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AC^(3D)-COMSOL耦合的采动覆岩渗流演化及展布仿真实验
1
作者 许玉军 马立强 +2 位作者 王磊 刘怀谦 李少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采动覆岩渗透率劣化率呈“蝶形”展布,且在开切眼与停采线呈“类马鞍形”分布。整个开采区域可分为恒定区、恢复区、过渡区、剧增区与紊乱区。基于采动覆岩渗流速度,整个区域可分为:无渗流通道、微渗流通道、弱渗流通道、强渗流通道和渗漏通道。以采-充宽度为30—10 m为例,开采块段回采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分别为280、300、950、1150、1350、1550 m^(3)/d,均小于突水量等级划分标准中规定的最低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二次开发 FLAC^(3D)-COMSOL耦合 连采连充 CO_(2)矿化充填 覆岩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矿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革背景下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
作者 靳茹 李俊杰 +1 位作者 常治国 李金波 《石材》 202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本文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中,通过发掘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要素的建设、教学实践等,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应用型高校矿业类专业课... 本文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中,通过发掘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要素的建设、教学实践等,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应用型高校矿业类专业课程的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绿色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大水一带天湖岩群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韩飞 曾华栋 +4 位作者 贾红旭 李卫东 张磊 藏梅 沈宏飞 《新疆地质》 CSCD 2024年第4期493-501,共9页
斜长角闪岩是天湖岩群分布较广的岩石之一。通过对天湖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湖岩群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变质基性火山岩类,显示较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 斜长角闪岩是天湖岩群分布较广的岩石之一。通过对天湖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湖岩群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变质基性火山岩类,显示较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形成于元古代(1731±33)Ma,经历了中元古代的变质作用。综合分析认为,东天山天湖岩群出露的地区存在早元古代岩浆活动,可能发育太古代基底,斜长角闪岩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具有可比性,共同经历了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同为中元古代早期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经历了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向罗迪尼亚超大陆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湖岩群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孙华平 陈婷婷 胡诗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5,共11页
论文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2008—2020年的生态效率,识别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仅少数城市投入产出均有效率,... 论文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2008—2020年的生态效率,识别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仅少数城市投入产出均有效率,其余城市效率不高,主要是源于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和污染防治体系不健全。(3)Tobit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商投资规模可以显著提高生态效率。(4)都市圈与城市规模差异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对非上海大都市圈和小型城市生态效率正向作用更强烈。因此,要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各城市绿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效率 时空分异 超效率EBM-GML TOB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矿物加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5
作者 赵刘闯 谢广元 +2 位作者 李金波 杨长德 李少平 《石材》 2024年第5期53-55,143,共4页
矿物加工实验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课程。基于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针对新疆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提出了8个方面的实验教学... 矿物加工实验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课程。基于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针对新疆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提出了8个方面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实践证明,经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型人才工程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研究
6
作者 崔峰 罗钟 +4 位作者 来兴平 陈建强 彭宝山 邹磊 刘旭东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5,共15页
