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奇台绿洲不同耕作年限荒漠灰钙土无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康 张飞飞 +1 位作者 邵志东 张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荒漠灰钙土是天山北麓地带性土壤,富含碳酸盐和硫酸钙,是优质土地后备资源。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奇台绿洲不同耕作年限(<3 a、10 a、20 a、30 a、>40 a)荒漠灰钙土无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 荒漠灰钙土是天山北麓地带性土壤,富含碳酸盐和硫酸钙,是优质土地后备资源。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奇台绿洲不同耕作年限(<3 a、10 a、20 a、30 a、>40 a)荒漠灰钙土无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无机碳与土壤理化参数间的关系,特别是石膏对土壤无机碳的增汇作用。结果表明:①耕作层和犁底层的无机碳,对人类活动十分敏感。土壤无机碳随耕作年限先降低后升高,在耕作后的前10 a迅速下降表现为碳源,而后逐渐上升超过初始含量重新转为碳汇,耕作>40 a后土壤无机碳含量较耕作<3 a增加超过10 g·kg^(-1);②土壤无机碳的稳定性同位素δ^(13)C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持续负向偏移,表现出具有截存现代大气CO_(2)的潜力;③荒漠灰钙土中含有极易风化且储量可观的石膏,为次生碳酸盐淀积提供了大量的钙源,这些Ca2+含量决定了研究区土壤无机碳库最终的储量大小。综上说明,富含石膏的荒漠灰钙土耕作后,具有较强的土壤无机碳增汇潜力,重视和准确估算这部分碳增汇潜力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灰钙土 土壤无机碳 耕作年限 次生碳酸盐 碳汇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植被动态格局及其对气候的时滞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会静 郭玉川 +3 位作者 白运保 王宁 魏宣 周明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145,F0003,共10页
为明确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变化响应的滞后时间,对新疆植被活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基于1982—2015年的新疆GIMM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集、CRU降水与气温数据集,采用Sen+Mann-Kendall趋... 为明确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变化响应的滞后时间,对新疆植被活动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基于1982—2015年的新疆GIMM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集、CRU降水与气温数据集,采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时滞偏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给出了34 a新疆植被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植被NDVI与气候响应的关系,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响应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植被分布呈现北疆高于南疆、西部高于东部的空间格局,34 a来,研究区植被整体上呈现“变绿”趋势,在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和天山山脉北段NDVI显著增加,伊犁地区呈现退化趋势;2)在月尺度时间分辨率下,新疆有72%植被区域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平均滞后时间为1.1个月,有70%的植被区域对气温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平均滞后时长1.4个月,植被与气候要素时滞偏相关系数越高的区域,响应速度越快,总体上看,新疆地区植被对降水更为敏感;3)不同类型植被与降水和气温的响应程度不同,在新疆地区降水是草甸、灌丛和针叶林的主要促进因子,气温对阔叶林的影响最强,不同植被与降水的时滞偏相关系数均高于气温,不同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时间均长于降水。总体上看,新疆地区植被与降水的相关性更高,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比气温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候 气温 NDVI 时滞效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源—汇”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飞飞 彭康 张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3-161,共9页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会不断改变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而影响绿洲的演化方向和宜居性。针对焉耆盆地当前观测条件不足、观测资料种类缺乏等问题,为探究干旱区局地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单窗算法反演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L...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会不断改变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而影响绿洲的演化方向和宜居性。针对焉耆盆地当前观测条件不足、观测资料种类缺乏等问题,为探究干旱区局地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单窗算法反演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源—汇”理论定量探讨了焉耆盆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决定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源—汇”效应变化。未利用地热源效应最强,水体热汇效应最强。草地和建设用地对地表热环境影响不大,耕地的热汇效应大小取决于农业灌溉面积和作物生长状况;(2)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NDVI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约1.98~2.66℃,湿地中的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3)坡度对盆地内海拔较低且坡度<13°的缓坡区影响最为显著(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地表温度增加;(4)冷岛效应形成绿洲近地表大气独特的热力结构。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温度先快速升高,在距地面100~300 m高度形成一个高温中心,而后逐渐降低。6月末、7月初产生的大气逆温层厚度超过1000 m。受逆温层影响,焉耆盆地绿洲距地表100~300 m高度范围内的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作用消失。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绿洲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反演 地表温度 地形因子 土地覆被 “源—汇”效应 全球变化 单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渭-库绿洲果园遥感提取 被引量:1
4
作者 盛艳芳 买买提·沙吾提 +1 位作者 何旭刚 李荣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针对干旱区果园大面积遥感提取困难、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综合应用Sentinel-1/Sentinel-2影像构建特征集。通过对比原始特征组合、Jeffries-Matusita(J-M)距离、属性重要度3种优化方式,结合随机森... 针对干旱区果园大面积遥感提取困难、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综合应用Sentinel-1/Sentinel-2影像构建特征集。通过对比原始特征组合、Jeffries-Matusita(J-M)距离、属性重要度3种优化方式,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方法,对比得到最佳优化方式,探索果园最优分类特征集。结果表明:识别效果最好的方案为G17 JM,总体精度为91.25%,kappa系数为0.89,面积精度为82.55%。最优特征集为B8_asm、B8_ent、B8_idm、NDVI re3、B6、B7、a、e、b、EVI、B11、B8A、B8、VV。使用J-M距离进行特征集优化,有效降低数据量、提高计算效率,更有利于精确遥感识别果园种植面积。表明GEE快速、准确获取果园种植面积的可行性,为获取果园动态变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GEE) 特征优化 J-M距离 特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MOP-PLUS模型的库车市LUCC趋势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5
