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流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鲁元 邓带娣 +1 位作者 钟小兰 智铁铮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734-735,共2页
目的 探讨流行性感冒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描述性回顾研究 ,调查 2 0 0 3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预防接种的 7616名接种者的不良反应 (其中儿童 160人 )。分析原因 ,总结处理办法。 结果  745 6名成人中的2例有局部红肿 ... 目的 探讨流行性感冒感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描述性回顾研究 ,调查 2 0 0 3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预防接种的 7616名接种者的不良反应 (其中儿童 160人 )。分析原因 ,总结处理办法。 结果  745 6名成人中的2例有局部红肿 ,发热 3 8℃~ 3 9℃ ,伴有感冒症状 ,时间达 2 0d以上 ,经处理愈后良好。 2 1人出现 3 7℃以上低热 ,2~ 3d好转 ,发热的发生率为 0 .3 0 8% ( 2 3 /745 8) ,68人有局部疼痛 ,无发热 ,无红肿 ,2~ 3d好转 ,160名儿童无不良反应发生 ,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19% ( 91/7616)。 结论 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 ,接种安全。少量异常反应并不影响免疫接种方法的安全和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预防接种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特区某医院院内感染1567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山 燕旭东 +2 位作者 杨健 郑群 赖映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某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l5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进行了汇总与统计...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某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l5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进行了汇总与统计。结果2011年1-12月间,该医院共有54977例患者出院,共发生医院感染l567例,其中漏报24例,感染发生率为2.85%,感染例次数为1639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98%,漏报率为1.53%。不同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9.782,P〈O.05),其中血液科、ICU、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33%、21.21%和12.76%,居前三位。发生医院感染部位总计为1639例次,其中下呼吸道555例次(33.86%)居首位,其次是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25.32%、7.38%;全院微生物分离1318株细菌,排名前10位分布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占21.2%。结论该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及例次率低于三甲医院的控制水平。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可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回顾性分析 病原菌分布 感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利若 魏晓萍 张立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及各不良胎心宫缩图(CTG)图形与不同类型胎儿酸中毒的关系。方法以216例在第二产程具有满意胎心监护图形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胎儿娩出后,立即做脐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结局,并追踪新生儿...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及各不良胎心宫缩图(CTG)图形与不同类型胎儿酸中毒的关系。方法以216例在第二产程具有满意胎心监护图形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胎儿娩出后,立即做脐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结局,并追踪新生儿病率情况。结果①第二产程正常、可疑及病理CTG图形预测胎儿酸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72%和85.71%,特异性为57.45%、61.70%和80.85%,阳性预测值为1.23%、4.00%和4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82.27%和97.44%,准确度为50.46%、55.09和81.48%。②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在代谢性酸血症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呼吸性酸血症组及混合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01、0.027);重度VD、重度心动过缓在混合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代谢性酸血症及呼吸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41、0.004);融合减速在呼吸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混合性酸血症及代谢性酸血症组(P=0.006);基线变异消失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8)。结论①第二产程单用胎心监护识别胎儿酸中毒的能力非常有限,需结合其它监护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②晚期减速(LD)、延长减速(PD)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重度变异减速(VD)、重度心动过缓与混合性酸中毒有关;融合减速与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心率 胎儿 心分娩力描记法 预测价值 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漏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涛 熊奕 吴瑛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基层医院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常见漏诊疾病及原因。方法对我院在基层医院初诊中漏诊胎儿心脏畸形的会诊病例103例以四腔心、左右心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为基本筛查切面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分析深圳地区基层...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基层医院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常见漏诊疾病及原因。方法对我院在基层医院初诊中漏诊胎儿心脏畸形的会诊病例103例以四腔心、左右心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为基本筛查切面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分析深圳地区基层医院胎儿心脏畸形的常见漏诊情况。结果本组四腔心切面遗漏左位上腔静脉3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11例;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漏诊12例法洛四联征,6例永存动脉干,5例右室双出口,5例肺动脉瓣闭锁;三血管气管切面漏诊迷走锁骨下动脉20例,主动脉弓离断7例,主动脉弓缩窄4例。结论各个筛查标准切面细节观察不足是深圳地区基层医院漏诊胎儿心脏畸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胎儿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产程时限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钟利若 折瑞莲 张立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6-56,58,共2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单胎、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按照第二产程持续时间(t)分为4组,比较4组间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手术产率、脐动脉酸血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发...