我国埋深1 000 m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未来将是煤炭资源供应的主要部分,开展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研究并科学提升冲击地压矿井产能,对于保障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 我国埋深1 000 m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未来将是煤炭资源供应的主要部分,开展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研究并科学提升冲击地压矿井产能,对于保障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针对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与产能提升问题,利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研究方法,完成了含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井田范围科学划分,分析了冲击地压矿井不同的采煤方法、开采顺序、开采布局下采煤面扰动响应特征,建立了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科学提升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明确了冲击地压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与冲击危险性确定的必要性,实现含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井田范围科学规划;研究了采煤方法、开采顺序与布局以及开采参数对采煤面扰动响应特征,得出了冲击地压矿井采煤面科学设计的系统性方法,为冲击地压矿井产能提升创造条件;提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确定的技术路径,基于采动力学构建了“分阶段、分区域、分时期、看卸压力度、看历史防控水平”的冲击地压矿井采煤面推进速度确定方法;构建了冲击地压矿井产能提升的顶层设计,明确指出了控制产能的关键是产能提升所带来的冲击危险性,实现采动强度与卸压力度平衡,降低冲击危险性,从而有效的进行产能提升。构建了冲击地压矿井从井田范围科学规划、采煤面科学设计到产能科学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的一体化技术路径,为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矿井 科学产能 科学提升产能 采动强度 卸压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煤矿区人类活动净氮、净磷输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于孝坤 范廷玉 +2 位作者 项鸿志 王兴明 陈孝杨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磷过量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推动高潜水位煤矿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人-煤-粮-水”多因素复合的淮南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磷过量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推动高潜水位煤矿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人-煤-粮-水”多因素复合的淮南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et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模型,揭示了该区域2000-2022年人为源氮、磷输入时空演变特征及组成结构变化,利用Mantel检验及归因分析筛选了影响因素并量化了其贡献率大小,提出了氮、磷综合控制策略。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南矿区NANI随时间呈双峰变化趋势,而NAPI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NANI、NAPI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4137.68、12882.11kg/(km^(2)·a),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均处于较高水平。②淮南矿区NANI、NAPI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P<0.01),这主要与人口密度、农业活动强度变化有关。③化肥施用在NANI、NAPI组成结构中占比最大,对NANI、NAPI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8.87%、88.77%;作物氮固定、食物/饲料磷输入分别是NANI、NAPI的第二来源,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31%、9.73%。④社会因素对NANI、NAPI变化的影响最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09%、51.48%;其次是农业因素,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76%、36.56%;经济因素对NANI、NAPI变化的影响最小,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6.15%、11.96%。因此,淮南矿区应重点控制东部区域氮、磷负荷,开发新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种植模式,推进肥料科学施用是淮南矿区控制氮、磷输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高潜水位煤矿区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 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 归因分析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造煤组合体受载裂隙动态演化规律
8
作者 赵鹏翔 刘莹莹 +4 位作者 李树刚 刘妍群 刘云川 王捞捞 陆卫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目的】构造煤裂隙发育对开采扰动下组合煤体动力灾害诱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影响规律尚不明晰。【方法】利用NanoVoxel-3000岩土多尺度高分辨综合扫描分析系统,开展含构造煤组合体单轴压缩CT扫描实验,通过Avizo重构软件重构细观几何... 【目的】构造煤裂隙发育对开采扰动下组合煤体动力灾害诱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影响规律尚不明晰。【方法】利用NanoVoxel-3000岩土多尺度高分辨综合扫描分析系统,开展含构造煤组合体单轴压缩CT扫描实验,通过Avizo重构软件重构细观几何结构,获得内部三维裂隙可视化模型。【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裂隙最先在构造煤中产生,裂隙扩展路径分别向上原生结构煤、下原生结构煤发育,径向、纵向裂隙数量总量分别达到7354、1901条;内部裂纹分支数目不断增大,界面破坏裂隙的倾向分布、倾角变化也越复杂,上界面裂隙散射角最终为86°、119°、124°、137°,下界面裂隙散射角为116°。受载过程中,试件整体呈组合破裂模式−倒“V”形+丛状裂隙,裂隙主要集中在构造煤中,占总裂隙的78.5%,裂隙体积和裂隙率呈现降低−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上升的发展规律。主裂隙长度由44.7 mm增长到99.4 mm,裂隙扩展速度呈现降低−上升−降低的发展规律。通过细观损伤力学模型、两参Weibull函数,构建含构造煤组合体试件裂隙扩展表征模型,建立组合体试件主裂隙形成路径判定流程,通过Matlab软件验证主裂隙路径形成判定的合理性,发现相对误差为1.54%~4.21%,验证了主裂隙路径形成判定的有效性,揭示受载作用下含构造煤组合体裂隙动态演化规律,为研究组合煤层开采扰动下煤岩动力灾害诱发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构造煤组合体 CT扫描 单轴压缩 裂隙演化 裂隙扩展表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机器人在网络病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殷雪艳 石飞飞 +1 位作者 王进强 宁焕生 《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9,共13页
