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吸附树脂法去除山银花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志华 时港洪 +1 位作者 田海妍 江仁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0-685,694,共7页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山银花总皂苷含量为指标,比较了4种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并对优选出的树脂进行吸附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山银花总皂苷含量为指标,比较了4种大孔树脂对山银花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并对优选出的树脂进行吸附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药液上样浓度0.65 g/m L,流速2 m L/min,药液p H值为4,吸附12 h。经蒸馏水和30%乙醇洗脱各5 BV后,收集两者的洗脱液,总皂苷去除率和总咖啡酰奎宁酸富集率均接近90%,确定了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去除山银花总皂苷,富集总咖啡酰奎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大孔树脂 总皂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酸对INS-1胰岛β细胞增殖、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开和 王婧茹 +4 位作者 马锦锦 王小康 张晓琦 叶文才 叶春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guavenoic acid,GA)对 INS-1胰岛β细胞增殖、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 INS-1胰岛β细胞,给予GA(0.3、1、3、10、30 n·L^-1),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guavenoic acid,GA)对 INS-1胰岛β细胞增殖、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 INS-1胰岛β细胞,给予GA(0.3、1、3、10、30 n·L^-1),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0.1% DMSO)、分泌模型组及阳性药组(150 nmol·L^-1格列苯脲含1‰DMSO),药物作用48 h。应用 MTT 法检测药物对 INS-1的影响。使用酸醇提取液提取细胞中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药物对 I 细胞增殖 NS-1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分别用5.6、16.7 mmol·L^-1葡萄糖干预细胞1 h建立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型(BIS)、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模型(GSI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物对 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以总蛋白量校正。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药物对INS-1细胞内胰岛素基因、PDX-1、MafA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GA 能明显地促进 INS-1胰岛细胞的增殖(P <0.01)并能明显增加 INS-1细胞内胰岛素含量(P <0.01),0.3~30 nmol·L -1 GA 对 BIS 及 GSIS 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 <0.05或 P <0.01),0.3~30 nmol·L^-1 GA 明显地上调 Insulin mRNA 的相对表达(P <0.01)。3、30 nmol·L^-1 GA 明显地上调 PDX-1 mRNA 的相对表达(P <0.01)。3、30 nmol·L^-1 GA 能明显地上调 MafA mRNA 的相对表达(P <0.01)。结论GA 能促进 INS-1胰岛β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内胰岛素含量与分泌量,可能与其上调 Insulin、PDX-1、MafA 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酸 INS-1胰岛β细胞 增殖 胰岛素合成 胰岛素分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鉴定大鼠血浆中蟾蜍二烯内酯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建新 邓洁薇 +3 位作者 陈红 田海妍 杨运云 叶文才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大鼠口服蟾酥总内酯提取物后血浆中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50 mg/kg)蟾酥总内酯提取物后收集血浆样品,乙腈沉淀蛋白,浓缩定容,采用HPLC-MS分析。利用色谱保留时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大鼠口服蟾酥总内酯提取物后血浆中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50 mg/kg)蟾酥总内酯提取物后收集血浆样品,乙腈沉淀蛋白,浓缩定容,采用HPLC-MS分析。利用色谱保留时间、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分子量和碎片离子精确质量的信息,鉴定了24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和20种可能的代谢物。其中5个化合物与相应的标准品一致。本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鉴定血浆中的微量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体内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蜍二烯内酯 代谢物 血浆 高效液相色谱 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总三萜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秀存 马锦锦 +6 位作者 赵晶晶 叶开和 吕艳青 王小康 魏崧丞 张晓琦 叶春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4-320,共7页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给予TTPGL(0.3、1、3、10μg/L),并设溶媒(0.1%DMSO)组、阳性药正钒酸钠(Van,10...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给予TTPGL(0.3、1、3、10μg/L),并设溶媒(0.1%DMSO)组、阳性药正钒酸钠(Van,10μmol/L)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模型(model)组,药物作用48 h。MTT法检测药物对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建立IR模型后,药物处理48 h,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IR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脂肪因子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检测IR脂肪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B(PTP1B)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溶媒组比较,TTPGL显著提高了前脂肪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分化(P〈0.01)。与IR溶媒组比较,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下,TTPGL(1-10μg/L)均显著地促进了IR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P〈0.01);TTPGL(0.3~3μg/L)显著抑制FFA的产生(P〈0.01)。与模型组比较,TTPGL(0.3和3μg/L)显著增加IR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分泌(P〈0.05)并抑制TNF-α的分泌(P〈0.01),TTPGL(3μg/L)对抵抗素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瘦素分泌无显著作用;TTPGL(3μg/L)显著下调IR脂肪细胞PTP1B的mRNA表达(P〈0.01);TTPGL(3μg/L)极显著上调p-IRS-1/IRS-1的水平;TTPGL(0.3和3μg/L)显著上调p-Akt/Akt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TTPGL具有显著改善3T3-L1脂肪细胞IR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TPGL下调了IR脂肪细胞PTP1B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p-IRS-1/IRS-1和p-Akt/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总三萜 胰岛素抵抗 蛋白酪氨激酶1B 胰岛素受体底物1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酸改善INS-1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崧丞 王婧茹 +5 位作者 叶开和 王小康 马锦锦 张晓琦 叶文才 叶春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0-715,共6页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对INS-1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 mmol/L葡萄糖干预INS-1胰岛β细胞4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设番石榴酸干预组(0.3、1、3、10、30 n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二甲亚砜对照组,胰岛素...