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DNA对巨噬细胞MAPK和PKC以及NF-kB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立生 李迎雪 +2 位作者 朱惠明 朱忠生 马晓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799-1803,1810,共6页
目的以信号分子MAPK家系、PKC家族和NF-kB为线索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激活巨噬细胞的途径。方法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JNK、p38、PKCα、PKCβI、PKCβⅡ、PKCγ、PKCε和PKCζ的含量。以细胞免疫化学... 目的以信号分子MAPK家系、PKC家族和NF-kB为线索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激活巨噬细胞的途径。方法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JNK、p38、PKCα、PKCβI、PKCβⅡ、PKCγ、PKCε和PKCζ的含量。以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NF-kB的阳性细胞密度。结果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PKCα和PKC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JNK、p38、PKCβI、PKCγ、PKCε和PKC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巨噬细胞NF-kB的阳性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可通过活化ERK1/2、PKCα、PKCβⅡ和NF-kB来激活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DNA 巨噬细胞 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ERK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生 杨林 +3 位作者 李迎雪 朱忠生 荀安营 朱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索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的调控作用。方法以WPG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或以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预先孵育巨噬细胞,再用WPG刺激巨噬细胞,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ERK1/2的表达水平。结... 目的探索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的调控作用。方法以WPG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或以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预先孵育巨噬细胞,再用WPG刺激巨噬细胞,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未受WPG刺激的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处于低活性状态,给予WPG刺激巨噬细胞,其磷酸化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经Chelerythrine预先孵育巨噬细胞后,其磷酸化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WPG刺激组(P<0.01)。结论分叉双歧杆菌的WPG可通过PKC激活巨噬细胞的ERK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巨噬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AP-1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迎雪 杨林 +3 位作者 王立生 荀安营 朱忠生 朱惠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索信号途径ERK→AP-1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激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WPG刺激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AP-1的活性。结果WPG刺激组巨噬细胞AP-1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噬... 目的探索信号途径ERK→AP-1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激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WPG刺激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AP-1的活性。结果WPG刺激组巨噬细胞AP-1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经ERK抑制剂PD98059预孵后,其AP-1的活性显著低于WPG刺激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的WPG可通过ERK→AP-1这一信号途径来活化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巨噬细胞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4
作者 荀安营 王立生 +4 位作者 李迎雪 曾位森 马晓冬 朱惠明 罗深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后,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液染色,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果和对照... 目的探讨双歧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后,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液染色,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其胞内肌动蛋白减少且排列更加紊乱,同时胞膜荧光强度减弱,胞外放射状荧光物质减少,甚至消失。结论双歧双歧杆菌的WPG在激活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可影响其细胞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巨噬细胞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促凋亡素基因治疗肝癌移植瘤的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园 朱惠明 +4 位作者 李银鹏 王娜 王菲 黄庆娟 姜岭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EI-Gal+质粒组;PEI-Gal+超声+质粒组;PEI-Gal+UTMD+质粒组。对...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EI-Gal+质粒组;PEI-Gal+超声+质粒组;PEI-Gal+UTMD+质粒组。对组织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率、Tunel检测凋亡率。观察肿瘤的体积和组织学变化,同时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Bcl-2及Caspase-3蛋白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PEI-Gal+UTMD+pEG-FP-N3组基因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EI-Gal+质粒组与PEI-Gal+超声+质粒组(P均<0.01)且对组织无明显损伤。治疗12天后PEI-Gal+UTMD+pCDNA-VP3组肿瘤凋亡率(34.57%±3.56%)、抑瘤率(5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EI-Gal+质粒组(P均<0.01)。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靶向微泡破碎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能显著增强基因转染效率,且对组织无明显影响。联合凋亡素基因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发挥抗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 半乳糖聚乙烯亚胺 凋亡素基因 肝癌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荀安营 李娜 +4 位作者 邹兵 王成文 李迎雪 姚君 王立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128-1130,共3页
介绍目前常用的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并系统研究影响双歧杆菌电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菌体在4oo为0.3-0. 5时收集以制备感受态细胞,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应尽早用于电转化;最佳电场强度为12.5 kV/cm;转化后的细胞复苏培... 介绍目前常用的双歧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并系统研究影响双歧杆菌电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菌体在4oo为0.3-0. 5时收集以制备感受态细胞,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应尽早用于电转化;最佳电场强度为12.5 kV/cm;转化后的细胞复苏培养2 h为佳。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可达103 CFU/μg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电转化 感受态细胞 转化效率
原文传递
