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专利维度全球陶瓷墨水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笑阳 贝汶瑜 +3 位作者 王瑶 杨雅茹 罗智华 劳新斌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特殊陶瓷粉体的液体,通常由陶瓷颜料、溶剂、分散剂、黏结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组成,是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核心物质。为了解全球陶瓷墨水技术发展态势,基于专利维度,通过incoPat平台检索相关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特殊陶瓷粉体的液体,通常由陶瓷颜料、溶剂、分散剂、黏结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组成,是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核心物质。为了解全球陶瓷墨水技术发展态势,基于专利维度,通过incoPat平台检索相关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创新主体和技术功效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陶瓷墨水领域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中国、美国和日本同时为全球陶瓷墨水的主要技术来源国和目标市场国;企业在陶瓷墨水领域整体增长速度最快,但技术创新主体仍集中在国外企业;技术热点集中在提高陶瓷墨水的呈色能力和实现新功能等,技术突破点可从增强渗透性、控制合适表面张力和控制干燥速率等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墨水 专利 技术发展态势 技术热点 技术突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短纤维增强硅基日用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萍 周莉梅 +1 位作者 余峰 骆雯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73,共8页
以硅基日用陶瓷为基体,Al2O3短纤维为第二增强相,通过球磨混料、烘干、分散过筛、干压成型以及普通高温烧结等步骤制备Al2O3短纤维/硅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短纤维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硅质日用陶瓷的物相、显微结构、抗弯曲强度... 以硅基日用陶瓷为基体,Al2O3短纤维为第二增强相,通过球磨混料、烘干、分散过筛、干压成型以及普通高温烧结等步骤制备Al2O3短纤维/硅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短纤维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硅质日用陶瓷的物相、显微结构、抗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260℃,Al2O3短纤维掺杂量为5%时,Al2O3短纤维/硅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为103.6 MPa,弹性模量为16.7 GPa,体积密度为2.3873 g/cm^3,吸水率为0.34%。未添加Al2O3短纤维的空白样品的抗折强度为52.1 MPa,弹性模量为12.4 GPa,体积密度为2.1412 g/cm^3,吸水率为0.31%,强度提升达到9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短纤维 烧结温度 硅基复合材料 陶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砂和煤矸石制备闭孔泡沫陶瓷的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纪军 邓一星 孙国梁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以尾砂、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泡法制备闭孔泡沫陶瓷。随着泡沫陶瓷密度从0.15 g/cm3增加至0.55 g/cm3,产品的导热系数从0.06 W/(m·K)增大到0.20 W/(m·K),相应的抗压强度从0.3 MPa提高到15.2 MPa。发泡陶瓷产品具有球形闭... 以尾砂、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泡法制备闭孔泡沫陶瓷。随着泡沫陶瓷密度从0.15 g/cm3增加至0.55 g/cm3,产品的导热系数从0.06 W/(m·K)增大到0.20 W/(m·K),相应的抗压强度从0.3 MPa提高到15.2 MPa。发泡陶瓷产品具有球形闭气孔,气孔分布较均匀,光滑内孔壁上析出了长条状不规则排列的晶体Mg2Al4Si5O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陶瓷 导热性能 保温隔热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粉体性能对流延法制备氧化铝陶瓷基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福生 李月明 +3 位作者 洪燕 谢志翔 沈宗洋 李润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1,65,共6页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96氧化铝陶瓷基片。研究了氧化铝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粉体性能对氧化铝陶瓷基片的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分布均匀且无明显团聚的氧化铝粉体有利于获得平整度高,表面光滑的高质量...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96氧化铝陶瓷基片。研究了氧化铝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粉体性能对氧化铝陶瓷基片的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分布均匀且无明显团聚的氧化铝粉体有利于获得平整度高,表面光滑的高质量流延膜片,并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粉体 流延 粒度分布 粉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谷壳掺量对多孔陶瓷保水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石纪军 孙国梁 刘宇翔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0期69-73,78,共6页
