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赓续·嬗变·创新:景德镇陶瓷版权文化演进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建晖 颜璐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6,共7页
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有序的景德镇陶瓷版权文化构筑起新时代陶瓷版权法治的根脉,滋养了景德镇陶瓷创新发展的沃土,见证了景德镇陶瓷版权发展的繁复与艰辛,提供了陶瓷版权治理的“中国特色方案”。文章基于... 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有序的景德镇陶瓷版权文化构筑起新时代陶瓷版权法治的根脉,滋养了景德镇陶瓷创新发展的沃土,见证了景德镇陶瓷版权发展的繁复与艰辛,提供了陶瓷版权治理的“中国特色方案”。文章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景德镇陶瓷创作主体、管理机构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因陶瓷作品创作、发表、传播与运用而产生的各项精神或财产关系,以景德镇不同时期的版权文化表现形式,划分出景德镇陶瓷版权文化向法治嬗变的三个时期,归纳出景德镇陶瓷版权文化的生成基础,阐明版权文化向法律规范优化的演进逻辑,以期揭示景德镇陶瓷版权演进轨迹并为新时代景德镇陶瓷版权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 版权文化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十大瓷厂”工业遗产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志文 罗婷 郁永彬 《山东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47-56,共10页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历史文化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完整的传统陶瓷生产体系,也遗留下了一批数量巨大且极具时代特色的陶瓷工业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德镇先后组建了“十大瓷厂”,开启了陶瓷机械化、工业...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历史文化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完整的传统陶瓷生产体系,也遗留下了一批数量巨大且极具时代特色的陶瓷工业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德镇先后组建了“十大瓷厂”,开启了陶瓷机械化、工业化、标准化的新发展道路,并在技术工艺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出口创汇还是在产品创新上均创造了现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新辉煌,深入调研和分析景德镇“十大瓷厂”工业遗产的现状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采用文献档案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方法,综合梳理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工业遗产现状,从历史和科学角度梳理其代表性产品和关键性技术革新内容,提出要深层次发掘陶瓷工业遗产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工业遗产 十大瓷厂 技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承中保护,以文旅促发展——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习俗保护与发展初探
3
作者 郑彬 曹一凡 《文存阅刊》 2023年第7期10-12,共3页
景德镇陶瓷文化悠久绵长,拥有“瓷都”的美誉。陶瓷习俗是其千年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景德镇瓷俗也是中国陶瓷习俗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为景德镇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瓷俗 传承与发展 旅游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视角下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
4
作者 李锦伟 涂彦珣 +2 位作者 危小建 沈鑫 徐梓馨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2期39-47,共9页
针对当前文化遗产景观保护采取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以致出现文化遗产一味依靠政府输血、缺乏自身活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遗址保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公众对遗... 针对当前文化遗产景观保护采取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以致出现文化遗产一味依靠政府输血、缺乏自身活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遗址保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公众对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的认同与参与意愿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出了一系列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公众参与策略。其中,短期计划旨在迅速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改善遗址的基本保护措施,并初步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中期计划将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完善保护措施,并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长期计划致力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化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实现生态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景观得到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文化遗产保护 御窑遗址 历史文化街区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以典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古籍海外传播现状评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宁 胡思琪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共10页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古籍 陶瓷典籍外译 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西传,瓷名远播——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思琪 陈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29,共8页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析了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入探究中国陶瓷典籍的西译给中西陶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中国陶瓷典籍外译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典籍 陶瓷典籍西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籍渡东瀛,陶风蔚然——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古籍日译本的整理与研究
7
作者 吴艳 陈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9,共10页
19世纪初以来,《陶说》《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匋雅》《陶记》等中国陶瓷古籍被陆续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陶瓷、研究中国陶瓷的风潮。上述日译本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分为4个阶段类型,且每个阶段的日译本都... 19世纪初以来,《陶说》《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匋雅》《陶记》等中国陶瓷古籍被陆续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陶瓷、研究中国陶瓷的风潮。上述日译本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分为4个阶段类型,且每个阶段的日译本都有着独特背景,具备不同的版本特点。文章通过对背景以及版本特点的梳理,厘清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古籍日译本的发展历程,明确陶瓷古籍在日本传播的驱动因素,为中国陶瓷典籍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古籍 日译本 古籍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
