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工程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姝杰 杨周昊 +4 位作者 Charles Brennan 曹建新 程桂广 陈海燕 覃宇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80-282,共3页
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将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功能因子研究与利用团队为例,阐述了传统单一导师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 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将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功能因子研究与利用团队为例,阐述了传统单一导师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实践方案,以期为食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导师团队 培养模式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综合性实验探索与实践——以“重金属在土壤基质-食用菌体-人体中的迁移及利用”为例
2
作者 孙丽平 樊雪静 +1 位作者 庄永亮 曹建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5,239,共5页
以“重金属在土壤基质—食用菌体—人体中的迁移及利用”科研素材为例,采集云南省不同地区食用菌及其根际土壤为代表性样本,基于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探究菌体、根际土壤及人体系统中镉的迁移规律,建立具有设计性和研究性的... 以“重金属在土壤基质—食用菌体—人体中的迁移及利用”科研素材为例,采集云南省不同地区食用菌及其根际土壤为代表性样本,基于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探究菌体、根际土壤及人体系统中镉的迁移规律,建立具有设计性和研究性的综合实验。采用“预习准备—实验过程—分析总结—拓展思考”的教学方式,开展“基础—进阶—高阶”渐进式教学过程,层层递进难度系数,形成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环境和食品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重金属 思政教育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机制研究进展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树磊 杜香 +3 位作者 张小希 刘璐 易俊洁 王艳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5-355,共11页
乳酸菌不仅有助于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提高营养价值,还有助于预防由于氧化反应而引发的多种疾病。这些有益功能的发挥与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密不可分。本文详细阐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机制,包括调节抗氧化酶类、调控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 乳酸菌不仅有助于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提高营养价值,还有助于预防由于氧化反应而引发的多种疾病。这些有益功能的发挥与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密不可分。本文详细阐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机制,包括调节抗氧化酶类、调控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系统、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及金属离子螯合作用;总结了乳酸菌的抗氧化特性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果蔬制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概述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外和体内评估方法,旨在为乳酸菌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作用机制 食品加工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乳液的形成机制、制备方法及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源 孙玉金 +3 位作者 孙家焕 丁阳月 樊雪静 顾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拥有较小粒径的动力学稳定体系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中,包括作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用于开发低脂食品以及提升食品的质地和口感。该文结合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对纳米乳液的组成和形成机制进行... 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拥有较小粒径的动力学稳定体系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中,包括作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用于开发低脂食品以及提升食品的质地和口感。该文结合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对纳米乳液的组成和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介绍制备纳米乳液的高能和低能两种方法,阐述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期为纳米乳液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稳定性 形成机制 制备方法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在食品专业类实验教学的发展建设
5
作者 付文强 宋彦霖 +6 位作者 普俊美 崔家宝 曹建新 赵天瑞 程桂广 刘亚平 肖珊珊 《食品界》 2024年第9期51-53,共3页
食品专业类学科教育旨在全面培养新型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行业竞争力,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与习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迭代,针对传... 