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心肌P、R波振幅。结果新近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和起搏器更换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心室起搏阈值在用药前后各时间段均无显著变化(P>0.05);心房P波振幅、心室R波振幅也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新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P、R波振幅无明显影响;对已长期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P、R波振幅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他乐克针剂对心脏起搏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吴忠东 姜述斌 +3 位作者 帕尔哈提 葛峥嵘 李秀芬 李新国 《新疆医学》 2008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 倍他乐克 起搏参数 Β1-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患者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心室起搏阈值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对心绞痛合并抑郁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李秀芬 热米莱·台来提 +1 位作者 刘娟丽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黛力新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5-羟色胺(5-HT)的作用。方法 将纳入110例患者随机化分配,其中对照组(53例),观察组(57例),冠心病药物为两组的基础治疗...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黛力新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5-羟色胺(5-HT)的作用。方法 将纳入110例患者随机化分配,其中对照组(53例),观察组(57例),冠心病药物为两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为基础治疗+黛力新,观察组为基础治疗+黛力新+柴胡疏肝散,观察用药4周疗效包括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SAQ)、中医症候积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两组CRP、IL6、5-HT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及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的提高更明显(87.71%vs75.47%),观察组的SAQ 评分更高,中医症候的积分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 80.70%,对照组为 56.60%,躯体化症状量表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治疗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IL-6、CRP数值更低,5-HT数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在西药基础上加柴胡疏肝散,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抑郁状态,缓解患者心悸、乏力、自汗、睡眠差等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短期预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抑郁 黛力新 柴胡疏肝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海兵 李岚 +5 位作者 李秀芬 马骏 毛拉提 徐风燕 葛振嵘 姜述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9-05至2011-05收治的ACS合并IGT的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时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者为瑞舒伐他汀...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9-05至2011-05收治的ACS合并IGT的患者2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时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者为瑞舒伐他汀组(n=108),服用氟伐他汀40 mg/d者为氟伐他汀组(n=107),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新发糖尿病例数。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C、LDL-C(6、12、24个月)降低、HDL-C(12、24个月)、餐后2 h血糖(24个月)均升高;瑞舒伐他汀组治疗6、12、24个月时与氟伐他汀组同期比较,TC和LDL-C均降低,HDL-C(24个月)升高。治疗6、12、24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血脂达标率与氟伐他汀组同期比较均高(35.3%vs 26.1%;36.4%vs 22.0%;43.1%vs 31.8%),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个月时瑞舒伐他汀组新发糖尿病分别为11、18例,而氟伐他汀组分别为12、17例。瑞舒伐他汀组12、24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新发糖尿病例数与氟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降低ACS合并IGT患者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的氟伐他汀,两药在常规剂量治疗时此类患者由糖耐量减低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氟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耐量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秀芬 谢阳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比单静脉泵入比伐芦定对急性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短期临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发病12 h内并行PCI的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55)和单纯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对照组,n=5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观察指标[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术前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门-球(D-to-B)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植入数量、后扩张、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疗效评价指标[术中植入支架即刻造影IRA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部分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中即刻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STEMI,可以降低患者术中CTFC[OR=0.423,95%CI(0.321,0.656),P=0.005],是术后无复流/慢血流[OR=0.431,95%CI(0.262,0.812),P=0.002]的保护因素,并促进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的回落[OR=1.532,95%CI(0.627,2.517),P=0.003]。结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可降低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比伐芦定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置入支架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和阿司匹林时泮托拉唑对消化道保护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姜述斌 李岚 +5 位作者 帕尔哈提 赵勤英 张保俭 毛拉提 马俊 许力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置入支架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四联)时,评价泮托拉唑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CS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266例,随机分入观察组134例,对照组13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置入支架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四联)时,评价泮托拉唑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CS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266例,随机分入观察组134例,对照组13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 mg/d 4~5天,之后改为泮托拉唑片剂40 mg/次,2次/天,服用30天。观察两组间30天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次住院、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134例患者30天内全因死亡5例、再次心肌梗死4例、再次PCI4例和再次住院8例;对照组132例患者分别为8例、6例、5例和13例,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发生。观察组消化道大出血0和总消化道出血事件3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15例,两组比较观察组消化道大出血和总消化道出血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S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未见颅内出血发生。