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5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健全高校党内关怀机制的经验和做法——以昆明理工大材料学院为例
1
作者 刘瑞瑜 曹建春 +2 位作者 李祖来 黄国雄 杜忠宁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对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以昆明理工大材料学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为例,提出进一步建立完善高校...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对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以昆明理工大材料学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为例,提出进一步建立完善高校党内关怀机制的思路:发扬党内民主,满足师生利益的需求;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满足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增加组织关怀和认同.满足尊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关怀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党员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理工大学珠宝专业“走出去”战略初探
2
作者 唐雪莲 杨淼 +1 位作者 叶未 祖恩东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4期175-175,177,共2页
在昆明理工大学柔性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下,分析了珠宝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珠宝专业"走出去"战略,在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将专业老师送到企业学习实战经验,将企业具有管理、销售经验的管理者、精英导购等请到课堂,为该专... 在昆明理工大学柔性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下,分析了珠宝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珠宝专业"走出去"战略,在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将专业老师送到企业学习实战经验,将企业具有管理、销售经验的管理者、精英导购等请到课堂,为该专业培养和社会、企业接轨的人才提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宝专业 “走出去”战略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专业导师制度”为主要载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模式探析——以昆理工大材料学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瑞瑜 李祖来 +2 位作者 黄国雄 杜忠宁 杨盛安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期78-80,共3页
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再转化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是工科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导师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中其角色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专业导师制度"为主要载体,通过引入微共享平台、翻转课堂、科研学术团队组建等方... 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再转化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是工科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导师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中其角色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专业导师制度"为主要载体,通过引入微共享平台、翻转课堂、科研学术团队组建等方式开展专业教育活动,丰富了专业导师制度的内涵,使专业导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导师 创新能力 新媒体 双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导师载体制度下的经济困难学生“三助”模式研究——以昆理工大材料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瑞瑜 李祖来 +2 位作者 杜忠宁 黄国雄 杨盛安 《文教资料》 2014年第21期120-121,共2页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实行专业导师制度的现状,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过程中,在理工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并且就业主要倾向于专业技术方向的情况下,作者认为...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实行专业导师制度的现状,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过程中,在理工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并且就业主要倾向于专业技术方向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点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出在专业导师载体制度下的经济困难学生"三助"模式,即助学、助能、助业,发展了专业导师制度的内涵,对专业氛围的形成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导师 经济困难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三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彬 王剑华 +2 位作者 祖恩东 谭红琳 杨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第33期83-85,共3页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广及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提出模块化及有针对性地加强选修课、强化实践环节等课程设置思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短视频App使用与依赖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昆明某高校为例
6
作者 马铭嘉 游昕 李明骏 《品牌研究》 2024年第1期0028-0030,共3页
“00 后”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短视频产品优势是构成大学生使用并产生依赖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如何规避短视频的风险危机,发挥其优越特性,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 短视频App 依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a共掺杂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7
作者 曾勇谋 刘莹 +4 位作者 胡梦晗 王铁彬 于捷 曹宇 周晓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 为了研究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界面性能,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i和Ga原子掺杂金刚石/铜界面结构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形成能越低掺杂的界面结构越稳定,所以Si原子掺杂间隙2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7.339 eV),Si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2.846 eV),Ga原子掺杂间隙1位置的金刚石(100)/铜(111)界面模型最稳定(-5.791 eV),Ga原子掺杂第一层Cu原子位置金刚石(111)/铜(111)界面最稳定(-0.895 eV).由于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和铜(111)界面形成能降低(Ef=-13.259 eV),费米能级处态密度有所增加(7.578 electrons/eV),电子转移形成键合,Si-Ga原子共掺杂金刚石(100)/铜(111)间隙位置的界面最稳定.因此Si-Ga原子共掺杂是提高金刚石/铜界面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界面性能 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 被引量:2
8
作者 庄颖 陈希亮 +3 位作者 李勇 陈庆华 潘兴华 徐永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12-2417,共6页
