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杰 金湘 毛培宏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共3页
综述了食用菌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束注入生物体诱变的机理,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诱变食用菌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育种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离子束 食用菌 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杰 金湘 毛培宏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0,共3页
薯蓣皂苷及其苷元来源于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块茎,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由于野生盾叶薯蓣资源日渐枯竭及薯蓣皂苷及其苷元制备生产中的严重污染等问题,使其开发和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探讨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产研究进展... 薯蓣皂苷及其苷元来源于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块茎,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由于野生盾叶薯蓣资源日渐枯竭及薯蓣皂苷及其苷元制备生产中的严重污染等问题,使其开发和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探讨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产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的代谢途径研究进展,展望了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薯蓣皂苷 薯蓣皂苷元 代谢途径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注入纤维分解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吉彬 吕杰 +1 位作者 金湘 毛培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383-6384,6398,共3页
在分析低能离子束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上,介绍了低能离子束诱变纤维分解细菌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纤维分解菌 内切葡聚糖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泥火山细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小龙 王芸 +7 位作者 杨红梅 王纯利 毛培宏 金湘 常玮 房世杰 张评浒 娄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22-3728,共7页
为了解新疆乌苏泥火山细菌多样性,从泥火山泥浆样品中直接提取总DNA,构建了含150个有效转化子的泥火山细菌16SrDNA基因文库,转化子经菌液PCR及HaeⅢ酶切后获得16个不同带型,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分属于1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一部分序列与... 为了解新疆乌苏泥火山细菌多样性,从泥火山泥浆样品中直接提取总DNA,构建了含150个有效转化子的泥火山细菌16SrDNA基因文库,转化子经菌液PCR及HaeⅢ酶切后获得16个不同带型,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分属于1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一部分序列与已知细菌类群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归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另外一部分序列与已知细菌类群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较低,可能代表新的分类单位。研究结果显示,泥火山环境中微生物种群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微生物多样性 非培养方法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转化酵母菌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杰 金湘 +4 位作者 毛培宏 凌海秋 樊永红 武宝山 欧阳平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以麻黄碱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分别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 目的以麻黄碱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分别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胞外和胞内麻黄碱的量。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9株。液体培养72 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量分别为18.85和2.88 mg/L;胞内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高量分别为4.29和22.16 mg/g干细胞。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转化技术,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麻黄碱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麻黄基因组DNA 重组酵母 麻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国伟 毛培宏 +3 位作者 金湘 吕杰 凌海秋 武宝山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6-89,共4页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作为一种新的遗传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品质改良及种质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该文简述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的理论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方法在植物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及...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作为一种新的遗传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品质改良及种质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果。该文简述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转化的理论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方法在植物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介导 外源DNA大分子 转化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转化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国伟 毛培宏 +1 位作者 金湘 吕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5-820,共6页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转化是分子杂交育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品质改良及种质创新并在农业、工业的生产应用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简述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低能离子的注入对...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转化是分子杂交育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品质改良及种质创新并在农业、工业的生产应用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简述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低能离子的注入对受体产生了通道作用、吸引作用、损伤作用和吸胀作用的验证性实验,介绍了该技术在成功创制"玉米稻""、高蛋白小麦"品系和株系的基础上进行转化植物和微生物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该研究领域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介导 外源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方法生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凌海秋 毛培宏 +2 位作者 金湘 吕杰 武宝山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5,共2页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药用植物麻黄的主要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惟一通过天然植物提取麻黄碱的国家,该文简述了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半转化、微生物直接转化和重组微生物制备麻黄碱的研究进展,对各自存在的...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药用植物麻黄的主要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惟一通过天然植物提取麻黄碱的国家,该文简述了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半转化、微生物直接转化和重组微生物制备麻黄碱的研究进展,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微生物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转化 重组菌株 麻黄碱 伪麻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的特性及L-Phe对其合成的影响
