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文华清 耿源源 +4 位作者 蔡金凤 王海涛 尹伟 罗应彪 普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 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中p16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和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良性宫颈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16阳性表达在宫颈基底细胞增生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Ki-67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p16着色强阳性在CINⅠ与CINⅡ、CINⅢ、宫颈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p16蛋白能很好地鉴别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在鉴别宫颈基底细胞增生与CINⅠ时,p16能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p16的着色强弱能够很好地区分CINⅠ与CINⅡ、CINⅢ,有助于CIN的判断与分级。Ki-67能很好地区分宫颈高度病变与宫颈癌,但不能区分宫颈良性病变与宫颈低度病变,需结合p16蛋白联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KI-67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Ki-67对子宫内膜病变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文华清 耿源源 +3 位作者 胡红文 王海涛 尹伟 罗应彪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应用Bcl-2和Ki-67蛋白测定在鉴别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75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50例子...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应用Bcl-2和Ki-67蛋白测定在鉴别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75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组织、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的Bcl-2与Ki-67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8,P<0.000 1)。结论:Bcl-2随子宫内膜病变进展表达降低,而Ki-67随子宫内膜病变进展表达增加,推测Bcl-2、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与Ki-67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应用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Ki-67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病变 BCL-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胎盘差异miRNA表达谱分析:基于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建萍 唐健 +5 位作者 苏虹 沈翠花 罗胜军 王海涛 钱源 吕梦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8-424,共7页
目的通过筛选唐氏综合征胎盘中表达变化的miRNAs并分析具体生物学途径来探讨唐氏综合征新的标记物及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唐氏综合征确诊胎盘(DS,n=3)和产前诊断确诊正常胎盘(n=3)样本,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 目的通过筛选唐氏综合征胎盘中表达变化的miRNAs并分析具体生物学途径来探讨唐氏综合征新的标记物及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唐氏综合征确诊胎盘(DS,n=3)和产前诊断确诊正常胎盘(n=3)样本,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miRWalk、Targetscan、miRDB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测序分析共检出82个差异表达的miRNA。DS胎盘组织中有29个miRNA表达上调(变化倍数≥2,P<0.05),15个miRNA表达下调(变化倍数≥2,P<0.05);根据表达丰度共筛选出4个表达上调的miRNA,6个表达下调的miRNA。其共同靶基因BTBD3、AUTS2均与神经发育相关。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到蛋白结合、水解酶活性、金属离子结合、转移酶活性、核苷酸结合、胞质组分、细胞核组分、转录调控、RNA代谢过程调控、DNA依赖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眼睛发育、感觉器官发育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细胞骨架调控信号通路、嘌呤代谢相关信号通路、P53相关信号通路。结论miRNAs可能参与了唐氏综合征胎盘损伤和相关的妊娠病理,并可能对其他智力障碍相关疾病提供一定临床思路及对未来的预防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微小RNA 转录组测序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华清 邓继红 +2 位作者 普苹 王海涛 尹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平滑肌瘤VEGF的表达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其中40例为米非司酮服用者,20例未服用者为对照。结果:米非司酮...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平滑肌瘤VEGF的表达及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其中40例为米非司酮服用者,20例未服用者为对照。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平滑肌瘤VEGF表达阳性率为37.5%,MVD为9.90±5.95;未服用组平滑肌瘤VEGF的阳性率为80.0%,MVD为16.36±2.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用药后肌瘤中缩小明显者(直径缩小≥2cm)VEGF表达阳性率为12.0%,MVD为7.89±4.36,亦低于缩小不明显者(直径缩小<2cm)VEGF阳性表达率(80.0%)和MVD(11.29±3.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患者中,子宫肌瘤VEGF和MVD呈低表达,提示其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肌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