食品专业类学科教育旨在全面培养新型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行业竞争力,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与习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迭代,针对传统的食品专业类的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基础实验设备成本较高,体积较大,很多高校不具备完善配套的实验设施,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施 立德树人 设备成本 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教学 学生的综合素质 行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米粉和羊肚菌粉添加对面团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覃宇悦 余虹达 +3 位作者 陈柯君 程桂广 张基亮 SOTEYOME Thanapop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面包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的需求,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紫米粉(0、3%、6%、9%和12%)和羊肚菌粉(0和3%)替代小麦面粉用于制作面包,测定了面团流变学特性、膳食纤维含量、面包焙烤特性、淀粉体外消化能力以及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 为了满足人们对面包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的需求,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紫米粉(0、3%、6%、9%和12%)和羊肚菌粉(0和3%)替代小麦面粉用于制作面包,测定了面团流变学特性、膳食纤维含量、面包焙烤特性、淀粉体外消化能力以及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紫米粉和羊肚菌粉的添加改善了面团的流变特性,面团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随之上升,tanδ值缓慢下降。紫米粉和羊肚菌粉的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面包膳食纤维含量,却使比容、弹性和凝聚力下降,硬度和咀嚼性显著(P<0.05)增大。当3%羊肚菌粉替代量不变,紫米粉从0增加到12%,面包皮和面包芯的L*值逐渐下降,ΔE逐渐增加,颜色偏暗。此外,添加紫米粉和羊肚菌粉可以有效降低面包的淀粉水解率。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紫米羊肚菌面包的风味物质主要为醇类、芳香类、脂肪烃类和酯类,面包风味丰富。因此,使用适量紫米粉和羊肚菌粉替代小麦粉,有效提高了面包品质和特性,为功能型面包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粉 羊肚菌粉 面团 流变学特性 面包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苹果果胶自组装涂膜对鲜核桃仁的保鲜效果
7
作者 李雯雯 姚登杰 +5 位作者 张文文 曾春银 宁德鲁 庄永亮 李梦娜 李莉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4,共9页
以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和苹果果胶为原料,通过浇铸的方式分别制备混合薄膜和自组装薄膜。之后采用浸渍的方式针对鲜核桃仁展开3种不同的处理,即混合涂膜处理(混合涂膜组)、自组装涂膜处理(自组装涂膜组)以及无菌水浸渍处理(对照组),并... 以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和苹果果胶为原料,通过浇铸的方式分别制备混合薄膜和自组装薄膜。之后采用浸渍的方式针对鲜核桃仁展开3种不同的处理,即混合涂膜处理(混合涂膜组)、自组装涂膜处理(自组装涂膜组)以及无菌水浸渍处理(对照组),并将其置于4℃贮藏40 d,以评价混合涂膜和自组装涂膜对鲜核桃仁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薄膜有颗粒生成,表面分布相对不均匀;而自组装膜比混合膜分布更均匀,表面相对光滑。贮藏40 d后,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L*值、硬度和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菌落总数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自组装涂膜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混合涂膜,具体表现为贮藏期间自组装涂膜组鲜核桃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此外,自组装涂膜在保护鲜核桃风味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贮藏40 d后,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含有最多的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带酸味和刺激性气味的醋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研究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苹果果胶自组装涂膜在保持冷藏鲜核桃仁的品质方面具有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应用于鲜核桃仁贮藏保鲜的多层自组装涂膜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涂膜保鲜 核桃仁 抑菌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对咖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8
作者 缪兴瑜 王清华 +6 位作者 柴春蓉 樊馨 任达兵 李斯屿 董文江 胡永丹 易伦朝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酵母菌和乳酸菌对咖啡风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评判酿酒酵母(S.c)、植物乳杆菌(L.p)以及混菌(S.c+L.p)强化发酵对咖啡香气的影响,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CK)对照组,将去皮咖啡豆在28℃下发酵72 h后,采用理化特性、感官审评、顶空固相... 酵母菌和乳酸菌对咖啡风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评判酿酒酵母(S.c)、植物乳杆菌(L.p)以及混菌(S.c+L.p)强化发酵对咖啡香气的影响,本研究以不接菌为空白(CK)对照组,将去皮咖啡豆在28℃下发酵72 h后,采用理化特性、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及香气活度值(OAV)对CK组、S.c组、L.p组和S.c+L.p组样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组咖啡烘焙豆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CK组68种、L.p组66种、S.c组79种和S.c+L.p组76种,含量分别为476.45、965.58、723.15和552.74μg/kg。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在L.p组中含量最高达到400.19μg/kg,该类化合物主要赋予咖啡坚果香及烘焙香。OAV分析表明,OAV值不小于1的物质在L.p组样品中有16种,其中以2-乙基-3-甲基吡嗪、3-甲基丁醛、二甲基三硫醚、芳樟醇、2,6-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的OAV值较高,这些化合物对咖啡香气体系的贡献作用较大。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发酵组能够赋予咖啡特殊的风味特征,其中S.c组果香突出;L.p组的坚果香和烘烤香较为突出,而S.c+L.p组花香和烘焙香较为突出,且各种香气较为均衡。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更适合作为发酵咖啡的产香型发酵剂,且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对于咖啡的风味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发酵 酿酒酵母 植物乳杆菌 挥发性风味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个主栽品种核桃多肽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谢晋祥 耿树香 +2 位作者 宁德鲁 庄永亮 王玺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94,共7页