以高岭土、滑石、钾长石、方解石和石英等为主要原材料,完整谷壳为成孔剂,通过压制成型后烧成具有低密度的多孔陶瓷保水砖,研究了谷壳掺量和烧成温度对保水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局部... 以高岭土、滑石、钾长石、方解石和石英等为主要原材料,完整谷壳为成孔剂,通过压制成型后烧成具有低密度的多孔陶瓷保水砖,研究了谷壳掺量和烧成温度对保水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显微结构和局部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谷壳掺量为30%时,经1020℃烧成,多孔陶瓷保水砖密度为0.59 g/cm^(3),孔隙率为75%,保水率为72.62%,日均蒸发量为0.5 mm/d,抗压强度为2.26 MPa,多孔陶瓷保水砖由孔隙和骨架构成,骨架上含有小孔,形成了SiO_(2)和Mg_(2)Al_(4)Si_(5)O_(18)主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砖 谷壳 孔隙率 保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莫云杰 于文平 +1 位作者 桑月侠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7年第2期38-41,共4页
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化的萌芽早、酝酿时期长、快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较晚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指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时,... 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化的萌芽早、酝酿时期长、快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较晚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指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时,不能忽略景德镇陶瓷工匠的智慧成果,还要善于总结其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 工业遗产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Nd(Zn_(1/2)Ti_(1/2))O_3-xSrTiO_3微波介质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宋福生 谢志翔 +3 位作者 洪燕 李月明 沈宗洋 廖润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5,共5页
通过传统固相合成工艺制备了(1-x)Nd(Zn_(1/2)Ti_(1/2)O_3-xSrTiO_3(x=0.0,0.2,0.4,0.5,0.6,0.8)(NZST)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了SrTiO_3的添加量x对NZST陶瓷的烧结性能、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ZST陶瓷的体... 通过传统固相合成工艺制备了(1-x)Nd(Zn_(1/2)Ti_(1/2)O_3-xSrTiO_3(x=0.0,0.2,0.4,0.5,0.6,0.8)(NZST)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了SrTiO_3的添加量x对NZST陶瓷的烧结性能、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ZST陶瓷的体积密度随着x值增大而减小,并在1350℃可以烧结致密;XRD结果显示,在x取值的整个范围内,体系均形成两相复合系统;随着SrTiO_3的添加量x的增加,NZST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呈现线性的变化规律。当x=0.5时,可获得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近零的微波介质陶瓷,其微波介电性能为:ε_r=52.5,Q×f=15834 GHz,τ_f=5.4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Nd(Zn(1/2)Ti(1/2)O3-xSrTiO3 两相复合系统 物相组成 微波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2CO3添加量对锂辉石-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劳新斌 徐笑阳 +3 位作者 江伟辉 梁健 刘建锋 梁凌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2,共7页
以龙岩高岭土、锂辉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经1200~1400℃烧成制备了锂辉石-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并利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i2CO3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320℃烧成B5配方样品(Li2CO3添加量为1... 以龙岩高岭土、锂辉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经1200~1400℃烧成制备了锂辉石-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并利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i2CO3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320℃烧成B5配方样品(Li2CO3添加量为1.5wt%)的综合性能最优(吸水率0.70%,体积密度2.15g·cm^-3,抗折强度48.1MPa,热膨胀系数为2.61×10^-6℃^-1)。Li2CO3提高锂辉石晶相含量的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从液相中析出的针棒状莫来石呈相互交织的形貌,赋予材料较高的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莫来石 Li2CO3 热膨胀系数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构架空间制备氧化铝多孔陶瓷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郎莹 魏红康 +4 位作者 赵林 汪长安 赵文燕 田传进 戴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为协调解决多孔氧化铝陶瓷的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本文采用氧化铝纤维构架了多孔陶瓷的空间结构,研究了烧结助剂、烧结温度对材料压缩强度和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玻璃,莫来石作为助烧结剂不同的是,1wt.