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陶先耀 薛明宇 +8 位作者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结论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危险因素 坏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对膝骨关节炎小鼠软骨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文锦 庄胤 +3 位作者 彭伟 崔巍 张树军 王建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26-2731,共6页
目的研究独活寄生汤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KOA)小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低、高剂量组(2、4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右关节腔每周注射1次4%木瓜蛋白酶,连续3周,建立KOA模型,随... 目的研究独活寄生汤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KOA)小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低、高剂量组(2、4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右关节腔每周注射1次4%木瓜蛋白酶,连续3周,建立KOA模型,随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测量足趾厚度以评价小鼠关节肿胀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水平,HE染色评估膝关节软骨及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MMP-2、caspase3、NLRP3及脾脏CD3、F4/80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软骨NLRP3、ASC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软骨组织IL-1β、IL-6、TNF-α、iNOS、IL-10、IL-1Ra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侧爪中心点厚度,血清IL-1β水平,膝关节软骨组织MMP-2、caspase3、NLRP3和ASC蛋白表达,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IL-6、TNF-α、iNOS mRNA表达,脾脏CD3、F4/80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软骨出现病理性损伤,病理评分升高(P<0.01),脾脏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可减轻木瓜蛋白酶诱导的KOA小鼠软骨损伤,该作用与其调节脾脏免疫功能,减少膝关节软骨NLRP3的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膝骨关节炎 木瓜蛋白酶 脾脏 免疫功能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可林 刘宇 +4 位作者 王建伟 严松鹤 刘晓峰 李海峰 顾三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4-136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7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screw,CS)内固定(CS组),4...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7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screw,CS)内固定(CS组),45例PCCP内固定(PCC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症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断端骨吸收、螺钉滑动、股骨颈短缩以及并发症(骨不连、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0.7个月。CS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达优26例、良18例、可9例、差2例,PCCP组达优21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3)。PCCP组骨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CS组(P=0.046),骨折愈合时间短于CS组(t=2.155,P=0.034);两组骨吸收、螺钉滑动、股骨颈短缩以及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15/55),明显高于PCCP组的8.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20)。术后6个月,PCCP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CS组(t=-2.073,P=0.041);术后12、18、24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其稳定的滑动加压有助于骨折愈合,尤其是短缩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 滑动加压 内固定 骨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