为提高云南核桃饼粕附加值,选取云南3个主栽品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3个品种的脱脂核桃粕粉进行水解制备核桃多肽,对核桃多肽进行模拟胃肠消化,研究核桃多肽及其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 为提高云南核桃饼粕附加值,选取云南3个主栽品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3个品种的脱脂核桃粕粉进行水解制备核桃多肽,对核桃多肽进行模拟胃肠消化,研究核桃多肽及其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核桃多肽的基本成分、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核桃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水解制备的,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3个不同品种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差异,其中漾泡、三台和细香核桃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1.34%、71.26%和71.82%,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2.41%、81.23%和82.86%;在经过模拟胃肠消化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核桃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有所上升,且其中分子质量小于1000Da的小分子多肽组分含量增高;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漾泡、三台和细香核桃多肽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50%,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2.58、122.84mg/g和139.19 mg/g,且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综上,云南3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均适用于碱性蛋白酶水解核桃蛋白进行抗氧化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主栽品种 核桃饼粕 核桃多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青工艺对云南大叶种红茶滋味和香气的影响
10
作者 王文富 易伦朝 +1 位作者 胡永丹 王绍梅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茶叶感官评审分析做青工艺对红茶滋味和香气品质的影响。感官评审结果表明,加入做青工艺茶汤红亮度得分提高了8.60分,香气得分提高了7.00分,增强了红茶的甜香和花果香...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茶叶感官评审分析做青工艺对红茶滋味和香气品质的影响。感官评审结果表明,加入做青工艺茶汤红亮度得分提高了8.60分,香气得分提高了7.00分,增强了红茶的甜香和花果香气,降低了红茶茶汤的苦涩味,滋味得分提高了3.80分。做青红茶鲜味和苦涩味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降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没食子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等7个成分是对滋味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化合物。做青红茶中醛类香气成分含量提高1160.42μg/kg、酮类提高613.88μg/kg,烯烃类提高3365.45μg/kg,醇类香气成分含量下降1152.69μg/kg,果香和甜香强度显著提升,其中产生了贡献甜香的苯乙醇和2-苯基乙醛,贡献花香的3,5-辛二烯-2-酮和2,4-己二烯醛等香气成分。研究结果可对红茶加工工艺的优化和风味品质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做青工艺 滋味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烟叶香味提取物感官品质关联分析
11
作者 罗俊华 李鑫 +5 位作者 邓倩霞 李德伦 汪雪娇 林叶春 孙振春 曹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目的】研究遵义不同成熟度烟叶致香内含物对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提前8 d采烤(T_(1))、正常采烤(T_(2))和推迟8 d采烤(T_(3))的烟叶为材料,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对烟叶内源化学组分进行分段萃取,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 【目的】研究遵义不同成熟度烟叶致香内含物对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提前8 d采烤(T_(1))、正常采烤(T_(2))和推迟8 d采烤(T_(3))的烟叶为材料,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对烟叶内源化学组分进行分段萃取,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不同成熟度烟叶不同极性萃取段香味组分;将不同成熟度烟叶萃取组分添加到烟支中进行感官评吸,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GC-MS结果与感官评吸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萃取物种类增加,挥发性成分总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_(1)、T_(2)和T_(3)处理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0、124和149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651.059、772.502和651.254μg/g。PLSR结果表明:茄酮、巨豆三烯酮、亚油酸、二氢猕猴桃内酯、新植二烯、大茴香醛与烟叶中的香气量、香气质、吃味呈显著正相关,2,3'-联吡啶、吲哚、儿茶酚与烟叶中的香气量、香气质、吃味呈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亚麻酸和正十五酸与杂气、刺激性呈显著正相关,癸酸与杂气、刺激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为烟叶适时采收及烟用香精香料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挥发性成分 感官质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水凝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2
作者 杜炎霖 田琦 +2 位作者 易俊洁 胡小松 江永利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因绿色安全、高效杀菌、低成本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贮藏稳定性差、无法持续作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明胶(gelatin,GEL)、罗望子多糖(tamarind po... 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因绿色安全、高效杀菌、低成本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贮藏稳定性差、无法持续作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明胶(gelatin,GEL)、罗望子多糖(tamarind polysaccharide gum,TSP)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制备水凝胶负载SAEW,实现其持续杀菌保鲜的目的;同时分析水凝胶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理化特性和保鲜效果,探究水凝胶负载SAEW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当SAEW吸收时间为1.5 h、释放时间为20 min、循环使用5次时,GEL水凝胶的SAEW负载能力最强(有效氯质量浓度(26.67±2.89)mg/L),且GEL水凝胶连续释放8次仍能保留一定的SAEW;TSP和XG的添加提高了GEL水凝胶的孔隙率、结构稳定性、保水性能和质构特性,从而增强了其SAEW负载能力和保鲜能力;SAEW复合水凝胶体系能发挥持续杀菌保鲜的作用但存在易析水的问题,气凝胶能解决该问题但会影响SAEW负载能力。总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延长SAEW杀菌时效性的新思路,制备了一种绿色安全的复合水凝胶体系并成功实现SAEW的负载,有利于SAEW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负载体系 微酸性电解水 明胶 持续杀菌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熟茶滋味、年份预测及产地鉴别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13