%氧化镁利用能润湿氧化... 为协调解决多孔氧化铝陶瓷的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本文采用氧化铝纤维构架了多孔陶瓷的空间结构,研究了烧结助剂、烧结温度对材料压缩强度和气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玻璃,莫来石作为助烧结剂不同的是,1wt.%氧化镁利用能润湿氧化铝的高温液相,可均匀的分布于氧化铝纤维表面,促进氧化铝纤维的粘结,形成空间立体框架结构。经1500℃烧结,可以得到气孔率高达77%,压缩强度为5.4 MPa的多孔氧化铝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材料 纤维 凝胶-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粉目数对自结合SiC陶瓷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劳新斌 李亚格 +5 位作者 江伟辉 涂治 梁健 徐笑阳 吴倩 虞澎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α-SiC骨料、Si粉和石墨为主要原料,经1500℃埋碳烧成制备了自结合SiC陶瓷,并利用XRD和SEM等方法探讨了Si粉目数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室温强度及高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粉目数为300目时,β-SiC晶须形貌最优,样品的高温强度(4... 采用α-SiC骨料、Si粉和石墨为主要原料,经1500℃埋碳烧成制备了自结合SiC陶瓷,并利用XRD和SEM等方法探讨了Si粉目数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室温强度及高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粉目数为300目时,β-SiC晶须形貌最优,样品的高温强度(48.7 MPa)大于室温强度(46.8 MPa)。Si粉目数小于300目时,Si粉活性低,不利于β-SiC合成;Si粉的目数大于300目时,反应活性较高,导致SiO气体分压过大和材料气孔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结合SiC陶瓷 Si粉目数 β-SiC晶须 室温强度 高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毫米级氧化锆陶瓷微珠的制备与表征
11
作者 石纪军 邓一星 +3 位作者 孙国梁 肖卓豪 李秀英 李飞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丙烯酰胺体系为基础,以柠檬酸铵(AC)为分散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液体石蜡,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外部介质体系,将钇稳定氧化锆(YSZ)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氧化锆陶瓷微珠。采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 以丙烯酰胺体系为基础,以柠檬酸铵(AC)为分散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液体石蜡,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外部介质体系,将钇稳定氧化锆(YSZ)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氧化锆陶瓷微珠。采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阿基米德排水法等测试手段分别对烧成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成线收缩率和致密度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锆微珠生坯在260~600℃进行排胶,整个烧成过程质量减少约16.5%;在1525℃下,样品晶粒发育良好;同时,AM含量为1%~5%时,获得烧成线收缩率平均为22.4%、对应相对体积密度平均为97.5%、表面光滑、球形度好、颗粒尺寸集中于0.2~0.3mm的氧化锆陶瓷微珠,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氧化锆 亚毫米 陶瓷微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程思 苗立锋 +3 位作者 包镇红 王继刚 陈云霞 余永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5,共12页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应用于光解水制氢/氧、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有机合成、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成为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微波法、熔盐法、模板法、剥离法和超分子...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应用于光解水制氢/氧、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有机合成、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成为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微波法、熔盐法、模板法、剥离法和超分子自组装法在微纳结构g-C_(3)N_(4)合成中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微纳结构g-C_(3)N_(4)的调控和制备效率上的优势;阐述了超分子自组装中原料体系、工艺过程等对g-C_(3)N_(4)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最后,总结超分子自组装技术难以精细调控和定向设计g-C_(3)N_(4)微纳结构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不同方法之间的交叉研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丰富原料体系和建立工艺参数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类石墨氮化碳 合成方法 研究进展 自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的含量对自结合SiC陶瓷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劳新斌 李亚格 +5 位作者 江伟辉 涂治 梁健 徐笑阳 吴倩 虞澎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8,共5页