静脉注射和口服泮托拉唑并不增加30天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PCI和再次住院发生,同时可以减少30天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特别是消化道大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消化道保护作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芦定和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秀芬 姜述斌 +1 位作者 路璐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和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断为STEMI,且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110例,完全...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和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断为STEMI,且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11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比伐芦定进行抗凝,对照组予以替罗非班进行抗凝,比较2组患者在停止注射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后5、30 min和1、2 h的活化凝血时间(ACT),记录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随访30 d内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随访期间的无事件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停药后5、30 min ACT均长于治疗前,且停药后5 min ACT长于对照组[(343±34)s比(313±29)s],停药后30 min和1、2 h ACT均短于对照组[(232±24)s比(289±38)s、(157±18)s比(270±20)s、(149±16)s比(257±19)s](均P<0.05)。观察组TIMI 3级及TMPG 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6.4%(53/55)比83.6%(46/55)、92.7%(51/55)比72.7%(40/55)](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以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0 d时,观察组无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比伐芦定在STEMI患者PCI术中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芦定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改良对老年快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帕尔哈提 张保俭 +4 位作者 周贤惠 李岚 吴忠东 姜述斌 许力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662-2663,共2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改良对老年快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快速房颤、药物治疗难易控制心室率的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结改良前以及房室结改良后每6个月,由患者本人于半小时之内填写完成SF-36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房室结改良对老年快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快速房颤、药物治疗难易控制心室率的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结改良前以及房室结改良后每6个月,由患者本人于半小时之内填写完成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24h日常活动时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自觉症状,且于房室结改良前后测定每分心排出量及每搏量。结果房室结改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改良前显著提高(均P<0.05)。房室结改良后最大心率和每分输出量均较改良前提高(P<0.05)。结论对于心室率快且经药物控制不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改良治疗能够有效、规整控制心室律及心室率,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改良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岚 沈祥礼 +2 位作者 李秀芬 马骏 姜述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合并糖耐量减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血脂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316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0)和对照组(n=156),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合并糖耐量减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血脂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316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0)和对照组(n=156),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2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12、24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两组治疗6天、12、24个月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新发糖尿病例数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TC和LDL-C水平分别为(3.5±0.5)mmol/L和(2.1±0.4)mmol/L,与基线水平[(5.2±1.2)mmol/L和(3.5±0.5)mmol/L]比较均降低(P均<0.05);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TC和LDL-C水平分别为(3.1±1.0)mmol/L和(1.8±0.6)mmol/L,较基线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治疗24个月时,治疗组的TC和LDL水平分别为(3.0±0.6)mmol/L和(1.8±0.5)mmol/L,持续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的TC和LDL-C分别为(4.0±0.5)mmol/L和(2.4±0.5)mmol/L,均低于基线水平[(5.3±0.8)mmol/L和(3.1±0.4)mmol/L,P<0.05];治疗12个月、24个月时TC和LDL-C分别是(3.8±0.6)mmol/L、(2.3±0.4)mmo1/L和(3.7±0.5)mmol/L、(2.1±0.7)mmol/L,均持续低于基线水平(P均<0.05)。治疗组治疗6、12、24个月时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24个月时FBG与治疗6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_(1c)在治疗12、24个月时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个月时餐后2 h血糖(9.5±1.1)mmol/L较治疗6天时(8.7±1.0)mmol/L升高(P<0.05),共新发生糖尿病患者26例。对照组治疗24个月时餐后2 h血糖(9.6±0.8)mmol/L较治疗6天时(8.7±0.7)mmol/L升高(P<0.05),共新发糖尿病患者2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天和治疗12、24个月FBG、餐后2 h血糖、HbA_(1c)及新发糖尿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更有效的降低合并糖耐量减低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对血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耐量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秀芬 杨燕 +1 位作者 乔瑞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等)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等)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2组Fib、MPV水平,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30、90 d后,2组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Fi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MP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90 d后,观察组MPV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和4.0%。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增强适行CABG手术患者抗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状动脉搭桥(CABG) 纤维蛋白原(Rb)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秀芬 葛振嵘 帕尔哈提.吐尔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维持华法林治疗,3天监测1次INR,共3次, INR稳定在2.0~3.0,以后每2周监测1次INR;利伐沙班组(n=15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剂10 mg,2次/d。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治疗期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栓大小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缩短[(60.00±5.50)d vs (71.00±8.50)d,P〈0.01];两组的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多于利伐沙班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起效更快,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左心室心尖部血栓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述斌 吴忠东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马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551-1552,共2页
