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境外“三股势力”对新疆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凤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7,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境外"三股势力"加紧对新疆的渗透和破坏,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三股势力"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使之成为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强堡垒。坚定不移地贯彻"主动出击、... 进入21世纪以来,境外"三股势力"加紧对新疆的渗透和破坏,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三股势力"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使之成为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强堡垒。坚定不移地贯彻"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严打"方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东突"分裂势力所从事的恐怖暴力活动坚决依法予以打击,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从而确保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战略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股势力” 渗透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后的吉尔吉斯语发展进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卫东 刘赛 玛阿托娃·古丽娜尔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92-97,共6页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将语言纳入国家民族的构建中,尤其是独立后对语言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使其语言政策更好地适应本国的发展需求。由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特殊情况,吉尔吉斯语被定为国家语言,加强吉尔吉斯语的地位...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将语言纳入国家民族的构建中,尤其是独立后对语言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使其语言政策更好地适应本国的发展需求。由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特殊情况,吉尔吉斯语被定为国家语言,加强吉尔吉斯语的地位、扩大其使用范围是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其构建国家民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符合吉尔吉斯斯坦主体民族的民族心理倾向。吉尔吉斯语的发展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但是,吉尔吉斯语使用人数已在该国占据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语 语言状况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包含在其中的宗教事务管理,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建设,应当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包含在其中的宗教事务管理,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建设,应当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宗教事务管理法治体系,坚持进一步健全宗教事务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从严追究宗教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民事或行政法律责任,坚持依法遏制国外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的威胁,依法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宗教事务管理 法治路径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4
作者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新疆财经》 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哈萨克斯坦传统国家担保型养老保险模式陷入了严重的支付危机。面对严重的养老金危机,哈萨克斯坦政府从1997年起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个人账户及统筹账户为主、个人积累及储蓄为辅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哈萨克斯坦传统国家担保型养老保险模式陷入了严重的支付危机。面对严重的养老金危机,哈萨克斯坦政府从1997年起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个人账户及统筹账户为主、个人积累及储蓄为辅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养老基金管理、投资运营、解决转轨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哈萨克斯坦养老保险改革比较成功,但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地区差距较大、退休年龄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认为,哈萨克斯坦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运行机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养老保险制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 被引量:95
5
作者 王海运 赵常庆 +17 位作者 李建民 孙壮志 A.B.奥斯特洛夫斯基 聂书岭 杨恕 李新 杨成 张恒龙 陈利君 陈继东 王维然 潘志平 朴键一 范丽君 张宁 王海燕 肖斌 吴宏伟 《欧亚经济》 2014年第4期5-58,126,共54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该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主张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方的积极参与。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该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主张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方的积极参与。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构想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相关各国的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这条古老的文明之路能否再度承载起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重任?"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相比有何显著特点?考虑上海合作组织和即将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俄、美、日、欧等在该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因素,如何在这些组织和利益攸关大国之间进行政治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和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从历史传承和国际合作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进行梳理,在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其内涵,评估其发展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进而判断其未来的走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经济合作模式 国家主席 哈萨克斯坦 贸易通道 经济建设 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