以α-SiC为骨料、Si粉和石墨为基质,采用埋粉烧结法制备了自结合SiC材料,主要探讨α-SiC中粗颗粒含量对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与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SiC骨料中粗颗粒(过80目筛)比例的增加虽然有利于气孔数量的减少与致... 以α-SiC为骨料、Si粉和石墨为基质,采用埋粉烧结法制备了自结合SiC材料,主要探讨α-SiC中粗颗粒含量对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与理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SiC骨料中粗颗粒(过80目筛)比例的增加虽然有利于气孔数量的减少与致密度的增加,但气孔的减少抑制了SiO_(2)的碳热还原反应,减少了原位β-SiC晶须的数量,反而降低了样品的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粉烧结法 β-SiC晶须 力学性能 碳热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参数对陶瓷材料热分析结果的影响探析
14
作者 魏红兵 《佛山陶瓷》 2020年第11期19-23,共5页
以苏州高岭土、钛酸铝和钛酸锆凝胶为例,研究了样品用量和升温速率等实验参数对热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失重较小的苏州高岭土,热效应幅度较大的峰其峰位随着样品用量的增大而向高温方向移动,最优样品用量为20~30mg;对失重较大... 以苏州高岭土、钛酸铝和钛酸锆凝胶为例,研究了样品用量和升温速率等实验参数对热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失重较小的苏州高岭土,热效应幅度较大的峰其峰位随着样品用量的增大而向高温方向移动,最优样品用量为20~30mg;对失重较大的凝胶样品,最优样品用量为40~50mg。升温速率对峰位有明显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峰位均向高温方向移动,最优升温速率为:15K/min左右。样品用量和升温速率对样品热重测试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不同凝胶的结晶效应不同,其热效应面积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样品用量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的研究
15
作者 江峰 张俊雄 +6 位作者 张戎驰 李文 尹丽 韦土月 罗统斌 冯果 刘健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以乙酸钡为钡源、乙酸锶为锶源、钛酸丁酯为钛源、丙三醇为溶剂,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借用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探讨了Ba∶Sr∶Ti比对Ba_(1-x)Sr_(x)TiO_(3)粉体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Ba_(0.6)Sr_(0.4... 以乙酸钡为钡源、乙酸锶为锶源、钛酸丁酯为钛源、丙三醇为溶剂,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借用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探讨了Ba∶Sr∶Ti比对Ba_(1-x)Sr_(x)TiO_(3)粉体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Ba_(0.6)Sr_(0.4)TiO_(3)粉体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当Ba∶Sr∶Ti比分别为0.5∶0.5∶1.2、0.6∶0.4∶1.2、0.7∶0.3∶1.3和0.8∶0.2∶1.4时,可制得Ba_(0.5)Sr_(0.5)TiO_(3)、Ba_(0.6)Sr_(0.4)TiO_(3)、Ba_(0.7)Sr_(0.3)TiO_(3)、Ba_(0.8)Sr_(0.2)TiO_(3)的纯相粉体。随着锶含量的逐渐减少,Ba_(1-x)Sr_(x)TiO_(3)的衍射峰强度是逐渐减弱的,表明锶的取代降低了Ba_(1-x)Sr_(x)TiO_(3)的结晶度。根据XRD精修结果,发现Ba_(1-x)Sr_(x)TiO_(3)粉体中随着锶含量的增多,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均减少,Ba-O键和Ti-O键键长也均减少。优选添加分散剂吐温60改善了粉体的分散性,获得了一次粒径约为50 nm,D_(50)为0.366μm的钛酸锶钡超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粉体 分散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照合成类石墨烯氮化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继刚 余永志 +3 位作者 邹婧叶 孟江 李淑萍 蒋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4,共10页
类石墨烯氮化碳具有与石墨烯非常相似的结构特征,已在光催化、润滑等领域表现出极优越的性能,成为二维纳米功能材料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波辐照合成类石墨烯氮化碳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与氧化刻蚀、液相超声剥离、热聚合等... 类石墨烯氮化碳具有与石墨烯非常相似的结构特征,已在光催化、润滑等领域表现出极优越的性能,成为二维纳米功能材料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波辐照合成类石墨烯氮化碳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与氧化刻蚀、液相超声剥离、热聚合等传统合成方法的比较,分析了微波合成在制备效率、效果上的优势;并指出采用高功率微波设备和石墨粉、短切碳纤维等对微波具有强烈响应的微波吸收剂,通过增强能量传递与吸收效率,强化微波电磁场环境下合成反应的非稳态程度,有助于提高合成效率、效果,并获取得到特殊形态、结构的新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类石墨烯氮化碳 研究进展 微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堇青石的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果 周新苗 +4 位作者 江伟辉 刘健敏 张权 苗立峰 吴倩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1,共6页
