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对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应激及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怀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0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实施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苏醒时间以及患者心血管躁动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心脏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实施单一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n=32)则接受右美托咪...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实施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苏醒时间以及患者心血管躁动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心脏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实施单一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n=32)则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统计各组麻醉苏醒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躁动状况。结果T0时刻两组心率、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T1、T2、T3时刻研究组心率、收缩压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苏醒期T0、T1、T2及T3时刻,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通过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对全身麻醉期间心血管反应进行控制,拔管期间,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止躁动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
2
作者 汤宝山 孙悦 徐红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7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12月在我科完成的55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做为对照组,按PDCA循环管理流程进行实践后,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完成的55例成人心血管...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12月在我科完成的55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做为对照组,按PDCA循环管理流程进行实践后,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完成的55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做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P<0.05),同时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科室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及相关理论知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成人心血管手术 术中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
3
作者 周赛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方法:统计2021年1月至12月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方法:统计2021年1月至12月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5.00%,其中9例患者共检测出3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4.52%)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糖尿病医院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检测水平均高于糖尿病非医院感染患者(P<0.05)。年龄≥60岁、有侵入操作、住院时间≥7 d等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感染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同时需重视年龄≥60岁等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大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光 高阳 +5 位作者 崔忆馨 朱怀利 胡佳伟 杨倩 崔超越 魏旭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第二大市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大动物研究作为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应用。大动物因其体型、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与人类更加接近,被广泛用于医疗器...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第二大市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大动物研究作为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应用。大动物因其体型、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与人类更加接近,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在大动物实验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和建立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对医疗器械大动物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疾病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了现有问题和不足,为医疗器械大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大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选择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微型可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灿 杨光 +3 位作者 王东进 廖云燕 余顺周 魏旭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体内植入实验,测试研究一款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磁悬浮左心室机械循环辅助装置(Corheart 6)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普通级雄性健康成年绵羊10只,常规全身麻醉后左侧第5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植入Corheart 6,泵尺... 目的 通过动物体内植入实验,测试研究一款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磁悬浮左心室机械循环辅助装置(Corheart 6)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普通级雄性健康成年绵羊10只,常规全身麻醉后左侧第5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植入Corheart 6,泵尺寸34 mm×26 mm,重量90 g。Corheart 6连接左心室及降主动脉进行左心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Corheart 6运转情况。肝素静脉滴注维持活化凝血时间>500 s。观察动物整体存活情况、血液相容性情况并于实验终止时行心脏解剖病理分析。结果 10只绵羊术后心脏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8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到达预期实验终点(61~65 d),2只未到达实验终点,其中1只心肌组织意外进入血泵提前终止实验,另外1只于术后23 d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出血,与抗凝药物治疗有关。实验使用的Corheart 6泵运行良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自身原因导致的停机或其他运行故障。实验动物未发现有明显溶血,整体的血液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显著异常。8只存活至实验终点的羊,解剖取出的心脏大小和形态正常,且无明显的出血点与血栓形成,其余脏器也基本正常。血泵入口均无血栓形成,泵体内、泵出口也无明显的血栓形成与组织沉积,入口管与心尖顶环连接紧密无松动,血管保护套与泵出口连接良好,人工血管与主动脉段吻合良好。结论 在本动物实验研究中,Corheart 6表现了体积小、易于植入、性能稳定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 磁悬浮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房颤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应变的磁共振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琼 陈蒙 +3 位作者 刘雨蒙 朱静芬 吴帆 王希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伴房颤(AF)或不伴房颤(N-AF)的心脏磁共振影像特点,探究房颤的发生与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影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行... 目的: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伴房颤(AF)或不伴房颤(N-AF)的心脏磁共振影像特点,探究房颤的发生与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影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5例,分成房颤组(22例)及非房颤组(63例),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影像特征的差异。结果:房颤组较非房颤组年龄偏大(P=0.011);血清生化指标N末端B型利纳钛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9);AF组左心室形态指标左室最大室壁厚度(LVDM)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博输出量(SV)均较N-AF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6);AF组的左心房形态指标左房前后径(LAAD)及左房最大容积(LAVM)均较N-AF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0),左心房功能指标左房射血分数(LAE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室应变结果发现两组间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两组间左心房应变参数平均LA长轴应变(%)、平均LA AV交界应变(%)有统计学差异(P=0.005、P=0.005);两组延迟强化(LGE)阳性率及LGE定量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回归分析中,年龄、NT-ProBNP、LAEF、LVEF、CS、LGE定量(%)为HCM发生AF的影响因素。