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无锡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隋利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1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无锡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现状和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75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病率最高的3种心律失常类型、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区别,发病率与年龄分... 目的探讨江苏省无锡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现状和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75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病率最高的3种心律失常类型、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区别,发病率与年龄分布的关系,以及与未检出心律失常患者基础病的比较等。结果共检出86例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率为11.47%。发病率最高的3种心律失常类型为期前收缩(2.40%)、心房颤动(1.73%)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7%)。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14.14%(54/382)和8.70%(3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45岁、46~60岁和>60岁人群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14%(7/169)、8.86%(24/271)和17.74%(55/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心律失常患者为基础疾病共105例次,发生率为122.09%,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患者的5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江苏省无锡市心律失常类型以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并且好发于高龄和男性人群,伴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加重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强 郭素峡 +9 位作者 羊镇宇 吴丁烨 杨承健 陶以嘉 陈风 苏伟 郑若龙 杨松 李旭东 陈景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 院内发生患者诊治延迟时间(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一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耗时最少,其次为呼叫“120”急救车入院患者,自行入院者耗时最多.“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就诊至溶栓、就诊至球囊扩张、发病至溶栓,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3 h组、3~6 h组、6~12 h组和≥12 h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4.23% vs.10.54%vs.18.67%vs.23.67%,x2=83.372,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7% vs.13.24% vs.18.98% vs.34.63%,x2=116.325,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溶栓组及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1.50% vs.10.00% vs.18.20%,x2=50.896,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6% vs.12.27%vs.20.86%,x239.93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锡地区急性STEMI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最多;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偏低;就诊后30 min内溶栓,90 min内球囊扩张患者比例偏低.PCI治疗院内全因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溶栓其次,早期保守治疗最高.院内发病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最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其次,自行入院患者最长.就诊时间延迟大于12 h后就诊,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增高,溶栓再通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延迟治疗时间 院内全因病死率 主要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展 李杏 +2 位作者 莫琳勤 苏严琳 孙艳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0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探讨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0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53.68±7.22)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体质量指数(BMI)(24.28±3.12)kg/m^(2);病程(3.02±0.61)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7例、双支20例、三支及以上13例。对照组年龄(55.32±5.76)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BMI(23.89±3.18)kg/m^(2);病程(2.89±0.57)年;NYHA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5例、双支23例、三支及以上1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并发症以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_(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74±7.1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2.26±8.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8±7.54)分、(47.78±8.12)分(t=2.480、3.418,P=0.015、0.001)。干预后,研究组LVEF为(69.33±6.89)%,高于对照组的(58.93±6.42)%(t=7.809,P<0.001);干预后,研究组BNP为(116.82±14.25)ng/L,低于对照组的(138.75±12.46)ng/L(t=8.192,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3/50)比22.00%(11/50)](χ_(2)=4.070,P=0.044)。干预后,研究组SAQ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79.63±8.76)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57.76±9.3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70.37±7.11)分、治疗满意程度评分(82.23±8.04)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70.12±9.07)分,均高于对照组(67.12±8.07)分、(53.35±8.22)分、(63.18±8.02)分、(69.35±9.33)分、(54.62±8.74)分(t=7.427、2.509、4.744、7.395、8.701,均P<0.05)。结论在UAP患者PCI围手术期实施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焦虑 抑郁 心功能 结局引导 双心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喻澄 曹苏岩 +1 位作者 董丰 陈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1次,持续24 h,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低血压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访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脑钠肽水平和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死率、再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西孟旦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效果较好,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脑钠肽水平,改善心功能,没有增加低血压、房颤、室速等不良反应,但对于远期预后没有改善,可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心功能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分析
5