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单胎、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按照第二产程持续时间(t)分为4组,比较4组间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手术产率、脐动脉酸血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发生率在t>90 m in组明显高于t≤30m in组、30<t≥60 m in组及60<t≤90 m in组(χ2=15.607,25.029,16.892;P=0.003,0.000,0.005);新生儿窒息率在4组间无明显差别(χ2=2.825,P=0.419)。结论第二产程持续时间>90 m in,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故应重视和积极处理第二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新生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37家医院手术室X线安全防护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春凤 侯利环 +2 位作者 刘新莲 程忠才 王爱民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手术室X线安全防护现状,以探讨恰当的X线安全防护策略,保障医护人员及病人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广东省37家医院的37名手术室护士就手术室X线安全防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对于相关知识及培训方面,32名护士认为... 目的了解手术室X线安全防护现状,以探讨恰当的X线安全防护策略,保障医护人员及病人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广东省37家医院的37名手术室护士就手术室X线安全防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对于相关知识及培训方面,32名护士认为了解或较为了解X线防护知识,20家医院没有组织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防护装备及环境管理方面,11家医院没有防X线透射的专用手术间,18家医院有防护设备但数量不足,4家医院没有防护设备;相关制度管理及指引方面,18家医院无相关手术室防护指引,12家医院无手术室X线防护监督负责人;操作实践方面,竟有64%的医院手术室在拍X线片时忽略了病人非照射部位防护,X线照射期间医护人员严格使用防护装置的占56%,仍有22%的医护人员不使用防护服。结论多数医院手术室员工对放射防护缺乏认识及培训,防护设备数量不足,缺少专门的手术室放射防护指引,而且忽视了病人的防护。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理性认识,改善环境设备,完善制度指引及实践方面,以增强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实行合理的防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手术室 X线 辐射安全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制剂实施GPP和ISO9000族标准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 聂中越 +1 位作者 王大果 汪波 《中国药业》 CAS 2003年第2期65-66,共2页
回顾了ISO 9000族标准和GPP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两者的区别,论述了医院制剂同时实施PP和ISO 9000族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医院制剂 GPP ISO9000族标准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高等学校联合办院促进特区医院科研教学发展
8
作者 骆新娥 徐光 +1 位作者 周翔 周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在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市人民医院,于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立了一条与高校联合办院,以“科教兴院”为先导,使医院的科研、... 在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市人民医院,于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立了一条与高校联合办院,以“科教兴院”为先导,使医院的科研、教学、医疗迅速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医院 利研 教育 医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穆雪鵾 陈升汶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外科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危险因素 ,并试图揭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 2 0 0 3年脑外科HAP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 目的 研究脑外科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危险因素 ,并试图揭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 2 0 0 3年脑外科HAP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 ;药敏试验采用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 ;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 ;分层聚类分析研究菌株间抗生素亲缘关系。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为 86 96 % ;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 ;几乎所有病例均存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接受侵袭性操作等 ;抗生素亲缘关系分析将 2 0株菌分为 7个型。结论 脑外科HAP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高、耐药情况严重 ,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接受侵袭性操作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抗生素亲缘关系分析结论与流行病学情况不符 ,不宜单独用于菌株间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BL 肺炎克雷伯菌 脑外科 抗生素 医院获得性肺炎 侵袭性操作 相关因素分析 结论 学情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妇科的规范化诊疗管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双莲 李辉 陈文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期163-165,共3页
新冠肺炎给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此强烈的传染疾病已经在我国境内基本阻断。但是给我们医疗系统带来了诸多的反思。本综述就本基层医院妇科诊疗系统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过,进行总结与反思,期望为基层医院的妇... 新冠肺炎给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此强烈的传染疾病已经在我国境内基本阻断。但是给我们医疗系统带来了诸多的反思。本综述就本基层医院妇科诊疗系统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过,进行总结与反思,期望为基层医院的妇科诊疗系统在应对突发传染病、应急流程管理与规范化防控策略提供见解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妇科 规范化诊疗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被引量:138
11