网络病指的是因过度使用互联网或电子设备,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眼睛疲劳、焦虑症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长时间使用电脑屏幕和手机导致的网络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热疗法作为治疗网络病的... 网络病指的是因过度使用互联网或电子设备,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眼睛疲劳、焦虑症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长时间使用电脑屏幕和手机导致的网络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热疗法作为治疗网络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精准控制热疗温度是关键,但受医师经验差异的限制,其推广受到制约.热疗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精准识别热疗区域,通过温控系统实时调节温度,具有操作稳定、精准和高效等优点,能够提高热疗法的安全率,并能够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本文围绕国内外热疗机器人在网络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热疗技术、目标区域导航与定位技术、机器人结构设计和安全保护技术等四方面关键技术,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系统展望了该技术在网络病治疗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病 热疗 机器人 导航与定位 安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燃煤矸石骨料强化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辉 李冬 刘世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991,共11页
自燃煤矸石用作混凝土骨料时,物理性能不及天然碎石,为了进一步扩展自燃煤矸石在建材领域资源化利用,采用水泥浆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研究了裹浆强化(水灰比为0.5~1.0)、复合强化(水玻璃浸泡、内掺硅灰、加压浸泡)对自燃煤矸石粗骨料表观... 自燃煤矸石用作混凝土骨料时,物理性能不及天然碎石,为了进一步扩展自燃煤矸石在建材领域资源化利用,采用水泥浆对其进行强化处理,研究了裹浆强化(水灰比为0.5~1.0)、复合强化(水玻璃浸泡、内掺硅灰、加压浸泡)对自燃煤矸石粗骨料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各强化方式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总结了骨料强化后的轴长比、圆度、周长棱角性指数等形状参数的变化和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引入分形几何,通过试件破坏时裂缝的分形维数验证骨料形状对混凝土强度的增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7时裹浆强化的骨料性能最佳,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较未强化试件提升了11.08%;复合强化的三种方法(水玻璃浸泡、内掺硅灰、加压浸泡)均可进一步强化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较未强化试件分别提升了25.76%、22.44%和25.21%。骨料的形状参数和混凝土破坏时裂缝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反映骨料强化对混凝土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破坏形态 自燃煤矸石 骨料强化 形状参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Underground Load Haul Dump Hybrid Power System Based on QFD and TRIZ
11
作者 XU Jun QIAO Sha +3 位作者 MA Xiaowen YUAN Kun QI Wenbo LIU Keyi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As the mining industry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increase,more rigorous demands are being placed on the design of mining equipment.Given thi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ower-driven ... As the mining industry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increase,more rigorous demands are being placed on the design of mining equipment.Given thi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ower-driven mining equip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sufficient power coupling of current equipment.This study proposed a design of a hybrid power system for underground Load Haul Dump(LHD).The proposed design integrate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and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It identified 7 user requirements and 10 related technical features,formulated 11 innovative design solutions,and ultimately adopting an electric drive hybrid power scheme.This scheme effectively addressesd power transmission coupl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aders.A 6 m³hybrid power loader prototype has been developed,which reduces opera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dvances the electrification and green,low-carbon evolution of mining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RIZ LHD design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孔-巷”协同抽采技术研究
12