长双歧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Tum-5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荀安营 李娜 +4 位作者 邹兵 王成文 李迎雪 姚君 王立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构建能在双歧杆菌内稳定存在并高效分泌表达外源基因的长双歧杆菌质粒表达载体。方法以质粒p BAD/glll为基础,以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分泌性信号肽取代质粒原有的分泌性信号肽,并将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克隆入载体... 目的构建能在双歧杆菌内稳定存在并高效分泌表达外源基因的长双歧杆菌质粒表达载体。方法以质粒p BAD/glll为基础,以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分泌性信号肽取代质粒原有的分泌性信号肽,并将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克隆入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p BBADs。将人Tum-5基因克隆入载体中,构建质粒p BBADs-Tum-5,电转化长双歧杆菌NCC2705,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Western Blot鉴定基因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长双歧杆菌分泌型质粒表达载体,Tum-5基因在双歧杆菌内可以表达。结论构建的表达载体为双歧杆菌用于肿瘤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表达载体 Tum-5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荀安营 王立生 +5 位作者 李娜 朱忠生 李迎雪 龙若庭 曾位森 朱惠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Bifidobacterium plasmid polymerase,BPP)对人工构建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载体(shuttle vector)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电转化质粒pBADs-A和pBADs-BPP至长双歧杆菌,培养...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Bifidobacterium plasmid polymerase,BPP)对人工构建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载体(shuttle vector)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电转化质粒pBADs-A和pBADs-BPP至长双歧杆菌,培养鉴定后,接种含质粒pBADs-A和pBADs-BPP的双歧杆菌于AMP-和AMP+的MRS培养液中。厌氧培养后,将样品涂布于AMP+的MRS固体培养板上计数菌落数。结果相同条件下质粒pBADs-BPP组菌落数高于质粒pBADs-A组(P<0.05)。结论BPP可以增加质粒载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质粒聚合酶基因 质粒载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立生 李迎雪 +5 位作者 魏晓霞 荀安营 曾位森 马晓冬 朱惠明 罗深秋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3,共4页
为探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用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最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 为探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用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最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和对照组相比,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内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双歧杆菌的WPG在激活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可提高其线粒体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巨噬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的调控
10
作者 王立生 杨林 +3 位作者 李迎雪 朱忠生 荀安营 朱惠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9-239,共1页
双歧杆菌定植于人体肠道内,难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和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是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以及细胞毒功能。此外,WPG也能促... 双歧杆菌定植于人体肠道内,难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和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是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以及细胞毒功能。此外,WPG也能促使巨噬细胞分泌多量的I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双歧杆菌细胞壁 完整肽聚糖 调控 ΚB NF 微生态平衡 细胞毒功能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钙离子和pH以及膜电位的调控
11
作者 王立生 李迎雪 +3 位作者 朱惠明 马晓东 曾位森 罗深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2-532,共1页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能激活巨噬细胞。目前认为WPG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之一是提高其胞内游离Ca^2+离子([Ca^2+]i)的水平,但[Ca^2+]i升高的途径仍不清楚。本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WPG对巨噬细胞[...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能激活巨噬细胞。目前认为WPG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之一是提高其胞内游离Ca^2+离子([Ca^2+]i)的水平,但[Ca^2+]i升高的途径仍不清楚。本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WPG对巨噬细胞[Ca^2+]i和pH以及膜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肽聚糖 巨噬细胞 双歧杆菌 膜电位 细胞钙离子 PH [CA^2+]I Ca^2+离子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鉴定
12
作者 朱忠生 王立生 +2 位作者 曾位森 张定国 付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构建可以在双歧杆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 PCR扩增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并连接至质粒pBS-T以形成重组质粒pBS-BPP。PCR扩增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及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并连接至质粒pBAD-A以形成重... 目的构建可以在双歧杆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 PCR扩增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并连接至质粒pBS-T以形成重组质粒pBS-BPP。PCR扩增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及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并连接至质粒pBAD-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然后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连接至质粒pBAD-ar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GFP。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含有ara、BPP、eGFP基因序列并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及锚定表达于细胞壁的质粒pBS-BPP-ara-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含有pBS-BPP-ara-GFP质粒及对照质粒的E.coli,验证eGFP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以在E.coli中表达eGFP基因。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双歧杆菌表达系统,其可将外源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 ARA eGFP外源性基因表达系统
原文传递
携带hIL-12基因的长双歧杆菌的构建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13
作者 荀安营 李娜 +3 位作者 李曦 何敏 邹兵 王立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671-673,67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2(h IL-12)基因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longum),观察其表达产物对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前期构建的表达载体p BBADs为基础,将h IL-1... 目的构建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2(h IL-12)基因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B.longum),观察其表达产物对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前期构建的表达载体p BBADs为基础,将h IL-12基因克隆入载体中,构建质粒p BBADs-h IL-12,电转化长双歧杆菌NCC2705,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ELISA法鉴定基因表达。原位摄影后分析照片,田氏法计数血管条数,运用IPP软件计算所选区域血管面积。各组数值经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成功构建携带h IL-12基因的长双歧杆菌(BL-h IL-12),经过诱导后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诱导24h h IL-12表达水平最高(P<0.05),为最佳诱导时间。BL-h IL-12诱导组与其它组比较,血管数量及面积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h IL-12未诱导组、普通双歧杆菌组、生理盐水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h IL-12的转基因双歧杆菌其诱导表达产物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数目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白细胞介素12 双歧杆菌 鸡胚尿囊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