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恶性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温春勇 孙文静 +5 位作者 万源 林润 李楠 山长亮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896,共8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CCS)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切除的10例肝细胞癌肿瘤标本以及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蛋白...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CCS)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切除的10例肝细胞癌肿瘤标本以及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CCS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法检测Ki67,CD34,vimentin及glypican-3(GPC3)表达情况。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CCS表达水平与各肝细胞癌恶性相关生物学指标Ki67,CD34,vimentin及GPC3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CS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中,7例CCS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低(7/10),3例CCS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3/10)。肝细胞癌CCS低表达组的Ki67,vimentin及GPC3表达水平高于CCS高表达组(Z=-2.400,P=0.016;Z=-2.423,P=0.015;Z=-2.400,P=0.016);肝细胞癌CCS低表达组CD34表达水平低于CCS低表达组(Z=-2.423,P=0.015);CCS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乙肝病史、肝硬化、术前AFP水平、肿瘤大小、ES分级、微血管侵犯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未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多数肝细胞癌的CCS表达水平低于相应癌旁组织,且与CCS高表达的肝细胞癌相比,CCS低表达的肝细胞癌Ki67,vimentin及GPC3表达水平较高,提示CCS表达降低与肝细胞癌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CCS低表达组CD34表达水平低于CCS高表达组,但其相关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CCS在肝癌中的表达多呈下降趋势,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 KI67 CD34 VIMENTIN GP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与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思莹 陈观茂 +7 位作者 陈盼 陈枫 龚佳英 钟辉 贾艳滨 钟舒明 黄力 王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0-735,共6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和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改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66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Ⅱ型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和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改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9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66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集,采用常规频段(0.01~0.1 Hz)以及slow-5(0.01~0.027 Hz)和slow-4(0.027~0.073 Hz)亚频段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分析数据。检测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常规频段未发现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P>0.05)。患者组slow-5亚频段的左侧眶额回(延伸到前扣带回)ALFF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外周血IL-6[2.6(2.2,2.8)pg/mL vs.2.3(2.1,2.6)pg/mL]、IL-8[11.0(8.1,23.6)pg/mL vs.7.7(6.5,11.1)pg/mL]和TNF-α[21.0(17.4,25.0)pg/mL vs.18.1(16.7,21.8)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左侧眶额回(延伸到前扣带回)slow-5亚频段的ALFF值与IL-8(r=-0.326,P=0.043)、TNF-α(r=-0.329,P=0.041)浓度呈负相关。患者组TNF-α浓度与其总病程呈正相关(r=0.330,P=0.041)。结论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左侧眶额回(延伸至前扣带回)功能破坏,外周血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高,且两者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功能磁共振 眶额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 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治疗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5
3
作者 付亮 梁娟 +2 位作者 张国良 吴扬哲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95-699,共5页
传统抗结核药物一般直接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在遏制结核病流行方面贡献巨大,但目前遇到了诸多障碍,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宿主靶向治疗”开始兴起,并显示有良好疗效,包括老药新用、细胞免疫治疗等;其中γδ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日渐... 传统抗结核药物一般直接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在遏制结核病流行方面贡献巨大,但目前遇到了诸多障碍,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宿主靶向治疗”开始兴起,并显示有良好疗效,包括老药新用、细胞免疫治疗等;其中γδ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日渐受到免疫学家和临床医师的重视。γδT细胞是一类不同于αβT细胞的T细胞亚群,其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抗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得到确认。目前,动物实验及人类观察性研究已经证明γδT细胞在调节结核病患者免疫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笔者对宿主靶向治疗,尤其是γδT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其抗结核治疗潜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γδ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彦 张亦甜 +7 位作者 徐艳 李曼 黎嘉伟 孟令雯 向征 刘冰 尹芝南 吴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养获得Vγ9Vδ2 T细胞,经质控放行后予以回输治疗,回输细胞剂量为5×10^(8)个/次,每两周一次,回输次数9次以上,治疗后检测患者αβT细胞、B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各亚群比例,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在回输治疗后均显示出对异体Vγ9Vδ2 T细胞良好的耐受性;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在回输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的Tfh1、Tc1、CD127^(+)TEM、HLADR^(+)CD8^(+)T细胞、CD27-B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结论: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同种异体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免疫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缝线、PLUS缝线及胫腓前韧带最远束移植增强修复术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锐军 陈心茹 +3 位作者 胡大海 李涛 肖磊 侯辉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3,314,共1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距腓前韧带(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胫腓前韧带远束(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ATFL损伤患者,随访24个月。