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志愿者管理及服务创新思考
1
作者 张乐乐 吴奇扬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164-167,共4页
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医院志愿者的角色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如何创新医院志愿者管理和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通过分析现有的医院志愿者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 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医院志愿者的角色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如何创新医院志愿者管理和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通过分析现有的医院志愿者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考和建议,旨在为医院志愿者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志愿者 管理 服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固定压力测试
2
作者 孔博 颜威 +3 位作者 奚小冰 马泓泓 李中伟 白梦瑶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固定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名健康成人,分别在受试者腕关节的桡侧、尺侧、掌侧、背侧以及桡骨头下方约3 cm处放置1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并用胶带固定,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通过固定压力数据... 目的:探讨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固定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名健康成人,分别在受试者腕关节的桡侧、尺侧、掌侧、背侧以及桡骨头下方约3 cm处放置1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并用胶带固定,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通过固定压力数据采集系统采集2种固定方式下不同部位的固定压力,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压力。结果: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在腕关节桡侧、尺侧、背侧以及桡骨头下方约3 cm处的固定压力均大于石膏固定[(4.10±0.43)kPa,(1.72±0.24)kPa,t=1.858,P=0.032;(2.37±0.24)kPa,(1.66±0.18)kPa,t=5.934,P=0.041;(5.43±0.28)kPa,(3.29±0.45)kPa,t=9.933,P=0.033;(2.12±0.24)kPa,(1.35±0.21)kPa,t=11.662,P=0.034],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在腕关节掌侧的固定压力与石膏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0.20)kPa,(2.80±0.33)kPa,t=5.937,P=0.089]。2种固定方式均未出现末梢血液循环异常现象、皮肤损伤及明显的受压痕迹。结论: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整体固定效果优于石膏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板 石膏 外科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固定压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对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研究
3
作者 单雅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12期072-075,共4页
内部审计在当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专门负责财务领域的监督与控制,并作为财务管理结构中重要的基石。医院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实现了对财务活动的强大控制,这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并间接推动了医疗服务水平的卓越提升。本文... 内部审计在当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专门负责财务领域的监督与控制,并作为财务管理结构中重要的基石。医院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实现了对财务活动的强大控制,这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并间接推动了医疗服务水平的卓越提升。本文深入探讨医院内部审计在强化财务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后提出一系列策略以提升医院内部审计效能,为公立医院实现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提供实用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鹏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240例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240例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240例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为17.50%(42/24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高剂量用药、联合用药、合并低蛋白血症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用药、联合用药、合并低蛋白血症等均为影响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剂量用药、联合用药、合并低蛋白血症等均为影响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王海丽 余小萍 姚红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对职业益处的体验,为开展相关认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对13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系统文本提炼法进行资料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新入职护... 目的深入了解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阶段对职业益处的体验,为开展相关认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对13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系统文本提炼法进行资料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新入职护士职业获益感主要源自职业认知、职业回报、职业氛围和职业愿景4个方面。结论管理者可从护理职业意义的审视、自我价值实现、职业氛围、职业规划等方面开展对新入职护士的认知干预,使其在更多职业获益感体验中强化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职业获益感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应对DRG支付方式下的成本管控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廖志敏 《财会学习》 2023年第17期107-109,共3页
DRG支付等方式的出现,引导了医院各项费用管理工作的持续顺利有效推进。正在全方位优化整体医疗收入结构,完善内部成本和管理分担机制,不断增强政府整体公共预算机制。我国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和管理工作科学效能的不断提高... DRG支付等方式的出现,引导了医院各项费用管理工作的持续顺利有效推进。正在全方位优化整体医疗收入结构,完善内部成本和管理分担机制,不断增强政府整体公共预算机制。我国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的优化和管理工作科学效能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国医院改革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DRG支付方式 成本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7
作者 肖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中,为了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各级医院在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设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体系,形成了管理、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医疗医院系统,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中,为了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各级医院在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设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体系,形成了管理、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医疗医院系统,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以期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本文在了解物联网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智慧医院物联网总体架构和建设原则,深层探讨如何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以此为新时代智慧医院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智慧医院 医疗应用 服务应用 管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风险管理护理实践效果分析
8
作者 朱潇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61-163,共3页
