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智强 郭红星 +2 位作者 强少光 吴锋帅 支晓洁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廉价的硅、锰、铬为基础元素,在低碳含量的情况下,研究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组织结构简单,物相组成主要为马氏体,硬度达到59.2HRC。少量硼元素... 以廉价的硅、锰、铬为基础元素,在低碳含量的情况下,研究硼含量对Fe-Cr-B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未加入硼元素的试样组织结构简单,物相组成主要为马氏体,硬度达到59.2HRC。少量硼元素的加入即可使得Fe-Cr-B组织中生成沿晶界分布网状结构的共晶相骨架,基体物相组成并无变化。随着硼含量的提高,共晶相数量增加,组织细化,并且在共晶相内部明显分为硼化物和碳硼化合物两种物相。加入硼元素后试样硬度均达到62 HRC以上,且随着硼含量增加,其中硼含量1.4%的试样硬度最高,达到65.7 HRC。但在硼含量(质量分数)从1.4%上升到2.0%的过程中,过饱和的硼元素造成共晶相组织粗大,并且使得基体显微硬度下降,硬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略微下降至65.0 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B合金 硼含量 凝固组织 碳硼化合物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个重构”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娱乐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19期239-241,共3页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给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通过"五个重构",即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实施、重构考核评价,系统地介绍了《电工电...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给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通过"五个重构",即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实施、重构考核评价,系统地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施的方法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并总结了在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重构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创新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3
作者 王新青 《电子制作》 2014年第1X期176-176,共1页
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教学设计,从课程性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设计来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4.0的电工实训装置智能化应用研究
4
作者 粟小琴 丁娱乐 刘卫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工业4.0背景下,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自动化、智能控制等专业技术技能进行分析,从智能化角度构建基于工业4.0物联网技术的电工实训平台,实训平台达到“宽基础、活模块”的应用目的,为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业4.0 电工实训装置 物联网 实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工作层离心铸造过程数值模拟
5
作者 杨智强 郭红星 +1 位作者 强少光 吴锋帅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ProCAST对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工作层离心铸造过程进行了分段建模,计算了铸件的温度场、流场。结果表明,铁液与离心铸型内壁接触后,受到自身重力、旋转铸型带来的离心力、摩擦力三个合力作用,以层状形式沿铸... 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ProCAST对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工作层离心铸造过程进行了分段建模,计算了铸件的温度场、流场。结果表明,铁液与离心铸型内壁接触后,受到自身重力、旋转铸型带来的离心力、摩擦力三个合力作用,以层状形式沿铸型内壁做圆周运动,沿着内壁同时向铸型两端运动,先到达离浇道距离较近的模具一端,沿轴向向另一端铺展。在有限元模拟辅助下生产出的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离心复合轧辊,工作层为树枝状结晶组织,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 离心铸造 数值模拟 枝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镍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辊颈缺陷原因分析及应用
6
作者 杨智强 郭红星 《云南冶金》 2024年第1期204-209,共6页
分析了中镍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离心铸造时产生气孔、夹渣的工艺原因,采取了预脱氧处理、控制稀土镁球化剂使用率、提高浇注速度、提高型砂透气性、控制混合保护渣使用量、配箱时间控制在3 min以内等措施,辊颈气孔和夹渣产生的废品率从... 分析了中镍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离心铸造时产生气孔、夹渣的工艺原因,采取了预脱氧处理、控制稀土镁球化剂使用率、提高浇注速度、提高型砂透气性、控制混合保护渣使用量、配箱时间控制在3 min以内等措施,辊颈气孔和夹渣产生的废品率从40%降低到6%以内,有效降低了废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 离心复合铸造 气孔 夹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离心铸造工艺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现状
7
作者 杨智强 支晓洁 郭红星 《铸造工程》 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
介绍了国内离心铸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情况,综合来看,已实现通过分析金属液浇注温度、铸型转速、铸型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充型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预测铸件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找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优化铸造工艺获得优质铸件;认为... 介绍了国内离心铸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情况,综合来看,已实现通过分析金属液浇注温度、铸型转速、铸型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充型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预测铸件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找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优化铸造工艺获得优质铸件;认为数值模拟技术将进一步在离心铸造充型过程物理场量分析方面得到应用,提出了数值模拟技术在离心铸造工艺中的未来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铸造 数值模拟 缺陷 组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以“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为例
8