作者 赵鹏翔 金权 +5 位作者 李树刚 刘元嘉 袁相磊 王捞捞 甘路军 潘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有效控制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优化采动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体系。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结合倾斜开采条件下“孔-巷”系统变形率与声发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高抽巷与定向长钻孔的布置参数及抽采口位置;构... 为有效控制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优化采动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体系。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结合倾斜开采条件下“孔-巷”系统变形率与声发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高抽巷与定向长钻孔的布置参数及抽采口位置;构建综采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孔-巷”协同抽采技术模型,并基于负压分配优化试验分析最佳抽采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高抽巷合理平距为5~7倍采高,垂距为4.48~6.40倍采高;定向长钻孔合理平距为3.4~6.0倍采高,垂距为2.40~4.00倍采高;高抽巷抽采口最优位置为距离切眼52 m处;定向长钻孔与高抽巷负压比例分配为0.9∶14.5~1.3∶17.5时,抽采效率显著提升,瓦斯体积分数可稳定控制在安全阈值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高瓦斯矿井采动卸压瓦斯抽采系统设计、参数优化及安全防护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巷”协同 卸压瓦斯抽采 高抽巷 物理相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阿克塔木–阿克塔什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宏飞 闫鲜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笔者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阿克塔木-阿克塔什一带的Cu、Au、Zn等18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发现该区Cu、Au等元素具有较高的背景,且分异较大。R型聚类分析显示Cu元素与Zn、Cd等亲硫元素相关性强,而Au元素... 笔者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阿克塔木-阿克塔什一带的Cu、Au、Zn等18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发现该区Cu、Au等元素具有较高的背景,且分异较大。R型聚类分析显示Cu元素与Zn、Cd等亲硫元素相关性强,而Au元素显示了独立的成矿性。本次工作共圈定了35个以Cu、Au为主的综合异常,并对异常进行了评序和分类;共圈定甲类异常4个,乙类异常22个,丙类异常7个,丁类异常2个。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检查工作,优选了萨洛依、小尚亥–依买克、古鲁滚涅克、阿克沙热、央布拉克及乌鲁阿特等6个地球化学成矿远景较好的靶区;指出该区的找矿方向应以寻找海相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和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银)矿2个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低品位铜钼矿石浮选回收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少平 李白英 +3 位作者 王锦柯 吝子岩 常治国 张伟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4-259,共6页
新疆某低品位铜钼矿石中Cu、Mo品位分别为0.81%、0.02%,主要可回收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长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和方解石等。为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铜和钼,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开展选矿试验研究。通... 新疆某低品位铜钼矿石中Cu、Mo品位分别为0.81%、0.02%,主要可回收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长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和方解石等。为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铜和钼,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开展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宜的粗选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60%,石灰用量50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30 g/t,组合捕收剂总用量60 g/t(丁基黄药与Z-200质量比1∶1),2^(#)油用量15 g/t。在此基础上,采用“1次混浮粗选,3次空白精选,3次扫选”的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处理矿石,最终可获得Cu品位25.16%、Cu回收率94.02%、Mo品位0.59%、Mo回收率90.21%的铜钼混浮精矿,较好地实现了低品位铜钼矿石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石 低品位 混合浮选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装载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克毅 张安民 +3 位作者 岳洪进 杨明昆 陈革新 陈文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针对电动装载机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单动工况下节流损耗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液流量自适应匹配的节能型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建立转向系统能量损失模型;然后,提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控制... 针对电动装载机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单动工况下节流损耗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液流量自适应匹配的节能型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其次,建立转向系统能量损失模型;然后,提出转向系统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策略,实现液压泵输出流量与转向系统需求流量的匹配,并构建液压泵流量非线性映射补偿模型,提升流量控制精度;最后,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与原系统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流量损耗降低62.68%,能量损耗减少65.26%,节能效果显著,为电动装载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装载机 转向系统 电液流量匹配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治国 耿新宇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针对矿井生产条件,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矿井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分析矿井火灾事故的成因、发展路径及后果,识别关键危险节点和风险因素,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针对矿井生产条件,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矿井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分析矿井火灾事故的成因、发展路径及后果,识别关键危险节点和风险因素,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矿井火灾的危险源和潜在风险,为矿井火灾预防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此结果对于提高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及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 矿井火灾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电液伺服泵控系统健康评估研究
