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文忠 张升宁 +5 位作者 钟粤明 李来邦 陈猛 苏尔育 宋凯 田纪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99-20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收治肝移植术后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患者。观察术后患者病变血管通畅情况、肝功能、下肢水肿及腹腔...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收治肝移植术后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患者。观察术后患者病变血管通畅情况、肝功能、下肢水肿及腹腔积液情况。结果6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1例肝移植术后第二天出现腔静脉肝后段明显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治疗,未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1~2周下肢水肿明显缓解,腹腔积液明显减少,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下腔静脉 肝静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技术清除医源性心血管腔内异物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忠 钟粤明 +4 位作者 陈猛 罗国林 田纪云 李俊 宋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心血管内异物的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3例经颈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心血管内异物,2例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脱落,1例透析管断裂脱落。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剌右侧股静脉入路,使用鹅颈抓捕器抓取异物...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心血管内异物的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3例经颈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心血管内异物,2例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脱落,1例透析管断裂脱落。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剌右侧股静脉入路,使用鹅颈抓捕器抓取异物,并结合外科股静脉切开取出异物。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异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心血管内异物能有效地解决异物残留的难题,具有简便、快速、创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作为临床处理血管内异物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医源性 血管腔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树欣 赵永恒 +5 位作者 陈文忠 胡伟 周允冲 宋永琳 马寅锐 孙洵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对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ed renal arterial stenosis,TRA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513例肾移植患者中并发TRAS的患者资料,比较血管介入治疗前、后的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肌酐、血压及移植肾...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对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ed renal arterial stenosis,TRA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513例肾移植患者中并发TRAS的患者资料,比较血管介入治疗前、后的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肌酐、血压及移植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513例肾移植患者中有9例并发TRAS,发生率为1.75%,9例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治疗,其中8例患者单纯行球囊扩张术,1例患者行球囊扩张后置入血管支架。8例球囊扩张术的患者有3例术后2个月内再次出现狭窄,二次狭窄率为33.3%,再次给予球囊扩张均成功。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例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4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治疗前患者血肌酐为(142.3±59.6)μmol/L,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33.5±57.2)μmol/L、(131.8±35.6)μmol/L、(127.0±29.9)μmol/L、(125.7±37.1)μmol/L,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下降趋势。治疗前患者收缩压为(149.7±19.3)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31.3±4.1)mmHg、(136.2±7.9)mmHg、(128.5±6.6)mmHg、(127.1±3.6)mmHg,与术前相比,收缩压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患者移植肾主动脉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297.2±105.3)cm/s,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171±56.3)cm/s、(185.8±64.8)cm/s、(197.5±69.1)cm/s、(178.8±75.4)cm/s,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叶间PSV、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TRAS患者移植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血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与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文忠 黄燕 +7 位作者 钟粤明 苏尔育 罗静 陈猛 宋凯 田纪云 朱灏 李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6-9,18,共5页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与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123例,于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导管,按球囊导管预置血管位置分为两组,双侧髂...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与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123例,于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导管,按球囊导管预置血管位置分为两组,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60例(髂内组),双侧髂总动脉预置球囊导管63例(髂总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24 h失血总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介入操作透视时间及X射线照射剂量。结果123例剖宫产术前双侧髂总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透视时间和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髂总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24 h失血总量低于髂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总组动脉球囊导管的放置更容易,操作时间短,胎儿及母体所受射线照射剂量明显减少,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24 h失血总量低于髂内组,较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髂内动脉 髂总动脉 预置球囊导管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动脉阻断平面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忠 罗静 +6 位作者 钟粤明 黄燕 朱灏 苏尔育 宋凯 束亚蕾 董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不同水平的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控制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置管时所受射线曝露剂量及子宫切除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6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为髂总动脉组33例及腹主动脉组30例... 目的:对比研究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不同水平的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控制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置管时所受射线曝露剂量及子宫切除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6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为髂总动脉组33例及腹主动脉组30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导管于不同动脉阻断平面。