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国庆 苏国苗 王昆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6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基层分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转诊胃癌患者,于基层分院接受病理远程会诊,将检查结果设为观察组,在我院接受进一步外科病理检查,将结果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情... 目的分析病理远程会诊在基层病理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基层分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转诊胃癌患者,于基层分院接受病理远程会诊,将检查结果设为观察组,在我院接受进一步外科病理检查,将结果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诊断花费少于对照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理远程会诊能够帮助基层医院快速确诊,提高诊断治疗效率,并为患者节约诊断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会诊 基层医院 病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分析
2
作者 李林耘 李宗芳 +2 位作者 苏国苗 刘士岳 李彦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16,共10页
目的 探讨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及其他分子标记物相关性。方法 收集326例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及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采用荧光... 目的 探讨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及其他分子标记物相关性。方法 收集326例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及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p/19q的共缺失状态,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IDH1/2、TP53、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TRX、PDGFRA、EGFR、 CIC、FUBP1、INA、PTEN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MGMT)甲基化水平。结果 326例成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1p/19q状态检测结果为37.6%的肿瘤1p/19q未共缺失,超过一半的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缺乏星形细胞特征性标记物p53和ATRX表达。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队列中,年龄较小(<45岁)、WHO 2级和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形态学的患者,预后较好(P <0.01),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形态学与TERTp突变状态、p53表达、EFGR表达、PDGFRA表达相关(P <0.05)。FUBP1、TERT、MGMT、PDGFRA、EGFR、PTEN、INA和CIC的表达未检测到显著的预后价值(P> 0.05)。结论 依据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星形细胞瘤不能解释所有的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肿瘤”,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能形成弥漫性胶质瘤的一个不同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1p/19q未共缺失 分子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应霞 陆建波 +4 位作者 赵川 潘国庆 王春艳 杨莹 张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2-1324,1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6例PCNSL患者年龄7~74岁,平均52.3岁,男女比例为2.2∶1。额叶和枕叶为PCNSL好发部位。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结构。免疫表型:16例PC-NSL中CD45均呈阳性,15例CD20呈阳性,12例CD79a呈阳性,13例MUM1呈阳性,GFAP均呈阴性,表明16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16例PCNSL中1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分析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叶/右叶比值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洪 张佳 +5 位作者 周家龙 赵卫 边莉 薛凤麟 魏佳璐 何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9-532,534,共5页
目的探讨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及其组合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穿刺证实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MRI图像,其中S022例、S128例、S214例、S311例、S410例、肝硬... 目的探讨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及其组合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穿刺证实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MRI图像,其中S022例、S128例、S214例、S311例、S410例、肝硬化14例。所有患者均行MRI三期增强扫描。轴位增强图像在3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前最宽处分别测量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直径(lhvd、mhvd、rhvd),并计算3支肝静脉直径之和(ld)。以门静脉右支发出第一分支处为分界,测量尾状叶和肝右叶的宽度,计算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横径比值(crl-r)。分析lhvd、mhvd、rhvd、ld、crl-r及ld/crl-r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纤维化、肝硬化各分期组间lhvd、mhvd、rhvd、ld、crl-r、ld/crl-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与rhvd、mhvd、lhvd、ld、ld/crl-r呈负相关(r=-0.59、-0.45、-0.46、-0.61、-0.74,P<0.01);与crl-r值呈正相关(r=0.57,P<0.01)。ld/crl-r、rhvd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d/crl-r对应肝纤维化S≥2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0%、57.1%,84.0%、80.0%和88.2%、85.7%;rhvd对应肝纤维化S≥2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0%、64.3%,74.7%、80.0%和85.9%、78.6%。结论ld/crl-r、rhvd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无创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ld/crl-r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癌伴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薛凤麟 杨佳焕 潘国庆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65-167,17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伴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宫颈腺癌合并CIN3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结果宫颈腺癌合并CIN3好发于中年女性;镜下病变具备浸润性腺癌和高级别CIN两部分...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伴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宫颈腺癌合并CIN3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结果宫颈腺癌合并CIN3好发于中年女性;镜下病变具备浸润性腺癌和高级别CIN两部分组织学特征,两种肿瘤成分界限清楚、相互独立。免疫组化:腺癌组织CK7、CK8、CA125、CEA(+);CIN3组织CK5/6、CKH、p63、p40(+)。结论宫颈腺癌合并CIN3是少见的宫颈恶性肿瘤,因病变存在多样性,临床易漏诊或误诊。诊断上应与宫颈腺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鉴别。