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疼痛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史涛 宋家美 +6 位作者 何晓峰 宁亚 臧诗旷 陈艳 王丹 梁跃伟 黄佑庆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为了研究临床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疼痛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进行实习的2018—2022级的64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模式,实验组... 为了研究临床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疼痛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进行实习的2018—2022级的64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之后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教学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医学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学生,在知识掌握度、病例整合能力、学习积极性及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疼痛科 实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涛 黄佑庆 +5 位作者 何晓峰 宁亚 臧诗旷 陈艳 王丹 梁跃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放射式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35±9.70)岁,病程(3.06&#... 目的观察体外放射式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35±9.70)岁,病程(3.06±1.49)a。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87±1.56)岁,病程(2.74±1.53)a。观察组患者先给予体外放射式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后2d再常规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of hyaluronic acid,HA)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HA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5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以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有无差异性;按KOA患者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Ⅲ级)将其分为观察组Ⅱ级、对照组Ⅱ级,观察组Ⅲ级、对照组Ⅲ级分别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在治疗后1周及3月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月时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月较治疗后1周时的WOMAC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Kellgren-LawrenceⅡ、Ⅲ级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评分降低(P<0.05),Ⅱ级组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VAS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OMAC评分降低(P<0.05),Ⅱ级组治疗后3月观察组的VAS及WOMAC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Kellgren-LawrenceⅢ级患者中治疗1周及3月后VAS及WOMAC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ESWT联合HA较单纯行HA治疗KOA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疼痛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第二部分) 被引量:7
3
作者 段宝霖 鲍文强 +11 位作者 黄佑庆 金毅 陆丽娟 陶蔚 吴大胜 魏俊 王宏沛 王德全 徐永明 谢广伦 薛立奇 李建勋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35-445,共11页
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多样,神经阻滞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本文包括肩关节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的解剖,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的盲探与影像引导的神经阻滞方法,强调超声引导的可... 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多样,神经阻滞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本文包括肩关节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的解剖,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的盲探与影像引导的神经阻滞方法,强调超声引导的可靠性,并介绍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疼痛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 关节内 超声引导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DATS调控VEGF信号轴改善URSA小鼠胎盘血管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家美 刘洋 +5 位作者 史涛 姜方洁 陈静思 范文 梁宇 孟昱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小鼠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小鼠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URSA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常规饲喂的同时给予纯度为98%的DATS,按照50 mg/(kg·d)配制成200μL悬浊液进行灌胃;对照组常规饲喂的同时给予200μL PBS液灌胃。2组孕鼠连续给药18 d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胎盘组织中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含量,使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与VEGFR2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A与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777.4922±72.9759)nmol/g H_(2)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29.1824±99.7489)nmol/g(P<0.05);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CD31的相对表达量(0.0042±0.0006)显著高于对照组(0.0020±0.0004)(P<0.05)、实验组VEGFA的相对表达量(0.7073±0.0677)显著高于对照组(0.5200±0.0946)(P<0.05)、实验组VEGFR2的相对表达量(0.7304±0.1262)显著高于对照组(0.3984±0.04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TS可显著提高胎盘组织中VEGFA和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DATS可显著提高URSA胎盘组织中的H_(2)S水平及胎盘组织中血管形成因子CD31、VEGFA及VEGFR2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VEGF信号轴改善URSA小鼠胎盘血管的形成,将为DATS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S VEGF信号轴 URSA小鼠 胎盘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应用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志祥 樊肖冲 +7 位作者 冯智英 贺纯静 黄佑庆 雷光春 王德全 杨东 周华成 朱喜春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20-235,共16页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临床多个学科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ESWT存在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不一致、治疗方案不统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ESWT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共识涵盖了ESWT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临床多个学科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ESWT存在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不一致、治疗方案不统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ESWT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共识涵盖了ESWT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介绍了ESWT在常见慢性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别阐述了ESWT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以及ESWT从业者的认证培训,旨在为ESWT规范化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疼痛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肩关节疼痛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第一部分) 被引量:5
6
作者 段宝霖 鲍文强 +11 位作者 黄佑庆 金毅 陆丽娟 陶蔚 吴大胜 魏俊 王宏沛 王德全 徐永明 谢广伦 薛立奇 李建勋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49-360,共12页
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多样,神经阻滞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本文从肩关节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的解剖讲起,然后详细介绍不同部位的盲探与影像引导的神经阻滞方法,强调超声引导... 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多样,神经阻滞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本文从肩关节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的解剖讲起,然后详细介绍不同部位的盲探与影像引导的神经阻滞方法,强调超声引导的可靠性,并介绍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本专家共识由国内不同地区的14位专家集体写成,反映了肩关节疼痛神经阻滞疗法的现代观点,对于指导此法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疼痛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 关节内 超声引导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草乌甲素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金雨颖 秦春晖 +2 位作者 段宝霖 黄佑庆 马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3期3575-3580,共6页
目的研究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口服草乌甲素片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法的临床试验,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目的研究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口服草乌甲素片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法的临床试验,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5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一线用药加巴喷丁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口服草乌甲素片,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主要观察指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好转50%为目标结局,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结局的有效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次要观察指标:治疗第1、2、3、4周及治疗后第8、12周不同时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量表(ID‑pain评分、DN4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评分),以评估在口服一线药物基础上,联合草乌甲素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28(7,84)d,有效率为68.3%(28/41);对照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56(14,84)d,有效率为52.9%(18/34)。Cox回归分析显示,口服草乌甲素片的分组因素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63,95%CI:1.059~4.018,P<0.05),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的概率是对照组的2.063倍(P<0.05)。同时,病程长组(>6个月)的转归概率仅为病程短组(<6个月)的0.201倍(HR=0.201,95%CI:0.073~0.551,P<0.05)。两组VAS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D‑pain评分、DN4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草乌甲素片能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治疗效果,在短期3个月内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草乌甲素 加巴喷丁 钠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晓丽 何睿林 +7 位作者 黄佑庆 金毅 林福清 马柯 魏俊 熊源长 姚明 朱谦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2-249,共8页
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与传统的盲法相比,神经电刺激器辅助下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般有两种入路,第一种入路在髂前上棘内侧,... 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与传统的盲法相比,神经电刺激器辅助下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一般有两种入路,第一种入路在髂前上棘内侧,第二种入路在髂前上棘下方,现在更推荐的是第二种入路方法,即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的脂肪垫寻找神经,此处的股外侧皮神经位置相对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晓峰 杨丽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2(C_(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3~65岁,进行C_(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治... 目的探讨颈2(C_(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3~65岁,进行C_(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24 h、1周、1及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24 h,1周、1及3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6±0.9)、(2.4±0.6)、(2.1±0.3)、(1.8±0.7)]分,与治疗前(7.5±1.3)分比较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时VAS评分0~3分例数分别为0例和38例,治疗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达100%。全部患者中出现头晕2例,操作区血肿1例。结论C_(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颈源性 脉冲射频 神经节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