其中,25例患者接受ATFL缝线增强修复(缝线增强组),22例患者接受PLUS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组),20例患者接受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生物增强组)。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足踝能力测量(FAA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应力放射图来评估结果。结果: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低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78.2±7.2,缝线增强组为83.7±5.7,PLUS缝线增强组为85.0±6.2,P=0.002;3个月AOF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86.9±4.3,缝线增强组为91.2±3.6,PLUS缝线增强组为91.8±3.7,P<0.001)。术后1和3个月,生物增强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缝线增强组和PLUS缝线增强组(1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3.5±1.2,缝线增强组为2.6±1.1,PLUS缝线增强组为2.8±0.8,P=0.001;3个月VAS评分,生物增强组为2.9±1.1,缝线增强组为2.1±1.3,PLUS缝线增强组为2.0±1.0,P=0.001)。此外,术后6月、12个月和24个月,3个治疗组在AOFAS、VAS、FAAM和应力放射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FL缝线增强修复、PLUS缝线增强修复和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缝线增强修复和PLUS缝线增强修复相比,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的早期疼痛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缝线增强修复 PLUS缝线增强修复 ATiFL-DF移植增强修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小康 董明杰 +2 位作者 杨磊 雷安平 李凤兰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数无显著影响;随生长时间延长,芘处理植株和对照(CK)植株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叶绿素(Chl)含量不产生影响;但随生长时间延长,Chla和Chla/b显著降低,而Chlb和Chl(a+b)显著下降后在150 d时又恢复至最初水平。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影响不大,却显著提高了其蒸腾速率E和胞间CO_2浓度C_i。添加芘显著提高了桐花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其分别提高了9.23%,94.30%,70.09%和27.40%。随生长时间延长,SOD、GST和POD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在第50天时显著升高后在第100天和第150天又相继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kg^(–1)的芘处理不会对桐花树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显著促进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此浓度下的芘处理提高了桐花树的抗氧化酶活性,说明桐花树对芘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桐花树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铜伴侣蛋白CCS逆转卵巢癌C13~*细胞的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珍 司徒方民 +6 位作者 冯琪 郑武健 柳娇 盛好 汪炬 山长亮 张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1-788,共8页
顺铂(cisplatin),即二胺二氯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耐药性是限制顺铂临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copper chaperone... 顺铂(cisplatin),即二胺二氯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耐药性是限制顺铂临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 1,CCS)介导Cu2+特异性传递给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为维持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相反,抑制CCS可减缓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证明,AMPK依赖的CCS表达与卵巢癌的顺铂耐药有关。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顺铂敏感细胞株OV2008比较,顺铂耐药细胞株C13*中的CC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hRNA靶向沉默CCS或采用抑制剂DC_AC50抑制CCS后,可明显增强顺铂对C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CCS高表达与顺铂耐药相关,而抑制CCS可逆转顺铂的耐药性。同样,免疫印迹结果证明,CCS在A549、H1944等6种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低与顺铂敏感性密切相关。采用siRNA干扰CCS在A549细胞中的高表达,或在CCS低表达的H1944细胞中过表达CCS,可明显增加A549或减弱H1944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进一步证明CCS表达与顺铂耐药性相关。此外,采用AMPK抑制剂化合物C阻断AMPKα-Thr172磷酸化(激活),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CCS在C13*细胞中的表达,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以上研究结果提示,AMPK信号通路依赖的CCS表达参与肿瘤的顺铂耐药机制,而抑制CCS逆转顺铂耐药。本文的结果还提示,CCS有望成为克服顺铂耐药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顺铂耐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丹蕾 张寒仙 +4 位作者 麦毅贤 徐令清 黄延峰 杨恒文 彭铁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034-3037,共4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囊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的4 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3 537例健康体检人...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诊断为胆囊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的4 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3 53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ABO血型分布构成比情况,判断各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型人群中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OR值,判断各血型人群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构成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癌及胆管癌、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型血人群为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胆囊癌及胆管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及食管癌的危险因素(OR=1.278,95%CI=1.165~1.400;OR=1.603,95%CI=1.094~2.348;OR=1.266,95%CI=1.122~1.429;OR=1.294,95%CI=1.143~1.466;OR=1.490,95%CI=1.068~2.078;OR=1.278,95%CI=1.023~1.598)。结论 ABO血型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及胰腺癌明显相关。