手术切除病变既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又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鳞状上皮内瘤变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莹 边莉 +3 位作者 潘国庆 何金松 付红梅 王应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复习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包括活检误诊的2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男女各3例;年龄21~7... 目的观察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复习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包括活检误诊的2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男女各3例;年龄21~74岁,平均38.8岁。其中3例为骨原发,2例为软组织原发,1例位于后纵隔及椎管内难以确定骨还是软组织原发。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影像学可见溶骨性破坏或软组织肿块伴斑点状钙化。组织学表现呈双向分化的特点,由未分化小细胞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软骨以不同比例构成,可见逐渐成熟的现象。免疫组化:小细胞CD99(6/6)、vimentin(5/6)和NSE(3/6)(+);软骨S-100(6/6)(+);小细胞间质及软骨基质呈不同程度collagenⅡ(6/6)(+)。结论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活检标本容易误诊,须结合组织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组化表型与其他肿瘤相鉴别。collagenⅡ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有用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性软骨肉瘤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腺样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应霞 潘国庆 +3 位作者 雷梓 张凤仙 赵晓玮 张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AOT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岁。...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AOT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上颌骨5例,下颌骨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牙齿松动。主要病理特点为有较厚的纤维包膜;牙源性上皮呈结节状、巢状、腺样、条索状、玫瑰花瓣样,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隔;上皮细胞核呈远离管腔的极像排列;腔内有红染无定形物质;可见层状结构及不同程度钙化区。免疫表型:上皮性成分中广谱CK、EMA、p63和p40均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碱性刚果红、PAS、Alcian蓝染色腔内物质阳性。结论 A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上颌骨多见。临床通常无症状,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肿瘤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组成。该瘤复发罕见,因为有较厚的包膜,易手术切除,局部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腺样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应霞 田扬 +1 位作者 赵雯 张旋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880-887,共8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发病年龄、部位、影像特征、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变的认识。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4例BA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信息、影像...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发病年龄、部位、影像特征、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变的认识。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4例BA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信息、影像特征、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在24例BA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发病年龄56.7岁,结节大小0.1~3.0 cm。21例为单发结节,3例为多发结节;17例为单独发生,7例伴发恶性肿瘤;20例为体检发现,另4例伴有轻微咳嗽、咳痰症状。胸部CT显示:有20例为单发或多发实性小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2例为稍高密度影,1例斑片状影伴实变,1例囊性灶。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为上皮细胞和连续性基底细胞形成的双层结构,上皮细胞形态为黏液性、乳头状、纤毛柱状或立方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基底细胞表达P40、P63、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腔面上皮细胞CK7、低分子角蛋白(CK-low,CKL)、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TTF-1(均阳性)。结论:BA是发生于肺的少见良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多为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与早期恶性肿瘤难以鉴别。双层细胞结构与纤毛存在是BA与腺癌的主要鉴别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腺瘤 病理特征 临床症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娟 钱璐 +4 位作者 薛凤麟 李婷 谭永兴 周红萍 边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 分析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分子遗传特点及治疗,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免疫表型并复习... 目的 分析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分子遗传特点及治疗,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因头痛伴视力受限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脑外病变(脑膜瘤可能?)。镜下见肿瘤呈双向分化,由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未分化间叶细胞及散在分布的较成熟透明软骨岛构成,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外皮瘤构象。免疫表型:小圆细胞CD99及vim-entin均(+),Ki-67增殖指数15%-30%,PCK、Syn和NSE均(-),软骨细胞S-100(+)、软骨基质局部区域表达Colla-genⅡ。结论 原发颅内的MC极为罕见,易误诊,需与脑膜瘤、骨外尤因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软组织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转移癌及其他类型的软骨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间叶性软骨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闵晓红 陆建波 +4 位作者 宋精玲 李凯声 刘文丽 郭晋 林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NED)结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通过光镜观察伴NED结肠腺癌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NSE及CEA、COX2、CDX2PAS染色情况.结果 86例结肠腺癌中神... 目的探讨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NED)结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通过光镜观察伴NED结肠腺癌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NSE及CEA、COX2、CDX2PAS染色情况.结果 86例结肠腺癌中神经内分泌阳性表达35例(40.70%).PAS染色阳性,结肠腺癌伴NED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不同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CDX2之间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转移能力、CEA及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NED肿瘤细胞呈现一般腺癌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些特点.NED肿瘤细胞极少见核分裂或病理性核分裂,而周围一般腺癌细胞相对增生活跃,核分裂多见.