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祖胜 白靖平 +2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买买提艾力 艾则孜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存在的诊疗失误,分析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时存在的诊断和治疗缺陷。结果 16例患者保肢手术失败的原... 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存在的诊疗失误,分析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时存在的诊断和治疗缺陷。结果 16例患者保肢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1)对四肢恶性骨肿瘤疾病缺乏认识;(2)病理诊断困难;(3)对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认识不足;(4)对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适应证把握不恰当;(5)肿瘤切除的手术边界不足;(6)肿瘤切除后重建方式选择不当;(7)活检通道选择错误。结论对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保肢手术应尽量避免上述诊疗缺陷,提高保肢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肿瘤 保肢 治疗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骨转移瘤中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的分离及其MDR1、ABCG2的表达研究
2
作者 李迅 杨顺娥 +4 位作者 白靖平 江仁斌 何祖胜 焦谊 龚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对乳腺癌骨转移瘤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类SP细胞)进行分选,检测MDR1、ABCG2在乳腺癌骨转移瘤细胞分选亚群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应用Rho123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术(FCA)对乳腺癌骨转移原代细胞进行Rho123low和Rho123high亚群分选,采用west... 目的对乳腺癌骨转移瘤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类SP细胞)进行分选,检测MDR1、ABCG2在乳腺癌骨转移瘤细胞分选亚群中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应用Rho123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术(FCA)对乳腺癌骨转移原代细胞进行Rho123low和Rho123high亚群分选,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MDR1、ABCG2蛋白在2个亚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存在Rho123low和Rho123high2个亚群,2个亚群细胞中MDR1、AB-CG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ho123结合FCA可在乳腺癌骨转移瘤原代细胞中分选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Rho123low亚群(类SP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罗丹明123 流式细胞仪 肿瘤干细胞 MDR1 ABC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 白靖平 +2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江仁兵 何祖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调查骨恶性肿瘤的血型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5例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骨恶性肿瘤组)及26 306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相对危险度R来估计相对危险性。结果:骨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ABO... 目的:调查骨恶性肿瘤的血型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5例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骨恶性肿瘤组)及26 306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相对危险度R来估计相对危险性。结果:骨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ABO血型分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1.463,P=0.000),骨恶性肿瘤组血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A型(46.67%)、B型(44.44%)、AB型(8.89%)、O型(0.00%);对照组血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O型(30.51%)、B型(30.05%)、A型(29.36%)、AB型(10.07%)。O型血的人不容易患骨恶性肿瘤(R=0.997,CI=0.996~0.998)。结论: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分布有关,O型血起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恶性肿瘤 ABO血型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巨大肿瘤切除与修复重建 被引量:3
4
作者 戴志兵 麦尔旦江·麦合木提 +1 位作者 孙亚超 江仁兵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6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索胸壁巨大肿瘤切除与修复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胸壁巨大肿瘤的患者资料,其中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乳腺癌转移1例。所有病例行肿瘤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后胸腔外露,2例采用补片+钛... 目的探索胸壁巨大肿瘤切除与修复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胸壁巨大肿瘤的患者资料,其中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乳腺癌转移1例。所有病例行肿瘤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后胸腔外露,2例采用补片+钛网重建,切口直接闭合,1例采用补片+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1例采用补片+钛网+背阔肌皮瓣重建。结果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清创后好转。所有患者随访2~6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无反常呼吸,无呼吸困难等不适。结论胸壁巨大肿瘤切除困难,选择补片加钛网的重建方式更为合理安全,选择背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注重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参与可使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 切除 重建 多学科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大肌下间隙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术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仁兵 白靖平 +3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龚磊 何祖胜 周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5,360,共4页
