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患者下肢末端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1
作者 依布拉音江·米吉提 阿塔吾拉·吾不力哈斯木 张玉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855-857,86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患者下肢末端运动及感觉障碍(lower-extremity motor or sensory deficits,LMSD)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共82例S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LMSD分为LMSD...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患者下肢末端运动及感觉障碍(lower-extremity motor or sensory deficits,LMSD)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共82例S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LMSD分为LMSD组42例及无LMSD组4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疾病恶化、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特征、后凸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等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恶化、椎体部位和脊柱压缩是 LMSD的独立危险因素。 65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从(26.8±9.3)°改善至(12.0±7.6)°,平均矫正度为(11.9±4.3)°,最后随访时的平均矫正损失为(1.9±1.5)°。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末次ODI和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颈椎或腰椎受累的STB的患者中,若有疾病恶化史和脊柱受压史,往往会引起LMSD症状,应早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可达到彻底清创、稳定脊柱、恢复脊柱功能和防止STB的加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并发症 运动障碍/并发症 感觉障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阿塔吾拉.吾不力哈斯木 依布拉音江.米吉提 +1 位作者 阿布都艾那尼.米吉提 张玉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卧床4 d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11.23±2.56)d,观察组(7.02±2.30)d]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对照组(360.36±6.99)d,观察组(55.36±3.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64.250,P〈0.001),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9,7.408,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0.500,P=0.180,0.618);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黏连和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0.720,3.554,P=0.098,0.396,0.059),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例数(10例)显著多于观察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照组(1 200.11±18.61)m L,观察组(800.22±20.32)m L]和手术时间[对照组(3.4±0.21)h,观察组(2.0±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5,38.829,P〈0.001)。结论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棘突 棘上和棘间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5p通过抑制HMGB1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军 艾孜孜江·买买塔吾拉 张玉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70-479,共10页
目的探究miR-186-5p在脊髓损伤(SCI)中的变化及对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①将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脂多糖(LPS)组(1μg/ml LPS刺激24 h)、LPS+miR-186-5p-mimic组(转染miR-186-5p-mimic后1μg/ml LPS刺激24 h)和LPS+miR-186-5... 目的探究miR-186-5p在脊髓损伤(SCI)中的变化及对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①将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脂多糖(LPS)组(1μg/ml LPS刺激24 h)、LPS+miR-186-5p-mimic组(转染miR-186-5p-mimic后1μg/ml LPS刺激24 h)和LPS+miR-186-5p-inhibitor组(转染miR-186-5p-inhibitor后1μg/ml LPS刺激24 h)。通过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6-5p水平,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②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CI+LV-NC组和SCI+LV-miR-186-5p组,每组10只大鼠,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组采用脊髓打击器建立SCI模型。建模后,假手术组大鼠正常饲养,SCI+LV-NC组和SCI+LV-miR-186-5组大鼠分别脊髓注射空载体慢病毒和过表达miR-186-5p的重组慢病毒。通过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miR-186-5p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p-p65、total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组织中的离子钙结合接头蛋白分子1(IBA-1)、iN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通过BBB评分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通过尼氏染色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LPS组miR-186-5p表达降低(P<0.05),而HMGB1、iNOS、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miR-186-5p-mimic组miR-186-5p表达升高(P<0.05),而HMGB1、iNOS、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miR-186-5p-inhibitor组miR-186-5p水平降低(P<0.05),而HMGB1、iNOS、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SCI+LV-NC组大鼠脊髓出现明显损伤,iNOS/IBA-1比例升高(P<0.05),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HO-1和SOD-1蛋白表达下调(P<0.05),GFAP和IBA-1的阳性染色比例增加(P<0.05),HMGB1和TLR4的蛋白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BBB评分降低(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与SCI+LV-NC组相比,SCI+LV-miR-186-5p组脊髓损伤区域减少,iNOS/IBA-1比例降低(P<0.05),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HO-1和SOD-1蛋白表达上调(P<0.05),GFAP和IBA-1的阳性染色比例降低(P<0.05),HMGB1和TLR4的蛋白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BBB评分升高(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多(P<0.05)。结论上调miR-186-5p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通路提高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和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186-5p 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TLR4/NF-κB通路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蔡佳 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1 位作者 吴潇 张玉新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5期-,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颈椎板成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颈后路单开门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颈椎板成型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后路单开门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结论: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板成型术 后凸畸形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