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年兔膝关节软骨ADC值和FA值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俊江 肖国强 +5 位作者 闫军 陶开亮 秦旭栋 顾庆陟 高兴 田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进行矢状位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和矢状位弥散... 目的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进行矢状位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和矢状位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扫描后图像在工作站测量关节软骨的ADC值和FA值。将胫骨表面软骨参照Tukey HSDa均一子集由前到后分为A、B、C、D、E 5组,分析各组间ADC值和FA值有无差异。结果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胫骨由前到后各组ADC值分别是(0.581±0.373)、(0.863±0.616)、(1.791±0.732)、(1.395±0.654)、(1.463±0.787)×10^(-3) mm^2/s,FA值分别为(0.587±0.212)、(0.462±0.195)、(0.333±0.169)、(0.270±0.169)、(0.347±0.191)。各组间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两两比较,除C组与E组ADC值和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0.563),其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软骨不同区其ADC值和FA值不同,由前至后ADC值先升高后降低,FA值则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软骨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MRS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国强 王善涛 徐丰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9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级别高低进行分组,其中Ⅰ至Ⅱ级的45例患者作为低级别胶质瘤组,Ⅲ至Ⅳ级的47例患者作为高级别胶质瘤组,并采用DWI以及MRS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N-乙醇天门东氨酸(N-ethanol tianmendong,NAA)、肌酸(creatine,Cr)及含胆碱(choline,Cho)],并分析DWI联合MRS诊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低级别组患者ADC(11.52±1.0)×10^-3 mm^2/s、NAA/Cr明显高于高级别组ADC[(8.69±1.11)×10^-3 mm^2/s,t=12.332,P<0.05]、NAA/Cr(t=18.999,P<0.05),高级别组患者Cho/Cr、Cho/NAA明显高于低级别组Cho/Cr(t=34.164,P<0.05)、Cho/NAA(t=40.962,P<0.05)。以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DWI单项检查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6.60%,准确度为77.17%;MRS单项检查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0.85%,准确度为83.70%,DWI联合MRS检查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5.74%,准确度为94.57%,比较三组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单项检查与MRS单项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低于DWI联合MRS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MRS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128例MSCTA征象分析与诊断的重要价值
3
作者 王善涛 闫军 孙魁玉 《新疆医学》 2013年第2期61-63,共3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etion 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是一种较常见严重的主动脉血管疾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肺动脉栓塞是当前极受临床关注并引起刚烈胸痛的三种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MSCTA 征象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急性心血管疾病 诊断 动脉血管疾病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在1.5T心脏磁共振扫描下的T_(1)、T_(2)及ECV正常值的测定
4
作者 马丽 吴月 +3 位作者 段炼 包梦圆 吴永顺 邢艳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勾画正常成人心肌,分析T_(1)、T_(2)及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的范围,并建立适用于新疆地区的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参数定量技术参考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23年3—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MR检查的122名健康... 目的本研究旨在勾画正常成人心肌,分析T_(1)、T_(2)及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的范围,并建立适用于新疆地区的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参数定量技术参考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23年3—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MR检查的122名健康成人。采用Cvi软件进行心肌勾画,分析心功能参数、T_(1)、T_(2)及ECV值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民族之间的差异。结果整体心肌的T_(1)平均值为(1090±74)ms,T_(2)平均值为(53.0±1.7)ms,ECV平均值为(28.3±3.3)%。女性T_(1)值[(1121±78)ms vs.(1065±61)ms,P<0.05]、T_(2)值[(53.3±1.4)ms vs.(52.7±1.9)ms,P<0.05]和ECV值[(29.1±2.9)%vs.(27.7±3.5)%,P<0.001]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T_(1)和ECV值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段T_(2)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人群的T_(1)和T_(2)值与年龄存在相关性,T_(2)值的年龄与性别为男性有相关性,T_(1)和ECV值与年龄无相关性。在民族差异性分析中,少数民族的T_(1)值明显高于汉族,但T_(2)和ECV值在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中,健康成人心肌的T_(1)、T_(2)及ECV值在年龄、性别及民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CMR参数定量技术时,有必要对年龄、性别及民族进行校正,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本地区参考值更加准确地诊断心脏疾病,确定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 正常参考值
原文传递
双源CT在大动脉转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丰林 肖国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4期147-148,18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同时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病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统计:房间隔缺损19例...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同时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病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统计:房间隔缺损19例,室间隔缺损18例,肺动脉狭窄10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冠状动脉异常4例。结论:双源CT可准确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其他心内、心外发育畸形,为临床术前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嗜铬细胞瘤4例CT诊断分析
6
作者 王善涛 闫军 +3 位作者 孙魁玉 王吉 李建国 田乃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1期7772-7773,共2页
目的加深对异位嗜铬细胞瘤(EPCC)的影像学认识,提高对本病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异位嗜铬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2例发生在肾门附近,1例在脊椎旁,1例发生于主动脉与髂动脉分叉后部,(Zuckerka... 目的加深对异位嗜铬细胞瘤(EPCC)的影像学认识,提高对本病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异位嗜铬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2例发生在肾门附近,1例在脊椎旁,1例发生于主动脉与髂动脉分叉后部,(Zuckerkandl器),3例有高血压,1例无高血压病史,3例尿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水平均有增高;CT表现为不均匀中等密度,有显著强化,1例见肾脏及周围结构呈受压改变。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是明确显示特殊部位的包块,血供丰富,常见中心坏死,压迫周围器官,结合临床阵发性血压升高和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测定,一般术前能做出初步诊断,但无高血压病史的病例,很难做出明确的诊断,甚至发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放摄影术 肾上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