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环境中水生生物二元生命封闭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永定 张晓明 +3 位作者 陈浩峰 宋立荣 胡章立 戴玲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3-77,共5页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进行了2种二元微生态系统(螺-自养藻及异养藻-自养藻)共3个组合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研究,第1种组合因生保条件不足,螺未能存活;第2种组合运行良好,其中的气体组份与大气中的组份相...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进行了2种二元微生态系统(螺-自养藻及异养藻-自养藻)共3个组合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研究,第1种组合因生保条件不足,螺未能存活;第2种组合运行良好,其中的气体组份与大气中的组份相近;第3种组合基本运行正常,其中的异养藻仍具有捕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二元生命系统 封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98
2
作者 刘廷良 高松武次郎 佐濑裕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7-51,共5页
采用X-射线光谱法测定了一些日本城市公园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r,Ni,As,Fe,Ti,Mn,K,Ca,Rb和Sr共13种元素,结果发现Pb和Zn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至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显示出Pb与Zn污染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也探讨了一种判断土... 采用X-射线光谱法测定了一些日本城市公园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r,Ni,As,Fe,Ti,Mn,K,Ca,Rb和Sr共13种元素,结果发现Pb和Zn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至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显示出Pb与Zn污染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也探讨了一种判断土壤污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城市土壤 重有色金属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环境下两种梭梭幼苗光合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小明 名取俊树 大政歉次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0期758-765,共8页
在人工环境下测定了不同辐射强度,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分状况下梭梭幼苗和白梭梭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水分胁迫下两种梭梭同化枝水势和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梭梭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辐射强度的依赖是不同的,梭... 在人工环境下测定了不同辐射强度,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分状况下梭梭幼苗和白梭梭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水分胁迫下两种梭梭同化枝水势和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梭梭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辐射强度的依赖是不同的,梭梭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明显低于白梭梭。两种梭梭幼苗在无光照对仍维持较高的蒸腾速率。(2)白梭梭的平均蒸腾系数低于梭梭,证明白梭梭能比梭梭更有效地利用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光合作用 水分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环境综合监测的研究方法——APEIS项目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渡边正孝 王勤学 +5 位作者 林诚二 村上正吾 刘纪远 张小雷 赵新全 王克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2,共10页
为了对亚太地区的环境灾害、环境破坏和环境退化及其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由日本环境省发起的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 环境综合监测子项目(IEM) 自2001年开始,建立了一个以MODIS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环境监视网... 为了对亚太地区的环境灾害、环境破坏和环境退化及其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由日本环境省发起的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 环境综合监测子项目(IEM) 自2001年开始,建立了一个以MODIS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环境监视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起初是由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 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共同合作建成的。之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产业研究组织(CSIRO) 地球观测中心也正式宣布加入,该系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美国宇航局(NASA) 提供了一套MODIS的高级数据产品,然而,这些产品没能在亚洲地区利用当地的实测资料进行充分地比较和验证。APEIS项目旨在提供利用该地区精确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的高质量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可以推导出水分亏缺指数、沙尘暴指数、地表面温度、土地覆盖变化, 以及净第一性生产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指标,从而对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为了评价水资源、食物生产等生态系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现状和变化特征,本研究还开发了一个可利用MODIS数据的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模型。该模型已经被用于对流域规模的水、热、碳循环、泥沙转移以及农业生产等生态要素的模拟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灾害 环境退化 MODIS 亚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37
5