背景:研究符合天然椎间盘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生物学功能重建,已逐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 背景:研究符合天然椎间盘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组织工程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生物学功能重建,已逐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理想的解决方案。目的:设计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为原料,依次应用湿法纺丝、化学交联、冷冻干燥等技术构建一种全新的组织工程化纤维环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定性成分分析,同时对其理化性能、生物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径(425.8±47.3)μm,孔隙率为(73.4±5.6)%,吸水率为(718.6±24.3)%,具有与天然纤维环相似的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具有适宜的三维多孔结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吸水率和生物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羟基磷灰石 胶原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椎间盘 魔芋葡甘聚糖 纤维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2012-2021年数据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莹 王奇 +4 位作者 李贞阳 刘洪喜 王志浩 褚重明 戚满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6-214,共9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被认为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高校的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2012-2021年集中受理期间的NSFC项目类别、学部、申请人学位和年龄、累计获批数等进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被认为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高校的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2012-2021年集中受理期间的NSFC项目类别、学部、申请人学位和年龄、累计获批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系统阐述了各类NSFC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边际产出方法,研究了昆明理工大学NSFC项目的申请与资助规律,并基于统计分析和2022年NSFC资助情况的验证结果,探寻了NSFC项目管理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通过深入挖掘NSFC数据隐藏的信息和价值,对今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NSFC项目管理,促进NSFC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同时,也可为学校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人才引培、学科建设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昆明理工大学 多元线性回归 边际产出 NSFC管理策略
原文传递
有机相对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雷云 黄洁 +2 位作者 颜廷亭 李真 陈庆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5,共4页
以氨水为交联剂,冰乙酸为改性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生物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壳聚糖(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HAP)为基本原料,在碱性溶液环境下将三者机械混合得到凝胶,经熟化、除碱和冷冻干燥等工艺手段,制备得到魔芋葡甘聚... 以氨水为交联剂,冰乙酸为改性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生物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壳聚糖(CS)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HAP)为基本原料,在碱性溶液环境下将三者机械混合得到凝胶,经熟化、除碱和冷冻干燥等工艺手段,制备得到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KHC)复合多孔支架。通过抗压强度和气孔率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探讨KGM含量对复合支架材料结构与物化性能的影响,其后对实验较优组进行CS酸改性处理,并与未改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KGM含量为原比例(1KGM)时,支架材料有机相包裹无机相的能力最好,当KGM含量大于原比例(5/4KGM、3/2KGM)时,有机相包裹能力逐渐减弱;原比例组CS经酸改性后支架的包裹性能将进一步提升,酸改性组支架抗压强度最高,达到了1.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魔芋葡甘聚糖 机械混合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透明质酸钠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支架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庄颖 陈希亮 +3 位作者 李勇 陈庆华 潘兴华 徐永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4-27,31,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髓核支架材料,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为原料,应用真空冷冻干燥、化学交联等技术构建一种...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髓核支架材料,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为原料,应用真空冷冻干燥、化学交联等技术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髓核支架,同时对其理化性能及生物学、力学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支架材料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为三维不均匀多孔结构;噻唑蓝比色法(MTT)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细胞毒性;体外生物降解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12周时总降解率为87.6%;孔径为(572.5±51.8)μm,孔隙率为(82.1±7.5)%,吸水率为(1293.5±73.8)%;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组织工程髓核支架材料具有理想的三维结构和理化性能,符合理想支架材料的结构要求,为进一步行体内外生物学性能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锈红和废锂箔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12
作者 侯宏英 贾彦鹏 +2 位作者 于晓华 荣菊 兰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1-245,共5页
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大、市场垄断而导致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以铁锈红和废锂箔为原材料,采用磷酸铁工艺制备了LiFePO_(4)/C粉末,并测试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LiFePO_(4)/C粉末由粒径尺寸为110~400nm的颗粒组成,在1.0C循环350圈后... 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大、市场垄断而导致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以铁锈红和废锂箔为原材料,采用磷酸铁工艺制备了LiFePO_(4)/C粉末,并测试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LiFePO_(4)/C粉末由粒径尺寸为110~400nm的颗粒组成,在1.0C循环350圈后的可逆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29.7mAh/g和98.0%,与商业LiFePO_(4)正极材料性能相当。可见,该结果降低了LiFePO 4的制备成本,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铁锈红 废锂箔 循环经济 制备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的制备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再久 夏臣平 +1 位作者 刘明诏 金青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骨组织工程为受损骨、病变骨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如何获得易于骨修复、高强度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是当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的技术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支架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是影响骨组织工程结构及性能的主要因素。... 骨组织工程为受损骨、病变骨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如何获得易于骨修复、高强度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是当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的技术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支架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是影响骨组织工程结构及性能的主要因素。镁基合金因在生物相容性、降解行为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常见的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制备方法有熔体发泡法、渗流铸造法、固/气共晶定向凝固法和增材制造法等,然而现有制备方法在孔隙结构精细控制及造孔残留物对镁基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骨组织工程镁基支架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影响镁基支架孔隙结构和性能的因素,总结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镁基支架 制备方法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姜庆伟 林惠志 +3 位作者 丁云航 邵重阳 赵鲸 冯晶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63-78,共16页