作者 华晓静 王晨 丁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AMI患者。以随机数表...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AMI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阶段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各60例。传统康复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及常规心脏康复训练干预,阶段康复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Cr)、血钾、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及乳酸脱氢酶(LDH)、6 min步行距离(6MWD)、常见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阶段康复组NT-proBNP、Cr、血钾、CK-MB水平和LVESD、LVED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LVEF、6MWD和LDH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7、12.334、3.102、4.603、4.130、3.500、5.488、6.245、4.275,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随访期间,阶段康复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6,P=0.018)。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在高血压合并AM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陆卫红 吴小庆 +2 位作者 王强 薄小萍 曹云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5-846,共2页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重要疾病,血管内皮损害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1]。麝香保心丸在我国的医疗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冠心病患者 麝香保心丸 保护作用 内皮损害 医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7
作者 薄小萍 李明秋 +4 位作者 陈茂华 张常莹 鲍小京 陆卫红 吴小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功能KillipⅢ级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rhBNP组(32例)和多巴酚丁胺组(31例),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功能KillipⅢ级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rhBNP组(32例)和多巴酚丁胺组(31例),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脉用呋塞米针剂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rhBNP(1.5μg.kg-1静脉推注后,以0.007 5~0.01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和多巴酚丁胺(2.5~10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在用药前及用药72 h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EF)值,重新评价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观察患者72 h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用量及血压的变化,并观察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血BNP均下降,rhBNP组更加明显(P<0.01);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rhBNP组EF及心功能Killip分级均改善(P<0.01),利尿剂用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30 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rhBNP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预后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多巴酚丁胺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O、CRP、HCY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董丰 杨承健 +2 位作者 叶新和 王仁荣 陈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NO、CRP、HCY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NO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CRP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NO、CRP和HCY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依那普利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一氧化碳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健 张煜 曹华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52-1754,175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IL-6、TNF-α、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OD水平为(172.71±5.22)U/mL,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DA水平为(3.99±0.31)nmol/mL,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SOD、MD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分别为(52.19±1.33)、(36.33±2.82)mm和(59.88±1.62)、(42.41±3.43)m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9.90±6.26)%、(42.72±5.14)%,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并能够促进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与孤立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春晖 吴小庆 +2 位作者 羊镇宇 李肖蓉 王如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磁共振(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探讨BNP在AF血栓事件及其相关因...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磁共振(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探讨BNP在AF血栓事件及其相关因素中的作用。根据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有血栓事件组(n=15)和无血栓事件组(n=88)。对于有复律指征的患者,根据AF复律及再发情况分为复律不成功患者(复律失败或随访期内再发,n=16)和复律成功患者(复律成功并随访期内维持窦性心律,n=7),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服药后无血栓事件组BNP降低幅度优于血栓事件组,有显著性显异(P<0.05)。复律成功患者较复律不成功患者BNP水平低[(60±32)ng/L比(178±70)ng/L,P<0.05]、病程短[(3.0±1.9)个月比(7.6±2.5)个月,P< 0.05]和左心房内径小[(42.3±3.4)mm比(48.6±5.1)mm,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BNP是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BNP、左心房内径和AF病程是预测AF复律及再发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和AF复律与再发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房颤动 血栓事件 复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脑钠肽对顽固性心衰伴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小庆 孙铸兴 +4 位作者 王强 张常莹 高运来 王如兴 王雁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变化。方法应用rhBNP治疗1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病人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变化。方法应用rhBNP治疗1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病人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检查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EF)、肾功能,计算出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应用rhBNP后24,48 h再次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静脉应用rhBNP后病人的PCWP在5 min时降低(3.0±s 0.8)mmHg,60 min时降低(14.0±2.6)mmHg,降低了27%,以后降幅趋于平稳,至24 h及48 h时PCWP稳定在(30±5)mmHg。静脉应用rhBNP后48 h,PCWP降低了(19.4±2.2)mmHg,占38.8%,主要发生在应用后的1 h以内,占总下降率的64.4%,同时RAP及CVP也有所下降。EF 48 h内有明显上升,从(30±6)%到(39±7)%,P<0.01。但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病人Ccr有明显变化:从(27±17)mL·min^(-1)上升到(35±17)mL·min^(-1),P<0.01。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时应用rhRNP静脉注射可快速、有效地降低PCWP,并改善肾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功能不全 血液动力学现象 重组脑钠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煜 陈茂华 +3 位作者 李坚 龚杰 曹华明 王冬雪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明确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明确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的降脂稳定斑块药物均为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05,P<0.05);治疗前2组的TNF-α、IL-6、hs-CRP、全血黏度高/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的上述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丹红 瑞舒伐他汀 治疗结果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他汀类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麟 王永莉 曹佳宁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辛伐他汀(20 mg/d)和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 w。在治疗前...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辛伐他汀(20 mg/d)和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 w。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TC、TG、LDL-C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瑞舒伐他汀组较其他两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间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14