作者 娄攀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智能电网的大趋势下,文章针对“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岗位需求,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系列改革。从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信息化,重构实训项目,重构考核评价方式...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智能电网的大趋势下,文章针对“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岗位需求,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了系列改革。从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信息化,重构实训项目,重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改革效果明显。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继电保护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变异策略动态差分进化算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锦华 宋来锁 +1 位作者 张元华 李富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6-162,共7页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在解决高维优化问题时易早熟收敛、求解精度低和参数设置麻烦等问题,提出一种加权变异策略动态差分进化算法(WMDDE)。为了动态平衡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跳出局部最优,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策略DE/rand/1和DE/bes...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在解决高维优化问题时易早熟收敛、求解精度低和参数设置麻烦等问题,提出一种加权变异策略动态差分进化算法(WMDDE)。为了动态平衡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跳出局部最优,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策略DE/rand/1和DE/best/1进行加权组合,提出两种新的随机扰动加权变异算子。提出一种动态自适应调整缩放因子和交叉概率因子的策略,避免参数设置的麻烦,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在11个Benchmark函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避免早熟收敛,全局寻优能力强,且在高维时寻优速度、求解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4种DE进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 维变异 扰动 早熟收敛 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高速钢离心复合轧辊铸造缺陷形成及预防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智强 起华荣 +1 位作者 郭红星 段榆蓉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848-850,共3页
离心复合铸造高速钢轧辊常见的缺陷有气孔、夹渣、工作层与芯部的熔合不良,3者合计共占铸造缺陷总数的85.9%。解决这3大缺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轧辊的废品率。以高碳高速钢轧辊为例,对其生产中气孔、夹杂、熔合不良缺陷的形成原因进... 离心复合铸造高速钢轧辊常见的缺陷有气孔、夹渣、工作层与芯部的熔合不良,3者合计共占铸造缺陷总数的85.9%。解决这3大缺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轧辊的废品率。以高碳高速钢轧辊为例,对其生产中气孔、夹杂、熔合不良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轧辊 离心复合铸造 铸造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铸造工艺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智强 起华荣 +1 位作者 郭红星 段榆蓉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72-2075,共4页
铸造计算机模拟可以使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应力场、温度场、流动场等分布变化情况、组织晶粒的生长和形貌变得可视化,并根据场量的分布来预测及预防铸件的缺陷。本文介绍了国内铸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发展状况,并指出了数值模拟技术在充型... 铸造计算机模拟可以使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应力场、温度场、流动场等分布变化情况、组织晶粒的生长和形貌变得可视化,并根据场量的分布来预测及预防铸件的缺陷。本文介绍了国内铸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发展状况,并指出了数值模拟技术在充型凝固过程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数值模拟 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铬钼无限冷硬球铁轧辊熔合层夹杂缺陷形成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智强 起华荣 +1 位作者 郭红星 段榆蓉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271-1273,共3页
分析了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在生产中造成熔合层夹杂缺陷的工艺原因。结果表明,造成熔合层夹杂缺陷的因素有:铁液纯净度、离心冷型涂料、端盖砂型强度,"O"型玻璃渣加入量、离心机停机时工作层内表面温度、浇注芯部铁液... 分析了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在生产中造成熔合层夹杂缺陷的工艺原因。结果表明,造成熔合层夹杂缺陷的因素有:铁液纯净度、离心冷型涂料、端盖砂型强度,"O"型玻璃渣加入量、离心机停机时工作层内表面温度、浇注芯部铁液的温度、离心机停机到芯部铁液浇注的时间间隔等。防治措施为:按照工艺规程组织生产,保证原材料优质可靠,控制铁液纯净度、离心铸造过程和配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合层夹杂 离心复合铸造 高镍铬钼轧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处理对轧辊用高硼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智强 郭红星 吕潍威 《铸造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计及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轧辊用高硼高速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高速钢的铸态组织由马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和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的共晶硼碳化物组成,共晶硼...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计及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轧辊用高硼高速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高速钢的铸态组织由马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和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的共晶硼碳化物组成,共晶硼碳化物主要是M2B和M7(C,B)3;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基体全部转变成为马氏体,并有二次硼碳化物M23(C,B)6析出;高硼高速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在1150℃淬火时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高速钢 淬火温度 硼碳化物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Ф480×900高镍铬离心复合轧辊熔合不良的成因及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智强 吕潍威 +1 位作者 苏晨 郭红星 《铸造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工作层与芯部的熔合不良是Ф480×900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产品中最主要的铸造缺陷,该缺陷一般难于修复而直接导致轧辊报废。对Ф480×900离心复合铸造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熔合不良缺陷分析发现,工作层离心浇注停机温... 工作层与芯部的熔合不良是Ф480×900高镍铬无限冷硬球墨铸铁轧辊产品中最主要的铸造缺陷,该缺陷一般难于修复而直接导致轧辊报废。对Ф480×900离心复合铸造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熔合不良缺陷分析发现,工作层离心浇注停机温度偏低、静态浇注填芯速度慢是造成熔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浇注工作层铁液时“O”型玻璃渣加入过量、芯部铁液浇注的温度过低、铁液纯净度差,也会造成熔合不良缺陷。针对上述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根据产品尺寸及工艺设计措施,合理加入“O”型玻璃渣;离心机停机要选择在工作层金属结晶平台温度以下10~20℃;采用顶注法浇注芯部铁液,温度控制在1385~1410℃;减少离心机停机到芯部铁液浇注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防治工作层与芯部的熔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合层不良 离心复合铸造 高镍铬轧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L不锈钢等径角挤压有限元模拟研究
