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美玲 赵友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以翻译补偿理论的核心理念为依据,从翻译补偿视角综观翻译整体,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问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过程中,“语言补偿”旨在适应语言环境、消减语言障碍,“文化补偿... 以翻译补偿理论的核心理念为依据,从翻译补偿视角综观翻译整体,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问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过程中,“语言补偿”旨在适应语言环境、消减语言障碍,“文化补偿”力求补充文化语境、扫清文化障碍,“审美补偿”趋向于增强美学效果、展现审美价值。“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审美补偿”呈现交叉融合、互动互联的思维态势,较好地实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补偿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补偿 文化补偿 审美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人物传记翻译中的意识凸显和动态语用顺应——以《孙中山传》的翻译为例
2
作者 付永钢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5-100,共6页
政治人物的传记往往涉及许多与政治相关的因素,如政治思想和理论、政治运动和事件、政治文献和记录,等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其思想和政治活动都刻印在他所从事的革命活动的历史篇章之中,他的传记自然也会叙述诸多政治活... 政治人物的传记往往涉及许多与政治相关的因素,如政治思想和理论、政治运动和事件、政治文献和记录,等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其思想和政治活动都刻印在他所从事的革命活动的历史篇章之中,他的传记自然也会叙述诸多政治活动以及革命理论和思想。在翻译政治人物传记的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表述与政治相关的内容非常重要。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对政治人物传记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意识凸显和动态语用顺应观针对性最强。笔者在翻译《孙中山传》的过程中依据前者有意识地选择恰如其分的英语词汇传达源语文本的意义;而翻译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则体现了动态语用顺应,即根据源语文本的传记体裁、国家社科项目的相关要求、英语国家的政治语境和读者的期望等适时地进行调整。语用综观论可以帮助译者把握好翻译的大方向,使译文在各方面全面顺应译入语读者,使其正确理解孙中山这一政治人物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领会其主要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及其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物 传记 翻译 意识凸显 动态顺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以语境化视角下东北方言中的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为例
3
作者 封玮烨 景芷伦 +1 位作者 于海润 王柯懿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东北方言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使用时对语境依赖度高,而目前针对东北方言翻译的研究较为匮乏,缺少系统的翻译模式。文章基于语内、语际翻译理论,立足语境化视角,构建了“东北方言—普通话—英语”翻译模型,通过分析东北文化特色词的语境含... 东北方言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使用时对语境依赖度高,而目前针对东北方言翻译的研究较为匮乏,缺少系统的翻译模式。文章基于语内、语际翻译理论,立足语境化视角,构建了“东北方言—普通话—英语”翻译模型,通过分析东北文化特色词的语境含义,探讨相关英译策略,实现东北方言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的转换,旨在为传播东北文化寻找新途径、为中国方言英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语境 东北方言 文化特色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化境”,一分为三——对钱锺书翻译思想的再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施佳胜 王心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9,112,共4页
"一分为三"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哲学命题,在翻译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体现。本文通过重读钱锺书著作中有关翻译的论述,认为长期以来广受关注的"化境"只是钱锺书翻译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其核心内容... "一分为三"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哲学命题,在翻译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体现。本文通过重读钱锺书著作中有关翻译的论述,认为长期以来广受关注的"化境"只是钱锺书翻译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其核心内容的全部,钱锺书翻译思想应视为一个由"化、讹、媒"组成的"一分为三"的体系,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较为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翻译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分为三 钱锺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视角与华裔美国作家的文化翻译创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曦 王心洁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0,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合,深入探讨华裔美国作家进行离散书写时展现的"杂合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翻译 离散视角 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评估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君 赵友斌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166,共3页
评估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的基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事关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了解国外世界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现状,为完善评估体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 教学质量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籍外译:“逆向翻译”与“直接翻译”——一项基于《文心雕龙》英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施佳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163,共6页
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应主要着眼于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立场、语言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翻译的方向性和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中国译者的"逆向翻译"和汉学家的"直接翻译"都是中国典籍外译合理有效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 中国典籍 《文心雕龙》 逆向翻译 直接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知视角”与小说的翻译创作——以《草原日出》和《喜福会》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心洁 陈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2,共5页
