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城市休闲产业聚类模式APM算法模型开发与校验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逸
吴雪涵
许汀汀
-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可持续智能评测技术文化与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2,共13页
-
基金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数据时空颗粒度对深度学习智慧城市发展模拟模型精度影响研究”(2020B1212030009)资助。
-
文摘
城市休闲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当前我国城市消费升级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研究未能精准地捕捉海量广域分布的城市休闲产业的基本空间分布规律与结构,而已有的空间聚类算法较多适用于城市用地分析,未能很好地适用于离散分布的城市休闲产业研究。为此,文章基于空间兴趣点数据,开发距离通达值及空间集群中心点等算法,构建城市休闲旅游产业聚类模式空间算法模型(APM)。在以广州为例的研究中,APM模型捕捉出3170个以500 m步行生活圈为范围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校验了APM模型的科学性与应用价值。整体上,APM算法可以较好地捕捉城市休闲业态集群的空间结构,清晰识别城市休闲产业空间冷、热点分布的基本结构,由其捕捉行程的聚类边界与实际道路和建筑走向、水系边界、区域范围等重合度高,聚类集群符合实际情况,具备可信度与有效性。该研究是休闲产业集聚机制研究的一次方法创新,在算法精度、实际应用、可视化效率上均做出了创新性推进。与Fishnet方法相比,可以更科学精准地识别城市内部多个休闲消费商圈的边界,实现了高效率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捕捉;与同位模型相比,可以呈现多类别的城市休闲业态结构,突破了现有研究只能捕捉两类业态组团的局限。
-
关键词
城市旅游休闲
产业集聚模式
空间数据挖掘
聚类算法
POI
广州市
-
Keywords
unban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clustering pattern
spatial data mining
clustering algorithm
point of interest
Guangzhou city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休闲消费偏好地域性研究: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实证
- 2
-
-
作者
刘逸
陈了凡
陈海龙
-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可持续智能评测技术文化与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
出处
《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1-875,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82)。
-
文摘
当下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消费需求供给的空间匹配矛盾日渐尖锐。个人消费偏好是否存在地域性特征,对细分消费市场空间是否形成显著影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核心理论问题。本研究从此问题出发,提出“地域性休闲消费偏好指数”,以290个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整合POI和区域统计数据进行测算,识别居民不同类型休闲消费偏好的地域性差异。首先,本研究证实了休闲消费偏好存在地域性分布规律,即居民休闲消费偏好显著受自然与社会综合环境的影响,但是地域性特征不服从经典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分布;其中,川渝地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周边区域居民的偏好最高。其次,通过细分不同的休闲消费类型,研究发现自然气候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然气候因素对发展型消费影响不显著,对享受型消费影响较大,表现在日照时数、温度、降水等自然气候影响显著,且气候条件越差,人们的享受型休闲消费偏好越高;社会经济因素中的房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即生活压力越大的地方,人们的发展型休闲消费偏好越高。本研究初步证实新环境决定论对地域性休闲消费偏好差异的解释力,为居民休闲消费空间结构挖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优化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提供建议与参考。
-
关键词
休闲消费偏好
地域性
新环境决定论
大数据
享受型消费
发展型消费
-
Keywords
leisure consumption preference
geographical
neo-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big data
enjoyment consumption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F713.55
[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
-
题名饮酒休闲消费偏好的地域特征研究:李白指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逸
陈海龙
陈了凡
-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可持续智能评测技术文化与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5-2951,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82)。
-
文摘
饮酒休闲消费日渐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对酒类偏好一直存在着地域认知,但地理学始终未针对这个问题提供科学的分析与解释。因此,本研究试图证实酒类消费地域性偏好的存在,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具体而言,本研究以城市作为空间单元,在控制城市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因素影响下,结合酒类关键词搜索指数和高德地图酒类POI数据,探测地域偏好分布规律与特征。为了让研究结果通俗易懂,本研究将酒类休闲消费偏好命名为“李白指数”,继而细分为李白预期指数和李白消费指数。研究结果表明:①两个李白指数的分布特征与传统文化中对国人饮酒行为的地域偏好认知不一致。李白指数未呈现明显的南北、东西分异或者遵循胡焕庸线的地理分布特征,偏好最高的地区不是气候寒冷的东北或者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而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川渝地区。②自然环境维度中,温度越低,李白预期指数越高;温度越低、日照时长越短,李白消费指数越高;而降水、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对两个李白指数均不产生实际影响。③社会经济维度中,房价水平、夜间灯光与两个李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发现纠正了传统对饮酒偏好地理分布特征的认识误区,验证了温度、日照等自然环境因素和房价、夜间灯光指数等社会经济因素对酒类消费的影响,是新环境决定论的一次积极运用,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同时,本文也是多源异构数据综合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
关键词
饮酒休闲消费
地域消费偏好
新环境决定论
李白指数
营销地理
-
Keywords
drinking leisure consumption
regional consumption preference
neo-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Libai Index
marketing geography
-
分类号
F126.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713.55
[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