作者 杨元合 饶胜 +9 位作者 胡会峰 陈安平 吉成均 朱彪 左闻韵 李轩然 沈海花 王志恒 唐艳鸿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135种。在高寒草甸 ,1m2 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 32种 ,最少的仅为 3种 ;在高寒草原 ,物种数最多为 18种 /m2 ,最少的仅为 2种 /m2 。 (2 )物种丰富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逐步回归 ,发现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降水和温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 物种丰富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灯光数据的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评价研究——以环渤海城市群地区为例 被引量:54
6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3 位作者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一之瀬俊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初级生产力 环渤海地区 DMSP/OLS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的构建 被引量:234
7
作者 陈晋 卓莉 +1 位作者 史培军 一之濑俊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8-175,T001,共9页
基于DMSP/OLS非辐射定标的夜间灯光平均强度数据构建了一个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 ,并分析了该灯光指数与城市化水平在省级尺度上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灯光指数与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数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 。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水平 灯光指数 时空分异分析 DMSP/0LS数据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京、筑波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黄业茹 狄一安 +1 位作者 施钧慧 西川雅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共5页
用低流量采样器及双层采样滤膜 (石英及固相萃取用C1 8膜 )采集了北京、东京和筑波三城市冬季 (1999年 1月 )大气颗粒物和大气气相物质 ,3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大气气相物质中含有很高浓度的苯环数 2~ 4的多环芳烃及碳数小于 2 0的正构烷... 用低流量采样器及双层采样滤膜 (石英及固相萃取用C1 8膜 )采集了北京、东京和筑波三城市冬季 (1999年 1月 )大气颗粒物和大气气相物质 ,3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大气气相物质中含有很高浓度的苯环数 2~ 4的多环芳烃及碳数小于 2 0的正构烷烃 ,大气颗粒物中以 5~ 6个苯环多环芳烃为主。冬季正构烷烃没有明显的偶数碳数和奇数的区别。但是 ,北京大气气相物质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明显高于东京和筑波 ,而且各正构烷烃及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布也与东京和筑波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 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正构烷烃 大气颗粒物 大气气相物质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124
9
作者 高永 邱国玉 +7 位作者 丁国栋 清水英幸 虞毅 胡春元 刘艳萍 户部和夫 王义 汪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不同,小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呈对数曲线关系,大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呈指数曲线关系。沙柳沙障中近地表0~4cm范围内,风沙流中的相对含沙量沙丘下部明显大于沙丘中部和上部,说明沙障导致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发生变化。面积等于或小于1m2的沙障可以完全控制地表风蚀,当沙障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风蚀深度增加很快。不同规格沙障的防护效益,在大风条件下,小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高于大规格的沙障;在小风情况下,大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大于小规格沙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沙障 防风固沙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绿肥和化肥氮对双季稻稻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49
10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3 位作者 鹤田治雄 施书莲 沈光裕 杜丽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绿肥与化肥N后 ,双季稻区稻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的排放。结果表明 ,在早稻生长季节既施绿肥又施化肥的处理 (VN)N2 O N的排放量高达 2 75kghm- 2 ,显著高于只施绿肥不施化肥 (V0 )、只施化肥不施绿肥 (FN)或既...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绿肥与化肥N后 ,双季稻区稻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的排放。结果表明 ,在早稻生长季节既施绿肥又施化肥的处理 (VN)N2 O N的排放量高达 2 75kghm- 2 ,显著高于只施绿肥不施化肥 (V0 )、只施化肥不施绿肥 (FN)或既不施绿肥也不施化肥 (F0 )的处理 (后三者在早稻生长季节N2 O N的排放量分别为 0 2 9kghm- 2 、0 3 5kghm- 2 和 0 1 8kghm- 2 ) ,也显著高于在晚稻生长季节各处理N2 O N的排放量 (VN、V0、FN和F0处理分别为 0 3 4、0 2 6、0 2 8和 0 2 3kghm- 2 )。绿肥不仅影响稻田土壤N2 O的排放量 ,还影响其排放模式。VN处理N2 O的排放主要集中早稻生长季节的中期烤田之后 ,其它处理则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均有排放。在早稻生长季节绿肥与化肥N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化肥 双季稻 稻田 氧化亚氮 排放量 生长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旱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4 位作者 鹤田治雄 施书莲 沈光裕 杜丽娟 钱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04-1108,共5页
