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军 吴克雄 +1 位作者 朱海鹏 高丽霞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836-838,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4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资料,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4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资料,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分析其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情况及肿瘤复发生存情况。结果48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7岁,浸润性导管癌41例(85.4%),组织学分级多为Ⅱ、Ⅲ级。27例(56.2%)首诊时有淋巴结转移,Ⅱ、Ⅲ期患者39例(833%)。获随访的46例患者均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43.5%(20/46)及52.2%(24/46),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38.5%(10/26)。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TNBC首诊时淋巴结转移率高,易发生远处转移,发病情况与中国其他民族相当,总生存率较汉族人群偏低,淋巴结阳性患者生存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乳腺肿瘤 临床 病理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消化道恶性肿瘤799例分类构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琴 朱海鹏 +1 位作者 吴克雄 唐焱 《中国医药》 2011年第9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 对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构成分析,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2-2009年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587例)比女... 目的 对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构成分析,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2-2009年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587例)比女性(212例)多见,男女之比为2.77: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0岁以上所占比例高,尤其是60~79岁的比例[61.2%(489/799)]明显增高,80岁以上比例[3.5%(28/799)]降低.肿瘤发生部位前3位男性为胃、肝脏和食管,女性为胃、肝脏和直肠.结论 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胃癌、肝癌居多,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应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化系统 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1853例构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海鹏 周琴 +1 位作者 姜东 唐焱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78-579,共2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和前6位恶性肿瘤疾病谱变化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肿瘤科就诊的185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Excel中...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和前6位恶性肿瘤疾病谱变化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肿瘤科就诊的185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Excel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3例恶性肿瘤中,前6位为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23.6%(437例)、13.1%(243例)、12.0%(223例)、11.4%(211例)、8.9%(165例)、7.6%(140例)];性别构成比除乳腺癌外,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肺癌27.5%(308/876)为第1位,女性乳腺癌30.4%(223/543)为第1位;前6位恶性肿瘤中,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以70—79岁患者构成比最高,胃癌、肝癌以60—69岁患者构成比最高,而乳腺癌以40~49岁构成比最高。结论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乳腺癌是当前克拉玛依地区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构成分析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菅辉玲 宋永顺 +3 位作者 王俊巧 高丽霞 张益枝 胡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19-321,32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口服10mg/d),并比较该组用药前,用药4、24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Ⅹa活性(Anti-Ⅹa)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高危组患者用药前较中低危组PT、INR、D-dimer、FDP明显升高(P<0.05),APTT、FIB、TT、AT、Anti-Ⅹ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预防性抗凝4h后PT、INR、APTT、Anti-Ⅹa均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24h与用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可抑制外源性、内源性两大凝血途径,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采取个体化预防抗凝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利伐沙班 预防性抗凝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11年高中毕业生HBsAg阳性率分析
5
作者 高丽霞 杨媛魁 +2 位作者 王福刚 许风雷 木拉格尔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年第9期666-667,共2页
采用ELISA法,检测32569例克拉玛依地区1998年至200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血清HBsAg。总体阳性率6.27%,男生高于女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于汉族,11年间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研究
6
作者 周琴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4 位作者 胡军 王俊巧 韩芸 杨磊 程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转染USP53空载体组和USP53干扰组,并检测皮下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和CyclinD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USP53表达降低,且US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 <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 0.05)。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中,USP53干扰组USP53表达下调,小鼠体重减轻,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细胞凋亡被抑制,Caspase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增加,Wnt和β-catenin基因表达上调(P <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53表达降低,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USP53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促癌和抑癌因子表达平衡,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53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CASPASE3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海鹏 吴克雄 +1 位作者 唐焱 胡军 《中国医药》 2013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菲尼400mg,每日2次,6周为1个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菲尼400mg,每日2次,6周为1个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其中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10例,病情进展7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治疗期间发生手足皮肤反应者19例,其中1级10例,2级8例,3级1例;腹泻1级6例;恶心、呕吐1级5例;乏力1级3例;皮疹1级3例,2级7例;脱发1级4例;高血压1级1例;口炎1级1例。