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响的新秩序——对米哈伊频谱音乐的导读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昶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文章介绍了频谱音乐创始者之一——特里斯坦·米哈伊在频谱音乐创作中几种常用的算法技术:环形调制与频率调制、插值算法和音乐目标,通过这几种算法技术的介绍,解释了频谱音乐音响的一种新秩序的建立。
关键词 特里斯坦·米哈伊 音乐目标 环形调制 频率调制 谐音频谱与非谐音频谱 滤波技术 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中的电子“构件”——谈电子音乐手法在米哈伊作品中的应用及转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2-95,共1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频谱乐派创世人之一特里斯坦·米哈伊(Tristan Murail)作品中电子音乐手法使用的现象。这其中包括了谐音频谱与非谐音频谱的运用及"改造";对"混响"、"回声"效果的模拟;常规电子音...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频谱乐派创世人之一特里斯坦·米哈伊(Tristan Murail)作品中电子音乐手法使用的现象。这其中包括了谐音频谱与非谐音频谱的运用及"改造";对"混响"、"回声"效果的模拟;常规电子音乐技术的运用。通过对这些电子音乐手法的分析得出了对米哈伊在作品中有关声音"失真"的一种新的创作思想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音乐 特里斯坦·米哈伊 谐音频谱 非谐音频谱 滤波技术 混响效果 回声效果 马特诺电子琴/“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鸣曲式结构在当今电影配乐中的应用与拓展——电影《爱乐之城》的音乐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天石 《歌海》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奏鸣曲式结构通常被用在大型的、富有哲理性思辨的音乐体裁创作之中,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并不广泛。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的原创音乐巧妙地应用了这一传统的曲式结构,并在实际创作中对奏鸣曲式结构进行了拓展与突破。电影配乐的... 奏鸣曲式结构通常被用在大型的、富有哲理性思辨的音乐体裁创作之中,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并不广泛。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的原创音乐巧妙地应用了这一传统的曲式结构,并在实际创作中对奏鸣曲式结构进行了拓展与突破。电影配乐的结构与电影戏剧情节发展、人物角色转换等方面完美结合,彰显了作曲家驾驭戏剧性音乐创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斯汀·赫尔维茨 爱乐之城 奏鸣曲式 电影配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音乐创作与表演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泽慧 《民族音乐》 202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性教学改革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跨界融合——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创作与表演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是202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也是是一...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性教学改革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跨界融合——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创作与表演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是202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也是是一项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为特色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 跨界融合 协同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电子音乐 教学改革与探索 创作与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复调音乐研究生课程的建设
5
作者 谢泽慧 《当代音乐》 2021年第8期173-176,共4页
本文对20世纪复调音乐研究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总体介绍,并从国内同类课程发展现状与主要历史沿革、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具体实施计划、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这种一体化教学... 本文对20世纪复调音乐研究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总体介绍,并从国内同类课程发展现状与主要历史沿革、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具体实施计划、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特点,以及在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复调音乐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的电子声学音乐创作表现力拓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波场合成(Wave Field Synthesis )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声学声场重建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扬声器阵列产生二次声源来对所需声场进行精确构建,为电子声学音乐的创作及表现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下的电子声学音... 波场合成(Wave Field Synthesis )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声学声场重建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扬声器阵列产生二次声源来对所需声场进行精确构建,为电子声学音乐的创作及表现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下的电子声学音乐创作,从空间表现、融合性表达、演出形式、音乐材料等维度来探析该技术理论对于电子声学音乐创作表现方面的拓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合成 电子声学音乐 声场重建 空间表现 表现力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锋镝不废我弦歌——抗战初期的国立音专与中国近代音乐转型
7