"限知视角"主要指读者只能通过小说叙述者或人物的个人视角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翻译是一种再创作,难免会对小说的叙事进行操控性的重写。由于不同的视角会传达出不同的美学信息或主题意图,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译者... "限知视角"主要指读者只能通过小说叙述者或人物的个人视角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翻译是一种再创作,难免会对小说的叙事进行操控性的重写。由于不同的视角会传达出不同的美学信息或主题意图,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译者需要充分重视原小说中易于混淆的"限知视角",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的视角偏差。此文以《草原日出》和《喜福会》的译文为例,探究译者应如何把握第三人称叙述中两种不同的"限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知视角 小说翻译 草原日出 喜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澳籍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问题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永钢 刘慧姝 《青年探索》 CSSCI 2014年第6期35-40,共6页
港澳地区有其独特的区域历史和文化特点,港澳籍大学生自然被打上了地区的文化印记,这与内地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所区别,因此内地高校针对港澳籍大学生(以下简称港澳生)的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范畴。港澳生多元文化教学在师资的培训、... 港澳地区有其独特的区域历史和文化特点,港澳籍大学生自然被打上了地区的文化印记,这与内地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所区别,因此内地高校针对港澳籍大学生(以下简称港澳生)的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范畴。港澳生多元文化教学在师资的培训、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及考评方法的调整、课外/课辅活动的规划等方面对内地高校形成了挑战。内地高校在探索港澳生多元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比较零散,整体性和系统性还不够,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和教学理论,增强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增加改革的力度,提高改革的层次,使内地高校对港澳生的多元文化教育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学 港澳籍大学生 内地大学生 内地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西方商人自传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琼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3,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促使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革新。"西方商人"自传的译介恰好为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中提供了直观经验的参照。文章从全球本土化的视角切入,首先探讨西方商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促使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革新。"西方商人"自传的译介恰好为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中提供了直观经验的参照。文章从全球本土化的视角切入,首先探讨西方商人自传翻译在中国本土扮演的世界性角色,其次论述西方商人自传在汉译时,如何融入到中国商业本土话语中,并促成了新的身份塑造。第三探究这种新的"身份"在对应全球主义时,目标语读者的多种本土接受,最终在不断改革和重新定位中揭示个体的成功追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商人自传 全球本土化 翻译 身份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心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的解构和重构轨迹以及目标文本形成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作性 第三形态特质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符号学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以当代西方商人自传译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从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政治符号经济学视角切入,把"翻译"或"译本"看作是一种"商品符号",探究在其作为商品流通的译介过程中,所蕴含的象征交换价值,以及探析当代中国在应对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时,西方... 从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政治符号经济学视角切入,把"翻译"或"译本"看作是一种"商品符号",探究在其作为商品流通的译介过程中,所蕴含的象征交换价值,以及探析当代中国在应对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时,西方商人自传作为一种跨文化想象和体验的身份符号"拟像"的存在意义和实用主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 商人自传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翻译创作空间中的交互主体性——以两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慕辉 王琼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交互主体性的视角突破了以往认为译者是屈从于作者的观点,强调的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诗歌翻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也为其创作空间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译者在仅有的空间内进行诗歌的再创作和交互... 交互主体性的视角突破了以往认为译者是屈从于作者的观点,强调的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诗歌翻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也为其创作空间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译者在仅有的空间内进行诗歌的再创作和交互主体性的对话,这种对话因素体现在五个方面:1)译者的对话身份;2)翻译策略的选择;3)内容与形式的保留与舍弃;4)目标语读者的接受;5)语言文化的特色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创作空间 交互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口笔译硕士实践课程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欣 胡亮才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第11期33-38,共6页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口笔译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教师指导+互助讲习+自主学习+课外实习"的模式,在整体导向、教师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注重社会需求与语用实践、培养职业化人才、关注过程教学的明显特色。...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口笔译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教师指导+互助讲习+自主学习+课外实习"的模式,在整体导向、教师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注重社会需求与语用实践、培养职业化人才、关注过程教学的明显特色。