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中房颤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房颤 心脏磁共振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振东 刘广林 +2 位作者 杨光 陈丹 李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无锡明慈心血管医院收治的15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9)及研究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无锡明慈心血管医院收治的15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9)及研究组(n=80),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几何结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右心室内径(RV)]、血流动力学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V)、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率(LVFS)、B型利尿钠肽(BNP)]、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脏几何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浆CG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A、LV、RV、MVE、MVA、PAP、PV指标低于对照组,AV、TVE、TVA、LVEF、LVFS、BNP、CGP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血浆CGRP水平,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运转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常规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 冯建飞 刘信信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9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随高血压患者口服脑心通胶囊,观察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10月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病例共9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序列编号,奇数为常...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随高血压患者口服脑心通胶囊,观察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10月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病例共9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序列编号,奇数为常规治疗组,偶数为研究治疗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用西医常用药治疗,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法上增加服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心电图Ptdv1值及血压指标。结果:研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6.00%、80.00%,研究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Ptfv1和血压值较入院时均显著改善,且研究治疗组改善情况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广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高血压 脑心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例
9
作者 李德剑 陈松 +8 位作者 徐超 姜雪 王波 冯建飞 宋东邦 张国辉 王明权 王伟民 张大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 过去30年间,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X线和床旁超声指导下完成。但仍有部分大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失败。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精准可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该类高龄复杂病例的成功率。本病例报道2例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心腔内超声引导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治疗二尖瓣狭窄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腔内超声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10
作者 蒋瑶 仲伟明 +3 位作者 周俏怡 邵宁 吕冰 孙舒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23例难治性AIH患者,均接受MMF联合甲泼尼龙片治疗20个月,依据病情逐步减量维持,完成随访至2年。治疗前后行肝穿刺活检。...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23例难治性AIH患者,均接受MMF联合甲泼尼龙片治疗20个月,依据病情逐步减量维持,完成随访至2年。治疗前后行肝穿刺活检。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挽救治疗应答的因素。结果治疗后,23例AIH患者血清ALT、AST和IgG水平分别为(63.7±13.4)U/L、(54.1±14.5)U/L和(13.8±3.5)g/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167.3±43.1)U/L、(124.8±22.6)U/L和(17.4±4.4)g/L,P<0.05】;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评分为(2.0±1.1),炎症活动度评分为(1.5±1.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分别为(2.7±1.6)和(2.4±1.2),P<0.05】;在随访结束时,临床缓解18例和应答不完全5例;入组时,临床缓解组女性占比显著低于应答不完全组(P<0.05),血清ALT、IgG、肝组织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应答不完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04,95%CI=0.9~1.5)、治疗前IgG水平(OR=1.17,95%CI=1.0~2.3)和肝组织纤维化评分(OR=4.4,95%CI=1.8~9.3)为治疗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难治性AIH患者,应用MMF补救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难治 吗替麦考酚酯 泼尼松 挽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11
作者 李振东 陈丹 杨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41-2144,共4页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烟囱技术,castor组接受castor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期间上肢缺血、脑梗死、内漏、LSA窃血、夹层逆撕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时的主动脉重塑指标。结果 castor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随访期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castor组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与烟囱技术相比,castor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有助于患者的假腔血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 主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俊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时间定于2020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采取综合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实验室检...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时间定于2020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采取综合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EICU住院时间、合并基础性疾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对比结果无差异(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病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较高,D-二聚体水平(D-D)、△PCT5(procalcitonin 5)水平以及序贯器官衰竭的检测评分(SOFA)较低,均为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动脉血乳酸水平、RDW、△PCT5、D-D、SOFA评分均属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包含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动脉血乳酸水平、RDW、△PCT5、D-D、SOFA评分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 脓毒性休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血糖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
13
作者 周芳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血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患者70例,34例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感染组,36例未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血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患者70例,34例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感染组,36例未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尿细菌计数、红细胞计数情况,对感染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感染组外周血WBC、NEU、尿细菌计数等指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培养出菌株32株,以大肠埃希菌(62.5%,20株)为主。感染组FBG、2hPG及HbA1c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IL-6、TNF-α、CRP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时,外周血WBC、NEU、尿细菌计数等指标均升高,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IL-6、TNF-α、CRP水平及血糖水平增高,需要及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路感染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护理干预
14
