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宁县茶叶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平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第4期28-29,共2页
介绍了景宁县惠明茶加工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茶叶加工业的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 景宁 惠明茶 加工业 措施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景宁县茶叶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平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浙江省景宁县茶叶加工以加工企业和大户为主,全县通过生产许可企业14家,年加工名优茶185吨。当前存在着茶叶加工厂分布不合理、加工户缺少等问题。今后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新的加工主体,建设鹤溪镇、澄照乡茶叶加工中心区,东坑镇景宁白茶... 浙江省景宁县茶叶加工以加工企业和大户为主,全县通过生产许可企业14家,年加工名优茶185吨。当前存在着茶叶加工厂分布不合理、加工户缺少等问题。今后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新的加工主体,建设鹤溪镇、澄照乡茶叶加工中心区,东坑镇景宁白茶加工区,以及沿溪两岸早茶加工区;同时,加大对东坑及沿溪两岸新区新建、扩建、改建茶厂的扶持力度,支持新区茶叶企业、加工户使用新设备,开展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加工主体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 惠明茶 加工业 措施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县茶园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平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景宁县现有茶园面积3.9万亩,分为五大茶区,即中心茶区、沿溪茶区、库周茶区、高山茶区、其他茶区,涉及澄照、鹤溪、外舍(管理区)、葛山、鸬鹚、沙湾、标溪、梧桐、大均、郑坑、英川、大际等乡镇。根据种植时间,分为70~80年代建... 景宁县现有茶园面积3.9万亩,分为五大茶区,即中心茶区、沿溪茶区、库周茶区、高山茶区、其他茶区,涉及澄照、鹤溪、外舍(管理区)、葛山、鸬鹚、沙湾、标溪、梧桐、大均、郑坑、英川、大际等乡镇。根据种植时间,分为70~80年代建成的群体种茶园(面积约1.5万亩),90年代后发展的良种茶园(面积约2.4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管理 景宁县 高山茶区 茶园面积 种植时间 良种茶园 管理区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白茶品种特征与无性繁殖技术相关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平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介绍景宁白茶两个品种的特性、母本园培育管理、短穗扦插及茶苗管理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不同基质与景宁白茶扦插成活率的相关性。
关键词 景宁白茶 培育 繁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白茶不同环境嫁接繁殖试验与探索
5
作者 刘建平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景宁白茶是景宁群体实生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变异形成白化茶单株的总称。经科技人员在惠明寺、九重阳、三支树、张村一带开展景宁白茶资源调查,目前已获得6个性状稳定的白茶单株,经过性状特征观察与品质鉴定,筛选了景白1号、景白2号的... 景宁白茶是景宁群体实生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变异形成白化茶单株的总称。经科技人员在惠明寺、九重阳、三支树、张村一带开展景宁白茶资源调查,目前已获得6个性状稳定的白茶单株,经过性状特征观察与品质鉴定,筛选了景白1号、景白2号的优良单株进行嫁接繁殖推广(以下景宁白茶特指景白1号、景白2号品种)。筛选的景白1号、景白2号与一般白茶相比,该品种的特异性表现明显,一是表现在春季新发的芽叶具有不可朔性白化现象,一般白茶每年春季新梢萌发生长到3~4叶后白化现象逐渐减退,景宁白茶品种在整个春季生长的芽叶均是白色,尤其是景白2号品种,到5月底、6月初依然很明显,春季白化期长达2个多月;其次是白化期间芽叶氨基酸含量高,经检测春茶高达7.5%,比安吉白茶高34.6%。夏茶与秋茶的氨基酸含量比安吉白茶分别高出45.9%和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白茶 繁殖试验 嫁接 白化现象 氨基酸含量 环境 优良单株 性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明茶产业转型升级及对策思考
6
作者 周海娟 廖陈付 +1 位作者 刘建平 张琳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372-373,共2页
惠明茶是景宁县的知名特产,其发展对增加畲乡茶农收入、提高景宁知名度都有深远意义。分析了景宁茶叶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惠明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惠明茶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 浙江景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