9
作者 凌海秋 金湘 +2 位作者 毛培宏 吕杰 武宝山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12株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的特性及L-Phe对麻黄碱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对重组酵母菌进行培养,在相同条件下,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5mg/L的L-Phe,利用反向高压液相色谱(RP-HPLC)测定重组酵母菌培... 目的:探讨12株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的特性及L-Phe对麻黄碱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对重组酵母菌进行培养,在相同条件下,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5mg/L的L-Phe,利用反向高压液相色谱(RP-HPLC)测定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结果: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8.85mg/L和4.11mg/L;L-Phe对各重组菌株生物合成麻黄碱的调控作用各不相同。结论:通过L-Phe对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调控作用的探讨,将为研究重组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L-苯丙氨酸 麻黄碱 伪麻黄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重复序列的突变研究
10
作者 张寒玉 王婷 +4 位作者 唐朝 冯光文 钱卫东 蔡长龙 毛培宏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79-486,共8页
重复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基因表达与调控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低能离子注入对酵母菌基因组结构的辐射效应,在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低能离子注入前后... 重复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基因表达与调控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低能离子注入对酵母菌基因组结构的辐射效应,在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低能离子注入前后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突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在串联重复序列方面,离子注入导致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中微卫星DNA序列和小卫星DNA序列的总长度分别缺失了147bp和5 487bp;多种类型的SSR的重复基序不仅发生了单碱基和多碱基突变,其数量和拷贝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优势三碱基重复基序AAC增加了2条,GAG和ATC分别突变为AGG和ATG,四碱基重复基序的GAAT和GTTG分别突变为GTTA和TTCA,五碱基和六碱基重复基序中分别有9种和28种发生了碱基突变;离子注入使高拷贝区的SSR数目增加了1倍,并导致重复单元为47bp和56bp的小卫星DNA序列缺失,同时新增了重复单元为35bp、58bp和59bp的三种小卫星DNA序列.在散在重复序列方面,离子注入导致LTR缺失5条、DNA转座子缺失19个、RC缺失1个,而LINE新增加12条,新增LINE总长度达1 568bp.研究结果为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酵母菌基因组突变与进化提供了分子证据,为异常汉逊酵母菌的分子育种和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异常汉逊酵母菌 基因组 串联重复序列 散在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duino Mega2560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割草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南君 毛培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899-17901,17903,共4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割草机器人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过高的现状,基于Arduino Mega2560单片机为基础配置11个传感器搭建割草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4轮小车模型,前面和后面均为2个驱动轮,驱动轮均采用1个大扭力电机单独驱动,割草平台设计成半圆... 针对目前市场上割草机器人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过高的现状,基于Arduino Mega2560单片机为基础配置11个传感器搭建割草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4轮小车模型,前面和后面均为2个驱动轮,驱动轮均采用1个大扭力电机单独驱动,割草平台设计成半圆环型,并安装3个低功耗高速小电机,割距为机器人底盘宽度。系统组件由电路控制部分和机械运作部分组成。电路控制部分为8个单元:单片机单元、无线遥控单元、传感器单元、防倾倒单元、红外阵列模块、电机驱动单元、显示单元和电源单元;机械运作部分包括割草平台和感光窗。其配套软件为C语言编写,采用模块化编程,主要包括PWM调速程序、霍尔传感器测距程序、液晶显示程序、倾角处理程序、超声测距程序、红外避障处理程序、停车处理程序、遥控程序等程序模块。经硬件调试后,该系统在标准的草坪上进行了多次测试,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UINO Mega2560单片机 路径规划 智能避障 覆盖全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干燥胡杨叶片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杰 马媛 +2 位作者 金湘 毛培宏 吕光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1-134,共4页
以塔里木河流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胡杨基因组DNA,得到满足RAPD(Random amplif 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胡杨基因组DNA。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胡杨RAPD分析的最佳... 以塔里木河流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硅胶干燥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胡杨基因组DNA,得到满足RAPD(Random amplif 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胡杨基因组DNA。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胡杨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为:40 ng模板DNA,0.8 U rTaqDNA聚合酶,2.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5μmol/L随机引物,1×buffer缓冲液,ddH2O补足至10μL。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38℃复性30 s,72℃延伸12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胡杨 DNA提取 RAPD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重组法构建产龙胆苦苷酵母重组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卫东 赵德志 +5 位作者 付云芳 陈雪峰 毛培宏 周颖欣 常凯 谢海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利用低能N+注入介导秦艽基因组DNA转化多形汉逊酵母技术,结合颜色反应、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筛选重组菌株,获得1株遗传稳定的能生物合成龙胆苦苷的重组酵母菌,被命名为DL-49.经液体培养90h后,利用HPLC分析其发酵液中的龙胆苦苷... 利用低能N+注入介导秦艽基因组DNA转化多形汉逊酵母技术,结合颜色反应、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筛选重组菌株,获得1株遗传稳定的能生物合成龙胆苦苷的重组酵母菌,被命名为DL-49.经液体培养90h后,利用HPLC分析其发酵液中的龙胆苦苷,其产量为2.22mg/L.将重组菌株传代培养8代后,分析显示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龙胆苦苷的产量基本稳定.试验表明,采用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秦艽基因组转化酵母技术,可以在龙胆苦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信息未知的情况下,直接获得能生物合成龙胆苦苷的酵母重组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多形汉逊酵母 秦艽 龙胆苦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酵母菌N6076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永红 金湘 毛培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183-14184,142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方法大量制备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红色组分,通过无水乙醇溶解、GC-MS检测以及化合物结构比对,分析其类... [目的]探讨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方法大量制备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红色组分,通过无水乙醇溶解、GC-MS检测以及化合物结构比对,分析其类别。[结果]该红色组分为醌类化合物,在WILEY、Nist和Nbs化合物库中均未发现与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所得红色组分的NMR结构鉴定及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代谢产物 红色组分 薄层色谱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料栽培阿魏菇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15