15
作者 杨智强 起华荣 +1 位作者 吕潍威 苏晨 《铸造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490-494,共5页
在不同温度下对304不锈钢进行等径角挤压有限元模拟,对挤压变形特点及不同温度下的挤压力及等效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00℃时的最大挤压力是最低的,该温度下挤压对模具有利。工件温度在800℃时,其等效应力最大为267 MPa,在400℃... 在不同温度下对304不锈钢进行等径角挤压有限元模拟,对挤压变形特点及不同温度下的挤压力及等效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00℃时的最大挤压力是最低的,该温度下挤压对模具有利。工件温度在800℃时,其等效应力最大为267 MPa,在400℃时其等效应力最小为224 MPa,最大变化幅度为43 MPa,整体上看工件等效应力受温度影响较小。304不锈钢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等径角挤压变形后加工硬化非常严重,随着挤压温度进一步增加,拉伸曲线形貌基本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等径角挤压 有限元模拟 拉伸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智能配电网快速选线与故障诊断——评《农村电力需求评价和电网规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2-422,共1页
中国社会经济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飞速发展,在这一社会形势的推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优质的生活质量使得用电需求开始不断增大,为国家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国电网发展在近几年中一... 中国社会经济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飞速发展,在这一社会形势的推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优质的生活质量使得用电需求开始不断增大,为国家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国电网发展在近几年中一直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其中配电网作为电力建设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与用电住户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它可以实现对用电住户电能的直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电网规划 国家电网 农村电力 电网发展 需求评价 故障诊断 用电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Buck-Boost电路的光伏MPPT方法研究及仿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瑾 王红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36期28-28,共1页
针对新能源利用问题,通过对光伏系统中直流变换电路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Buck-Boost电路的光伏MPPT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新型Buck-Boost电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被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的DC-DC变换环节。通过Matlab/Sim... 针对新能源利用问题,通过对光伏系统中直流变换电路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Buck-Boost电路的光伏MPPT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新型Buck-Boost电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被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的DC-DC变换环节。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最大功率跟踪 Buck-Boost电路 软开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sim的锁定放大器仿真及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铮 袁媛 王红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年第23期115-116,共2页
锁定放大器在现实生产中是一种有效实现在噪声中检测微弱信号的装置。文中研究了锁定放大器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锁定放大器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锁定放大器中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参数应如何设置。... 锁定放大器在现实生产中是一种有效实现在噪声中检测微弱信号的装置。文中研究了锁定放大器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锁定放大器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锁定放大器中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参数应如何设置。最后通过仿真中得到了最佳参数并进行电路设计,通过试验表明锁定放大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放大器 MULTISIM仿真 参数设计 微弱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位置传感器BLDC双控制系统及双驱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娱乐 杨沛豪 +1 位作者 刘向辰 乔林翰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3,共5页
为了提高无刷直流电机(BLDC)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F149处理器和STC15W404单片机的BLDC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辅运行模块可共同作用,提高电机转子位置检测决策依据,任意模块损坏,单一模块仍可单独运行... 为了提高无刷直流电机(BLDC)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F149处理器和STC15W404单片机的BLDC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辅运行模块可共同作用,提高电机转子位置检测决策依据,任意模块损坏,单一模块仍可单独运行。为了保证电机稳定运行,设计了可单桥或双桥运行的驱动单元。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稳定性能好、转子位置检测精度高、运行方式灵活、驱动单元高效稳定,便于在高精度无刷电机控制驱动领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主、辅运行模块 反电动势检测电路 电机驱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差解耦扰动观测器的Fuzzy-PI 逆变器电流环控制策略
20
作者 丁娱乐 赵树权 +1 位作者 李金航 刘向辰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78,共5页
当电感参数发生变化时,L型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存在 dq轴电流耦合问题。本文将偏差解耦扰动观测器用于 L型逆变器流环控制,该控制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电感参数变化引起的 dq轴电流耦合现象;为了提高控制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对逆变器电... 当电感参数发生变化时,L型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存在 dq轴电流耦合问题。本文将偏差解耦扰动观测器用于 L型逆变器流环控制,该控制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电感参数变化引起的 dq轴电流耦合现象;为了提高控制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对逆变器电流环控制中的 PI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偏差解耦扰动观测器的 Fuzzy PI逆变器电流环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既不仅可以有效抑制 dq轴间的电流耦合,又保证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逆变器 电流耦合 偏差解耦扰动观测器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