作者 顾颖 张琦 庄永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5期169-172,共4页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设计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熟茶滋味、年份预测及产地鉴别的综合实验。实验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和多维度培养,涉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感官评价等传统分析方法,并重点引入...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设计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熟茶滋味、年份预测及产地鉴别的综合实验。实验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和多维度培养,涉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感官评价等传统分析方法,并重点引入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模型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同时学生可利用光谱预处理和变量筛选方法进一步优化提升模型性能。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操作锻炼、模型建立优化、数据处理汇报等环节的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食品欺诈 普洱熟茶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的抗氧化效果评价及其在爽肤水中的应用
14
作者 彭浩康 何颖妤 +4 位作者 付敏倩 矣霞 王河月 王茂缘 张基亮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该文以香格里拉地区手工牦牛酸奶为原料筛选乳酸菌,经超声破碎提取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再通过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评价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和上清液的抗氧化作用。根据不同清除效果进行了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组合... 该文以香格里拉地区手工牦牛酸奶为原料筛选乳酸菌,经超声破碎提取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再通过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评价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和上清液的抗氧化作用。根据不同清除效果进行了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组合,筛选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良好清除效果的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作为原料开发爽肤水。测定爽肤水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用以评价爽肤水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牦牛酸奶中筛选得到24株菌,经16S rDNA鉴定,23株为副干酪乳酪杆菌,1株为肠膜明串珠菌;随机选取3株菌经超声破碎30 min获得的发酵溶胞产物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菌株TB7-3和菌株TB15-5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分别为52.00%和51.30%;菌株TB5-2-1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81.06%,对这三株菌的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进行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最终选择菌株TB7-3和菌株TB5-2-1的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以1∶3(v/v)的比例组合作为开发爽肤水的原料。通过测定组合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含量为1%~5%爽肤水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确定爽肤水中组合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混合物最佳含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乳酸菌 溶胞产物 抗氧化 爽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解析牛乳清蛋白代谢途径和生物功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傅汐 陈金叶 +1 位作者 顾颖 赵琼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乳清蛋白作为乳中的优质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乳清蛋白会因不同环境下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蛋白翻译后修饰导致表达量和结构的差异,使得其种类繁多而又复杂,给深入了解乳清蛋白增加了难度。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 乳清蛋白作为乳中的优质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乳清蛋白会因不同环境下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蛋白翻译后修饰导致表达量和结构的差异,使得其种类繁多而又复杂,给深入了解乳清蛋白增加了难度。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清蛋白的组成和功能活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牛乳清蛋白研究中的应用,解析不同牛种、泌乳期、饲养条件和处理方式下乳清蛋白的种类、分子结构、代谢途径及生物功能之间的异同,以期为牛乳清蛋白的深入研究及个性化乳制品的研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牛乳清蛋白 分子结构 代谢途径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胃肠消化吸收评估食品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有效性”大型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16