就大田条件下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排放影响的研究表明 ,以N2 O N的平均排放通量表示 ,花生处理为 2 5 .9μg·m-2 ·h-1,显著高于大豆处理的 2 1.2 μg·m-2 ·h-1,以非豆科作物旱稻处理最低 ,只... 就大田条件下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排放影响的研究表明 ,以N2 O N的平均排放通量表示 ,花生处理为 2 5 .9μg·m-2 ·h-1,显著高于大豆处理的 2 1.2 μg·m-2 ·h-1,以非豆科作物旱稻处理最低 ,只有 18.4μg·m-2 ·h-1;以N2 O N的季节排放量表示 ,大豆处理显著高于花生 ,二者又都极显著高于旱稻 ,分别为0 .77、0 .70和 0 .5 5kg/ha。结果还表明 ,以N2 O的排放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比表示 ,大豆、花生和旱稻分别为0 .6 5 %、0 .33%和 0 .13%。豆科作物N2 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非豆科作物 ,豆科作物是农田N2 O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排放 旱地 豆科作物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冲淡水区细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子琳 越川海 +2 位作者 宁修仁 史君贤 蔡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了解细菌在长江口冲淡水区生态系营养动力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于1 997年 1 0月 1 0日至 2 0日 ,1 998年 5月 1 4日至 6月 1日在观测海区以及在绿华山海域设置大水体围隔生态系实验装置进行细菌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 为了解细菌在长江口冲淡水区生态系营养动力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于1 997年 1 0月 1 0日至 2 0日 ,1 998年 5月 1 4日至 6月 1日在观测海区以及在绿华山海域设置大水体围隔生态系实验装置进行细菌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秋季观测海区平均细菌生产力 (C)为 (1 .44± 1 .30 ) μg/(dm3·h) ,高值出现在测区中部的A3,B3和C3站 .春季测区表层细菌生产力 (2 .43± 1 .2 2 ) μg/(dm3·h)高于底层(1 .0 1± 0 .43) μg/(dm3·h) ,高值出现在测区中部的A3和B断面诸站 .秋、春季平均细菌生产力相当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 2 3% .秋季和春季表层细菌数量分别为(5 .2 2× 1 0 8± 0 .88× 1 0 8)个 /dm3和 (1 .97× 1 0 8± 1 .1 0× 1 0 8)个 /dm3.1 998年 5月1 8日至 6月 1日在围隔实验点的自然海区中细菌生产力变幅范围为 0 .1 3~ 5 .79μg/(dm3·h) ,平均值为 (2 .47± 1 .6 0 ) μg/(dm3·h) .围隔装置内加可溶性磷 (PO3-4 )实验 ,春季细菌生产力由 1 .2 8μg/(dm3·h)增长至 32 .2 0 μg/(dm3·h) ,其增长幅度低于秋季 1 .43~ 43.47μg/(dm3·h) .油污染实验中细菌生产力由 6 .6 1 μg/(dm3·h)增长至 37.97μg/(dm3·h) ,呈逐日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产力 长江口 淡水区 营养动力学 围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晋 唐艳鸿 +1 位作者 陈学泓 杨伟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7,共7页
植被光能利用率(LUE)是估计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的一个重要输入,准确地估计LUE对于生态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由于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将会更加可... 植被光能利用率(LUE)是估计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的一个重要输入,准确地估计LUE对于生态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由于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将会更加可靠。研究表明,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LUE有很好的相关性,故PRI在利用遥感估计LUE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了PRI-LUE的关系不够稳健,受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物种构成、冠层结构及大气等。因此,PRI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PRI的定义及PRI随LUE变化的生理机制,再综述了一些利用遥感手段建立PRI-LUE关系的例子,然后分析了影响PRI-LUE关系的各种干扰因素,最后对PRI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率 叶片尺度 冠层尺度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_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亮 徐世晓 +5 位作者 李英年 唐艳鸿 赵新全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 obresia hum ilis)草甸和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 obresia hum ilis)草甸和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也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碳吸收量分别达56.2和32.6 g C.m-2,日CO2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12.7μm o l.m-2.-s 1和9.3μm o l.m-2.-s 1,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5.1μm o l.m-2.-s 1和5.7μm o l.m-2.-s 1.在相同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条件下,矮嵩草草甸CO2吸收速度大于金露梅灌丛草甸;在PPFD高于1 200μm o l.m-2.s-1的条件下,随气温增加,两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速度都下降,但矮嵩草草甸的下降速度(-0.086)比金露梅灌丛草甸(-0.016)快.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呼吸,并且影响差异因植被类型不同而不同.生态系统日CO2吸收量随昼夜温差增加而增大;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较高的净CO2交换量;植物反射率与CO2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量 涡度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3
15
作者 梁鹏 黄霞 +1 位作者 钱易 丁国际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2,共9页
从现阶段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 ,阐明了研究污泥减量技术的紧迫性。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 ,将污泥减量技术分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利用二次基质进行隐性生... 从现阶段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 ,阐明了研究污泥减量技术的紧迫性。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 ,将污泥减量技术分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利用二次基质进行隐性生长的各种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 ,介绍了各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生物处理 污泥减量化技术 有效性 解偶联 隐性生长 微型动物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五种植被生物量及环境条件比较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5 位作者 王勤学 古松 杜明远 加藤知道 王启兰 赵亮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分析了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藏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这5种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的... 