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1
作者 麦尔哈巴·努尔麦麦提 徐慧 +2 位作者 管亚男 李玉增 张石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82-84,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的诺莫图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在DCE-MRI第一期和DWI图像上勾画ROI并... 目的 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的诺莫图术前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在DCE-MRI第一期和DWI图像上勾画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次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1)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寻临床病理特征中的独立影响因素;(2)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基于DCE-MRI、DWI及多序列(DCE-MRI联合DWI)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3)采用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组学特征构建组学评分,并联合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诺莫图模型。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评价不同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1)最大肿瘤直径和血管浸润状态为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2)相比单序列模型,基于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效能更优(AUC为0.79);(3)联合影像组学和临床病理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诺莫图模型的AUC达0.89,且DCA显示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结论联合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诺莫图可准确术前预测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检查参数联合血清C-myc、CK19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何腾 汪洋 +3 位作者 陈梦龙 夏伊麦尔旦·伊不拉音 刘晨 明洁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C-myc、细胞角蛋白19(CK1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原发性肝癌组)和良性肝病患者71例(良性肝病组)的病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C-myc、细胞角蛋白19(CK1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原发性肝癌组)和良性肝病患者71例(良性肝病组)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进行MR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myc、CK19水平;ROC曲线分析MR检查参数K_(ep)、K^(trans)、V_(e)与血清C-myc、CK1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Kappa检验分析MR单独及联合血清C-myc、CK19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MR检查参数K_(ep)、K^(trans)、V_(e)及血清C-myc、CK19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t/P=7.968/<0.001、8.499/<0.001、8.178/<0.001、8.368/<0.001、8.034/<0.001);K_(ep)、K^(trans)、V_(e)、C-myc、CK19及五者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837、0.859、0.858、0.804、0.817、0.952,五者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P=3.059/0.002、2.658/0.008、2.687/0.007、3.847/<0.001、3.509/<0.001);MR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698(P<0.001),MR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897(P<0.001);MR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敏感度高于MR单独诊断(χ^(2)/P=9.665/0.002、8.908/0.003、13.526/<0.001)。结论MRI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能高于MR单独检测,可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C-MYC 细胞角蛋白19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明洁 陈莹 +2 位作者 刘莹 朱丽娜 黎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37,14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瘤内联合瘤周三维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9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瘤内联合瘤周三维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12例乳腺癌患者病例,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250)和验证组(n=62)。首先,两位医师采用3D Slicer软件于DCE-MRI第2期肿瘤内和肿瘤周围5 mm区域分别提取三维影像组学特征;其次,对特征进行Z-score标准化,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Spearma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_(瘤内)、模型_(瘤周)及模型_(瘤内+瘤周)用于预测乳腺癌Ki-67的表达状态,并用验证组进行验证;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分别从瘤内、瘤周和瘤内+瘤周分别提取1906、1906和3812个特征,ICC分析剔除322、413和762个特征,Spearman分析剔除624、732和1604个特征,剩余960、761和1446个特征采用LASSO十折交叉验证分别筛选出8、19、16个特征参与模型构建。经综合分析模型_(瘤内+瘤周)诊断效能最优,训练组AUC=0.949,验证组AUC=0.862,其校准曲线更贴近于45%的最佳值,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校准曲线的拟合度良好(P=0.082),其决策曲线(获益区间0.2%~0.9%)优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度。结论基于DCE-MRI图像创新性采用了瘤内联合瘤周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方法构建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瘤内 瘤周 KI-67 预后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医学影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慧 闫霜 文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30-934,共5页
本文探讨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微信翻转课堂组与传统授课型组相比,学生在课堂测试中成绩显著提高,在预习评估中表... 本文探讨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微信翻转课堂组与传统授课型组相比,学生在课堂测试中成绩显著提高,在预习评估中表现良好。参加翻转课堂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也更愿意通过面对面、微信等形式与教师交流问题;课前通过微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学生也获得了较好的知识掌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信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的CT影像预测GGN-IAC风险模型建立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晓燕 周永 +2 位作者 甘晓晶 余莹莹 文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I)CT影像学特征的肺外周型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腺癌(IAC)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GGN病例595例,依据病理分为浸润前组(n=107)、微浸润组(n=124)、IAC组(n=364),经AI识别软件自动勾画病灶进行三...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I)CT影像学特征的肺外周型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腺癌(IAC)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GGN病例595例,依据病理分为浸润前组(n=107)、微浸润组(n=124)、IAC组(n=364),经AI识别软件自动勾画病灶进行三维定量测量,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定量测量参数,建立基于AI参数的预测模型,勾画ROC曲线并进行验证。结果3组年龄、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基于AI测得的平均CT值、2D长径与短径、3D长径与标准径、最大面面积、表面积、体积、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ProGRP、NSE、EGFR基因突变及基于AI测得的平均CT值、2D长径、体积为诊断GGN为IAC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Z=0.287×Cyfra21-1+0.411×ProGRP+0.189×NSE+0.244×EGFR基因突变+0.286×平均CT值+0.417×2D长径+0.288×体积-8.159,预测I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该模型IAC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I的CT影像学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外周型GGN的IAC预测价值较好,其中平均CT值、2D长径、体积有较好判断价值,可对GGN进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征 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肺腺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CT特点及识别
