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瘤的核仁组成区研究
1
作者 诸兴明 涂来慧 詹榕洲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核仁组成区定量分析在判断胸腺瘤恶性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胸腺瘤45例,其中上皮细胞为主型12例,淋巴细胞为主型22例,混合型10例,梭状细胞型1例。MasaokaⅠ期27例,Ⅱ期8例,Ⅲ9例,Ⅳ期1例。石腊切片分别... 目的 探讨核仁组成区定量分析在判断胸腺瘤恶性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胸腺瘤45例,其中上皮细胞为主型12例,淋巴细胞为主型22例,混合型10例,梭状细胞型1例。MasaokaⅠ期27例,Ⅱ期8例,Ⅲ9例,Ⅳ期1例。石腊切片分别行HE染色、Ploton改良的核仁组成区银染。观察组织学改变和计算平均每个细胞的AgNORs数。信函随访所有病例。结果 常规HE染色观察发现多数恶性胸腺瘤与良性胸腺瘤在细胞形态上表现相似,少数见包膜浸润,瘤组织坏死出血等。恶性胸腺瘤组的平均AgNORs数(4.31±0.80)显著高于良性胸腺瘤组(2.82±0.64)和胸腺增生组(2.35±0.50),P<0.001。上皮细胞型胸腺瘤的平均AeNORs数(4.04±0.94)显著高于淋巴细胞型(2.78±0.65),混合型居中(3.18±0.77)。随访结果表明,死亡者(10例)平均AgNORs数(3.95±1.26)显著高于生存者(25例)(2.9±0.89),P<0.05。另外AgN0Rs数大于3.1较小于3.1的患者,其5年、10年生存率明显低,P<0.05。结论 AgNORs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腺瘤。AgNORs数可作为估计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一种指标。上皮细胞型胸腺瘤较淋巴细胞型胸腺瘤有更大的恶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核仁组成区 定量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