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峰 孙保 +2 位作者 伊力亚斯 何丽玲 程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 目的 对97例射血分数(EF)<0.30的冠心病患者的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97例EF<0.30的高危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42例.术前测定射血分数0.18~0.29(0.240±0.031).合并心肌梗死史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支架置入治疗史16例.NYHA心功能Ⅱ级39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1例、多支病变65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反流43例,合并室壁瘤13例,左室血栓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76 (61.3±4.2)mm.结果 9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远端吻合口(3.7±1.1)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例,均在手术中安放.住院死亡2例.1例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未愈出院,1例肺梗塞,保守治疗好转.随访2~21个月.出院后死亡3例,3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需要长期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良好,未再次接受心导管术.结论 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能有效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辅助 心脏不停跳 左心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贺贵宝 程端 +1 位作者 陶凉 阿哈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总结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男性462例,女性140例;应用体外循环519例,非体外循环83例,搭桥1-6(3.62+1.15)支从。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 目的 总结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男性462例,女性140例;应用体外循环519例,非体外循环83例,搭桥1-6(3.62+1.15)支从。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次开胸9例(1.5%),低心排综合征20例(3.3%),应用IABP15例(2.5%),肝功能不全4例(0.7%),肾功能不全10例(1.7%),反复发作房颤21例(3.5%),肺功能不全12例(2.0%),脑合并症5例(0.8%),胸腔积液55例(9.1%)。死亡9例(1.5%),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合理地选择适应证,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端 孙宝 杨明川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讨论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PDA伴重度PAH患者行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及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患者在予西地那非和(或)波生坦治... 目的:讨论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PDA伴重度PAH患者行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及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患者在予西地那非和(或)波生坦治疗1~3周后行封堵术,4例均封堵成功,试封堵后30 min测肺动脉收缩压较封堵前降低。封堵器释放后降主动脉造影示4例封堵完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移位并发症,肺动脉压力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成人PDA伴重度PAH患者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临床可操作性强,近期疗效明显,但围手术期须密切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1010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保 程端 +6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皮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1 010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0例、女650例,年龄1~50岁。房间隔缺损692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皮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1 010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0例、女650例,年龄1~50岁。房间隔缺损692例(中央型603例、合并动脉导管9例、筛孔型80例),卵圆孔未闭116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32例,肺动脉瓣狭窄3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明确诊断,术中在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由股动脉或股静脉入路以完成治疗。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1 005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在直视下修补,5例患者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3例房间隔缺损开胸取伞、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在X线下取伞后完成封堵,1例动脉导管未闭开胸取伞并缝扎),2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后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时分流消失,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周后消失。随访1~24个月,3例筛孔型房间隔缺损1年后复查微量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显著缩小,无溶血、心律失常、栓塞、腱索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TTE或TEE引导下经皮股动、静脉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创伤小、无辐射及造影剂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股动脉 股静脉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巨大肺动脉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宏 王海峰 蔡振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69,共1页
病人 男,24岁。间断性腹部及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年。查体:无发绀,桶状胸,吸气“三凹征”。胸骨左缘第2~4肋间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右侧扩大;房颤心律。腹膨隆,肝脏肋下3cm,剑突下6cm,质... 病人 男,24岁。间断性腹部及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年。查体:无发绀,桶状胸,吸气“三凹征”。胸骨左缘第2~4肋间触及连续性震颤、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右侧扩大;房颤心律。腹膨隆,肝脏肋下3cm,剑突下6cm,质硬,表面光滑,边缘锐利,剑突下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腹股沟闻及枪击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肺动脉瘤 双下肢水肿 收缩期杂音 移动性浊音 凹陷性水肿 呼吸困难 表面光滑 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封堵筛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保 程端 +10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萨达姆·胡赛因 俞国军 詹树生 张玲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89-894,共6页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由股静脉入路应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cribriform occluder,ACO)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封堵筛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有...