西悉尼大学的翻译专业对我们厘清教学与社会、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关系,以及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西悉尼大学 口笔译专业 实践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明绪 黄彦玲 《新闻传播科学》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媒介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而批评思辨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传统的大学英语报刊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为目标,忽视了学生批评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建议大学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将传播学理论... 媒介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而批评思辨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传统的大学英语报刊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为目标,忽视了学生批评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建议大学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将传播学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引入课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英语新闻语篇的产生过程及其话语特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英语新闻 批评思辨能力 批评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近十年商务文本翻译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艳琼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3-45,共3页
对近十年(2000-2009)国内三种翻译研究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商务文本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收集、分类与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学者对商务翻译研究持有愈来愈浓厚的兴趣,但其研究成果稍呈递减趋势且存在研究内部陈旧,重复研究,范围不广,文献... 对近十年(2000-2009)国内三种翻译研究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商务文本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收集、分类与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学者对商务翻译研究持有愈来愈浓厚的兴趣,但其研究成果稍呈递减趋势且存在研究内部陈旧,重复研究,范围不广,文献引述不够规范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文本 翻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理功能与对等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17
作者 庞惠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对研究语言系统和语篇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本文从"选择就是意义"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运用Halliday相关的经验纯理功能理论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对研究语言系统和语篇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本文从"选择就是意义"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运用Halliday相关的经验纯理功能理论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三篇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尝试以更加客观的角度讨论功能对等的翻译。结果显示,译文对于原诗的过程类型的取舍,使得原诗的交际功能无法在目标语中完全体现,完全对等的诗歌翻译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唐诗英译 及物性 功能对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处理模式的外宣译者的“把关”行为分析——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知谕 胡文芝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2期62-66,共5页
作为一种普遍而复杂的语言现象,隐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跨域映射”。译者对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所使用的隐喻进行翻译时,实施的是“把关”行为,主要采用“文化直入”“文化阻断”和“文化诠释”这三种文化... 作为一种普遍而复杂的语言现象,隐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跨域映射”。译者对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所使用的隐喻进行翻译时,实施的是“把关”行为,主要采用“文化直入”“文化阻断”和“文化诠释”这三种文化处理模式来搜集信息、过滤信息、加工信息等。译者的把关行为隐含了复杂的动因,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动因、语言文字动因、受众群体动因、文化传播动因等。作为文化传播者,外宣译者要当好“对外宣传”的把关人、“认知差距”的平衡者和“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外宣翻译 “把关”行为 文化处理模式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以来世界翻译出版发展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索引”数据库
19
作者 许宗瑞 陈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1-55,共5页
翻译出版是世界各种文明、各国文化交流融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索引”数据库(Index Translationum)的统计分析显示,二战以来世界翻译出版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具体体现在:形成了少数几个翻译... 翻译出版是世界各种文明、各国文化交流融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索引”数据库(Index Translationum)的统计分析显示,二战以来世界翻译出版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具体体现在:形成了少数几个翻译出版大国,英语在世界翻译出版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文学翻译的市场份额正进一步扩大。针对这一演进特点,中国翻译出版事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摈弃急于走出去的焦躁心态,要对走出去的主要方向适当进行调整,可将文学翻译作为走出去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翻译出版 发展态势 演进特点 “翻译索引”数据库 中国文化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技翻译看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
20
作者 卢俊宇 陈相玥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12期33-35,共3页
科技文体的特点是客观理性、准确严谨、逻辑性强。为了实现科学成果的交流传播,科技翻译需忠实原文,尽可能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然而英语和汉语在逻辑架构上差异较大,英语长句多,句间靠连接词呈现逻辑关系;汉语简洁精炼,句子靠内部的逻... 科技文体的特点是客观理性、准确严谨、逻辑性强。为了实现科学成果的交流传播,科技翻译需忠实原文,尽可能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然而英语和汉语在逻辑架构上差异较大,英语长句多,句间靠连接词呈现逻辑关系;汉语简洁精炼,句子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连接。因此翻译中很可能不自觉地产生夹杂欧化汉语的译文。研究科技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分析欧化语所独具的语用功能,有利于理性认识与对待欧化,从而在科技翻译中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提高译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翻译 现代汉语 欧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