8
作者 况立 陈宁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调查与研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国安的口述史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演变作了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6年的恢复期、1987—1995年的发展期、1996—2004年的过渡...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调查与研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国安的口述史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演变作了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6年的恢复期、1987—1995年的发展期、1996—2004年的过渡期、2005年至今的创新期,并分别总结分析了这四个时期景德镇薄胎瓷工艺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胎瓷工艺 景德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口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寒溪村艺术乡建的优化发展之路
9
作者 黄文静 黄梓菡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4期154-156,共3页
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乡二元化冲突加剧,艺术家们开始以大地为画板,将艺术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近年来,随着文化自觉、乡村振兴等的不断提出,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新的指向标。现选取“艺术在浮梁”作为范例,探讨其作... 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乡二元化冲突加剧,艺术家们开始以大地为画板,将艺术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近年来,随着文化自觉、乡村振兴等的不断提出,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新的指向标。现选取“艺术在浮梁”作为范例,探讨其作为艺术乡建的代表之一所具备的条件、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同时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借鉴参考,最终提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艺术乡建优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二元化 乡村建设 指向标 艺术元素 冲突加剧 具备的条件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龙茶文化”的符号表征与审美意象
10
作者 赵燕燕 乔研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中华茶文化内涵丰富,既是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不论是茶俗茶礼,还是茶品茶器,都是茶文化中常见且重要的文化符号。本文从“神龙入礼”“神龙入茶”“神龙入器”作为切入点,梳理中华龙与中华茶的传说典故、... 中华茶文化内涵丰富,既是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不论是茶俗茶礼,还是茶品茶器,都是茶文化中常见且重要的文化符号。本文从“神龙入礼”“神龙入茶”“神龙入器”作为切入点,梳理中华龙与中华茶的传说典故、装饰纹样等文化表征与审美意象,体现了历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不同时空多种文化的交融。同时也观察到,茶与茶文化在与其他国家开展文明交流中,也不断为龙文化注入了新的符号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纹样 茶文化 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晋城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宁 张睿馨 胡思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155,共11页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究,文化遗产的独立性保护、相离性传承等,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分工不明、地方管理遇阻、戏台分布散乱、保护难度加剧、社会参与不够、民众意识淡薄、文保人才稀缺、资源整合匮乏等。提出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即通过整体规划、人才培养、产研融合、动静结合等方式,来推进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遗产 山西晋城 整体性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陶瓷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纪要
12
作者 李含笑 陈宁 曾宝宝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6,41,共6页
2023年12月9~10日,“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陶瓷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 2023年12月9~10日,“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陶瓷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国家文物局、江西省文物局及各考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有4位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有15位与谈人和与会学者发言,围绕陶瓷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陶瓷考古 景德镇陶瓷 国家文物局 考古研究 考古文博 江西省景德镇 研讨会纪要
原文传递
版权赋能高质量发展:千年瓷都的守正创新实践
13
作者 郭建晖 颜璐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24,共7页
千百年来,景德镇以日臻完善的版权制度推进千年瓷业生生不息,以多元共生的版权文化助力千年瓷都蜚声中外。版权为赋能景德镇高质量发展、增强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动力、涵养陶瓷创新源头活水提供了有利制度条件。文章通过论证版权赋能景德... 千百年来,景德镇以日臻完善的版权制度推进千年瓷业生生不息,以多元共生的版权文化助力千年瓷都蜚声中外。版权为赋能景德镇高质量发展、增强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动力、涵养陶瓷创新源头活水提供了有利制度条件。文章通过论证版权赋能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作用,归纳新时代景德镇陶瓷版权建设的“China”模式,进一步审视新发展阶段问题与挑战,提出版权赋能景德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版权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梁县西安村红色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研究
14
作者 温飞燕 陈杨妍蓉 《村委主任》 2024年第7期212-214,共3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西安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当地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和乡村旅游充分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西安村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西安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西安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当地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和乡村旅游充分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西安村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西安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的现状,其次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助推西安村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江西省景德镇 全面振兴 浮梁县 实施策略 发展的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展示”到“阐释”: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中的装置艺术