目的:报告并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A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均具有... 目的:报告并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A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均具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表现。经胸心脏超声左心室心尖短轴测量心尖最厚处达18~22 mm,收缩末心尖部心腔缩小近于闭塞。经冠脉造影显示15例都未能诊断冠心病。X线右前斜位30度电影下显示左心室腔舒张期呈"黑桃"样变化,左心室心尖部较前壁明显增厚,并且心尖部活动幅度很弱。结论:临床医师对AHCM的诊断缺乏认识和超声科医师未能常规行心尖短轴切面检查是引起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误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红解郁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辉 李超 +1 位作者 何秀丽 王晓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芪红解郁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芪红解郁方加减,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加减,治疗期间均给予患者心理... 目的探讨芪红解郁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芪红解郁方加减,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加减,治疗期间均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干预8周,其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共随访3次。结果观察组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1.67%(P<0.05);观察组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e氏心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搏出量(C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8.3%,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红解郁方对CHF合并抑郁症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患者实际生活能力并能促进心理康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红解郁方 抑郁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秀芬 毛岚.吐尔干 +1 位作者 比拉里.艾山 许力舒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中心于2013年6月~2016年1月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中心于2013年6月~2016年1月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并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8例;年龄42~79岁,平均(58.0±12.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缺血、纠正心力衰竭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试验组加用rh BNP,并维持72 h。于PCI术前及药物治疗72 h后测定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浓度,应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术后72 h的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再住院及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2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LVEF、LVESV及LVED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6例(64.3%),有效12例(21.4%);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32.7%),有效10例(19.2%),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vs.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试验组患者再住院4例(7.1%),心血管死亡2例(3.6%)。对照组再住院11例(21.2%),心血管死亡4例(7.7%)。试验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及预后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肽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静脉送入心内电极置入永久起搏器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海涛 武刚 +2 位作者 许力舒 姜述斌 吴忠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心室电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5例病窦和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了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线透视指导下,直接穿刺腋静脉送入。结果:35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均顺... 目的:初步评价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心室电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5例病窦和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了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线透视指导下,直接穿刺腋静脉送入。结果:35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均顺利置入,所有心房及心室电极均成功地经腋静脉送入,住院期间无血胸、气胸及静脉狭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无电极脱位、电极断裂、局部感染和静脉狭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置入永久双腔起搏器经腋静脉送入心内电极安全、可靠,且可能优于经锁骨下静脉和经头静脉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 腋静脉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房间隔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旁道的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忠东 武刚 +2 位作者 罗建峰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57,共1页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后间隔旁道 射频消融治疗 经房间隔穿刺 主动脉瓣狭窄 股动脉穿刺 电生理检查 技术安全 左侧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岚 姜述斌 +4 位作者 帕尔哈提 赵勤英 徐风燕 张宝简 毛拉提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 d,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 mg/12 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 h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 d[依诺肝素:1 mg/(kg.12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 d。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30和60 d血浆hs-CRP和FIB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两组中治疗后30 d、60 d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治疗后7 d 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30 d降低作用最显著,60 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 d和6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辉 马骏 韩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220-5221,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胶囊组及复方丹参饮(FDT)组,每组10只,每隔12 h灌胃1次,连续灌胃14次。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谷...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胶囊组及复方丹参饮(FDT)组,每组10只,每隔12 h灌胃1次,连续灌胃14次。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第1、3、7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AST与LDH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通心络胶囊组及FDT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ST、LDH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EGF、bFGF水平显著升高(P<0.05);通心络胶囊组及FDT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b F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VEGF、bFGF水平在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降低。结论 FDT通过显著改变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够显著升高VEGF和bF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饮 急性心力衰竭 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