本文回顾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提升机制及潜在应用前景。CNT和Gr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热导... 本文回顾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提升机制及潜在应用前景。CNT和Gr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热导率。首先回顾了铜基复合材料的传统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法和机械合金化法,随后介绍了新兴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电沉积法,这些技术通过直接生长或电化学沉积实现更好的界面结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粉末冶金和机械合金化的成本较低但可能引起增强相分布不均,而CVD法虽能制备高质量材料但成本较高且环境影响敏感。进一步分析了CNT和Gr在铜基体中的分散性及界面结合对性能的影响,强调了良好分散性和强界面结合的重要性。在力学性能方面,CNT和Gr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载荷转移、晶粒细化和Orowan强化等。此外,讨论了CNT和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耐腐蚀性、磨损性能及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尽管存在挑战,但这些复合材料在电力传输、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微观结构控制、制备工艺创新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开发,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导电性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修饰的纳米碳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易健宏 陈小丰 +2 位作者 俸俊芹 陶静梅 鲍瑞 《硬质合金》 2024年第6期425-437,共13页
纳米碳/铜复合材料已被视为下一代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铜基材料强有力竞争者,但因纳米碳与铜存在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弱等问题导致其强化效率较低。为了改善纳米碳-铜界面结合,研究者们提出了利用与铜、碳均有强润湿作用的WC修饰复... 纳米碳/铜复合材料已被视为下一代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铜基材料强有力竞争者,但因纳米碳与铜存在界面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弱等问题导致其强化效率较低。为了改善纳米碳-铜界面结合,研究者们提出了利用与铜、碳均有强润湿作用的WC修饰复合材料界面,并逐渐成为近年来该材料领域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针对WC修饰纳米碳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组织以及性能方面进展,分析了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和晶体学位向关系,讨论了WC在复合材料强韧化、导电导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高性能碳化钨修饰的纳米碳/铜复合材料研究重点应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异构组织构型设计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纳米碳 铜基复合材料 表面修饰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宝 梁祯 +3 位作者 张雁南 孟奇 董鹏 张英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0-391,407,共13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在电动汽车、3C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产销量的日益剧增,其退役后带来的金属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大力开发绿色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 随着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s)在电动汽车、3C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产销量的日益剧增,其退役后带来的金属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大力开发绿色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实现金属资源的周期性利用。回顾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的最新进展。概述了现有的回收工艺,详细介绍了预处理、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浸出和直接回收等回收工艺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综合讨论了各工艺的回收效率、安全性和经济价值。最后,展望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利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直接化、高值化、规模化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预处理工艺 回收工艺 直接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超高温热障涂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迎雪 余威 +7 位作者 周云轩 干梦迪 魏燕 张健康 陈永泰 叶波 种晓宇 冯晶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8-112,共15页
材料基因工程作为材料领域的变革性前沿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材料从设计到应用的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一种全新的材料研发模式。主要介绍了运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超高温热障涂层体系进行的前期研究,包括超高温稀土钽酸... 材料基因工程作为材料领域的变革性前沿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材料从设计到应用的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一种全新的材料研发模式。主要介绍了运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对超高温热障涂层体系进行的前期研究,包括超高温稀土钽酸盐陶瓷隔热层和Pt-Ir基高温合金黏结层的研发,同时对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在超高温热障涂层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工程 稀土钽酸盐 Pt–Ir基高温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建 李海瑶 +2 位作者 梁晨 黄惠 高超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37,共18页
首先综述了富锂锰基材料的结构和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描述了电化学活性材料、非电化学活性材料和导电聚合物等不同种类包覆物质及单层包覆、双层复合包覆和原位包覆等包覆方法... 首先综述了富锂锰基材料的结构和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包覆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描述了电化学活性材料、非电化学活性材料和导电聚合物等不同种类包覆物质及单层包覆、双层复合包覆和原位包覆等包覆方法在该材料改性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从材料结构、失效机制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各种包覆改性方法及包覆物质改善富锂锰基材料循环性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对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 (LMNC)材料及改性方法等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包覆改性 原位包覆 电化学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勤红 杨黎华 +2 位作者 王浩 王维之 朱艳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1,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感。为了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聚合物在法医学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合材料 法医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方式对CNTs/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游远琪 李才巨 +3 位作者 杨超 邢辕 彭言之 易健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7,345,共8页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 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方式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和铝的复合粉体,再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热挤压的工艺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CNTs/Al)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干法球磨,湿法球磨可以更好地分散碳纳米管,且显著减少对其结构的破坏;乙醇球磨介质具有冷却作用,在减少粉体冷焊的同时有助于细化Al基体晶粒,从而使复合材料获得出色的力学性能。乙醇湿法球磨6 h后烧结并热挤压的2%CNTs/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达到2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球磨工艺 湿法球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