以自制乙醇铝,正硅酸乙酯和醋酸镁为前驱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堇青石,利用XRD、FT-IR和DTATG研究了醋酸镁的加入时机对堇青石合成的影响,前驱体的反应历程和凝胶加热过程中的相转变历程。结果表明:醋酸镁在铝、硅缩聚反应之后... 以自制乙醇铝,正硅酸乙酯和醋酸镁为前驱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堇青石,利用XRD、FT-IR和DTATG研究了醋酸镁的加入时机对堇青石合成的影响,前驱体的反应历程和凝胶加热过程中的相转变历程。结果表明:醋酸镁在铝、硅缩聚反应之后引入更利于合成堇青石;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堇青石的前驱体反应过程为:首先自制乙醇铝与正硅酸乙酯发生脱醚非水解缩聚反应形成含Al-O-Si键合的中间产物,然后醋酸镁进一步与之发生脱酯的非水解缩聚反应形成Mg-O-Al和Mg-O-Si键合。以醋酸镁为镁源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可在900℃形成μ-堇青石,μ-堇青石于1050℃转变为α-堇青石,并在1200℃制得α-堇青石纯相;由其制得陶瓷烧结体的热膨胀系数为1.329×10^(-6)/℃,具有良好的低膨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合成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反应过程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修饰Ni-YSZ多维阳极在直接甲烷SOFC的抗积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良良 刘丽丽 +4 位作者 罗凌虹 吴也凡 石继军 程亮 徐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3-917,共5页
Ni-YSZ阳极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使用最为广泛,但是存在积碳问题。采用流延-压烧工艺制备NiO-YSZ||YSZ池阳极支撑型半电池。对NiO-YSZ||YSZ半电池进行还原,制备Ni-YSZ阳极。以PdCl_2为原料,乙醇为表面活性剂,在Ni/YSZ阳极上表... Ni-YSZ阳极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使用最为广泛,但是存在积碳问题。采用流延-压烧工艺制备NiO-YSZ||YSZ池阳极支撑型半电池。对NiO-YSZ||YSZ半电池进行还原,制备Ni-YSZ阳极。以PdCl_2为原料,乙醇为表面活性剂,在Ni/YSZ阳极上表面制备纳米Pd功能层,并制备Pd-Ni-YSZ||YSZ||Pd-Ag单电池。通过SEM和XRD对电极进行表征,发现Pd在Ni-YSZ阳极表面以及内部可以形成多维纳米催化层。浸渍量为0.6wt%Pd的单电池,以甲烷为燃料气时,在750℃和800℃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360 m W/cm^2和446 m W/cm^2。在开路电压下,电池的运行23 h,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和积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积炭 阳极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小红 汪其堃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硅酸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硅酸锆粉体的大晶粒尺寸和高烧结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研究了超细球形硅酸锆合成机理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水热法获... 硅酸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硅酸锆粉体的大晶粒尺寸和高烧结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微乳液-水热法合成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研究了超细球形硅酸锆合成机理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水热法获得硅酸锆前驱体。在前驱体中加入1 wt%的氟化锂(LiF),经900℃煅烧0.5 h能够合成晶粒尺寸为50 nm,平均粒径约为300 nm的超细球形硅酸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锆 超细 球形 粉体 微乳液-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强化硬质瓷的制备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立锋 江伟辉 包镇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057-24061,24067,共6页
以传统的硬质瓷配方为基础,通过提高配方中氧化铝的含量,并用烧滑石和方解石取代钾长石作为助熔剂,在1410℃下制备了具有良好半透明性的高铝强化硬质瓷。借助SEM、XRD、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MgO、CaO... 以传统的硬质瓷配方为基础,通过提高配方中氧化铝的含量,并用烧滑石和方解石取代钾长石作为助熔剂,在1410℃下制备了具有良好半透明性的高铝强化硬质瓷。借助SEM、XRD、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MgO、CaO以及MgO、CaO复合对硬质瓷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O或CaO取代K_(2)O作为助熔剂能够消除瓷胎中的残余刚玉晶相,并能促进瓷胎内二次须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但取代量过多会导致须状莫来石粗化。一方面,引入MgO、CaO消除了折射率较大的刚玉相,使试样内部形成大量发育良好且分布均匀的莫来石晶须;另一方面,MgO、CaO的引入提高了瓷胎玻璃相的折射率,减小了晶相与玻璃相间的折射率差值,使得硬质瓷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半透明性。随着MgO/CaO质量比的增大,试样的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光度呈递增趋势,吸水率逐渐降低,当MgO/CaO质量比为0.83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优,其抗弯强度为107.3 MPa,透光度为12.6%(厚度1 mm),吸水率为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瓷 MGO CAO 半透明性 莫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