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塑性钛合金做上颌总义齿托30例总结分析
1
作者 姜慧芳 寒河江孝 +5 位作者 丸山正隆 小野寺二 三输悦子 森户光彦 细井纪雄 水野行博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4年第1期39-40,29,共3页
超塑性钛合金做上颌总义齿托30例总结分析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姜慧芳日本鹤见大学齿学部寒河江孝,丸山正隆,小野寺二,三输悦子,森户光彦,细井纪雄,水野行博近年来与机体亲合性好,重量轻,强韧性的钦合金作为义齿的基托... 超塑性钛合金做上颌总义齿托30例总结分析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姜慧芳日本鹤见大学齿学部寒河江孝,丸山正隆,小野寺二,三输悦子,森户光彦,细井纪雄,水野行博近年来与机体亲合性好,重量轻,强韧性的钦合金作为义齿的基托材料在日本应用于临床。使用东京医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总义齿基托 钛合金 超塑性 总结分析 固位力 全口义齿 硅橡胶 深度与宽度 成型机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者玲 岗本公彰 +4 位作者 杨圣辉 前田伸子 李金陆 母瑞红 刘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应用 PCR方法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与牙周病活动部位的关系 ,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致病菌 ... 目的 :应用 PCR方法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与牙周病活动部位的关系 ,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致病菌 16 s RNA保守区域片段。 4 0名受试者包括牙周病患者2 0人 ,每人同口取一个牙周病活动部位 ,一个相对健康或牙周病静止对照部位 ;成人健康者 2 0人 ,每人各取一个标本。结果 :龈下菌斑 5种可疑牙周致病菌在牙周病活动部位的检出率牙龈卟啉菌为 86 % ,福赛类杆菌为 95 % ,螺旋体为 86 % ,中间普氏菌和黑色普氏菌分别为 95 %和 33% ,均显著高于同口部位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 :PCR直接检测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类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龈下菌斑 PCR 直接检测 牙周病活动部位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粗糙型与光滑型菌落的主要外膜蛋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者玲 DAISUKE Kato +3 位作者 大岛友子 高尾亚由子 前田伸子 杨圣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观察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粗糙型与光滑型菌株菌体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方法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观察两型细菌全细胞蛋白及超高速离心提取的细菌主要外膜蛋白差异。结果 :全细胞蛋白电泳两型细菌蛋白带无明显差异 ;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 目的 :观察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粗糙型与光滑型菌株菌体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方法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观察两型细菌全细胞蛋白及超高速离心提取的细菌主要外膜蛋白差异。结果 :全细胞蛋白电泳两型细菌蛋白带无明显差异 ;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电泳粗糙型存在 18、2 9、4 5 k Da蛋白带 ,实验室参考菌株不存在 ,临床光滑型菌株存在少量。光滑型实验室参考菌株存在的蛋白带在所有实验菌株中均存在。结论 :18、2 9、4 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粗糙型 光滑型菌落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可吸收膜与不可吸收膜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毛驰 佐藤淳一 +1 位作者 松浦正朗 濑户皖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6-441,共6页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两种可吸收膜和一种不可吸收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引导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防止术后创口感染和膜暴露是GTR应用于即刻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e-PTFE膜和胶原膜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能...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两种可吸收膜和一种不可吸收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引导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防止术后创口感染和膜暴露是GTR应用于即刻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e-PTFE膜和胶原膜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间骨性结合的形成;由于胶原膜不引起明显炎症反应,并具有可吸收性而无需在植入后作二次手术取出,其可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e-PTFE膜应用于临床,而polyglactin910膜因其具有较高的水后感染率和较低的引导成骨能力,似不宜作为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膜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双氧水浸泡后对牙本质中钙/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山口博康 新井高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针对临床型漂白剂在使用中直接接触牙颈部暴露的牙本质和通过牙釉质渗透到牙本质的特点,观察30%双氧水对牙本质中的Ca/P的影响。