15
作者 谭书雁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近些年来,以大体量、高综合、话题足等为特点的现代装置正日益受到博物馆界的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博物馆传承历史经典,弘扬区城文化,陶冶艺术情操,这些均离不开对展陈空间的理解和利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将... 近些年来,以大体量、高综合、话题足等为特点的现代装置正日益受到博物馆界的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博物馆传承历史经典,弘扬区城文化,陶冶艺术情操,这些均离不开对展陈空间的理解和利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将装置艺术作为主要展陈形式,通过特色空间营造和数字体验科技,使叙事性的装置与展示性的文物相结合,有效地表达了博物馆主旨,为博物馆展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示性 装置艺术 张之洞 叙事性 博物馆 传承历史 艺术情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字款瓷器研究概述
16
作者 陈正源 党旭 《天工》 2023年第29期32-34,共3页
唐宋时期,瓷器上出现大量的“官”和“新官”款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直到现在,有关“官”字款瓷器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对“官”字款瓷器的出土资料、生产时间、产地、含义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概述,以此说明“官”字款瓷器... 唐宋时期,瓷器上出现大量的“官”和“新官”款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直到现在,有关“官”字款瓷器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对“官”字款瓷器的出土资料、生产时间、产地、含义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概述,以此说明“官”字款瓷器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字款瓷器 出土时间 产地 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南市街古窑址群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17
作者 陈宁 范佳微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294,300,共12页
本文以南市街古窑址群考古调查发现的20座窑址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其窑址分布特征与窑业发展状况,评估了其遗产价值,认为该遗址的重要程度要高于现有认识。总结了当前该窑址群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 本文以南市街古窑址群考古调查发现的20座窑址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其窑址分布特征与窑业发展状况,评估了其遗产价值,认为该遗址的重要程度要高于现有认识。总结了当前该窑址群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理念与措施,包括保护先行,复原遗址风貌;科学评估,深挖遗产价值;融合发展,文化赋能经济;加强管理,注重守正创新等,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遗产可持续发展;构建“点—线—面”开发格局,带动区域资源联动互通;实施“陶瓷文化+”举措,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南市街文化IP,发展数字化展示与宣传;组建多学科人才队伍,助力遗址高质量开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市街古窑址群 景德镇 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明清景德镇瓷业发展与窑柴的应对
18
作者 郭建晖 林俊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54,159,共13页
随着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的迅猛发展,对窑柴的供应和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窑柴用量大幅增加,使用结构需要调整,相应其供应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窑柴问题与瓷业社会的冲突逐渐显露。与之相适应,窑柴管理机制、供需体系、规格标准、... 随着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的迅猛发展,对窑柴的供应和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窑柴用量大幅增加,使用结构需要调整,相应其供应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窑柴问题与瓷业社会的冲突逐渐显露。与之相适应,窑柴管理机制、供需体系、规格标准、成本控制手段逐渐孕育和完善,缓和了大部分由其引起的社会矛盾,保证了明清景德镇瓷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柴 景德镇瓷业 社会应对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视域下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村红色文化遗产优化发展探究
19
作者 谌嘉馨 陈杨妍蓉 《旅游与摄影》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活化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举措。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村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同时风景优美,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融合发...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活化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举措。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村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同时风景优美,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确有成效,既保护了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又带动了乡村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红色文化遗产知名度不高、缺少红色文化活动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和推广,丰富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为瑶里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添砖加瓦,推动红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红色文化遗产 浮梁县瑶里村
原文传递
郑和下西洋与明初瓷器海外贸易
20
作者 陈宁 刘雨婷 《海洋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明初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朝贡贸易在中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明初一项重大的外交活动,郑和下西洋无疑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将中国瓷器传播到海外,海外诸国纷纷前来中国朝贡,瓷器是明朝皇帝赏赉的重要... 明初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朝贡贸易在中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明初一项重大的外交活动,郑和下西洋无疑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将中国瓷器传播到海外,海外诸国纷纷前来中国朝贡,瓷器是明朝皇帝赏赉的重要物品之一。此外,海外使团到中国后,经常违反明廷律法规定,私自与民间交易瓷器等物品。中国瓷器输出到海外后,对海外诸国的陶瓷制作、饮食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瓷器 海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