作者 陈丽娜 周焕芳 +1 位作者 任国琴 赵世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护理2周后,评估2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护理2周后,评估2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2组卧床时间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2组护理后舒适度各项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2.64±0.52)d,显著少于对照组(4.35±0.67)d(P<0.01);2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小庆 王强 +5 位作者 孙铸兴 张常莹 李坚 高运来 王如兴 王雁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在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临床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治疗10例患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 目的:观察在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临床应用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治疗10例患有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时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测定患者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并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浓度。应用rhBNP后24 h、48 h再次复查上述指标,并复查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静脉应用rhBNP后患者的PCWP在5 min时降低了3 mmHg(1 mmHg=0.133 kPa),在60 min时降低了12.5 mmHg,降低了25%,至24 h及48 h时PCWP稳定在30 mmHg上下。在静脉应用rhBNP后48 h内,患者的PCWP降低了19.4 mmHg左右,占38.8%,同时右心房压及中心静脉压也有所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明显上升,但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在应用rhBNP后24 h,48 h后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应用rhBNP静脉注射能快速,有效地降低PCWP,血浆肾素活性及中心静脉压,从而使血流动力学获得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肽对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肾素系统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小庆 孙铸兴 +4 位作者 王强 张常莹 高运来 王如兴 王雁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42-543,共2页
本研究应用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静脉注射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并与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作比较,观察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 本研究应用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静脉注射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并与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作比较,观察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肽 硝酸甘油 多巴酚丁胺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苏严琳 陈丽娜 杨承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4周后,循证护理组吸烟(40.9%比22.7%)、饮酒(54.5%比38.6%)、高脂饮食(43.2%比29.5%)、缺乏运动(45.5%比25.0%)、体重超标(52.3%比29.5%)比例、SAS评分[(50.4±3.3)分比(45.8±3.2)分]、SDS评分[(53.4±4.7)分比(48.0±4.2)分]、以及MACE发生率(25.0%比11.4%)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86.4%比97.7%)显著升高(除超重的P为<0.01外,余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且能缓解其消极情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老年人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对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如兴 李肖蓉 +4 位作者 邵力正 羊镇宇 肖春晖 王强 杨光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型利钠肽 (BNP)诊断界值水平。方法 采用美国博适 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诊断仪对 35 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 结果 BNP水平 <6 0ng/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 目的 探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型利钠肽 (BNP)诊断界值水平。方法 采用美国博适 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诊断仪对 35 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 结果 BNP水平 <6 0ng/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BNP水平 >10 0ng/L但 <5 0 0ng/L患者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可能 ;BNP水平 >5 0 0ng/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呼吸困难 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郁志明 洪侃 +3 位作者 杨传高 曹迎翔 冯健 李虹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8期1628-1629,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曲美他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卫红 鲍小京 +2 位作者 薄小萍 杨传高 张涛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研究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91例,术前使用临时起搏电极在右心室底部、游离壁和流出道分别测定心脏起搏阈值,取三... 目的研究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91例,术前使用临时起搏电极在右心室底部、游离壁和流出道分别测定心脏起搏阈值,取三者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分为正常起搏阈值组55例(起搏阈值≤1V)和高起搏阈值组36例(起搏阈值>1V),术中测得中心静脉压力(CVP),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均行B型脑钠肽(BNP)和心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值)]。结果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前CVP、BNP、LVEDD和EF分别为(10.13±1.12)mm Hg、(103.42±10.12)pg/m L、(42.56±5.67)mm和(51.21±6.43)%,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13.36±1.45)mm Hg、(121.42±12.24)pg/m L、(45.68±5.89)mm和(48.02±5.89)%,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后BNP、LVEDD和EF分别为(81.36±8.07)pg/m L、(40.12±5.18)mm和(53.87±7.09)%,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98.79±9.81)pg/m L、(44.51±5.32)mm和(50.83±6.1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阈值 右心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功能 BNP 中心静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