结论索拉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控制肿瘤生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晚期 原发性 索拉菲尼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琴 朱海鹏 +1 位作者 胡军 吴克雄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26-1727,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3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40~60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6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3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 目的观察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3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40~60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6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3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34.7%)、稳定9例(34.7%)、进展6例(26.1%),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34.7%,肿瘤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为73.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色素沉着等。结论替吉奥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适宜于老年体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 替吉奥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胸膜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及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军 吴克雄 +1 位作者 何广顺 冀红红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胸膜腔注入顺铂、香菇多糖联合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试验组胸腔内先后注入顺铂40m...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胸膜腔注入顺铂、香菇多糖联合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试验组胸腔内先后注入顺铂40mg、香菇多糖4mg24h后注入凝血酶1000U胸腔内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相同剂量顺铂和香菇多糖。每周1次,4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完全缓解率[57.1%(12/21)]、生活质量改善率[66.7%(14/21)]均高于对照组[25.0%(5/20)和35.0%(7/20)](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膜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并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完全缓解率更高,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顺铂 凝血酶 香菇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海鹏 吴克雄 +1 位作者 唐焱 胡军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631-1632,共2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中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0%~75%,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但由于骨盆解剖的限制,传统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且常有较多的功能性损伤。直肠癌根治性...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中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0%~75%,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但由于骨盆解剖的限制,传统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且常有较多的功能性损伤。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45%-65%。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肿瘤医师深思和解决的难题,中低位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新辅助治疗可以使肿瘤降期、降级,达到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和增加保肛机会的目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局部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琴 宋洁 +1 位作者 吴克雄 胡军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2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400mg/m^2,每周给予维持剂量为250mg/m^2...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400mg/m^2,每周给予维持剂量为250mg/m^2。结果全组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例,进展3例,有效率54.5%(6/11),疾病控制率为72.7%(8/1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4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9例)和腹泻(6例)。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中经治疗后1例转化为可切除病灶。患者耐受良好,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西妥昔单抗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疗效观察
12
作者 朱海鹏 周琴 唐焱 《中国医药》 201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55例在我科行盆腔放射治疗(放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乙醇胺组(30例)和康复新液组(25例),二=三乙醇胺组采用三乙醇胺乳...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55例在我科行盆腔放射治疗(放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乙醇胺组(30例)和康复新液组(25例),二=三乙醇胺组采用三乙醇胺乳膏20g保留灌肠;康复新液组采用康复新液50ml保留灌肠。观察2组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疗效。结果三乙醇胺组4例未出现直肠黏膜反应,1级20例(66.7%),2级6例(20.0%);康复新液组1级10例(40.0%),2级13例(52.0%),3级2例(8.0%);2组均未出现4级直肠反应(U:3.06,P〈0.05)。放疗结束6个月后,三乙醇胺组14例(66.7%)未发生放射性直肠反应,1级6例(28.5%),2级1例(4.8%);康复新液组7例(50.0%)未出现直肠反应,1级5例(35.7%),2级2例(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P〈0.05)。结论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对于盆腔放疗患者预防放射性直肠反应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反应 三乙醇胺保留灌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周琴 吴克雄 胡军 《中国医药》 2012年第2期246-246,共1页