作者 郭毅 周志斌 +4 位作者 姜昕 赵宏文 陈实 古坤毅 马可夫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 (HDI 5 0 0 0型 )检查 1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 ,用散射浊度计法检测血清CRP。根据颈动脉超声...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 (HDI 5 0 0 0型 )检查 1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 ,用散射浊度计法检测血清CRP。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 (IMT≥ 1 2mm)与非斑块组 (IMT <1 2mm)。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例数也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P <0 0 1,P <0 0 5 )。两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CRP水平增高例数多于非斑块组 (P <0 0 5 )。结论 血CRP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学检查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洪涛 镇万新 +2 位作者 朱杰诚 徐亮 王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otrelDuboussetHorizon(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作4个1.5cm长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钻入椎弓... [目的]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otrelDuboussetHorizon(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作4个1.5cm长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钻入椎弓根螺钉,从一端切口纵形将固定棒置入肌纤维间隙内,棒的两端置入上、下2枚椎弓根钉的槽口内,拧入固定螺钉,初步固定,撑开复位并矫正屈曲畸形。[结果]手术出血量平均85ml。住院时间平均10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0周。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神经或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坚强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内固定器 脊柱 骨折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术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技术 电视透视监视 骨折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郭毅 周志斌 +2 位作者 李富康 马可夫 王晓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84例患者于入院 3周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 72 .5 % (87例 )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 .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 (32 .9% )高于非梗死侧 (16 .9% ) ,软斑组和硬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而软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又高于硬斑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基 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志斌 郭毅 +4 位作者 王思鸿 李小好 尤玉兰 顾惠娟 丁秋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结果不稳定性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要明显强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21±0.04比0.16±0.02,吸光度为3.48±0.65比2.84±0.27,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明显弱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17±0.02比0.23±0.05,P<0.01;吸光度为3.16±0.65比3.60±0.55,P<0.05);两者在斑块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面积密度为r=-0.332,P=0.034;吸光度为r=-0.373,P=0.016),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同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形成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是重要的斑块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宽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p受体I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与微循环形态学动态病理变化 被引量:28
15
作者 褚晓凡 饶明俐 +3 位作者 彭健 张淑琴 董加政 李富康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904-1905,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与微循环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用单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方法确定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结果缺血3h和再灌3h边缘区即可见正常组织和缺血组织交错存在。缺...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与微循环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用单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方法确定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结果缺血3h和再灌3h边缘区即可见正常组织和缺血组织交错存在。缺血6h以后中心区与边缘区分界尚不清,脑组织的损伤和水肿进一步加重。缺血12h后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分界明显,呈裂隙状改变,并在中心区可见片状出血灶。结论神经细胞和微循环的缺血性改变发生在缺血3h,缺血3h边缘区可见以小血管为中心的缺血小区,正常组织和缺血组织交错存在。缺血12h缺血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可见中心靠边缘区小血管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 微循环 脑缺血 缺血边缘区 形态学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廖锦华 李健玲 +7 位作者 严彦念 李雅兰 胡冬华 项明方 黄强 莫世煌 彭雪梅 王小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6-1484,共9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活性氧以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活性氧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活性氧以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活性氧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在体用2%七氟醚预处理3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以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反映心肌损伤情况,心肌梗死面积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细胞凋亡用TUNEL染色显示。活性氧用活性氧荧光探针二氢乙啶测量。使用活性氧清除剂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2-MPG)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作为阻滞剂,用酶标仪测定心肌匀浆的NO、SOD、GPx和CAT活性,并进一步分析阻断活性氧及NO产生对七氟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前诱导活性氧产生(12.0±0.8 vs2.6±0.5,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减少活性氧产生(16.2±0.9 vs 24.9±1.3,P<0.05);在缺血再灌注前,2-MPG减少七氟醚预处理心肌活性氧产生(5.1±0.7 vs 12.0±0.8,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2-MPG+七氟醚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显著差别(24.9±1.4 vs 24.9±1.3,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同样诱导NO产生(34.5±3.2 vs 15.9±1.4,P<0.05),增加SOD(1.5±0.5 vs 0.6±0.2,P<0.05)、GPx(22.8±2.5 vs12.7±2.2,P<0.05)和CAT(15.5±1.8 vs 11.2±1.4,P<0.05)的活性;2-MPG消除了七氟醚对NO、SOD、CPx和CAT的诱导作用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L-NAME同样消除七氟醚预处理对SOD、GPx和CAT的诱导作用和心肌保护作用。