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视域下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
1
作者 李坪 邹智荣 +6 位作者 郭小兵 李晓文 张东葵 曾洪艳 袁云 郭琨 李恒希 《高教学刊》 2025年第7期64-66,72,共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基础专业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新医科建设对新时代医学生复合素质培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寻求思政实施契机,将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人文素养等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基础专业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实现新医科建设对新时代医学生复合素质培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寻求思政实施契机,将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人文素养等医德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中,同时着眼于“课内课外全方位”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互动融合,通过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路径的初探,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加快实现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课程思政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教学建设的一点探讨
2
作者 庞爱兰 刘乃心 +1 位作者 杨新旺 孟步亮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索人体解剖学教学建设的架构.方法:通过总结教学实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思政三方面探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建设.结果: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建设中教学内容建设实施了完善形态功能的描述,确立定义与概念的体系,探索总结基本... 目的:探索人体解剖学教学建设的架构.方法:通过总结教学实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思政三方面探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建设.结果: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建设中教学内容建设实施了完善形态功能的描述,确立定义与概念的体系,探索总结基本规律;教学方法建设主要为发扬现行方法的亮点、复兴优秀传统方法、提倡综合与逻辑;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进一步讲奉献、更要心系天下三方面.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构筑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三三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人体解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和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夙医 张祥 +3 位作者 范贵航 邹智荣 陈英杰 李仲铭 《大学教育》 2016年第4期152-153,共2页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应用解剖学。通过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影像医学时代对临床专业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应用解剖学。通过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影像医学时代对临床专业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以便较好地将所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精细化线上教学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力 赵敏 +3 位作者 李晓文 郭泽云 李娟娟 吴春云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21世纪全球疾病不断演化发展,医学知识迅速革新,传统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学习逐渐成为医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1]。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各类教育APP及网络学习资源涌入医学课... 21世纪全球疾病不断演化发展,医学知识迅速革新,传统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学习逐渐成为医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1]。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各类教育APP及网络学习资源涌入医学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得到空前发展。在远程教育或跨区域校外教学中,传统线下教学或混合式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如何充分有效地实施线上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者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校外教学 线下教学 远程教育 组织学与胚胎学 网络学习资源 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S留学生人体解剖学课程整合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明英 叶频 +2 位作者 傅希玥 曹珍珍 刘承杏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55-57,共3页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不但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且伴随整个医生职业生涯。文章基于教师团队建设、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对MBBS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整合。整合后构建的知识体系,对提高留学生的学...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不但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且伴随整个医生职业生涯。文章基于教师团队建设、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对MBBS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整合。整合后构建的知识体系,对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进一步为留学生回生源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课程整合 MB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MBBS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明英 陈媛丽 刘承杏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64-67,共4页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昆明医科大学2017—2021级MBBS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情况的反馈,分析MBBS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存在网络依赖和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软件和平台的不兼容性等问题,提出了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数字化为驱使、以学生为中...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昆明医科大学2017—2021级MBBS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情况的反馈,分析MBBS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存在网络依赖和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软件和平台的不兼容性等问题,提出了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数字化为驱使、以学生为中心、以优势为导向和以质量为根本,构建高效兼容、优质动态的MBBS人体解剖学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的对策和建议,丰富了数字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学改革理论,可应用和推广至MBBS人体解剖学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教学,有利于推进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S 人体解剖学 线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分易”的组织胚胎学网络交互教学
7
作者 李坪 赵敏 +2 位作者 袁云 杨力 李晓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注重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课堂授课学时数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利用对分易平台构建网络交互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运...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注重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课堂授课学时数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利用对分易平台构建网络交互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运用平台中的“讨论区”来设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功能版块,力求达到对学生学习的精准指导、深度答疑、双向交流和引导同伴互学的目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网络交互 教学 对分易 讨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人体解剖学》全课程育人的构建与路径
