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系统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柴帅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精心细致护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仔细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护理及有效的健康...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精心细致护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仔细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护理及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冲击致高血糖者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血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霞 张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每日2次注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糖化... 目的探讨每日2次注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组治疗后血糖、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2次注射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明显地降低血糖,且餐前即刻注射,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志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及7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些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我们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早... 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及7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些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我们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并对其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并采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病程、LDL-C的水平、FPG的水平、Hb A1c的水平、ACR值及其GFR值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HDL-C的水平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的病程、Hb A1c的水平、LDL-C的水平、GFR值和ACR值。临床上应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上述的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的检测,以降低其罹患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变丽 任军梅 +1 位作者 张丽丽 邱服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48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例),IGT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组(4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48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例),IGT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组(4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血压病组、IGT组及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均予维生素D3800U,1次/d,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伴IGT组和IGT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9,P=0.000),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28,5.266,P=0.000、0.004);高血压病伴IGT组25(OH)D3水平低于高血压病组,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血压(r=-0.308,P<0.01),餐后2h血糖(2hPG)呈负相关(r=-0.47,P<0.01),hs-CRP和TNF-α与血压呈正相关(r=0.665,0.809,均P<0.01),与2hPG呈正相关(r=0.966,0.735,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25(OH)D3水平均上升,hs-CRP、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炎性反应较高血压病者严重,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可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糖耐量减低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25羟维生素D3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闫宇梅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7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CysC与Hcy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每组80例,同时选取健康受试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CysC与Hcy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每组80例,同时选取健康受试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清CysC及Hcy水平。结果 (1)DR组和NDR组SBP、DBP、FBG、2hBG、TG、TC、LDL-C、BUN、SCr、HbA1C、CysC和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和NDR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SBP、TG、SCr、CysC和Hcy水平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ysC与病程、TG、SCr、Hcy呈正相关(r=0.428、0.490、0.479、0.215,P<0.05),与BMI、SBP、LDL-C、FBG无明显相关性。(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SBP、CysC和Hcy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CysC及Hcy水平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CysC联合Hcy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糖药物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丽丽 闫宇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降糖药物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晋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D、E 5组。A 组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B、C、D、E则在二甲... 目的:比较不同降糖药物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晋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D、E 5组。A 组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B、C、D、E则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瑞格列奈治疗1年,观察用药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A、B、D组治疗前后,腰椎及股骨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腰椎及股骨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ALP、BG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前后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绝经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有正性作用,同时可以增加骨形成标志物骨BGP、ALP的含量。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绝经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有负性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骨BGP、ALP的含量,增加骨吸收标志物β-CTX-Ⅰ的含量。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对骨密度、转化标志物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药物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