6
作者 罗楠 钱柳 +3 位作者 海丽且姆·艾力 阿娜尔古丽·奥斯曼 王靖喆 余莹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RP)CT特点及识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80例Ⅲ期NSCLC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后是否出现RP分成RP组(n=31)与非RP组(n=49)。分析两组一般资...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RP)CT特点及识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80例Ⅲ期NSCLC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后是否出现RP分成RP组(n=31)与非RP组(n=49)。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分析RP能谱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动脉期、静脉期能谱CT参数。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急性期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影,内可见肺纹理影,慢性期CT表现为跨肺叶肺段分布的条带及三角形致密阴影,边缘清晰,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能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动脉期RP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70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CT70 keV)均高于非RP组,静脉期RP组NIC、Effective-Z、λHU及CT70 keV值均低于非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水浓度差异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期NSCLC患者放疗所致R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为临床防治RP提供依据,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放射性肺炎 CT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能320可变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双下肢CTA血管成像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季文超 田蔚莉 +2 位作者 刘文亚 何良浩 杨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佳能320排CT可变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中,对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临床疑似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并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4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 目的:探讨佳能320排CT可变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中,对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临床疑似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并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4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造影剂碘帕醇370 mg/mL,设置成120 kV的管电压,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5 mL/s流率下,经由肘正中静脉(MCV)注入90 mL对比剂,扫描区域是腹主动脉(AA)水平到足尖。A组为佳能320排可变螺距技术(VHP)其中腹主动脉至腘窝使用大螺距,腘窝至足跟尖使用小螺距进行扫,采用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B组全程扫描使用标准螺距技术,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比较两组腹主动脉(AA)、髂总动脉(CIA)、股动脉(CFA)上段、腘动脉(PA)4个测量点的主观图像质量、信噪比(SNR)、碘造影剂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与CT值。经由t检验来对比两组间碘摄入量、有效辐射剂量与客观评价指标,经由Mann-Whitney U检验来对比双方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在AA、CIA、CFA上段、PA层面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价、SNR、CNR对比未见明显区别;两组间血管CT值比较,A组高于B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辐射剂量比较,A组(9.18±0.36)m Gy较B组(18.1±0.00)mGy明显下降。结论:佳能320排可变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够保证图像的质量,并且可使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提高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可变螺距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下肢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美琦 徐慧 朱益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2月40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年轻组乳腺癌190例(<40岁),中老年组乳腺癌216例(≥40岁),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比2组...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2月40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年轻组乳腺癌190例(<40岁),中老年组乳腺癌216例(≥40岁),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比2组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并比较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患者MRI特征及组织学分级。结果与中老年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年轻组乳腺癌患者MRI更易表现为边缘清晰、不均匀强化,早期强化率(IER)更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更低(P均<0.05)。年轻组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型IER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5);Luminal B型ADC值高于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P<0.05);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型组织学分级以Ⅲ级为主,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其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早期强化率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王亚亚 徐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10-12,共3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生物学特性随着研究的发展不断被深度了解,精准个体化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获得了普遍应用。新辅助治疗(NAT)是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还可进行降期手术、保乳和保腋窝治疗,并了解肿瘤对...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生物学特性随着研究的发展不断被深度了解,精准个体化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获得了普遍应用。新辅助治疗(NAT)是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还可进行降期手术、保乳和保腋窝治疗,并了解肿瘤对相应治疗方案的反应性。磁共振成像(MRI)及相关检查技术在乳腺癌NAT期间具有关键作用,能从肿瘤形态和功能方面实时评估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黎星 肖兰 朱丽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包括病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包括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中,病灶边缘、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强化方式、T_(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中,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肿块型IDP与IDC的MRI表现有重叠,病灶的边缘、TIC类型、ADC值、峰值信号强度以及TIC曲线达峰时间、斜率、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浸润性导管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大为 何卓依 +1 位作者 陈江涛 宋兴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保肢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38例四肢骨肉瘤患者保肢或截肢治疗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0个月,其中保肢25例,截肢13例。