作者 李泽熙 《当代音乐》 2020年第7期74-76,共3页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创作乐曲,举行音乐会,募集款项捐助军队,以音乐作为武器,鼓舞国人同仇敌忾。一些作品因此在中国军民中广为传唱,振奋抗日精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大...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创作乐曲,举行音乐会,募集款项捐助军队,以音乐作为武器,鼓舞国人同仇敌忾。一些作品因此在中国军民中广为传唱,振奋抗日精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突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中国音乐人在抗战炮火中积极创作,不断探索,大大发展了借鉴西方音乐理论与技术,改造传统国乐,创造新国乐的诉求。中国近代音乐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民族精神 近代音乐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音乐技术对于当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与设想
8
作者 殷苗苗 《艺术评鉴》 2018年第7期130-13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于音乐教育中的两大基本教学门类——视唱练耳及器乐合奏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将数码音乐技术融入到这两种教学中,使用数码音乐中的常用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数码化智慧化的改革思路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提出改革设... 本文通过对于音乐教育中的两大基本教学门类——视唱练耳及器乐合奏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将数码音乐技术融入到这两种教学中,使用数码音乐中的常用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数码化智慧化的改革思路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提出改革设想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合奏 数码音乐技术 软件应用 第二代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程宝两部中国风格钢琴组曲的现代对位技法研究
9
作者 谢泽慧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1,共10页
广东作曲家蓝程宝注重将现代对位技法融入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新思维。他的两部中国风格钢琴组曲《十二生肖》与《少儿钢琴曲集》现代对位技法特色鲜明,既能保证五声性旋律表现形式与音响的民族化效果,又能适度地... 广东作曲家蓝程宝注重将现代对位技法融入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新思维。他的两部中国风格钢琴组曲《十二生肖》与《少儿钢琴曲集》现代对位技法特色鲜明,既能保证五声性旋律表现形式与音响的民族化效果,又能适度地表现音乐内涵,使作品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征。作曲家建立在五声性、多调性、全音阶思维基础上的现代对位技法对于拓展中国民族调式音阶材料和强化多调式对位技法的运用,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程宝 中国风格钢琴曲 多调式 多调性 全音阶 对位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迹--2015星海·伯克利音乐周”综述
10
作者 陶陌 许珩哲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29,共2页
2015年10月12—16日,“乐迹——2015星海·伯克利音乐周”(Berkleeonthe Road—China: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关键词 星海音乐学院 伯克 综述
原文传递
浪漫的倒影——贝尔格《露露之歌》的结构与音高组织逻辑研究
11
作者 刘天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于1933年创作的《露露之歌》(Lied der Lulu)源自其同名歌剧《露露》(Lulu),主要运用了歌剧中的基本序列和露露序列作为音高组织。文章通过对其结构及音高组织逻辑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作曲家将理性的作曲...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于1933年创作的《露露之歌》(Lied der Lulu)源自其同名歌剧《露露》(Lulu),主要运用了歌剧中的基本序列和露露序列作为音高组织。文章通过对其结构及音高组织逻辑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作曲家将理性的作曲技术层面与感性的音乐情感表达相结合、在艺术层面上得到平衡与升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格 露露之歌 倒影结构 感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回旋曲式的结构映射——贝尔格《露露组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
12
作者 刘天石 《当代音乐》 2018年第8期26-29,共4页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于1934年创作完成的《露露组曲》是其同名歌剧的纯音乐版本,也是作曲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组曲。作曲家对传统曲式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在组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中嵌入了双回...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于1934年创作完成的《露露组曲》是其同名歌剧的纯音乐版本,也是作曲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组曲。作曲家对传统曲式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在组曲第一乐章的创作中嵌入了双回旋曲式的结构布局。文章将对这种结构进行详细阐释并探讨其在作品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旋曲式 贝尔格 露露组曲 结构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腻入微、含而不露——贝尔格《露露组曲》的配器特色研究
13
作者 刘天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于1934年创作完成的《露露组曲》是其同名歌剧的纯音乐版本,也是作曲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组曲。组曲分为五个乐章,只有第三乐章《露露之歌》保留了声乐体裁,其余四个乐章...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于1934年创作完成的《露露组曲》是其同名歌剧的纯音乐版本,也是作曲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管弦乐组曲。组曲分为五个乐章,只有第三乐章《露露之歌》保留了声乐体裁,其余四个乐章均以纯器乐形式演绎。由于作曲家身体状况的缘故,病逝前未能完成歌剧《露露》的全部配器,而这部作为歌剧先期推广的《露露组曲》确是作曲家的真迹,因此对《露露组曲》的配器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本文将对《露露组曲》的配器特色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钢琴、颤音琴及萨克斯的应用及乐队整体音响清晰度的构成方式作详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格 露露组曲 配器特色 清晰度构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守正创新的典范--评《陆仲任作品手稿选集》