结论结肠腺癌细胞具有双向分化功能,即为双向分泌细胞(amphicrine cel)l.NED细胞可能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或增殖能力低下,但可能直接或通过分泌相关因子对周边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增殖状况产生作用的细胞.结肠腺癌伴NED时具有一般结肠腺癌不完全一致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神经内分泌分化 增殖能力 双向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情况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国苗 杨哲 +1 位作者 边莉 潘国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ncers,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ncers,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昆明地区173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73例NSCLCs共检测EGFR突变38.7%(67/173),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分别占突变总数的58.2%(39/67)和25.4%(17/67);腺癌和腺鳞癌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1%(64/145)和60%(3/5);无吸烟史EGFR突变率51.1%(48/94)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4.1%(19/79),P〈0.05;女性EGFR突变率分别为49.4%(44/89)显著高于男性27.4%(23/84),P〈0.05。结论云南昆明地区NSCLCs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以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为主,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和腺鳞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突变扩增阻滞系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习羽 雷梓 +2 位作者 潘国庆 杨莹 刘燕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2017年15例GS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组织学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1...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2017年15例GS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组织学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31~66(中位51)岁。常见部位为胃体。在镜下,GS由梭形细胞组成,间质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多见淋巴细胞带,有的可形成淋巴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普遍表达S-100,部分病例可表达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随访12~90个月,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GS罕见,镜下由弥漫的梭性细胞组成,在组织学形态上与胃肠道间质瘤难以鉴别,但其在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上有特异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神经鞘瘤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Rosai-Dorfman病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亚男 潘国庆 +3 位作者 李睿 王智园 施意 刘士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 观察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 目的 观察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例的显微镜下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CD68、S-100及CD1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RDD可以发生于人体大部分器官且均为首发部位。显微镜下可见由组织细胞和混合性炎症细胞组成交替分布的淡染带和深染带,伴有特征性的窦组织细胞(Rosai-Dorfman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组织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S-100、CD68,不表达CD1a。经过后期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健在且无复发。结论 结外RDD的发生与性别无关,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全身上下所有系统均可发生,病理学诊断依据其典型的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手术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CD68蛋白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周喆焱 薛凤麟 +3 位作者 孙涛 刘士岳 何金松 边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特殊染色对1例伴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患者女性,63岁,病理诊断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镜下病变呈多...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特殊染色对1例伴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患者女性,63岁,病理诊断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镜下病变呈多个大小不等实性乳头状结节,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充填结节,受累导管明显扩张,可见黏液分泌及黏液湖形成.周围脂肪组织内见成团散在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结节周边及浸润灶α-SMA及P63失表达,肿瘤细胞ER、PR、NSE、Syn、Cg A、E-cadherin和CK8弥漫强阳性;C-erb B-2、CK14、34βE12、CK5/6及EGFR阴性,Ki-67<5%,AB黏液染色阳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低度恶性的乳腺肿瘤,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组织学上应与伴有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的导管内乳头状癌、小叶内瘤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包被性乳头状癌鉴别;伴浸润的实性乳头状癌预后主要取决于浸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两个病理中心14年494例牙源性肿瘤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钱叶梅 潘国庆 +3 位作者 王卫红 娄慧全 李静宜 张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牙源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其它地区牙源性肿瘤流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牙源性肿瘤风险群体、临床诊断以及牙源性肿瘤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牙源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其它地区牙源性肿瘤流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牙源性肿瘤风险群体、临床诊断以及牙源性肿瘤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94例牙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中国西南地区与其它地区流行病学状况的区别。结果:中国西南地区494例牙源性肿瘤患者中,男性271例(54.9%),女性223例(45.1%),男女性别比为1.22∶1。牙源性肿瘤平均年龄(32.99±15.96)岁。良性484例(98%),恶性10例(2%)。其中成釉细胞瘤多见,占403例(81.6%),其次是牙瘤34例(6.9%)。牙源性肿瘤发生于下颌骨与上颌骨之比为5.1∶1,413例(83.6%)发于下颌骨。结论:中国西南地区牙源性肿瘤以成釉细胞瘤最多见,多发于年轻男性下颌骨。中国西南地区牙源性肿瘤和成釉细胞瘤发生率大约分别为0.98和0.80人/10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流行病学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暨文献复习