观察新生儿肺炎风险管理护理实践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新生儿肺炎病例6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新生儿肺炎病例划归为两个组别,试验组对照组各计30例,对照组遵新生儿肺炎常规模式施护,... 观察新生儿肺炎风险管理护理实践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新生儿肺炎病例6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新生儿肺炎病例划归为两个组别,试验组对照组各计30例,对照组遵新生儿肺炎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康复进度评价指标以及风险护理事件发生率等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肺炎观察样本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康复进度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风险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新生儿肺炎病例中引入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可提升该类新生儿样本临床总有效率,推进其康复进度,减低其风险护理事件概率,可考虑于新生儿肺炎护理领域施加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风险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梅晶 任新平 +4 位作者 李军建 郑丽丽 张璐 詹维伟 杜奕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的99例患者的104个肾脏乏血供肿瘤[包括76个良性病灶(良性组)和2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资料。通过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形态、病灶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方式、消退方式、灌注均匀性及有无环状增强征象。以病理结果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特征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内部回声、造影剂消退方式和环状增强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恶性组多为男性患者(78.6%,22/28),年龄较大[(58.29±11.76)岁],病灶多为低回声(64.3%,18/28),超声造影以快退为主(60.7%,17/28);良性组多为女性患者(55.3%,42/76),年龄较小[(50.64±14.88)岁],病灶多为高回声(64.5%,49/76),超声造影以同退为主(56.6%,43/76)。超声造影表现为环状增强的3个(10.7%,3/28)病灶均为恶性。环状增强+低回声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82.7%)、特异度(88.2%)较高,环状增强+低回声+快退的诊断灵敏度(85.7%)和阴性预测值(92.3%)较高。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环状增强对诊断肾脏乏血供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这一征象并不显著而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肿瘤 乏血供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动脉索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勇 孙晶 +1 位作者 张忠 莫晓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脐动脉索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以脐动脉索为标志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常规... 目的 探讨脐动脉索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以脐动脉索为标志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手术。观察组刻意显露脐动脉索,并以其为参照物精准游离手术平面与间隙,完成标准壁化,同时利用输精管与脐动脉索交汇所形成的夹角辅助固定补片。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精索壁化时间、住院时间、膀胱表面出血量、疝囊完整剥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疝囊完整剥离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索壁化时间、膀胱表面出血量、血清肿发生率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动脉索形态恒定,解剖位置、走行相对固定。TAPP术中以脐动脉索作为参照、引导标志,尤其解剖层面致密不清或误入层面时,可指引术者在正确层面操作,规范精索壁化,减少出血、副损伤,且脐动脉索还可起到辅助补片固定,防止补片移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索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中的显像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分型
11
作者 任怡璇 陈诚 +7 位作者 蔡铭慈 陈嘉敏 杨欣欣 王超 林晓珠 程澍 江旭峰 陈东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61-1569,共9页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值,并探索其在区分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1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诊MC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内外病灶的显像特点,评估18F-FDG PET/CT在诊断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中的准确性,并分析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MCL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116例患者中,100.0%的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有阳性表现,99.1%的患者有淋巴结异常,85.3%的患者有结外侵犯,其中脾脏、咽淋巴环、骨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与骨髓穿刺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MC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43.4%、91.5%和66.0%。与胃镜、肠镜的活检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胃、肠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4.1%,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准确率分别为92.9%、94.7%。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Ki-67指数在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间差异显著,且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以SUVmax为10.4作为诊断阈值时,区分MCL经典型及侵袭性变型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77.4%,AUC值为0.797。结论·18F-FDG PET/CT对MCL患者结内外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骨髓浸润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在胃肠道浸润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为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提供非侵入性的、比较可靠的诊断信息,但仍不足以代替病理学检查。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应用SUVmax可以有效区分MCL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当SUVmax>10.4时,侵袭性变型可能性更高,否则为经典型;SUVmax可为MCL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潜在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侵袭性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程婧 张炜炜 +3 位作者 周勤明 孟环宇 何璐 陈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1例63岁女性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反复癫痫发作、失语;头部MRI显示双侧额顶叶...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1例63岁女性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反复癫痫发作、失语;头部MRI显示双侧额顶叶多发异常信号,部分脑回略肿胀,幕上脑室系统扩张,脑萎缩以双侧颞叶、海马为甚;18F-DPA714 PET/MRI显示额颞顶枕叶多脑区局灶性摄取异常增高,提示神经炎症;脑电图呈频繁痫样放电;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葡萄糖升高,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阴性,血清TBA法显示小脑神经丝样荧光包绕浦肯野细胞,进一步检测抗神经丝蛋白抗体,血清抗神经丝重链抗体强阳性(1∶1000)。临床诊断为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治疗,预后改善。结论 抗神经丝重链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早期予以免疫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自身抗体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血清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13
作者 陈金金 陈东旭 张仲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血清桥粒芯蛋白2(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SCC患者(ESCC组)以及同期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增强CT检查、血清...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血清桥粒芯蛋白2(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SCC患者(ESCC组)以及同期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增强CT检查、血清DSG2水平检测。比较两组间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诊断ESCC的效能。结果ESCC组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范围超过食管壁1/2、边缘不光滑、周围间隙不清晰以及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血清DSG2水平显著高于食管平滑肌瘤组(P<0.05),而ESCC组与食管平滑肌瘤组之间强化方式、坏死区域以及溃疡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评估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为ESC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血清桥粒芯蛋白2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与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喻露 兰智新 +1 位作者 周与华 梅道菊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在住院后第1、3和7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 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在住院后第1、3和7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mL将患者人群分为两组:SF水平升高组(n=36)和SF水平正常组(n=40)。