目的探讨臀大肌下间隙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术可行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⑴对3具6侧成人臀部标本的臀肌筋膜、臀大肌下间隙各壁组成、臀上动脉、坐骨神经出盆处进行解剖观察。⑵对15例臀部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术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臀大肌下间隙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术可行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⑴对3具6侧成人臀部标本的臀肌筋膜、臀大肌下间隙各壁组成、臀上动脉、坐骨神经出盆处进行解剖观察。⑵对15例臀部软组织肉瘤屏障切除术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臀大肌下间隙各壁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对软组织肉瘤生长具有屏障作用。(2)臀上动脉出盆处并不游离,在坐骨大孔内缘1 cm左右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固定臀上动脉。(3)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下孔之间间隙较疏松,表面有一层脂肪组织。(4)15例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12例无瘤生存,2例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复发后放弃治疗。所有病人术后均出现程度不等的下肢跛行。3例臀上血管损伤出血,咬除部分髂骨骨质结扎止血。结论 (1)屏障切除术适用于臀大肌下间隙软组织肉瘤;(2)臀上动脉的损伤可以通过切除部分髂骨骨质进行结扎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大肌下间隙 屏障切除术 软组织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6
作者 何祖胜 徐万龙 锡林宝勒日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总结9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手术(27例)、手术后加辅助放疗(51例)、手术后加辅助化疗(14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手术后加辅助放疗和手术后加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总结9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手术(27例)、手术后加辅助放疗(51例)、手术后加辅助化疗(14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手术后加辅助放疗和手术后加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50.9%和22.7%。结论软组织肉瘤术后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生存率 外科治疗 化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朋 陈勇忠 +2 位作者 周清碧 白靖平 锡林宝勒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75-3982,共8页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以"nanoparticle,cancer,drug delivery system,nanotube,nanosphere"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01-01/2012-12-31发表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检索结果以注册号、注册题目、项目状态、干预措施、试验的申办者、试验的疾病种类导出进行评价质量及文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检索到注册项目489项,经查阅后,共有429项纳入了分析。美国注册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共112项,其次为加拿大24项。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有22项,其中大陆注册8项,香港地区注册4项,台湾地区注册10项。研究的注册数量2003年跌至谷底,只有5项注册项目,之后数量大幅度升高,在2008年注册项目数量达到顶峰,为56项。2008年后,注册的项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②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样本量在1-2000之间,以50人以下的小样本研究为主。研究的肿瘤类型以乳腺癌为主,其次为内分泌腺瘤及淋巴瘤。③2000-01-01/2012-12-31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相关文章4497篇,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总数比重最大(66.42%),发表文章2987篇。高被引文章主要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纳米 载体材料 肿瘤 靶向性给药 生物医用材料 载药效率 北美临床试验注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文献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8
作者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 徐万龙 +3 位作者 白靖平 江仁兵 何祖胜 锡林宝勒日 《新疆医学》 2010年第1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治疗方法 生存率 患者 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手术切除后 组织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存东 梁莉萍 +5 位作者 闻淑娟 古力克孜.吾守尔 赵兵 刘炜 白靖平 杨顺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58-336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预后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Skp2表达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恶性表型的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路 孙荣鑫 白靖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通过使用小干扰RNA(siRNA)降低骨肉瘤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探讨Skp2对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Skp2 siRNA敲低骨肉瘤U2OS细胞中Skp2的表达。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Skp2的mRNA... 目的通过使用小干扰RNA(siRNA)降低骨肉瘤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探讨Skp2对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Skp2 siRNA敲低骨肉瘤U2OS细胞中Skp2的表达。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Sk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确定Skp2 siRNA的沉默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PI单染及Annexin V/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钙黄绿素乙酰甲酯(Calcein-AM)染色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kp2的下游基因p21、p27、p-Akt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Skp2 siRNA在U2OS细胞中获得较高的敲除效率。Skp2表达下调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且使细胞生长阻滞在G_0/G_1期,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抑制Skp2后U2OS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U2OS细胞Skp2敲低后其下游调控分子p21、p27及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升高,而p-Akt的表达则明显减弱。结论 Skp2在骨肉瘤细胞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通过调控其信号通路中p21、p27、p-Akt及E-cadherin的表达影响细胞生长、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放疗后椎体骨细胞DNA损伤
11