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由股静脉入路应用多孔筛状房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cribriform occluder,ACO)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ASDO)封堵筛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 12 月至 2018 年 5 月 48 例在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封堵筛孔型 ASD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7 例、女 31 例,年龄 10 个月至51 岁,平均年龄(11.50±13.86)岁,体重 6~79(27.00±20.14)kg。48 例筛孔型 ASD 患者中 12 例为双孔型,13 例为房间隔膨胀瘤并缺损,23 例为多孔型 ASD。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完成筛孔型 ASD 的封堵。术后次日复查超声、心电图及胸部 X 线片以评价疗效。结果 48 例筛孔型 ASD 患者共使用 49 枚封堵器,1 例置入 2 枚封堵器,其余置入 1 枚封堵器。ASDO 29 枚,ACO 20 枚,ASDO 大小为 8~26 mm,ACO 大小为 18~34 mm。术中 TTE/TEE 检查显示 48 例均完全封堵成功,13 例在释放推送杆前可见细束分流,释放推送杆后 9 例有细束分流,术后 24 h 复查 8 例有细束分流,1 年后复查 3 例微量分流。所有随访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右心不同程度缩小,胸部 X 线片显示肺血不同程度减少,术后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结论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入路选用 ACO 及 ASDO 封堵筛孔型 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股静脉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保 程端 +7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萨达姆.胡赛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01-703,7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应用室缺肌部伞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末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PDA患者53例,其中漏斗型30例,管型23例。所有患者均经TTE引导下经股动脉行PDA封堵,... 目的探讨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应用室缺肌部伞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末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PDA患者53例,其中漏斗型30例,管型23例。所有患者均经TTE引导下经股动脉行PDA封堵,通过建立股动脉-动脉导管-肺动脉-右室的轨道,在TTE引导下由股动脉入路置入合适的室缺肌部伞,封堵后以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个月门诊复诊。结果 53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PDA封堵,其中1例成人PDA,因图像质量导致超声对导管内径的诊断有误,导致多次更换封堵器,但最终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0±10)min,选用室缺肌部封堵器,封堵器腰径(12±6)mm,术后杂音消失,超声示主、肺动脉间无分流,术后住院时间3~4 d。随访1、3、6个月均无分流信号。左房前后径(LAD)[(25.8±6.1)mm vs(30.6±8.4)mm]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38.5±9.1)mm vs(45.2±11.5)mm]明显缩小(P<0.05)。结论 TTE引导下由股动脉入路应用室缺肌部伞封堵PDA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了X线及造影剂的损害,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股动脉/外科学 间隔封堵器 胸部/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保 程端 +6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肺动脉瓣狭窄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12(6.2±3.1)岁,体重7~45(22.7±9.2)kg。术中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多切面...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肺动脉瓣狭窄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12(6.2±3.1)岁,体重7~45(22.7±9.2)kg。术中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多切面全程引导下经股静脉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前超声评估患者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为(65.4±11.9)mm Hg。全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扩张术,术后即刻PG(19.7±4.0)mm 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所有患者均存活,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PG分别为(18.4±4.0)mm Hg、(16.4±3.9)mm Hg、(15.2±3.3)mm Hg,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其总体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瓣狭窄 股静脉 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顺行法与逆行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9
作者 孙保 程端 +6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顺行法和逆行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8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完成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顺行法和逆行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8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完成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封堵PDA 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22例。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顺行法组60例和逆行法组10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成功率100.0%。顺行法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逆行法组短,但手术时间较逆行法组长。逆行法组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封堵器脱落,1例假性动脉瘤。两组均随访3~18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TTE引导下经皮封堵PDA安全、有效;相对于逆行法,顺行法封堵PDA操作过程虽略显复杂、手术时间长,但适应证更广、下地活动早,可做为PDA封堵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顺行法 逆行法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孙保 程端 +6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先天性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8例,中位年龄12(3~42)岁,体重32(12~...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先天性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8例,中位年龄12(3~42)岁,体重32(12~91)kg,VSD直径4(3~7)mm,VSD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结果 24例患者均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股动脉完成介入封堵,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手术时间45(39~54)min,封堵器腰径7(5~12)mm。使用对称VSD封堵器14例、非对称VSD封堵器8例、肌部封堵器2例;术后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时分流消失;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观察1周后消失。围手术期未见封堵器脱落、心包积液、瓣膜反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18(9.25±5.04)个月,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VSD操作路径简单、安全性高,避免了放射线及造影剂损伤,相较于传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股动脉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