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对INS-1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 mmol/L葡萄糖干预INS-1胰岛β细胞4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设番石榴酸干预组(0.3、1、3、10、30 n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二甲亚砜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正钒酸钠组(1 mmol/L)和罗格列酮组(1 mmol/L),药物作用48 h。分别以5.6、16.7 mmol/L葡萄糖干预细胞1 h作为基础胰岛素分泌(BIS)、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条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药物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以该细胞总蛋白量校正。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胰岛素抵抗INS-1细胞内PTP1B、PPARγ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比较,0.3 nmol/L番石榴酸便能促进胰岛素抵抗INS-1细胞的GSIS(P<0.05或P<0.01);1 nmol/L番石榴酸即可显著促进基础胰岛素分泌(P<0.01)。0.3、3、30 nmol/L番石榴酸均能显著下调胰岛素抵抗INS-1细胞的PTP1B mRNA相对表达(P<0.05或P<0.01),其中0.3和3 nmol/L番石榴酸下调作用优于正钒酸钠,上调PPARγmRNA相对表达作用优于罗格列酮。结论番石榴酸能够改善INS-1细胞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下调PTP1B和上调PPARγ基因表达有关。番石榴酸可能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酸 INS-1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PTP1B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胆草及其混淆品的显微与薄层鉴别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晖 李药兰 +3 位作者 叶文才 李泳雪 毕培曦 邵鹏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为地胆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光镜(LM)、电镜扫描(SEM)和薄层层析(TLC)法鉴别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白花地胆草)和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以及商品药材及其混淆品,获得清晰可靠的显微图谱与薄层指纹图谱。结... 目的:为地胆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光镜(LM)、电镜扫描(SEM)和薄层层析(TLC)法鉴别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白花地胆草)和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以及商品药材及其混淆品,获得清晰可靠的显微图谱与薄层指纹图谱。结果:根据细胞测定数据、SEM特征和TLC指纹,证实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地胆草商品药材基原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地胆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TLC 电镜扫描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酸抗H_2O_2诱导的INS-1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婧茹 叶开和 +4 位作者 吕艳青 魏崧丞 张晓琦 叶文才 叶春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guavenoic acid,GA)对INS-1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培养INS-1胰岛β细胞,给予番石榴酸0.3、1、3、10、30 nmol·L-1,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及阳性药组,药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650μmol·L-1H2O2... 目的考察番石榴酸(guavenoic acid,GA)对INS-1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培养INS-1胰岛β细胞,给予番石榴酸0.3、1、3、10、30 nmol·L-1,并设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及阳性药组,药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650μmol·L-1H2O2干预细胞2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对INS-1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用核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氧生成的作用,用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氧化损伤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的番石榴酸(0.3、1 nmol·L-1)能显著保护INS-1β细胞活力(P<0.05或P<0.01);核染色结果显示,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低浓度番石榴酸(0.3 nmol·L-1)作用下,细胞荧光强度较弱。0.3、1、3 nmol·L-1番石榴酸均能十分显著地降低二氯荧光黄(DCF)荧光强度(P<0.01),即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0.3 nmol·L-1番石榴酸能显著抵抗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结论番石榴酸能对抗INS-1细胞氧化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酸 INS-1胰岛β细胞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高良姜根茎中一个新的杜松烷型倍半萜(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胜梅 黄晓君 +1 位作者 王英 叶文才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对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1 个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 命名为 alpiniaterpeneA, 此外还利用量... 目的:对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1 个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 命名为 alpiniaterpeneA, 此外还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该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了确证。结论: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姜科 倍半萜 AlpiniaterpeneA 绝对构型
原文传递
绵毛酸模叶蓼中2个新的蔗糖桂皮酸酯类化合物
9
作者 陈志华 王国恩 江仁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4-950,共7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绵毛酸模叶蓼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7个蔗糖桂皮酸酯类化合物,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和1个内酯类化合物。根据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绵毛酸模叶蓼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7个蔗糖桂皮酸酯类化合物,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和1个内酯类化合物。根据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1,3-O-di-p-coumaroyl)-β-D-fructofuranosyl-(2→1)-α-D-glucopyranoside (1),(1,3-O-di-p-coumaroyl)-β-D-fructofuranosyl-(2→1)-(6-O-acetyl)-α-D-glucopyranoside (2),(3-O-feruloyl)-β-D-fructofuranosyl-(2→1)-(6-O-p-coumaroyl)-α-D-glucopyranoside (3),hydropiperoside (4),vanicoside C (5),(1,3-O-di-p-coumaroyl)-β-D-fructofuranosyl-(2→1)-(6-O-feruloyl)-α-D-glucopyranoside (6),vanicoside B (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阿魏酸甲酯(10)和dimethoxydimethylphthalide (11)。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蔗糖桂皮酸酯类化合物,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对化合物1~9的抗氧化指数(ORAC)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这9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6(10μmol·L^(-1))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ORAC为50μmol·L^(-1) Trolox的(1.60±0.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毛酸模叶蓼 化学成分 蔗糖桂皮酸酯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