作者 陈刚 徐万龙 +2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霍向东 白靖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放疗后椎体骨细胞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将20只比格犬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与放射治疗组(16只)。在10~14 d内,对放疗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生物剂量为40~70 Gy的放疗。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后,... 目的:建立检测放疗后椎体骨细胞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将20只比格犬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与放射治疗组(16只)。在10~14 d内,对放疗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生物剂量为40~70 Gy的放疗。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后,取空白及放疗组犬胸9~10节段椎体骨,在原提取骨细胞的方法上进行改良,首先用胰蛋白酶、胶原酶等消化骨块提取骨细胞,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放疗后椎体骨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放疗能引起椎体骨细胞DNA断裂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该技术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应用于放疗后椎体骨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放疗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朋 锡林宝勒日 +4 位作者 白靖平 江仁兵 陈勇忠 黄哲 李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568,571,共4页
目的获取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和无转移患者的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筛选并鉴定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同时建立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采用Clinprot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Clinprot TM MALDITOF MS)获得两组血... 目的获取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和无转移患者的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筛选并鉴定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血清差异蛋白,同时建立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采用Clinprot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Clinprot TM MALDITOF MS)获得两组血清标本(单纯骨转移及无转移患者各18例)的PMF,然后使用内嵌的统计分析软件筛选两组血清标本中有统计意义的差异蛋白峰。每组样品检测2次。结果所有标本5d后重复检测,2次质谱图基本一致,随机选择4个蛋白峰计算变异系数(CV)均小于30%,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两组患者血清的PMF相比较,蛋白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单纯骨转移与无转移患者无血清差异蛋白存在,不能通过检测外周血的方法筛选乳腺癌骨转移差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转移 差异蛋白 Clinpro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 江仁兵 +1 位作者 白靖平 徐万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57-3759,3762,共4页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培养、传代后将细胞分为两组: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孵育72h后,对两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两...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培养、传代后将细胞分为两组: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孵育72h后,对两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两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两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二膦酸盐作用于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72h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可见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大量表达,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几乎见不到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观察到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为54.00%,远大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诱导凋亡现象。结论二膦酸盐对体外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存在很强的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类 骨肉瘤 细胞凋亡 MG-63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对脊髓中Fas、FasL和HSP70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万龙 白靖平 +1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梁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观察成年比格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Fas、FasL和HSP70在脊髓的分布。方法:将成年比格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处死并取其脊髓(T9-10)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用Fas、FasL、HSP70抗血清对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观察Fas、FasL、HS... 目的:观察成年比格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Fas、FasL和HSP70在脊髓的分布。方法:将成年比格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处死并取其脊髓(T9-10)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用Fas、FasL、HSP70抗血清对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观察Fas、FasL、HSP70在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实验组中Fas和FasL阳性产物遍布整个脊髓灰质前角神经细胞中,而后角只可见到个别阳性细胞。亚细胞定位均定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及突起中,胞核不着色或着色少。实验组可见HSP70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前角的神经细胞中,脊髓白质内的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网也可见少量HSP70阳性染色。亚细胞定位均定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及胞核中。结论: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有Fas、FasL和HSP70在比格犬脊髓分布,提示这些因子与脊髓神经元的凋亡信号、保护信号的传递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FASL HSP70 适形调强放疗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83例胸腰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仁兵 徐万龙 +1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白靖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31-3232,3235,共3页