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七氟醚预处理产生的亚损伤量的活性氧和NO诱导缺血再灌注心肌SOD、GPx和CAT的产生,进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活性氧的产生和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嘉林 余小舫 +3 位作者 鲍世韵 齐天伟 毕建钢 周汉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2年胆汁中微生物学分类及药敏状况,总结有效的经验用药方案,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131例胆汁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及药物敏感率特点. 结果131例阳性胆汁...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2年胆汁中微生物学分类及药敏状况,总结有效的经验用药方案,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131例胆汁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及药物敏感率特点. 结果131例阳性胆汁标本中共培养出36种173株细菌,6种真菌共47株;本组病例中有45例呈现混合细菌或真菌感染(34.35%);细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链球菌属、变形菌属、弗氏柠檬酸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少动鞘胺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真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对本地区胆汁细菌均具理想敏感率的抗生素是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见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为95.7%~100%. 结论深圳地区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具有混合感染率高、常用抗生素敏感率低的特点,对该地区胆道细菌感染推荐选用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感染推荐选用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细菌 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子宫抢救羊水栓塞成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芳 折瑞莲 +3 位作者 周莉 张舰 邹彦 苏放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8-310,共3页
产科出血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产科休克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及输血观念的更新,新近提出的止血复苏新观点及大量输血方案应用于临床,使得大出血抢救的成功率明显升高。现将我科保留子宫成功抢救1例羊水栓塞... 产科出血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产科休克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及输血观念的更新,新近提出的止血复苏新观点及大量输血方案应用于临床,使得大出血抢救的成功率明显升高。现将我科保留子宫成功抢救1例羊水栓塞产妇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34岁,G5P0,因孕37+4周,发现羊水过多1+月于2013年8月14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2年11月2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栓塞 羊水过多 产科休克 末次月经 出血抢救 临床分析 凝血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 严重产后出血 方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新民 崔艳凤 +2 位作者 谭坤能 刘泽林 吴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和治疗的影响。 方法 将体重指数(BMI)≥25km·m^(-2)的T2DM患者45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每日总热量约4621.16kJ(115... 目的 探讨中低热量饮食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和治疗的影响。 方法 将体重指数(BMI)≥25km·m^(-2)的T2DM患者45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每日总热量约4621.16kJ(1150kcal);B组患者则采用普通DM饮食,每日总热量约7740.4kJ(1850kcal)。于治疗前后(0周,24周)测量患者的血压(BP)、体重并计算体重下降净值和下降百分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_1c、血脂谱和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用药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体重、BP、口服降糖药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2),停药率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且糖、脂蛋白和尿酸代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空腹胰岛素和GGT也明显低于B组(P<0.02).A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减轻百分数越多,患者的年龄越小,DM病程越短,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男女比值增加,BP降低值增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空腹血糖、HbA_1c、低密度脂蛋白、GGT和口服降糖药用量降低越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率升高越多,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结论 中低热量饮食可降低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的体重,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并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热量饮食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降糖药 空腹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5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楠 刘新杰 +3 位作者 周冬仙 何文亮 高恒元 王元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等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5名,均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1 d、1周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 目的: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等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5名,均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1 d、1周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瘙痒、骨痛等症状及生质量等方面改变,观察术后并发症,了解继发性甲旁亢的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100%)甲状旁腺病理上均有结节性增生,部分合并弥漫性增生.在35例患者中共发现138枚甲状旁腺,其中有2例(5.7%)仅有3枚甲状旁腺.术前iPTH(2 152.59±937.88)pg/mL,术后7 d iPTH(14.11±14.42)pg/mL,iPTH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7 d血钙水平为(1.61±0.32)mmol/L,多数患者存在手足麻木症状,但经过静脉及口服补钙治疗,低血钙症状可以控制,患者能够良好耐受,均未发生严重低血钙事件.术后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术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