14
作者 谢泽慧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7期57-60,共4页
陆仲任(1911-2011年)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首任校长、广州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前身)原副院长(主管教学)。作为我国电影音乐领域的开拓者,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动... 陆仲任(1911-2011年)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首任校长、广州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前身)原副院长(主管教学)。作为我国电影音乐领域的开拓者,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动画电影音乐一《铁扇公主》,实现了中国无声动画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历史性的跨越,开启了中国有声动画电影与音乐创作相结合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音乐学院 音乐理论家 有声电影 《铁扇公主》 音乐教育家 动画电影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乐舞及礼仪中的歌唱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丽君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95-95,共1页
"所谓‘乐舞’,‘简称‘乐’,是指成熟于周代的用于宗庙祭祀及教育、娱乐活动的一种大型文艺演出,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主题和思想内涵。"~①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本文旨在简述先秦时期部分乐舞与礼... "所谓‘乐舞’,‘简称‘乐’,是指成熟于周代的用于宗庙祭祀及教育、娱乐活动的一种大型文艺演出,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主题和思想内涵。"~①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本文旨在简述先秦时期部分乐舞与礼仪中的歌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 礼仪 歌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舒亚管弦乐作品中的电子声学理念——以《夕阳、水晶》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键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104,共12页
文章以作曲家许舒亚教授的管弦乐作品《夕阳、水晶》为例,通过剖析电子声学音乐与传统声学音乐之关联,从声音空间布局、音乐音响化思维、配器中的音频技术理念以及电子化音乐展开手法等电子声学音乐语境中特有的视角对乐曲进行分析,论... 文章以作曲家许舒亚教授的管弦乐作品《夕阳、水晶》为例,通过剖析电子声学音乐与传统声学音乐之关联,从声音空间布局、音乐音响化思维、配器中的音频技术理念以及电子化音乐展开手法等电子声学音乐语境中特有的视角对乐曲进行分析,论述许舒亚管弦乐作品中的电子声学理念与创作技巧,旨在为基于电子声学理念的传统音乐作品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舒亚 《夕阳、水晶》 电子声学 声音空间布局 音响化思维 音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17
作者 王璁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76-92,共17页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用简洁的乐器配置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的故事,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赋予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整部作品利用不同音色组合产生的变化作为发展动力,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生涯中并不多见的手法。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用简洁的乐器配置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的故事,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赋予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整部作品利用不同音色组合产生的变化作为发展动力,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生涯中并不多见的手法。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独特的音色组合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试图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去探讨作曲家对音色组合的运用和布局在作单一旋律发展作品中的重要性,即创作思维在作品中理性化布局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拉文斯基 《士兵的故事》 音色组合 创作思维 理性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无邪
18
作者 曹翘楚 刘天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5,共7页
关键词 思无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周代的歌唱艺术
19
作者 刘丽君 《黄河之声》 2017年第7期117-117,共1页
我国历史上的周朝在歌唱艺术方面有其发展,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歌唱家;在歌曲的创作与整理方面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与南方民歌《楚辞》;其声乐理论、歌唱技巧与择生要求均史出有典。
关键词 周朝 歌唱 声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对电子管风琴演奏与编配的几点体会
20
作者 韩雪 《黄河之声》 2016年第21期95-96,共2页
电子管风琴的键盘十分敏感,有触前感应,触后感应和水平触键感应等多种参数设置。在演奏过程中,由于乐队的庞大编制、乐器的多样化,与音乐的多变性,在触键方法上产生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要在掌握各种乐器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及实际音效... 电子管风琴的键盘十分敏感,有触前感应,触后感应和水平触键感应等多种参数设置。在演奏过程中,由于乐队的庞大编制、乐器的多样化,与音乐的多变性,在触键方法上产生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要在掌握各种乐器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及实际音效的前提下,在演奏不同音色时,将实际乐器的音效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笔者试图从电子管风琴演奏与编配的角度谈谈亲身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管风琴 作品演奏 编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