作者 路甜甜 郭玉川 +3 位作者 姚磊 王会静 白运保 张子惠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探究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设置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可持续(MOP)4种情景,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趋势,评价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以期缓解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 探究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设置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可持续(MOP)4种情景,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趋势,评价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以期缓解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等方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揭示库车市近30 a景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并通过耦合MOP-PLUS模型预测库车市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地类转换主要集中于耕地、草地与未利用地;景观生态安全值(ESI)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有所下降,景观生态安全等级以中等、较高、高生态安全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60.15%~64.87%;相较于2020年,2030年4种情景下的ESI变化幅度较大,主要集中于南部人口聚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PLUS多情景模拟 库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生态价值损益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贡璐 吕光辉 +2 位作者 丁建丽 刘新春 潘晓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30,共5页
利用1990和2000年2期TM影像,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通过货币化生态服务功能,揭示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生态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农田、居民... 利用1990和2000年2期TM影像,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通过货币化生态服务功能,揭示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生态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农田、居民点、盐碱地大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湿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0年间研究区生态价值为负增长,减少了1.055×109元,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巨大,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652×109元。不顾生态环境的损失,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最终无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最大效益。评估区域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价值 损益分析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吐哈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张子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1603,共13页
以吐鲁番市和哈密市(简称吐哈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多光谱传感器2000、2006、2012年和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4个表征湿度、干度、热度和绿度的指数,建立和绘制吐哈地区多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ecologyindex,RSEI),... 以吐鲁番市和哈密市(简称吐哈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多光谱传感器2000、2006、2012年和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4个表征湿度、干度、热度和绿度的指数,建立和绘制吐哈地区多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ecologyindex,RSEI),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土地利用转换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来,吐哈地区的绿度指数平均增加0.0244,热度指数平均降低0.0241,而湿度和干度指数整体的变化接近于0;其中,热度指数与RSEI具有负相关性。总体而言,2000—2018年吐哈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吐鲁番市的鄯善县RSEI变化幅度最大,环境质量表征数据在区域下降幅度中排列首位,哈密市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环境质量减少的幅度最小。近20 a来,吐哈地区的草地面积有明显增加,但需控制草地开垦及过度放牧,防止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MODIS数据 时空变化 吐鲁番市 哈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以喀纳斯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丽 师庆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目前,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缺乏成熟的、系统的学科作为理论和技术支撑,而景观生态学则以其特有的关注对象、特有的视角、思维方式、尺度选择、理论框架,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以喀纳斯旅游景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中... 目前,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缺乏成熟的、系统的学科作为理论和技术支撑,而景观生态学则以其特有的关注对象、特有的视角、思维方式、尺度选择、理论框架,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以喀纳斯旅游景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原理、景观功能分区原理和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并在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分析了喀纳斯的景观结构、功能分区和如何维护其景观安全格局,以保证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景区 喀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的吐鲁番绿洲聚落空间分布格局——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古丽娜尔·麦麦提 徐华君 马鑫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高昌区绿洲2000、2010、2018年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而2010、2018年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密度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明显,绿洲中部分布相对集中,绿洲北、南部分布相...