O型血人群患胆囊癌及胆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及食管癌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恶性肿瘤 ABO血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G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君霖 李海清 +2 位作者 刘妍霖 李冰肖 张占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目的:通过minigene剪接实验分析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 G是否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并确定其剪接方式,进而明确其在Citrin缺陷病的致病性.方法:构建携带突变的目的片段外显子捕获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逆转录PCR扩增转录产物,... 目的:通过minigene剪接实验分析SLC25A13基因内含子突变IVS6-11A> G是否导致转录子剪接异常,并确定其剪接方式,进而明确其在Citrin缺陷病的致病性.方法:构建携带突变的目的片段外显子捕获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逆转录PCR扩增转录产物,测序并分析.结果:IVS6-11A> G突变导致SLC25A13基因内含子6的3'端10个碱基保留于转录子中,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Citrin蛋白功能丧失.结论:SLC25A13基因IVS6-11A> G突变为剪接突变,其剪接方式为可变3'剪接,该突变为Citrin缺陷病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5A13基因 IVS6-11A>G minigene剪接 CITRIN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亚群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远远 宾亮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免疫介导的常见慢性炎症皮肤病。近十年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部位不同时期均存在多种分泌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DCs)亚群,说明DCs亚群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特殊的调控作用。最近发现的银屑病治疗方法主要...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免疫介导的常见慢性炎症皮肤病。近十年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部位不同时期均存在多种分泌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DCs)亚群,说明DCs亚群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特殊的调控作用。最近发现的银屑病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皮损部位DCs亚群分泌的特异性炎症细胞因子,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和讨论人类皮肤DCs亚群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功能以及基于DCs亚群的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DCS 细胞因子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脂肪肝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文耀 何清香 +1 位作者 陈秋芳 李德海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脂肪肝指数的相关性,探讨Irisin在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BMI水平分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记录基本资料,计算FLI,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risin水平。分析Irisin与...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脂肪肝指数的相关性,探讨Irisin在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BMI水平分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记录基本资料,计算FLI,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risin水平。分析Irisin与脂肪肝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3组患者随BMI增加FLI逐渐增加,而血清Irisin水平逐渐下降(P<0.05)。(2)FLI与BMI、腹围、HOMA-IR、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3)血清Irisin水平与BMI、腹围、HOMA-IR、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FLI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risin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鸢尾素 脂肪肝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前后血清人神经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文耀 何清香 +1 位作者 陈秋芳 李德海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前后血清人神经肽(Spex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统一进行标准馒头餐试验,于试验前、试验后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采血离心收集血清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exin水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前后血清人神经肽(Spex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统一进行标准馒头餐试验,于试验前、试验后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采血离心收集血清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pexin水平。结果空腹血清Spexin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及HOMA-IR均呈负相关(P<0.05);与BM(I t=-3.354,P=0.002),糖化血红蛋白(t=-3.47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062,P=0.047)及HOMA-IR(t=-1.985,P=0.045)独立相关。馒头餐后患者血清Spexin浓度逐渐下降,60min浓度最低(P<0.05),后逐渐恢复,馒头餐后180min血清Spexin浓度与空腹状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血清Spexin浓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pexin水平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馒头餐试验后血清Spexin水平逐渐下降,后逐渐恢复,提示Spexin可能参与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神经肽 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结题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群燕 熊思东 +2 位作者 高晓明 尹芝南 董尔丹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围绕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这一免疫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以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双链DNA(ALDDNA)免疫小鼠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病原型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围绕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这一免疫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以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双链DNA(ALDDNA)免疫小鼠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病原型动物模型,研究了DNA的化学修饰及自身免疫识别机制、调节性抗体的产生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与调节中的作用、Treg亚群格局的调控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这3个子科学问题。