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文化符号的传统色彩——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艾德莱斯绸为中心 |
王敏
祁睿
|
《色彩》
|
2024 |
0 |
|
2
|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
王晓洪
马新智
|
《喀什大学学报》
|
2017 |
0 |
|
3
|
新疆刺绣手工艺发展研究——以新疆大学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培训经验为例 |
杨紫微
恩卡尔·托力肯
王敏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9 |
2
|
|
4
|
中国民族志小说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前瞻性实践——叶淑媛《二十世纪以来民族志小说研究》述评 |
黄小莹
王敏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5
|
“互联网+”时代新疆民间刺绣手工艺的创新发展 |
王敏
刘维笑
张晓莉
|
《中亚信息》
|
2021 |
1
|
|
6
|
新疆当代多民族汉语文学绿洲生活经验书写与文化阐释 |
王敏
王开楠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
7
|
色彩的情绪诗学——以美育公选课为中心 |
王敏
廖越
|
《色彩》
|
2024 |
0 |
|
8
|
非遗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刺绣技艺发展现状为例 |
阿米娜·阿布力米提
王敏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9 |
5
|
|
9
|
新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独特价值——以伊犁沙画为例 |
董佳文
王敏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9 |
2
|
|
10
|
论新疆哈萨克族手工刺绣的创新发展策略 |
叶静侠
王敏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8 |
1
|
|
11
|
论人工智能写作中的人物形象建构及其意义——以陈楸帆人机交互式科幻小说为言说中心 |
韦莎
王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论新疆曲子剧的形成与发展 |
王敏
姜凯丽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0 |
|
13
|
浅析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的价值与意义——以新疆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创作为例 |
刘维笑
王敏
|
《新疆艺术(汉文)》
|
2021 |
0 |
|
14
|
微信朋友圈文化与媒介素养 |
庞海音
李震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5
|
西部文学中手艺人生活方式的叙事价值和意义--以路遥、王蒙、贾平凹作品的文学叙述为言说中心 |
王敏
蔺晓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
|
|
16
|
从“资源宝库”到“战略要地”——20世纪初至30年代前期国人新疆游记中的新疆形象 |
成湘丽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7
|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
朱贺琴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9 |
0 |
|
18
|
21世纪电影商品拜物教: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之理论投射 |
杨月梅
王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浅析闲情文化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以电影《罗小黑战记》为例 |
周慧
王敏(指导)
|
《新疆艺术(汉文)》
|
2020 |
1
|
|
20
|
从网络文艺批评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教授访谈 |
欧阳友权
邹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