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高昌区绿洲2000、2010、2018年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而2010、2018年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密度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明显,绿洲中部分布相对集中,绿洲北、南部分布相对稀疏;坎儿井呈显著集聚分布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与2000年聚落分布格局大致一致,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充足,海拔高度较低的绿洲中部区域;机电井分布的范围较广,2010、2018年聚落分布格局跟机电井的分布格局有一定的重合,聚落向绿洲边缘的扩张跟机电井的大量开发密切相关;聚落分布格局与高程具有一定的关系,聚落主要分布在-120~300 m的高程范围内;聚落分布格局对河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聚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高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覆盖变化与遥感生态指数的奇台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志东 张芳 +1 位作者 彭康 张飞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90-5899,共10页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影响下新疆天山北麓奇台绿洲2001~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生态环境...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定量评价了人类活动影响下新疆天山北麓奇台绿洲2001~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奇台绿洲2001年、2007年、2014年和2022年RSEI均值分别为0.392、0.423、0.452和0.438,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处于较差水平,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南北差中部好,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整体上升的趋势;②奇台绿洲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低聚类主要集中分布于绿洲北部靠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区域,高-高聚类表现为由散布向绿洲中部耕地区域明显集聚;③自然因素对奇台绿洲RSEI空间分布影响不大,影响奇台绿洲RSEI变化的主要因素是LUCC;④RSEI能较好地反映奇台绿洲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草地、裸地等天然生态系统的RSEI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遥感生态指数(RSEI) Moran's I指数 地理探测器 奇台绿洲
原文传递
基于PMF模型的吉木萨尔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锦明 张建泽 +3 位作者 王洲瑜 汪世轩 赵东阳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354-363,374,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区域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预警在土壤资源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共采集了48个土壤样本,并测定了其中六种重金属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克里金插值...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区域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预警在土壤资源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共采集了48个土壤样本,并测定了其中六种重金属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克里金插值分别对该区域土壤中Zn、Cu、Cr、Pb、Hg和As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1)研究区土壤Cu、Pb和As含量均超出中国新疆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Zn和Cr的含量未超过这两种标准.2)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土壤未受到Zn、Cu和Cr的污染,Hg处于轻-中污染,Pb和As处于中等和中-强污染.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可知,Zn、Cu、Cr和Pb为低风险状态,Hg和As为中风险状态.3)从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来看,Zn元素的空间分布呈中心区域低、四周高的格局;Cu和Hg元素的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均为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变化趋势;Cr元素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Pb元素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均匀.4)PMF模型结果显示:煤炭开采、煤化工和一系列煤电等人类活动容易引起土壤中Hg和As的积累;Cr和Pb主要来自汽车排放;Zn和Cu主要与土壤母质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煤矿开采和工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的贡献最高.吉木萨尔县土壤受到Hg、Pb和As不同程度污染,且该区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特征 空间分布 PM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经济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科学重要的核心和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然而该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因此,该文从经济地理学的... 经济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科学重要的核心和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然而该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因此,该文从经济地理学的课程设计框架、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和多方法融合教学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思考,以期为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为培养实践与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思考 经济地理学 地理科学专业 课程设计框架 课程理论基础 课程实践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力 袁婷婷 +2 位作者 汪溪远 吴维 马玉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众多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中,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淋洗技术由于具有原位、高效、治理成本低、可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和非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等特性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对于化...