分析了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藏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这5种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的土壤湿度依次降低,而所对应的土壤温度依次升高;植物种类数量表现为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藏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高低依次为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藏嵩草草甸;地下生物量则表现出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的特征,而其在年内的周转值表现出金露梅灌丛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的季节变化表现为0~40cm整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小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0~10cm的表层土壤有机质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正恢复的矮嵩草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类型 生物量 地温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被引量:103
17
作者 吕锡武 李峰 +1 位作者 稻森悠平 水落元之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 ,试验结果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 ,好氧反硝化脱氮能力随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当溶解氧浓度为 0 5mg/L时 ,总氮去除率可达到 6 6 0 %。并结合理论分析 。
关键词 氨氮 硝化 好氧反硝化 溶解氧 碳氮比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荒漠地表水、热与CO_2输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彦 王勤学 +2 位作者 马健 渡边正孝 张小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利用安装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多汁盐柴类荒漠上的涡度相关系统与配套的微气象观测系统所得数据,分析了显热、潜热与CO2通量的日过程和季节变化特点及各通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显示了一个明显违背植物水分关系一般规律的现象:当水汽(潜热) ... 利用安装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多汁盐柴类荒漠上的涡度相关系统与配套的微气象观测系统所得数据,分析了显热、潜热与CO2通量的日过程和季节变化特点及各通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显示了一个明显违背植物水分关系一般规律的现象:当水汽(潜热) 通量明确显示土壤水分亏缺时,净光合(CO2通量) 却未受到影响。因此推测当地原生植物的根系在积盐严重的土壤上层没有发育,所以其水分状况与光合能力不受上层土壤干湿的影响,观测到的水汽通量的变化主要由土壤蒸发的变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显热通量 潜热通量:净光合 潜水位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中部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菱 甄霖 +2 位作者 刘雪林 Ochirbat Batkhishig 王勤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利用蒙古国中部6个气象站1940-2004年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个气象站1951~2004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对两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平均升温1.35℃,蒙古国6站上升1... 利用蒙古国中部6个气象站1940-2004年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个气象站1951~2004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对两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平均升温1.35℃,蒙古国6站上升1.13℃,2000-2004年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上升1.89℃,蒙古国则为1.37℃,中国内蒙古6站的升温速率高于蒙古国6站。对温度变化趋势作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温度发生突变时间是纬度较高地区早于纬度较低的地区,大城市早于中小城镇,城市化对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相对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显著性的突变,但有周期变化,中国内蒙古降水变化有2.8年周期,蒙古国有4年、8年的周期,这可能因为中国内蒙古降水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而蒙古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气候变化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杀藻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裴海燕 胡文容 +1 位作者 丁国际 刘培启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给饮用水生产带来诸多危害 .以ClO2 作为杀藻剂 ,对其杀藻效能及杀藻后水样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对其杀藻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①在同一投药速度下 ,随反应时间延长 ,叶绿素a(Chla)去除率随之... 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给饮用水生产带来诸多危害 .以ClO2 作为杀藻剂 ,对其杀藻效能及杀藻后水样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对其杀藻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①在同一投药速度下 ,随反应时间延长 ,叶绿素a(Chla)去除率随之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随投药速度提高而趋于缓慢 ;同一反应时间下 ,随ClO2 投加速度的提高 ,叶绿素a(Chla)去除率显著升高 ,当反应时间小于 1 0min时 ,去除率随投药量增加而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 .当ClO2 投加量为 38~ 85mgClO2 /mgChla时 ,叶绿素a(Chla)去除率可以达到 4 5 %~ 89.30 %.②ClO2 杀藻不会增加水样中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 .③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结构与叶绿素a(Chla)的去除率有很大关系 ;ClO2 首先穿透细胞壁、细胞膜 ,进入细胞内部 ,在没有破坏藻细胞外部结构的情况下 ,将藻细胞中的叶绿素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杀藻 效能 致突变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