8
作者 陈媛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9期177-179,共3页
人体解剖学是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政特色,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 人体解剖学是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政特色,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课程育人模式,旨在引领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尊重,敬畏生命,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刨学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骨组织数值与形态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庞爱兰 杨美凤 +2 位作者 代自超 杨新旺 孟步亮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研究确立骨组织数据的基准参照点,为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昆明市区10例,汉族、30岁±1岁男性的正常额骨和股骨新鲜解剖学教学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制作骨磨片。获取额骨鳞部垂直位、水平位骨磨片... 目的 :研究确立骨组织数据的基准参照点,为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昆明市区10例,汉族、30岁±1岁男性的正常额骨和股骨新鲜解剖学教学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制作骨磨片。获取额骨鳞部垂直位、水平位骨磨片和股骨中段水平位骨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的类型和各自的细胞数量(代表骨组织所占百分比例);并测量骨细胞的长径、宽径和厚径。分别直接测量与应用生物力学测量仪测量“额鳞中部”新鲜骨、脱脂脱水骨和煅烧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结果 :额骨鳞部骨组织分为编织骨(62.0%)、板层骨(28.8%)和束状骨(9.2%)3种类型;骨细胞亦呈扁椭圆形,但体积大于股骨骨细胞;其中编织骨骨细胞椭圆面平行于颅骨表面。股骨中份骨组织分为骨单位(68.5%)、间骨板(27.3%)和环骨板(4.2%)3种类型;股骨多数骨细胞长径与骨单位中央管平行。“额鳞中部”新鲜骨、脱脂脱水骨和煅烧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6074。结论 :获得一特定人群中额骨与股骨的骨细胞的方向和径值、骨组织的类型和占比,确立了骨组织结构数据的一个基准参照点。额鳞中部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额骨 结构 标准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7
10
作者 范艳 冯成安 +3 位作者 罗明英 傅希玥 李恒希 孙俊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53-555,共3页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式”和学生“验证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主体作用被忽略[1],在教育部关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式”和学生“验证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主体作用被忽略[1],在教育部关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寻找局部解剖学教学的新理念迫在眉睫。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斯派迪•怀特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讲授式 本科课程 课程质量 成果导向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 美国著名学者 基础医学与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S留学生医学影像学全英文教学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宗芳 陈绍春 +3 位作者 何波 胡娟 李俊 赵卫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并提高全英文授课MBBS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和2012级MBBS留学生共144人、医学影像学全英文授课师资13人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采用基础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生源特点、师资队伍建设、...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并提高全英文授课MBBS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和2012级MBBS留学生共144人、医学影像学全英文授课师资13人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采用基础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生源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昆明医科大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国,英语发音有别于英美;医学影像学全英文教学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具有较好的英语和专业基础,但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法"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等有积极作用,授课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法"对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师能力等有明显作用.结论 "启发式教学法"能促进教师熟悉生源国的英语发音特点、增强教师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提高MBBS留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MBBS 留学生 全英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楠 李国萍 +3 位作者 孙瑞梅 赵留芳 陈绍春 李晓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共收治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38例,其中乳腺与甲状腺多...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共收治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患者38例,其中乳腺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9例,宫颈与甲状腺多原发癌11例,卵巢与甲状腺多原发癌6例,子宫内膜与甲状腺多原发癌2例.19例乳腺癌中导管癌12例、小叶癌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17例.11例宫颈癌中鳞癌10例、腺癌1例,HPV均为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6例卵巢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均为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38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21例.结论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腺多原发癌,其次是甲状腺-宫颈多原发癌;甲状腺及生殖系统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相关;临床上对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生殖系统肿瘤 多原发癌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大鼠脑组织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夙医 李仲铭 +3 位作者 徐天勇 范贵航 范艳 张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皮层、海马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CUS)和治疗组(CUS-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皮层、海马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CUS)和治疗组(CUS-G),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力测试,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层、海马Ng m RNA及Ng蛋白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慢性应激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而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 5);应激6周后,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组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皆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慢性应激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水平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5、P<0.01),治疗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亦与模型大鼠有差异(P<0.01、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大鼠皮层、海马Ng m RNA水平、NG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造成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三七皂苷Rg1可上调Ng m RNA水平、NG蛋白含量表达,且对慢性应激所致外显行为有积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学习记忆 三七皂苷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通医科院校PBL教学实践的调查
14