髂总动脉组经双侧股动脉入路,预置球囊导管于双侧髂总动脉主干,腹主动脉组经单侧股动脉入,预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稍下平面)。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充盈球囊阻断相应动脉血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率。结果:63例剖宫产术前行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透视时间和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主动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低于髂总动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组仅需单侧入路放置球囊导管,操作时间短,胎儿及母体所受射线照射剂量明显减少,射线下暴露时间明显缩短。虽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术中失血量、24h失血总量低于髂总动脉组,较髂总动脉预置球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髂总动脉 腹主动脉 预置球囊导管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1例
6
作者 刘其雨 陈刚 +2 位作者 温小明 钟粤明 李晓延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26-326,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并肝昏迷”急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半月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自双下肢向会阴部至腹部发展,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大量腹水。在此基础上,肝脾肿大,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出现黄疸、低蛋白、贫... 患者,女,43岁,因“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并肝昏迷”急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半月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自双下肢向会阴部至腹部发展,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大量腹水。在此基础上,肝脾肿大,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出现黄疸、低蛋白、贫血等。彩超及MRI均发现,下腔静脉内径进行性缩小,直至0.8cm。但无胆管、肝动脉等并发症。后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肝上下腔静脉狭窄”,但离右心房位置较近,故在血管造影下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双下肢及会阴部水肿进行性减退,腹水进行性减少,肝功能亦得到恢复:经彩超证实下腔静脉狭窄得到缓解,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下腔静脉 球囊扩张术 移植物闭塞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蔡顺然 宋凯 +3 位作者 陈文忠 闫志国 苏尔育 朱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对近端正常血管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8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支架通畅情况、主...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对近端正常血管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8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支架通畅情况、主动脉修复情况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周、3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主动脉真腔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主动脉假腔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66.7%(12/18)。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无脑卒中、截瘫及死亡患者,Ⅰ型内漏患者1例。结论一体式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近端正常血管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AD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支架通畅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分支型覆膜支架 血管腔内治疗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升宁 钟粤明 +6 位作者 赵永恒 陈永林 陈文忠 李来邦 刘静 冉江华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肝移植术后3例门静脉血栓导致门静脉闭塞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结果 3例患者术前发现门静脉轻微附壁血栓,Yerdel分级均为1级,...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肝移植术后3例门静脉血栓导致门静脉闭塞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结果 3例患者术前发现门静脉轻微附壁血栓,Yerdel分级均为1级,移植术中未行血栓切除术,直接供/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8个月以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并闭塞,均采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自膨式支架植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8--3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移植物功能及患者生存情况均良好。结论 经皮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并发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并发症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并术后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文忠 钟粤明 +4 位作者 陈猛 李俊 张黎 罗国林 田纪云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并术后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1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4例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胎儿娩出后,胎盘分离前立即充盈球囊...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并术后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1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4例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胎儿娩出后,胎盘分离前立即充盈球囊阻断髂内动脉。术后返回介入科行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术,并撤出球囊导管。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剖宫产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24 h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104例剖宫产术前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均获得成功,置入球囊导管过程中实际透视时间平均(74.2±14.3)s,X射线照射剂量平均(23.6±3.8)m Gy。未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和髂内动脉动脉瘤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min:75.8±19.5 vs.136.8±27.6,t=10.382)、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ml:1148.0(1142.8)vs.3054.7(1644.7),Z=13.346]、24 h失血总量低于对照组[ml:1468.4(1236.4)vs.4653.2(1725.1),Z=7.532]、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d:6.9±1.6 vs.10.2±1.7,t=4.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死亡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除子宫的6例,均与胎盘植入广泛、胎盘穿透子宫肌层达浆膜层及胎盘无法剥离有关;对照组切除子宫的10例中7例与胎盘植入有关,3例与子宫收缩乏力有关。结论:剖宫产术前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术中暂时阻断髂内动脉,术后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导管 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