分析SF水平与CRP水平、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SAP患者的能力。结果:与SF水平正常组相比,SF水平升高组第1、7天A-PACHEⅡ评分、第7天CTSI评分、第1、3、7天SF水平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第1天SF水平与第1、7天APACHEⅡ评分,第1、7天CTSI评分和第7天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6、0.495、0.269、0.582、0.362,均P<0.05)。在Cox生存分析中,病因、第1天SF水平、第7天CTSI评分、持续性器官衰竭是与SAP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SF水平对SAP患者的死亡具有最高预测能力(AUC=0.851),显著高于同期的APACHEⅡ评分(AUC=0.630)和CTSI评分(AUC=0.693)。结论:早期SF水平升高与SAP不良预后有关,并可作为患者死亡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重症胰腺炎 临床预后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片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瑶雯 沈昀女 冯慧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6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片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及抵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糖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针对老年T2DM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达格列净片来开展治疗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对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进行控制,有效实现调节、控制患者血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片 二甲双胍 老年T2DM患者 胰岛素敏感性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式雾化器对儿童哮喘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张平波 洪佳怡 +1 位作者 鲍一笑 邵洁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网式雾化器对儿童哮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童杏儿科门诊部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压缩式雾化器,试验组使用网式雾化器。两组均采用吸入... 目的探讨网式雾化器对儿童哮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童杏儿科门诊部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压缩式雾化器,试验组使用网式雾化器。两组均采用吸入等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肺功能、哮喘儿童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哮喘良好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脉冲振荡各参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5(实测值/预计值)、R20(实测值/预计值)、R5-R20(实测值/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使用网式雾化器和压缩式雾化器对哮喘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的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网式雾化器 压缩式雾化器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用药规律研究
17
作者 章宸一瑜 陈敬贤 王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88-92,101,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用药规律及配伍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含...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用药规律及配伍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45首,包含中药86味,高频中药(柴胡、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郁金、合欢皮、丹参、石菖蒲、远志、酸枣仁、大黄)13味。配伍规律方面,以配伍理气药为主,安神、补益、化痰、清热为辅。主治病证的病位在肝,邪实为主,热证居多,肝郁化火型是最常见的证型。涉及症状31个,其中高频症状(抑郁、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心情低落、口苦、咽干、烦躁、胸闷、失眠多梦、情绪不宁、疲乏、大便秘结、心烦、易怒、脘痞腹胀)15个。关联规则显示与黄芩配伍的常用药对有柴胡→半夏、柴胡→人参、牡蛎→龙骨、柴胡→龙骨、柴胡→牡蛎,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类为主,可能是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核心组方。结论含黄芩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方以配伍理气药为主,安神、补益、化痰、清热为辅,有效改善抑郁、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心情低落等症状,为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抑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肿瘤相关抑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能模式下的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对结肠癌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马祥丽 季铃 丁文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赋能模式下的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对结肠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基于赋能模式下的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对结肠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赋能模式下的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希望水平(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的变化及患者应对疾病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展望、积极性、信念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功能、症状、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赋能模式的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能有效提升结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其应对疾病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模式 情感与压力干预策略 结肠癌 心理弹性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方法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祁庆龙 余红梅 潘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且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存在吸收的患者57例,共计82颗下颌第二磨牙,随机分...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且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存在吸收的患者57例,共计82颗下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拔除第三磨牙后对第二磨牙远中根远中面进行PDT联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术后追踪观察1年,比较2组患者第二磨牙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远中牙槽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等指标。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第二磨牙松动度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D、CAL术后3个月、6个月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1周、12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O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有吸收时,在短期内(<6个月),拔除第三磨牙后同期对第二磨牙远中根远中面进行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牙周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常规治疗 光动力疗法 下颌第二磨牙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方入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
20
作者 杨晓佑 殷渠东 韦旭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肘关节直接前方入路治疗涉及桡骨头前方的Maso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收治的31例桡骨头前方Mason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6岁,平均(37.0&... 目的探讨经肘关节直接前方入路治疗涉及桡骨头前方的Maso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收治的31例桡骨头前方Mason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6岁,平均(37.0±4.3)岁;合并腕部撕脱骨折4例,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3例。经单一肘前方入路使用Herbert螺钉或全螺纹空心埋头钉固定。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5±6.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4周,平均(12.1±2.4)周。末次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评定,优2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55%。结论经单一肘前方入路、埋头空心钉治疗涉及桡骨头前方的MasonⅡ、Ⅲ型骨折,显露直接,暴露广泛,软组织损伤小,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内固定 肘关节入路 Mason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