17
作者 刘克毅 李渊 +3 位作者 王飞 陈革新 王梦 张亚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79,共7页
电液伺服泵控系统具备功重比高、响应快等优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针对该系统开展更有效健康评估,进一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明确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的思路针对健康评... 电液伺服泵控系统具备功重比高、响应快等优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针对该系统开展更有效健康评估,进一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明确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的思路针对健康评估方法开展研究,提出油液体积含气量、气隙磁密、泄漏系数3个健康评估指标并确定阈值,构建了LGA(LSTM-GRNN-ANN)深度神经网络健康评估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率约为97.48%,比LSTM、GRNN健康评估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为继续深入开展电液伺服泵控系统健康评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泵控系统 健康评估 LGA深度神经网络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灾变时期气囊密闭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18
作者 王悦 荆亚东 +1 位作者 李峰 王光昊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78-182,共5页
为探究气囊密闭工艺在矿井发生灾变过程中的密闭工艺效果,以唐山开滦实验巷道为工程条件,运用Fluent数值软件,结合快速气囊密技术,研究了不同火灾发展阶段下灾区爆炸危险气体的变动特性以及运移规律,分析了快速气囊密闭的工艺效果,并针... 为探究气囊密闭工艺在矿井发生灾变过程中的密闭工艺效果,以唐山开滦实验巷道为工程条件,运用Fluent数值软件,结合快速气囊密技术,研究了不同火灾发展阶段下灾区爆炸危险气体的变动特性以及运移规律,分析了快速气囊密闭的工艺效果,并针对现有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设计。结果表明:灾区内上隅角CH_(4)浓度最高,气囊密闭具有封堵速度快、气密性好的特性,能在5 min内完成巷道的完全封堵,漏风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快速气囊密闭使得通风量急剧减少,CH_(4)积聚速度变快,氧气扩散较慢,未形成爆炸危险区域。利用PLC控制方式和远程遥控手段优化现有气囊密闭工艺,实现了远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快速气囊密闭 瓦斯防爆 气体运移 远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土-泥岩混合体渗透特性研究
19
作者 常治国 贺子旺 热孜万古丽亚森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泥岩作为一种露天矿常见的岩石类型可作为排土场地层重构的隔水材料,利用自制土柱装置,按照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开展以土-泥岩混合体中的泥岩掺杂比例、泥岩颗粒度、土柱压实度、灌水量为可变因素的土柱渗透试验,通过观测湿润锋、土柱液... 泥岩作为一种露天矿常见的岩石类型可作为排土场地层重构的隔水材料,利用自制土柱装置,按照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开展以土-泥岩混合体中的泥岩掺杂比例、泥岩颗粒度、土柱压实度、灌水量为可变因素的土柱渗透试验,通过观测湿润锋、土柱液面及烧杯积水高度的变化规律,探索土-泥岩混合体渗透速率及涵水率的渗透特性。结果表明,泥岩掺杂比例越高颗粒度越小,压实度越高,整体渗透速率越低,而灌水量越高混合体涵水率越高,此结果对露天矿排土场表层地层重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泥岩混合体 地层重构 渗透速率 涵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卸压瓦斯运储通道属性参数拓扑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鹏翔 卓日升 +5 位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常泽晨 贾永勇 金权 刘元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9,共15页
煤矿日益加剧的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着覆岩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覆岩裂隙分布的特征对于解放层开采中的瓦斯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开展多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探究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开采高度、推进速度、关键... 煤矿日益加剧的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着覆岩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覆岩裂隙分布的特征对于解放层开采中的瓦斯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开展多组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探究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开采高度、推进速度、关键层层位、煤层倾角)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及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的属性参数,得到了几何参数、裂隙参数的拓扑干系网络。基于复杂网络演化理论可以简化现实干系的拓扑变换,并结合复杂网络特征参数分析运储通道干系结构和因素节点的演化特征,实现了覆岩裂隙网络干系影响因素的定量描述,建立了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网络干系结构矩阵及模型。结果表明:卸压瓦斯运储通道的发育范围、贯通度以及分形维数均随着采高、关键层层位及煤层倾角增大而不断扩大;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发育范围却呈现减小的趋势。采高的增加对离层量影响最大,6 m采高相较于4 m时增幅达到146.9%。破断裂隙密度的变化主要受煤层倾角影响,受推速的影响较小,将钻孔布置在高密度区域(破断裂隙密度>4.7条/m),可以有效起到瓦斯截留的作用。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优化不同因素影响下瓦斯抽采钻孔的布置参数,提高瓦斯抽采效率,从而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对实现瓦斯精准绿色抽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瓦斯 运储通道 属性参数 瓦斯抽采 拓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