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众多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中,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淋洗技术由于具有原位、高效、治理成本低、可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和非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等特性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对于化学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优良的耐极端温度、耐盐碱、可生物降解、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绿色安全特性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经过近年的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诸多成果,本文从去除土壤重金属的机理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对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化学淋洗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 土壤修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基质内斑块数及面积变化对形状指数和分维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柠腈 常顺利 师庆东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32-534,540,共4页
景观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不仅与单个斑块的面积和形状有关,而且与斑块内所包含的异质嵌块个数及大小有重要的关系.景观中常常出现斑块之间包裹和互相镶嵌的情况,这种镶嵌对于斑块的分维数、斑块形状指数都会产生影响,也将对整个斑块的功... 景观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不仅与单个斑块的面积和形状有关,而且与斑块内所包含的异质嵌块个数及大小有重要的关系.景观中常常出现斑块之间包裹和互相镶嵌的情况,这种镶嵌对于斑块的分维数、斑块形状指数都会产生影响,也将对整个斑块的功能产生影响.本研究模拟了基质内包含其他斑块时形状指数与形状分维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内其他斑块的增多,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值都将变大,分维数将向2趋近,而形状指数将发散.分维数可以更好地作为生态的变量使用,而形状指数由于其发散性则必须加以处理后才有可能应用于生态模型中.本研究为景观形状指数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斑块 异质嵌块 形状指数 分维数 形状模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模型的胡杨林语义信息描述与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媛 阿里甫·库尔班 +2 位作者 李均力 吕亚龙 阿依加马力·克然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78-1983,共6页
针对传统逐像素对胡杨林进行识别的方法忽略了相邻像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及识别精度低等问题,结合不同层次的特征知识,提出一种多模态模型的胡杨林语义信息描述与识别方法。借助边缘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降噪,保留待识别物体的边缘信息提... 针对传统逐像素对胡杨林进行识别的方法忽略了相邻像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及识别精度低等问题,结合不同层次的特征知识,提出一种多模态模型的胡杨林语义信息描述与识别方法。借助边缘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降噪,保留待识别物体的边缘信息提高局域平滑度;将提取的多重空间特征作为多模态模型(CNN _ LSTM)的输入,在进行时间和空间扩展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图像中胡杨的深层语义特征,采用SoftMax分类器实现胡杨林的正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胡杨林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性 边缘滤波 多模态模型 深层特征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obileNet-V2的核桃病害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荣鹏 买买提·沙吾提 +1 位作者 盛艳芳 何旭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7-2987,共11页
病害侵袭是制约核桃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田间智能化病害识别,设计了一款核桃病害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Mobilenet-V2作为基础网络骨架,在倒残差结构中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解决特征提取时位置信息缺失的问题。此外,设计混合迁... 病害侵袭是制约核桃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田间智能化病害识别,设计了一款核桃病害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Mobilenet-V2作为基础网络骨架,在倒残差结构中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解决特征提取时位置信息缺失的问题。此外,设计混合迁移的训练方式,将跨域迁移和域内迁移相结合,避免单独迁移学习的不良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迁移对模型提升效果最佳,准确率最高提升18.57百分点。2)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6.97%,模型参数量为3.95 M,内存占有量为10.50 MB,相较于Mobilenet-V3-Large、ShuffulNet-V2和EfficientNet-V2-S,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4.39百分点、6.63百分点和4.31百分点,且保持较少的参数量与内存占有量。3)与SE(squeeze-and-excitation)模块、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块相比,坐标注意力机制更能提升模型对感兴趣区域的关注度。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开发安卓应用程序并部署于移动端,为核桃病害智能识别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病害 坐标注意力机制 混合迁移 安卓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默尔干旱指数在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干旱特征分析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卫国 王曼 +1 位作者 丁俊祥 吕光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9-257,共9页
以天山北坡为实验区,采用2002—2008年精河、乌苏、石河子、蔡家湖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月的水分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多年平均值计算,然后计算各气候常数;基于气候常数计算气候适宜蒸散量、气候适宜补水、气候适宜径流量、气候适宜失水... 以天山北坡为实验区,采用2002—2008年精河、乌苏、石河子、蔡家湖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月的水分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多年平均值计算,然后计算各气候常数;基于气候常数计算气候适宜蒸散量、气候适宜补水、气候适宜径流量、气候适宜失水量,确定月正常气候所需的水量,即气候适宜降水量;进而计算水分距平,最终确定研究区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对帕默尔干旱指数与本地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帕默尔干旱指数模式的可应用性,并得出了研究区内4站点的帕默尔干旱指数计算公式,根据该指数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旱情记录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绿洲 帕默尔干旱指数 干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