经过4年研究,以ALD-DNA和活化T细胞膜翻转脂筏相关蛋白为二大自身抗原,在dsDNA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DNA免疫识别及应答规律、抗T细胞抗体的产生和调节机制、Treg的调控及对自身免疫的调节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基于SAP,Notch1,miR155,Foxo3a,CRT,W8,NK007等的治疗SLE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项目 自身免疫 活化淋巴细胞来源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识别 抗T细胞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杨 谷光宇 +2 位作者 贾正虎 孟洁 高森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1313-1320,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GEO基因芯片分析的方法以及细胞实验研究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获取宫颈癌芯片数据,再通过R软件获得其差异基因,同时绘制火山图。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和HER...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GEO基因芯片分析的方法以及细胞实验研究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获取宫颈癌芯片数据,再通过R软件获得其差异基因,同时绘制火山图。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和HERB数据库收集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点。通过GEO差异基因、Malacards、PharmGkb、C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宫颈癌的疾病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制作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富集分析。利用R语言的clusterfiler程序包对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人宫颈癌HeLa细胞模型验证小白菊内酯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取88个小白菊内酯靶基因,8167个宫颈癌的疾病靶点,26个差异基因,3个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23个在宫颈癌中表达下调。PPI网络以及拓扑分析结果显示,Toll样受体4(TLR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人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C9(CYP2C9)、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HDAC2)、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D2)和溴结构域包含蛋白4(BRD4)是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的7个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得出小白菊内酯影响的生物学过程(BP)有452个,包括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雌激素代谢过程等,作用的细胞组合(CC)有43个,包括组蛋白脱乙酰酶复合物、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等,作用的分子功能(MF)有4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小白菊内酯治疗宫颈癌可能涉及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物质的代谢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MTT实验证明,小白菊内酯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IC50值为6μmol/L。结论小白菊内酯能够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宫颈癌 GEO差异基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OLL样受体4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白菊内酯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杨 谷光宇 +2 位作者 贾正虎 孟洁 高森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小白菊内酯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和HERB数据库筛选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肺癌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小白菊内酯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和HERB数据库筛选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肺癌的疾病靶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基因–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Bioconductor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小白菊内酯与核心靶基因结合作用。结果小白菊内酯靶基因共88个,肺癌相关基因8814个,取交集得到小白菊内酯–肺癌共同靶基因68个。在PPI网络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细胞色素P450(CYP)2D6、CYP3A4、CYP2A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Toll样受体4(TLR4)、溴结构域包含蛋白(BRD)2、BRD4、单胺氧化酶A(MAOA)、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X1)是小白菊内酯作用于肺癌的10个核心基因。共同靶基因的GO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质膜外侧、氧化还原酶活性加入分子氧的掺入或还原,作用于成对供体、p53结合和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623个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作用–DNA加合物、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物质的代谢等11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小白菊内酯与10核心基因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氢键和π-π堆叠是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结论小白菊内酯能通过多个靶点和多条信号通路治疗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细胞色素P450
原文传递
人γδ T细胞的抗肿瘤临床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谈思怡 向征 +2 位作者 徐艳 吴扬哲 尹芝南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9期855-863,共9页
γδ T细胞自发现30余年来,其研究较其他免疫细胞相对滞后,甚至被认为是进化的"残留物(relics)"。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γδ T细胞在人的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 γδ T细胞自发现30余年来,其研究较其他免疫细胞相对滞后,甚至被认为是进化的"残留物(relics)"。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γδ T细胞在人的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γδ T细胞的抗肿瘤、抗感染的相关研究表明了γδ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与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Vγ9Vδ2亚群是只存在于外周血的一类人γδ T细胞,其数量虽少,但其功能全面、强大。相比肿瘤或传染病患者自体γδ T细胞的功能被抑制或"后天不足",健康人来源的同种异体γδ T细胞由于功能健康,其临床应用价值更具优势。现以抗肿瘤应用为落脚点,综述人γδ 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识别肿瘤细胞的分子免疫机制,并简单总结国际上自体γδ T细胞抗肿瘤的应用进展;同时,简述国际上最新关于同种异体γδ T细胞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动态,并介绍了笔者团队同种异体γδ T细胞治疗肿瘤的进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γδ T细胞 抗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