作者 庄永亮 樊雪静 孙丽平 《科教文汇》 2023年第9期95-99,共5页
文章设计了“模拟胃肠消化吸收评估食品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有效性”大型综合性实验,覆盖了多门食品学科主干课程。选题内容结合了实际情况,学生参与感强,注重课程思政教育,涉及了文献查阅、动手实操、数据分析、实验报告撰写以及科研兴... 文章设计了“模拟胃肠消化吸收评估食品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有效性”大型综合性实验,覆盖了多门食品学科主干课程。选题内容结合了实际情况,学生参与感强,注重课程思政教育,涉及了文献查阅、动手实操、数据分析、实验报告撰写以及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践结果表明,该大型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良好,拓展思考性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生物有效性 实验设计 拓展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钰薇 张诗瑶 +2 位作者 刘志佳 胡小松 易俊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80-287,共8页
发酵食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全世界有广泛分布,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乳酸菌为最常用的食品发酵微生物,可以延长食品保藏期,赋予发酵食品独特风味,改善食品品质。除此之外,一些乳酸菌还可以定殖于人类消化系统不同部位,通过产生功... 发酵食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全世界有广泛分布,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乳酸菌为最常用的食品发酵微生物,可以延长食品保藏期,赋予发酵食品独特风味,改善食品品质。除此之外,一些乳酸菌还可以定殖于人类消化系统不同部位,通过产生功能活性因子,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脑肠轴,为宿主带来健康功效。乳酸菌作为功能成分的应用在全球范围激增,发酵食品作为乳酸菌的理想载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介绍了乳酸菌的分类、应用条件及功能评价方法,并阐述了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健康功效和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发酵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食品 健康功效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的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源苓 吴齐粤 +2 位作者 李永辉 王坤 顾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966-4973,共8页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快速、灵敏、特异性的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结合了亲和受体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换能器的高检测灵敏度、短响应时间以及易于小型化等优势,在食品安全分析中有良好的应...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快速、灵敏、特异性的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结合了亲和受体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换能器的高检测灵敏度、短响应时间以及易于小型化等优势,在食品安全分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二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二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独特的电学、物理、化学特性,为电化学信号放大和传感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综述了基于二维材料的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常见的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维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及基于二维材料的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分析 电化学传感器 二维材料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 亲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的“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的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林燕 曹建新 +2 位作者 易俊洁 覃宇悦 王艳菲 《科教文汇》 2022年第14期71-73,共3页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支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组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践,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借助雨课堂、慕课、SPOC课程...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支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组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践,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借助雨课堂、慕课、SPOC课程等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和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开放性、过程性、激励性,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最终提升“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这门传统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访谈:《食品工业科技》优秀青年编委易俊洁教授
20
作者 易俊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3-I0003,共1页
Q1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易教授:我和我的团队现在主要围绕云南特色果蔬资源,开展新技术理论研究与产业化相关工作,如非热加工果蔬汁、特色发酵蔬菜等,涉及装备创制、工艺设计、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等全链“卡脖... Q1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易教授:我和我的团队现在主要围绕云南特色果蔬资源,开展新技术理论研究与产业化相关工作,如非热加工果蔬汁、特色发酵蔬菜等,涉及装备创制、工艺设计、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等全链“卡脖子”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加工 发酵蔬菜 果蔬汁 品质控制 产品开发 云南特色 技术理论研究 人物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