作者 吕杰 马媛 +1 位作者 金湘 毛培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1-182,共2页
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属于真菌门(Enmycophy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侧耳、白灵菇,学名为准葛尔阿魏侧耳,是南欧、北非、中亚内... 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属于真菌门(Enmycophy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侧耳、白灵菇,学名为准葛尔阿魏侧耳,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冰雪融化后发生的一种大型肉质珍稀食用真菌,我国野生的阿魏菇仅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木垒、托里、阿勒泰、伊犁、塔城等地)的阿魏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菇 袋料栽培 病虫害 防治 阿魏侧耳 担子菌亚门 食用真菌 冰雪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重组菌DOB073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伟伟 毛培宏 蔡长龙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75-3782,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低能离子注入驱动DOB基因组的突变机制,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离子束重组菌株DOB073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基因组比原始菌株增加了12 883 bp,基因数目也比原始菌株增加了28个,但也缺失了原始菌株... 为了深入认识低能离子注入驱动DOB基因组的突变机制,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离子束重组菌株DOB073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基因组比原始菌株增加了12 883 bp,基因数目也比原始菌株增加了28个,但也缺失了原始菌株基因组中的13个基因。差异基因分析及其功能注释表明,离子束重组菌株DOB073基因组中新基因的功能主要与能量代谢、环境适应和DNA损伤修复相关,新基因主要分布于基因组的前部和后部;离子束重组菌株DOB073基因组中缺失的基因的功能主要与染色体分离蛋白和氯化物通道家族蛋白相关,主要分布于基因组的中部。基因组系统发育与进化的分析表明,离子束重组菌株DOB073与原始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差异基因的CO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离子束重组菌DOB073独有的基因功能明显富集于蛋白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发育、细胞壁/细胞膜/胞外层发育、防护机制,而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则明显存在于原始菌株的独有基因中。本研究为低能离子注入驱动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突变与重组提供了一定的分子证据,也为低能离子注入驱动新基因的从头起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重组DOB 基因组 新基因 注释 功能
原文传递
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转化酵母菌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湘 毛培宏 吕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以甘草酸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和氩离子(Ar+)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和Ar+注入介导乌拉尔甘草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醋酐... 目的以甘草酸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和氩离子(Ar+)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和Ar+注入介导乌拉尔甘草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醋酐-浓硫酸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量。结果获得了生物合成甘草酸和/或甘草次酸的重组酵母菌5株。液体培养96h,RP-HPLC测试其培养液中甘草酸最高量114.49m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最高量分别为0.56和0.81mg/L。TLC检测发现其中1株重组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一种未知的红色组分。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级DNA大分子转化技术,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甘草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甘草基因组DNA 重组酵母菌 甘草酸
原文传递
重组酵母菌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杰 金湘 毛培宏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克隆产麻黄碱重组酵母菌乙醇脱氢酶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在重组酵母中与麻黄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段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获得的来源于重组酵母乙醇脱氢酶基因片段,采用RACE的方法扩增Ad... 目的:克隆产麻黄碱重组酵母菌乙醇脱氢酶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在重组酵母中与麻黄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段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获得的来源于重组酵母乙醇脱氢酶基因片段,采用RACE的方法扩增Adh基因,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一段大小为1 245 bp的基因片段,编码375个氨基酸,含有两个催化域和两个锌结合域,与来源于Candida boidinii ADH3基因的同源性为85%。结论:克隆的基因为乙醇脱氢酶基因,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JF293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乙醇脱氢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低能N^+注入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Monte-Carlo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儒 毛培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9-1733,共5页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诱变育种,为了进一步理解低能N+注入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离子输运过程与效应,本文根据腊样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化学组成与细胞结构,建立了两种简化的微生物靶材料模型,利用Monte-C...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诱变育种,为了进一步理解低能N+注入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离子输运过程与效应,本文根据腊样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化学组成与细胞结构,建立了两种简化的微生物靶材料模型,利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能量15 Ke V的N+注入在两种不同类型微生物细胞中的离子射程分布、径迹结构、能量沉积及靶损伤情况,比较了N+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效应,对芽孢杆菌死亡率高于酵母菌死亡率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芽孢杆菌 酵母菌 MONTE-CARLO模拟 损伤效应
原文传递
低能N^+注入介导的沙漠寡营养细菌基因组SNP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黎 毛培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25-3429,共5页
为了深入认识低能N^+注入对细菌基因组的进化与突变的作用,本研究在低能N^+注入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沙漠寡营养细菌DOB150的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3株重组突变的DOB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发现192 357个SNP位点。其中... 为了深入认识低能N^+注入对细菌基因组的进化与突变的作用,本研究在低能N^+注入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沙漠寡营养细菌DOB150的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3株重组突变的DOB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发现192 357个SNP位点。其中重组突变菌株DOB073和DOB113的SNPs类型和数量基本相等,而重组突变菌株DOB981的SNPs类型丰富且数量大。DOB073和DOB113基因组中SNP数目约为0.005个/kb,DOB981约为37.620个/kb。在3株重组突变菌的基因组的SNPs中,AG转换所占比例均为最高。根据SNPs绘制的DOB基因组系统发育树显示,重组突变菌株DOB981的进化速度快于DOB073和DOB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沙漠寡营养细菌 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