方法实验组7颗离体牙浸泡在30%双氧水24小时后,对照组5颗离体牙浸泡在生理盐水中24小时后,两组使用OCP... 目的针对临床型漂白剂在使用中直接接触牙颈部暴露的牙本质和通过牙釉质渗透到牙本质的特点,观察30%双氧水对牙本质中的Ca/P的影响。方法实验组7颗离体牙浸泡在30%双氧水24小时后,对照组5颗离体牙浸泡在生理盐水中24小时后,两组使用OCPC法对浸泡液中的Ca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运用Fiske Subbarow法对浸泡液中的磷酸根含量进行测定。然后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30%双氧水浸泡液中C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在30%双氧水浸泡过程中发生了明显脱矿现象。结论30%双氧水对牙本质有脱矿作用,建议在使用临床型漂白治疗后应加以再矿化和防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牙本质 含量 漂白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喷砂器对牙面色素清洁效果和粗糙度影响
6
作者 徐爱凤 尚佳健 +4 位作者 Mikiko Goto Miru Nakamura Iwao Ikejima Rie Nomoto Yasuko Momoi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4种气流喷砂器和超声洁治器对牙面外来色素的清洁能力和对牙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33颗离体牙分别用4种气流喷砂器(OP组:Osada Porarisu T;HC组:HandyJet C;QS组:QuickJet S;PM组:Prophy-mate T)和超声洁治器(US组:Morita)处理... 目的探讨4种气流喷砂器和超声洁治器对牙面外来色素的清洁能力和对牙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33颗离体牙分别用4种气流喷砂器(OP组:Osada Porarisu T;HC组:HandyJet C;QS组:QuickJet S;PM组:Prophy-mate T)和超声洁治器(US组:Morita)处理后,用分光色差仪和激光表面粗糙形状测定机观察色差和牙面粗糙度的变化。结果清洁能力气流喷砂HC组、QS组与OP组、PM组间有差异(P≤0.05),与超声洁治组之间无差异;气流喷砂组色素去除后牙面粗糙度较超声洁治器组有所降低,但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气流喷砂器HC组、QS组色素清除效果较OP组、PM组更好,与超声洁治效果相同;气流喷砂对牙面的粗糙度影响比超声洁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喷砂 牙面色素 牙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治疗下颌前突症术后患者咽腔气道的改变
7
作者 毛驰 有贺进 +1 位作者 松浦正朗 濑户皖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3-378,共6页
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8例骨性下颌前突症患者接受下颌后退术后的咽腔气道改变进行研究,手术方法均为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RIF-SSRO)。结果表明:(1)RIF-SSRO可导致患者咽腔气道的宽度和面积显著减小(P<0.01)... 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8例骨性下颌前突症患者接受下颌后退术后的咽腔气道改变进行研究,手术方法均为坚固内固定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RIF-SSRO)。结果表明:(1)RIF-SSRO可导致患者咽腔气道的宽度和面积显著减小(P<0.01),咽腔气道的缩小以咽腔下部最为突出。(2)RIF-SSRO术后5~12月,咽腔气道的缩小有不同程度地回复,但均未达到术前水平(P<0.01),提示RIF-SSRO术后患者咽腔气道的缩小可能是永久性的。(3)下颌骨的后退量与咽腔气道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RIF-SSRO术后复发十分微小,并且气道变化的大小与术后复发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5)尽管RIF-SSRO可使咽腔气道发生明显缩小,并且可能为永久性的,然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提示手术造咸的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舌骨、舌、咽腔及颈部等相关肌肉的功能性反射性再调节机制,可能对于患者咽腔气道的维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症 下颌升支 矢状劈开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京和日本横滨两地青少年正畸治疗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杜辉 白玉兴 +1 位作者 朱红 平下斐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北京地区和日本横滨地区青少年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情况,探讨不同地区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理解和认识差异。方法对中国北京地区5500名青少年和日本横滨地区4646名青少年进行关于错[牙合]畸形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北京地区和日本横滨地区青少年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情况,探讨不同地区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理解和认识差异。