目的研究X线透视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1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 目的研究X线透视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1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1.65,P<0.05)及骨痛评分(P<0.05,t=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9例14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癌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洋 锡林宝勒日 +4 位作者 白靖平 江仁兵 何祖胜 刘春玲 徐万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预计生存时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99例原发灶不同的恶性肿瘤发生脊柱转移的病例,将每位患者进行Tomita及Tokuhashi评分,并将上述两种...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预计生存时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99例原发灶不同的恶性肿瘤发生脊柱转移的病例,将每位患者进行Tomita及Tokuhashi评分,并将上述两种评分及性别、年龄、病人一般状况(KPS)评分、原发肿瘤性质、脏器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等其它临床指标作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mita评分(P=0.008)、Tokuhashi评分(P=0.027)、原发肿瘤性质(P=0.000)以及KPS评分(P=0.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上述4个指标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P=0.012)、原发肿瘤性质(P=0.000)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KPS评分、原发肿瘤性质可作为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后指标,并且可通过预后指数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预后因素 COX回归模型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脊柱放疗对脊髓血管形态及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万龙 锡林宝勒日 白靖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168-3169,3172,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成年比格犬脊柱放疗对脊髓血管形态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空白对照组8只,放疗组16只。在10-14 d内,对放疗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平均总剂量为60 Gy的放疗。放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放... 目的观察成年比格犬脊柱放疗对脊髓血管形态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空白对照组8只,放疗组16只。在10-14 d内,对放疗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平均总剂量为60 Gy的放疗。放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对两组犬胸9-10椎体脊髓小血管血流量进行测定。将两组比格犬处死后,取各组相同部位、相同位置脊髓,用透视电镜观察两组犬血管超微结构变化;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后,测量脊髓血管平均管径和平均截面积。结果放疗组脊髓组织的血管平均直径、平均截面积和血流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放疗组的脊髓血管形态、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放疗可影响脊髓血管形态及血流量,这可能是放疗所致脊髓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脊髓 血管 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在治疗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
18
作者 何祖胜 锡林宝勒日 +3 位作者 白靖平 江仁兵 周洋 艾则孜.买买提艾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在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治疗16例四肢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足底内侧动脉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游离...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在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治疗16例四肢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足底内侧动脉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1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结合游离植皮术后,边缘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其余14例病人组织瓣均全部存活,16例病人在生存期内同部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四肢软组织肉瘤能够通过局部扩大切除术及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术达到局部的控制,避免生存期内接受截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软组织肉瘤 带血管蒂组织瓣
原文传递
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初步疗效分析
19
作者 白靖平 曹明宇 +3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江仁兵 何祖胜 徐万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椎转移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5野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28~48Gy,平均剂量37.5Gy,中位剂量40Gy,...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椎转移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5野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28~48Gy,平均剂量37.5Gy,中位剂量40Gy,2Gy/次,3~5次/周,总疗程16~28d。放疗期间加强放射性损伤的监测。结果:止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100%。所有合并有脊髓及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在放疗后3个月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炎等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截止到2008年3月,3例生存3个月,1例生存10个月,1例生存17个月,1例生存25个月,6例已生存39个月。12例患者1、2、3年脊柱肿瘤局控率分别为87.5%、87.5%、52.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脊柱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转移瘤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失误24例分析
20
作者 何祖胜 锡林宝勒日 +4 位作者 江仁兵 周洋 艾则孜江.吾布力 买买提.艾力 白靖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分析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初次在院外就诊时存在诊治缺陷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5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初次在外院就诊时采取的不正确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外院经过初次诊断... 目的分析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初次在院外就诊时存在诊治缺陷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5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4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初次在外院就诊时采取的不正确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外院经过初次诊断或治疗,其中11例诊断方式不合理(采用了表面活检或穿刺活检),1例病理检查有误,10例患者手术方式不合理,5例患者治疗方式不完善,10例随访不完善。首诊三级医院11例,首诊二级医院9例,首诊镇级医院1例,首诊校医院诊所1例,首诊私人门诊2例。结论对恶性黑色素瘤最基本的活检以及治疗方法需规范化,对门诊就治的四肢软组织包块应提高警惕,同时应提高初次就诊医院的病理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四肢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