16
作者 杨曼 李睿 +3 位作者 潘国庆 王浩骅 张亚男 刘士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12例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2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 目的观察12例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2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例的显微镜下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ELST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58岁。12例患者肿块最大径2.5 cm,平均直径(1.9±0.33)cm。临床上多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影像学显示颞骨岩部中后部软组织肿物,边界不清、密度稍高并可出现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呈乳头-囊样结构,乳头轴心为血管丰富的纤维间质,可见大小不一的腺腔样结构,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温和,胞质较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无明显核分裂象。12例ELST中CK、VIM均呈阳性表达,KI-67指数1%~2%,2例有CD56强弱不等的表达,3例EMA仅表现为局灶细胞膜腔缘阳性。12例GFAP、Olig-1、PR、S-100、Syn、TTF-1、TG、CD10均呈阴性表达。12例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且完整切除,电话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尚存,有1例有复发。结论ELST的发生与性别无关,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病理学诊断依据其典型的显微镜下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可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KI-67 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在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7
作者 李汝懿 陆建波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筛选出不同肿瘤个体及不同肿瘤类型具有特征性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达到利用差异表达基因对肿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这些被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不仅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发育、增...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筛选出不同肿瘤个体及不同肿瘤类型具有特征性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达到利用差异表达基因对肿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这些被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不仅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发育、增殖凋亡和信号传导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病机制、浸润转移、肿瘤的抗药性有关,尤其是一些肿瘤差异表达基因或基因组显示与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及组织学类型相关联。基因表达谱在临床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鼻咽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黏膜癌变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18
作者 刘华 岳万远 +3 位作者 邵帅 孙家平 杨莹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在人舌黏膜组织和人舌癌细胞系中,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飞行质谱检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贝塔信号蛋白1(SMAD1)的表达和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28周较12周和0周舌黏膜的胞嘧啶鸟嘌呤岛(CGI)甲基化水平均升高,12周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0周。在0、12和28周期间,20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启动子中的差异甲基化呈负相关。与正常黏膜相比,细胞系中SMAD1的mRNA上调,同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舌黏膜癌变中伴随DNA甲基化修饰异常,舌癌中SMAD1高表达伴启动子低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发病机制 甲基化 动物模型 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体甲基化在舌粘膜癌变中的变化
19
作者 刘华 岳万远 +3 位作者 邵帅 孙家平 杨莹 代晓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3-29,共7页
目的了解舌粘膜癌变中基因体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用浓度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癌。基因芯片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检测0周、12周、28周(代表正常、癌前、癌变)的舌粘膜的基因表达和... 目的了解舌粘膜癌变中基因体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用浓度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癌。基因芯片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检测0周、12周、28周(代表正常、癌前、癌变)的舌粘膜的基因表达和基因组DNA甲基化。在人正常舌粘膜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用qRT-PCR和飞行质谱检测泛素羧基水解酶CYLD的mRNA表达和基因体甲基化。结果正常、癌前和舌癌3组间基因体MeDIP-score(mean±s)分别是(5.58±14.80)、(5.79±13.35)、(5.83±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0.75,P>0.05)。3组间145个差异表达基因伴基因体甲基化改变。CYLD在人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降低伴有基因体甲基化降低(P<0.05)。结论舌粘膜癌变有多个基因体甲基化异常的差异表达基因,CYLD在人癌前病变中低表达可能与基因体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动物模型 甲基化 基因体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防治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绍燕 范苏苏 +3 位作者 朱钰珊 彭学容 王应霞 张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5-1171,共7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在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防治作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在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防治作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预测的靶蛋白。结果喜炎平注射液能改善ALI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个:14-deoxy-11-oxo-andrographolide、14-deoxyandrographolide、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andrographolide-19-β-D-glucoside,获得药物靶点288个,ALI相关靶点4960个,交集基因192个。喜炎平的10个核心靶点为STAT3、EGFR、PIK3R1、MAPK1、PIK3CA、NFKB1、ESR1、MAPK8、JAK2、FYN。GO富集获得BP 310个、CC 65个、MF 80个。KEGG通路富集发现ALI相关通路141条,排名前20的有MAPK、TNF-α、VEGF、cAMP、mTOR、AMPK、NOD、JAK-STAT、IL-17、NF-κB等。分子对接发现MAPK1、MAPK8、NFKB1与活性成分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14-deoxyandrographolide结合作用较强。Western blot发现喜炎平注射液可明显下调ALI小鼠肺部p38、JNK、ERKl/2、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ALI有一定防治作用,机制与调节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