方法对中国北京地区5500名青少年和日本横滨地区4646名青少年进行关于错[牙合]畸形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Х^2检验。结果北京地区回收问卷3964份(72.1%),横滨地区回收问卷3291份(70.8%)。北京地区已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为753例(19.0%),横滨地区为467例(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2%已行正畸治疗的横滨青少年认为做正畸治疗好,比北京(66.0%)高。不同年龄段横滨青少年对正畸治疗需较长时间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同年龄段北京青少年。与北京青少年(494名,65.7%)相比,更高比例的横滨青少年(370名,78.6%)认为错[牙合]畸形会对面部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结论横滨地区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比例比北京地区小,但更多的横滨青少年认为做正畸治疗好,高于北京青少年。横滨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认知程度高于北京,且横滨青少年更注重错[牙合]畸形对面部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正畸学 态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谭包生 朱宣智 +2 位作者 佐藤淳一 松浦正朗 濑户一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2,T002,共4页
为了研究即刻人工种植体的愈合过程,作者应用ITI系列的螺钉型种植体植入成犬的拔牙窝内进行了观察,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植入种植体;另一组植入种植体后,再植入骨松质。观察期分别为1、3个月,结果发现: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有... 为了研究即刻人工种植体的愈合过程,作者应用ITI系列的螺钉型种植体植入成犬的拔牙窝内进行了观察,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植入种植体;另一组植入种植体后,再植入骨松质。观察期分别为1、3个月,结果发现: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有明显的新骨形成,有骨松质植入的标本上骨量明显增多。3个月的汀本上,新生骨已成熟,骨量有所减少,有骨松质植入的标本与无骨松质植入的标本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种植体 动物实验 即刻种植
原文传递
伴放线放线杆菌菌落生长形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者玲 杨圣辉 +3 位作者 李金路 Nobuko Maeda Tomoko Ohshima Ayako Takao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Aa)从粗糙型到光滑型的转变过程 ,识别Aa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生长形态。方法 从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分离出的原代菌株 8株 ,应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 ... 目的 观察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Aa)从粗糙型到光滑型的转变过程 ,识别Aa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生长形态。方法 从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分离出的原代菌株 8株 ,应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 ,液体培养每次传代的同时接种固体培养基观察相应的菌落形态。结果 液体培养获得 3株光滑型转变株。菌落的变化从粘附的小菌落到沉淀的大菌落到完全的均匀生长 ,转化过程大约需要 7~ 8代。在这一过程中相应传至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Aa从粘附的半透明的小菌落变大、不透明并失去粘附的特性 ,又随着边缘的扩散变为扁平 ,透明度也增加 ;与此同时内部的星形结构逐渐变简单、变小 ,最后消失。固体培养未获得典型的转变株。结论 Aa从粗糙型到光滑型的转变是一个菌落湿度逐渐增加 ,体积逐渐增大 ,并逐渐失去内部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可以看到半透明突起的粗糙型、不透明突起的光滑型和近乎透明的扁平光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放线放线杆菌 菌落 生长 形态 牙周炎 牙菌斑
原文传递
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及腹直肌皮瓣重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相道 王发生 川口浩司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报道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方法常规颈淋巴清扫,完整保留下颌骨.将全舌及口底组织由颌下及颏下牵拉到口腔外切除。制备游离腹直肌皮瓣,皮瓣后分与会厌谷前方及舌骨上肌肉残端缝合后由... 目的报道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方法常规颈淋巴清扫,完整保留下颌骨.将全舌及口底组织由颌下及颏下牵拉到口腔外切除。制备游离腹直肌皮瓣,皮瓣后分与会厌谷前方及舌骨上肌肉残端缝合后由口腔外转移到口腔内,周围与牙槽粘膜缝合固定,再造全舌及口底。受-供区血管显微吻合。结果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面形无改变。术后随访12~30个月,5例重建的舌及口底形态满意,呈隆起型或半隆起型,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恢复良好;1例舌及口底形态呈平坦型,语音功能恢复尚可,饮食及吞咽功能恢复较差。3例味觉恢复良好,3例味觉恢复较差。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腹直肌皮瓣重建是可靠和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口外入路 腹直肌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