保肢患者中术后2例截肢,其中1例因术后重度感染截肢,1例因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保肢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38例四肢骨肉瘤患者保肢或截肢治疗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0个月,其中保肢25例,截肢13例。保肢患者中术后2例截肢,其中1例因术后重度感染截肢,1例因术后复发截肢。6例肺转移。术后感染2例,行清创术后控制感染。2例保肢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保肢患者美国骨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平均(21.4±4.6)分,截肢患者MSTS功能评分平均(7.8±2.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肢患者术后功能较截肢患者好。结论手术前要考虑术前化疗效果,血管、神经情况,周围软组织情况,骨重建及软组织重建,儿童保肢后生长发育问题,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感染。根据上述原因考虑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或多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截肢 保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毒蕈碱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忠双 李新芝 +4 位作者 魏丽丽 孙永彪 耿玉荣 任宏强 周永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毒蕈碱受体(M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加兰他敏组、中枢M受体拮抗组、新斯的明腹腔组、新斯的明侧脑室组、M1受体激动组及M2受体拮抗组。将迷走神经放电信... 目的探讨中枢毒蕈碱受体(M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加兰他敏组、中枢M受体拮抗组、新斯的明腹腔组、新斯的明侧脑室组、M1受体激动组及M2受体拮抗组。将迷走神经放电信号引导至BL-420F生理仪持续记录,其中采样速率1k Hz/s,滤波范围100~1 000 Hz。稳定记录神经放电信号10 min(作为基础值)后,按照上述分组注射相应药物,并持续记录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60 min。整个放电观察周期内,每隔10 min为时间点,记录放电频率和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传出放电频率于加兰他敏注射后17 min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期间最高值为(516±40)Hz,最低值为(249±26)Hz,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加兰他敏前给予硫酸阿托品干预处理后,各时间点放电频率和峰值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放电图内仅观察到散在爆发电位。腹腔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P>0.05)。侧脑室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P<0.05)。放电频率于新斯的明注射后13min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MCN-A-343前10 min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放电频率于MCN-A-343注射后12 min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美索曲明前10 min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注射美索曲明后8 min左右,放电峰值显著增加,持续48 min后回落至注射药物前水平,期间各时间点,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电频率于美索曲明注射后17min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抑制中枢胆碱酯酶而提高乙酰胆碱含量,可增强迷走神经的传出活性;此过程可能是由中枢M1受体介导的;而中枢M2受体则可能抑制迷走神经传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受体 迷走神经活性 加兰他敏 胆碱酯酶抑制剂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Ki-67表达状态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彦龙 朱丽娜 +1 位作者 肖兰 黎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Ki-67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患者205例,以Ki-67≥20%为高表达组(146例),Ki-67<20%为低表达组(59... 目的 探讨不同Ki-67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患者205例,以Ki-67≥20%为高表达组(146例),Ki-67<20%为低表达组(5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MRI征象、参数[肿瘤最大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强化率]。结果 两组淋巴结转移、肿瘤形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53表达、肿瘤边缘、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肿瘤最大径、ADC值、早期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Ki-67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学 KI-67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普通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玉增 麦尔哈巴·努尔麦麦提 +1 位作者 徐慧 张石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2,13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其变化率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其变化率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NAC的骨肉瘤患者病例23例,在NAC前、化疗4周期后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获得不同ADC值及其变化率等参数值。根据病理组织学Huvos分级法将患者按照化疗疗效分为组织学反应良好组与组织学反应差组,比较两组间的不同ADC值[平均ADC值(ADC_(mean))、最小ADC值(ADC_(min))、单位体积的平均ADC值(ADC_(mean)/V)、单位体积的最小ADC值(ADC_(min)/V)]及其变化率的差异。结果组织学反应良好组化疗前后ADC_(mean)、ADC_(min)、ADC_(mean)/V、ADC_(min)/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别为0.024、<0.001、0.018、0.046)。组织学反应差组化疗前后ADC_(mean)、ADC_(min)、ADC_(min)/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别为0.005、<0.001、0.020),ADC_(mea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P>0.05)。两组间ADC_(mean)、ADC_(min)、ADC_(mean)/V、ADC_(min)/V的变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别为0.047、0.006、0.039、0.01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_(min)变化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8,高于ADC_(mean)、ADC_(min)/V、ADC_(mean)/V等变化率(AUC分别为0.783、0.767、0.813)。结论不同ADC值及其变化率对骨肉瘤早期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ADC_(min)变化率在骨肉瘤疗效预测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曲线下面积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A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季文超 田蔚莉 +2 位作者 朱玉才 刘文亚 杨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21年1-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双下肢CT动脉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21年1-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管电压为100 kV,造影剂为碘海醇300 mg/mL,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造影剂为碘帕醇370 mg/mL,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下肢动脉血管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以及造影剂碘摄入量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的图像都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两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动脉血管CT值、CNR、SNR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管电压与对比剂浓度,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管电压 造影剂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兰 闫思力 +2 位作者 许晓燕 王彦龙 刘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基于CT图像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或决策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就诊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43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EGFR突变组(n=...