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AC^(3D)-COMSOL耦合的采动覆岩渗流演化及展布仿真实验
1
作者 许玉军 马立强 +2 位作者 王磊 刘怀谦 李少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采动覆岩渗透率劣化率呈“蝶形”展布,且在开切眼与停采线呈“类马鞍形”分布。整个开采区域可分为恒定区、恢复区、过渡区、剧增区与紊乱区。基于采动覆岩渗流速度,整个区域可分为:无渗流通道、微渗流通道、弱渗流通道、强渗流通道和渗漏通道。以采-充宽度为30—10 m为例,开采块段回采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分别为280、300、950、1150、1350、1550 m^(3)/d,均小于突水量等级划分标准中规定的最低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二次开发 FLAC^(3D)-COMSOL耦合 连采连充 CO_(2)矿化充填 覆岩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析的“甜点”储层评价
2
作者 杨凡凡 梁孝伟 +1 位作者 印桐檑 焦伟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针对三台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一段优质储层划分尚未明确等问题,依托岩心、薄片、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耦合的方法来表征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对优质储层的划分。结果表明,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微相主要发育... 针对三台油田侏罗系头屯河组一段优质储层划分尚未明确等问题,依托岩心、薄片、测井、粒度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耦合的方法来表征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对优质储层的划分。结果表明,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微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及前三角洲泥4种微相;识别出3种建设性成岩相(孔隙型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2种破坏性成岩相(杂基充填成岩相和压嵌型致密成岩相);可见颗粒压碎裂缝,整体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遵循“相叠合”原则划分岩石物理相并预测优质储层分布:PF1对应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主要集中在台6—北10井区,建议在此布井;PF2对应Ⅱ类储层,物性较好,多分布在台60、北49、北83井周围,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区块;PF3对应Ⅲ类储层,储层物性一般,含砂率低,不宜考虑;PF4对应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为非储层。通过耦合沉积、成岩和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优质储层预测,可为具有相同类型的储层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 沉积微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头屯河组 三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常治国 耿新宇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针对矿井生产条件,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矿井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分析矿井火灾事故的成因、发展路径及后果,识别关键危险节点和风险因素,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针对矿井生产条件,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矿井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分析矿井火灾事故的成因、发展路径及后果,识别关键危险节点和风险因素,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矿井火灾的危险源和潜在风险,为矿井火灾预防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此结果对于提高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及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 矿井火灾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