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疆2013—2016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对新疆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地闪总数的84.7%。年均正地闪所占比例为15.3%,高于内蒙古高原的9.6%。地闪密度总体值小于0.714次/(km^2·a),呈现出北...基于新疆2013—2016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对新疆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地闪总数的84.7%。年均正地闪所占比例为15.3%,高于内蒙古高原的9.6%。地闪密度总体值小于0.714次/(km^2·a),呈现出北疆大于南疆,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山区大于沙漠戈壁的形式;地闪年和日分布均成单峰型,年分布高发期在6—8月,日变化主要集中在14—20时;地闪强度百分率呈现单峰型分布,且负地闪的分布曲线与总地闪基本一致。正地闪出现频率在强度达到30~40 k A时出现峰值,为正地闪次数的16.5%;地闪雷电流强度全年变化幅度较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正地闪的平均雷电流强度达59.7 k A,为负地闪的1.8倍;上午的平均雷电流强度皆大于下午。展开更多
针对新疆地区闪电活动特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2013-2016年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85.9%,平均电流强度为39.9 k A;正地闪占闪...针对新疆地区闪电活动特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2013-2016年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85.9%,平均电流强度为39.9 k A;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14.1%,平均电流强度为71.9 k A;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闪电频次的96.5%,高发月在6-7月,占总闪电频次的67.5%;闪电频次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15-19时,占闪电总频次的46.3%;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 A,60%的闪电不大于35 k A,100 k A以上闪电仅占总数的6.2%;闪电主要分布在北疆西北地区,其中吉木乃县是闪电发生的高密度区,南疆闪电发生相对较少。闪电活动特征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新疆2013—2016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对新疆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地闪总数的84.7%。年均正地闪所占比例为15.3%,高于内蒙古高原的9.6%。地闪密度总体值小于0.714次/(km^2·a),呈现出北疆大于南疆,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山区大于沙漠戈壁的形式;地闪年和日分布均成单峰型,年分布高发期在6—8月,日变化主要集中在14—20时;地闪强度百分率呈现单峰型分布,且负地闪的分布曲线与总地闪基本一致。正地闪出现频率在强度达到30~40 k A时出现峰值,为正地闪次数的16.5%;地闪雷电流强度全年变化幅度较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正地闪的平均雷电流强度达59.7 k A,为负地闪的1.8倍;上午的平均雷电流强度皆大于下午。
文摘针对新疆地区闪电活动特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2013-2016年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85.9%,平均电流强度为39.9 k A;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14.1%,平均电流强度为71.9 k A;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闪电频次的96.5%,高发月在6-7月,占总闪电频次的67.5%;闪电频次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15-19时,占闪电总频次的46.3%;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 A,60%的闪电不大于35 k A,100 k A以上闪电仅占总数的6.2%;闪电主要分布在北疆西北地区,其中吉木乃县是闪电发生的高密度区,南疆闪电发生相对较少。闪电活动特征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