作者 陈淑 仇富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26-0129,共4页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老年患者,统一评估和治疗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特殊护理干预。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护理干预后,...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老年患者,统一评估和治疗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特殊护理干预。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舒张压和收缩压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从表2中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再看到表3,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功能,精神面貌,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后食管反流症状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血糖、血压水平,改善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脑梗 食管反流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BNP、sST2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伍尤贵 宋东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B型脑钠肽(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2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B型脑钠肽(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2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PWT)]及血清BNP、sST2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HFPEF的诊断效能。结果:HFPEF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IV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PW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血清BNP、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BNP、sST2诊断HFPEF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灵敏度为92.05%,特异度为9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LVEDD、IVST与血清BNP、sST2对HFPEF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B型脑钠肽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陆娇 谭玲 +1 位作者 李贺 张子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0-494,54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66例冠心病行PCI的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及冠心病标准治疗,根据术后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0%~29%、30%~49%、50%~69%、70%~100%等4组,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66例冠心病行PCI的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及冠心病标准治疗,根据术后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0%~29%、30%~49%、50%~69%、70%~100%等4组,比较4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一般临床信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生化指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AR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脑钠肽(BNP)、CYP2C19基因型在不同PAR分组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R升高≥50%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2.713,P=0.027)、高BNP(OR=1.002,P=0.007)、CYP2C19呈慢代谢型(OR=5.159,P<0.001);PAR升高≥70%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女性(OR=5.716,P=0.008)、CYP2C19呈慢代谢型(OR=3.149,P=0.049)。结论 PAR<50%的患者以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为主,而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PAR多为50%以上,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AR影响显著。另外,女性、高BN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AR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CYP2C19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斌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和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运动...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和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 85%,优于对照组的89. 23%(χ2=7. 51,P <0. 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和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8,P> 0. 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CHF患者,可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进一步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康复运动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单心室患者20年行6次手术及随访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彬 杨光 +2 位作者 司彪 宁岩松 李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60-160,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0 岁,体重 53 kg.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功能性单心室(B Ⅲ型),合并肺功能瓣闭锁.1997 年出生至今,共入院 19 次,接受手术治疗 6 次:2002-08-28 中央BT 分流术,使用 4 mm 人工血管; 2004-02-05 双向格林分流术;2006-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0 岁,体重 53 kg.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功能性单心室(B Ⅲ型),合并肺功能瓣闭锁.1997 年出生至今,共入院 19 次,接受手术治疗 6 次:2002-08-28 中央BT 分流术,使用 4 mm 人工血管; 2004-02-05 双向格林分流术;2006-06-28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 肺动脉连接术,人工管道与右房之间开窗 6 mm;2010-05-13 左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2010-05-18 经右胸膈肌折叠术;2017-05-03 改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 肺动脉连接术,术中将左肺动脉狭窄段切除.自 2006 年心外管道 Fontan 术后,逐渐出现心功能不全,蛋白丢失性肠病,肝功能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夜间心律 42~45 次/min,遂行改良 Fontan 术.术中示左肺动脉及人工血管近段钙化明显,选择性切除左肺动脉狭窄段和近段人工血管,缩短人工血管长度,调整肺动脉吻合口位置,改变血流方向,促使两侧肺血均衡分布.采用牛心包补片重建左、右肺动脉使其保持正常解剖形态,维持肺动脉内径1.6 cm,重建后肺动脉通过1.6cm探条,与各吻合口匹配.术终测量各项指标满意.窦性心律,心率 100~126 次 /min(夜间 80~86 次 /min),静息血氧饱和度93%~95%.当日中心静脉压上下肢分别为 14~16 mmHg 和 16~18 mmHg,次日上下肢分别为 8~10 mmHg 和 10~12 mmHg.总蛋白及肝功能正常.超声结果:术后射血分数值 0.57,下腔静脉平均流速0.27 m/s,平均流量2656.20 ml/min;上腔静脉平均流速0.21 m/s,平均流量 1098.51 ml/min.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 24 h,持续静滴正性肌力药物肾上腺素 0.05 μg/kg,呼吸机辅助 12 h,24 h 胸腔引流 580 ml,第 5 天拔除引流管.16 天康复出院,NYHA 心功能Ⅰ级.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小伟 王华 杨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均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80~134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0.2±36.2)min;呼吸机辅... 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均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80~134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0.2±36.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2.6~71.0 h,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5.7±15.2)h;主动脉阻断时间38~126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1.5±25.4)min;术后住院时间(14.5±3.7)d。术后1例死亡,死于心律失常突发心室颤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Ⅱ级,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心内膜炎、瓣膜钙化衰败等并发症。含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13.1±3.2)h,明显长于含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8.2±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或甘精胰岛素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芳 徐湘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或甘精胰岛素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42例)和甘...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或甘精胰岛素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42例)和甘精胰岛素组(42例),两组患者在继续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HDL-C、FINS和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PG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2hPG、HbA1c、TC、TG、HDL-C和LDL-C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FINS、HOMA-β和HOMA-IR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利拉鲁肽组(P<0.05)。利拉鲁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12/42),与甘精胰岛素组的23.80%(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联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甘精胰岛素有改善β细胞的优势,而利拉鲁肽在降脂、减轻体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