作者 刘卫青 洪文娟 +4 位作者 韩洪瀛 刘芳 许秀峰 罗明英 王继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医科院校开展PBL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方法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四、五年级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对普通医科院校开展PBL教学的现况和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70.89%的学生知... 目的评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医科院校开展PBL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方法选择云南省的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四、五年级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对普通医科院校开展PBL教学的现况和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70.89%的学生知悉PBL教学,但是只有53.59%学生参与过PBL教学,其中73.23%的学生参加过基础医学类PBL课程,53.54%的学生参加过临床医学类PBL课程;学生对开展PBL教学的教师的评价平均分在(6.01±2.95)^(7.37±2.34);学生对所参加的PBL教学的基础条件和组织形式的评价方面的得分在4.04~7.51;学生对自身在PBL教学所需的文献检索和获取方面的知识技能储备的得分在4.89~7.33。结论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对开展PBL教学的教师基本满意,但教师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PBL教学缺少专用的PBL教室,且学生在检索和获取医学图书、文献、资料方面缺乏足够的渠道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普通医科院校 全科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可塑性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邓洁 李仲铭 +2 位作者 张航铭 刘杏 魏晓菡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62-466,共5页
认知是神经中枢的高级智能活动,其神经生理特性是中枢神经之高度可塑性,涵盖神经网络、神经再生及突触连接等层次的可塑性调节变化。因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之中心枢纽,亦为神经可塑性之主要部位。故本文主要从与突触可塑性... 认知是神经中枢的高级智能活动,其神经生理特性是中枢神经之高度可塑性,涵盖神经网络、神经再生及突触连接等层次的可塑性调节变化。因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之中心枢纽,亦为神经可塑性之主要部位。故本文主要从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LTP、突触素、相关神经递质及临床相关疾病等方面阐述突触可塑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 认知 突触相关蛋白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宇 李娟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77,共2页
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参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的形成、细胞外环境的维护、脑血流量调节、细胞通讯的稳定、神经递质合成和抗氧化应... 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参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的形成、细胞外环境的维护、脑血流量调节、细胞通讯的稳定、神经递质合成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等。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与形式的损伤和病变,如感染、颅脑损伤、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均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颅脑损伤 神经外胚层 抗氧化应激 细胞起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虚拟人”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实施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明英 范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86-88,共3页
目的 "数字化虚拟人"是运用信息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人体断面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整合重建人体的三维立体图像。本研究探讨数字化虚拟人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选择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学... 目的 "数字化虚拟人"是运用信息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人体断面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整合重建人体的三维立体图像。本研究探讨数字化虚拟人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选择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结果数字化虚拟人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从期末考核结果来看,明显优于传统的实验教学。结论数字化虚拟人适合在其他专业解剖学课程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局部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三维立体 虚实结合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钝挫伤兔模型制备与打击力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杏 魏晓菡 +1 位作者 邓洁 李仲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希望为后续兔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复制提供参考数据...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希望为后续兔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复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3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只,75 cm高度打击组、50 cm高度打击组、25 cm高度打击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进行不同力度的打击,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超声影像等结果对比不同高度打击后的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从50 cm高度进行打击,可对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大于21 d,适合于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②75 cm高度打击易造成骨折,动物死亡较多;③25 cm高度打击,损伤较轻,7 d即可恢复,不适合用于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挫伤 重物下砸仪 二维超声 影像学 MASSON染色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体形态与功能之互相依存
19
作者 张祥 王丹 +4 位作者 李珊珊 彭莉 张航铭 刘杏 李仲铭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3期76-77,90,共3页
现有解剖学教学环节,受制于教学思路与目的,过多强调人体结构的临床意义,忽略人体结构自身存在的解剖生理学功能及意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遇到简单临床问题,尚能勉强应对,而遇到复杂临床问题,则无法把握问题的实质,致使解决问题思路出... 现有解剖学教学环节,受制于教学思路与目的,过多强调人体结构的临床意义,忽略人体结构自身存在的解剖生理学功能及意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遇到简单临床问题,尚能勉强应对,而遇到复杂临床问题,则无法把握问题的实质,致使解决问题思路出现偏差。重视人体形态与功能之因果关系,方能做学习之主动思考者,避免成为专业知识盲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形态 功能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2-3p靶向调控NAP1L1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20
作者 郭小兵 李晓文 +2 位作者 李恒希 曹艳 李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2-30,共9页
目的探究miR-212-3p在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分子机制。方法RT-qPCR用于衡量胶质瘤细胞中miR-212-3p和NAP1L1表达,构建NC mimic、miR-212-3p mimic、oeNC和oe-NAP1L1转染至细胞中,利用CCK-8、Transwell和伤口... 目的探究miR-212-3p在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分子机制。方法RT-qPCR用于衡量胶质瘤细胞中miR-212-3p和NAP1L1表达,构建NC mimic、miR-212-3p mimic、oeNC和oe-NAP1L1转染至细胞中,利用CCK-8、Transwell和伤口实验评估细胞生物学行为。通过Western blot分析EMT相关标志物的蛋白表达。miR-212-3p与NAP1L1的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AgO2-RIP实验进行证实。结果miR-212-3p的表达水平在胶质瘤细胞中显著下调(P<0.0001),过表达miR-212-3p可以显著降低胶质瘤细胞增殖(P<0.0001)、侵袭(P=0.0011)和迁移能力(P<0.0001),并且抑制了EMT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P=0.000861)和波形蛋白(Vimentin)(P=0.007430)的表达,而上调了E-钙黏蛋白(Ecadherin)(P<0.0001)的表达。miR-212-3p靶向负调控NAP1L1的表达。过表达NAP1L1逆转了miR-212-3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P<0.0001)、迁移(P<0.0001)和EMT(P<0.0001)的抑制作用。结论miR-212-3p通过靶向负调节NAP1L1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iR-212-3p NAP1L1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