患者男,72岁,汉族,以“反复头晕、疲乏8年,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0年8月入院。患者自2003年4月出现疲乏、头晕,当时人住我院,查血常规:WBC为1.9×10^9/L左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不详、给予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检... 患者男,72岁,汉族,以“反复头晕、疲乏8年,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0年8月入院。患者自2003年4月出现疲乏、头晕,当时人住我院,查血常规:WBC为1.9×10^9/L左右,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不详、给予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骨髓穿刺,诊断未确立。2005年5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IA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解静荣 张斌 彭丽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IA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IDA 5mg/d,第1天至第3天静脉滴注,Ara~C100mg/d,第1天至第7天静脉滴注,间隔21-28d再行第2个...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IA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IDA 5mg/d,第1天至第3天静脉滴注,Ara~C100mg/d,第1天至第7天静脉滴注,间隔21-28d再行第2个疗程化疗。结果20例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5例,未缓解(NR)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7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期感染、出血发生率高,是治疗相关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结论小剂量IA方案对不能耐受强化治疗的老年AML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既可减少较大剂量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药物疗法 联合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全血细胞减少症232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克雄 高丽霞 +1 位作者 东传玲 朱海鹏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 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液学分析情况.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间23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象分析.结果 本组经血液学、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原发病157例(67.67%),其中急性白血病60例(25.86%),再生... 目的 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液学分析情况.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间23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象分析.结果 本组经血液学、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原发病157例(67.67%),其中急性白血病60例(25.86%),再生障碍性贫血39例(16.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例(10.78%),慢性肝病、肝硬化23例(9.91%),各种感染20例(8.34%).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血液系统肿瘤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诊断 病因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贫血218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丽霞 吴克雄 +1 位作者 冀红红 谢静荣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218例老年贫血病例的血常规、骨髓红系增生情况、骨髓形态学及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 218例老年贫血病例中,男性数量稍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7.9岁.中重度贫血占绝大多数,形态... 目的 探讨老年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218例老年贫血病例的血常规、骨髓红系增生情况、骨髓形态学及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 218例老年贫血病例中,男性数量稍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7.9岁.中重度贫血占绝大多数,形态学上以小细胞性贫血比例最高,占42.66%;其次为正细胞性贫血,占35.85%.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以上者占82.35%;缺铁性贫血为老年贫血最常见的病种(39.44%),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中摄入不足最常见,占25.66%,肿瘤、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也较多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的常见病种.结论 老年人属弱势群体,老年贫血病例中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老年 病因分析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腰椎骨B淋巴母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17
作者 高丽霞 吴克雄 +4 位作者 胡军 谢静荣 张斌 代静 衡建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10期639-639,共1页
患者男,16岁,维吾尔族,以间歇双髋骨关节、腰痛11个月,双下肢不全瘫1个月就诊。患者2010年1月无诱因出现双髋骨关节疼痛,未在意,至3月症状渐加重,乏力消瘦明显,当地医院相关检查后考虑结核不排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症状不... 患者男,16岁,维吾尔族,以间歇双髋骨关节、腰痛11个月,双下肢不全瘫1个月就诊。患者2010年1月无诱因出现双髋骨关节疼痛,未在意,至3月症状渐加重,乏力消瘦明显,当地医院相关检查后考虑结核不排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症状不缓解,且随后伴有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 腰椎 原发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MIE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
18
作者 解静荣 张斌 张秀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8期502-503,共2页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MIE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1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于每周期化疗前1天应用.第2天开始MI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MIE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11例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于每周期化疗前1天应用.第2天开始MIE方案化疗:异环磷酰胺(IFO)2.0 g,第2天至第6天;IFO静脉滴注后0、4、8 h分别静推美司纳(mesna)400mg;依托泊苷(VP16)100 mg第2天至第6天.每个周期21 d.结果 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72.7%),部分缓解2例(18.2%),总有效率90.9%.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经过初步应用,可以得出利妥昔单抗联合MIE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药物疗法 联合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31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莉 吴克雄 解静荣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其与组织病理学、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式、病例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新辅助化疗组(31例)采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根治性手...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其与组织病理学、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式、病例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新辅助化疗组(31例)采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2~3周开始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确诊后即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新辅助化疗组疗效与病理学特征和多药耐药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71.0%(22/31),手术切除率93.9%(31/33),组织病理学有效率58.1%(18/3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6%(7/31),p53阴性者有效率78.6%(11/14)、阳性者有效率41.2%(7/17),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8/31)和63.2%(12/19);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3%(7/30),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21/30)和31.6%(6/19)。结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通过临床及组织病理学降期可使手术切除率提高,尤其对于p53阴性者疗效更佳,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治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