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基于CT图像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或决策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就诊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43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EGFR突变组(n=68)和EGFR未突变组(n=75)。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由AI系统测定三期CT图像所得参数(恶性概率预测值、最大径、3D体积、CT值、能量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变量,建立模型并获得联合预测因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对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探讨A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肺腺癌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系统测定三期CT图像所得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预测因子鉴别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880。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P>0.10(0.642),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基于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准确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CT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碱对体外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泽浩 王丁悦 +4 位作者 芦梓楠 冯修来 米日亚·买明 依力夏提·马木提 吕红博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855-859,共5页
目的观察番茄碱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2、3、4、5、6、7、8、9μmol/L)番茄碱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印... 目的观察番茄碱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2、3、4、5、6、7、8、9μmol/L)番茄碱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0、1.5、3、6μmol/L)番茄碱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凋亡率及其核因子-κB(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CCK-8法观察到,番茄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时间依赖性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番茄碱浓度>6μmol/L时,食管癌Eca-109细胞几乎不能存活。在含番茄碱浓度3、6μmol/L培养基中培养食管癌Eca-109细胞24 h后,细胞早期、晚期和总体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随NF-κB p65、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番茄碱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早期、晚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增殖生长相关蛋白NF-κB与VEGF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番茄碱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鉴别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性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永丽 崔元龙 刘文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2期189-190,193,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性质预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胸部能谱CT扫描检查的肺癌患者65例,入组纵隔淋巴结共120枚,其中转移组淋巴结88枚,非转移组淋巴结32...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性质预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胸部能谱CT扫描检查的肺癌患者65例,入组纵隔淋巴结共120枚,其中转移组淋巴结88枚,非转移组淋巴结32枚。将转移组淋巴结与非转移组淋巴结在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基值、标准化碘值、水基值及标准化水值、有效原子序数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确定各参数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采用该临界值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0.7为诊断绩效较低,0.7~0.9为中等,>0.9为较高,检验水准α=0.05。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在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值及标准化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淋巴结在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基值及标准化碘值均小于非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在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瘤动脉期的有效原子序数大于非转移淋巴结原子序数。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在动脉期及静脉期的水值及标准化水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的碘值、标化碘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8,临界值分别为15.23、0.22。结论: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可作为肺癌纵隔淋巴结性质预判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再米然·努尔塔 罗梅 伊力亚斯·亚尔买买提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504-14511,共8页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冠状动脉的异常扩张,在临床上不常见,但也并不罕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为0.3%~5.3%。目前缺乏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随机试验或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因此针对这些患者的管理,使心脏病专家及临床医生面临相...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冠状动脉的异常扩张,在临床上不常见,但也并不罕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为0.3%~5.3%。目前缺乏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随机试验或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因此针对这些患者的管理,使心脏病专家及临床医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很多情况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行冠脉造影术患者中偶然发现的,并且发病机制仍有争议。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本文主要集中描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管理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临床特点 治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
20
作者 张榆 文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2期1236-1237,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2021年4月13日因“偶然发觉肺结节一周”就诊。19年前曾做过子宫肌瘤手术,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21年4月15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边缘光整、大小不等的结节,密度均匀,部分内含空洞,结节直径介于3~16 mm之间,CT... 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2021年4月13日因“偶然发觉肺结节一周”就诊。19年前曾做过子宫肌瘤手术,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21年4月15日胸部CT示:双肺多发边缘光整、大小不等的结节,密度均匀,部分内含空洞,结节直径介于3~16 mm之间,CT值约26 Hu,增强扫描见轻中度强化;左肺上叶前段可见一含气囊腔,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多发分隔,较大截面约69.7 mm×53.4 mm×48.1 mm(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胸部CT 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