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低温轴密封的浸铜石墨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亮亮 黄燕 +3 位作者 孙庆国 陈虹 雷刚 刘岩云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2,62,共5页
采用石墨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真空压力浸渍法,将铜合金浸渍入基体材料,制备了一种浸铜石墨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硬度、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密度、孔隙率等物理性质,并与基体材料进行了对比。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铜... 采用石墨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真空压力浸渍法,将铜合金浸渍入基体材料,制备了一种浸铜石墨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硬度、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密度、孔隙率等物理性质,并与基体材料进行了对比。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观测结果表明:铜合金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连续相,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铜合金浸入石墨基体后对石墨基体起到了支撑作用,使复合材料的抗压强提高三倍以上。同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线胀系数和导热系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基体有了明显的下降,这是由于浸铜石墨孔隙中形成了连续的网状铜,这对摩擦端面起到了稳定的支撑作用,使得浸铜石墨和对摩副之间形成稳定的石墨膜,起到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浸渍 石墨 复合材料 低温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覆层压法制备PVC/PVA复合薄片的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史聪 李长金 +3 位作者 周星 苑会林 焦志伟 杨卫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涂覆层压法制备了3层和5层结构的PVC/PVA复合薄片。探究了不同浓度、聚合度、醇解度的PVA水溶液对薄片的阻隔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型号、浓度的复合薄片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复合薄片的力学性能随着PVA溶... 采用涂覆层压法制备了3层和5层结构的PVC/PVA复合薄片。探究了不同浓度、聚合度、醇解度的PVA水溶液对薄片的阻隔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型号、浓度的复合薄片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复合薄片的力学性能随着PVA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提高;PVA溶液浓度、聚合度、醇解度的提高均能降低PVC/PVA复合薄片的透湿率;采用浓度较高或醇解度较高的PVA溶液制备的复合薄片可以更好的保持PVC/PVA复合薄片的层状结构。实验证明:用浓度为10%的PVA溶液涂覆具有PVC/PVA/PVC/PVA/PVC结构的复合薄片的阻隔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氯乙烯 涂覆层压法 阻隔性能 复合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盐型均一尺度聚合物复合微球调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阳玲 涂伟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89-195,12,共7页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二氧化硅为核、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为壳的复合微球PAMAA@SiO2,并通过加入功能性单体、苯乙烯磺酸钠(SSS)进一步改善其抗盐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微球结构,并进行...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二氧化硅为核、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为壳的复合微球PAMAA@SiO2,并通过加入功能性单体、苯乙烯磺酸钠(SSS)进一步改善其抗盐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微球结构,并进行了溶胀和核微孔滤膜试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微球粒径为与孔喉尺寸匹配的微米级,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耐温抗盐性及封堵和变形运移的能力,是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抗盐型调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孔喉尺度 深部调剖 高抗盐性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部件材料在模拟典型大气环境介质中的腐蚀——热浸镀锌材料的腐蚀(I)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喜艳 刘莉蓉 +3 位作者 黎仕强 郭奉迎 朱琳 雍兴跃 《全面腐蚀控制》 2014年第12期68-72,76,共6页
采用腐蚀失重法与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热浸镀锌部件材料在模拟典型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工业环境、城市环境)介质中的腐蚀及其形貌。结果表明,热浸镀锌材料在模拟城市大气环境介质中的腐蚀最为严重,工业环境次之,海洋环境... 采用腐蚀失重法与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热浸镀锌部件材料在模拟典型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工业环境、城市环境)介质中的腐蚀及其形貌。结果表明,热浸镀锌材料在模拟城市大气环境介质中的腐蚀最为严重,工业环境次之,海洋环境腐蚀最轻。二次加工与成型会引起镀锌层局部破损致使基材局部暴露与镀锌层形成电偶对,会加重热浸镀锌部件的腐蚀,且破损面积越大腐蚀越严重。同样,热浸镀锌部件与不锈钢紧固件耦接会形成电偶腐蚀,也会加重热浸镀锌部件的腐蚀。建议针对电气化铁路各段不同的大气环境,选择不同的接触网零部件材料、或者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在接触网构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建议改进加工工艺程序,避免热浸镀锌部件的二次加工或者成型;建议采用绝缘措施,以达到热浸镀锌部件与不锈钢紧固件之间的绝缘耦接,避免电偶腐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热浸镀锌部件 大气环境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旋转床液体流动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润林 向阳 +4 位作者 杨宇成 邹海魁 初广文 邵磊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超重力旋转床是一项强化混合与传质的新技术,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制药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今以水为研究对象,拍摄超重力旋转床内从不同丝径的填料甩出的液体形态图片,利用后处理软件计算得到液滴的平均直径和速度。研究结果表... 超重力旋转床是一项强化混合与传质的新技术,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制药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今以水为研究对象,拍摄超重力旋转床内从不同丝径的填料甩出的液体形态图片,利用后处理软件计算得到液滴的平均直径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液滴平均直径随填料径向厚度、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液量增加而增大;液滴速度则随填料径向厚度、转速及液量增大而增大,同时关联出填料层内液滴平均直径和速度的关系式。研究结果为超重力旋转床的理论研究和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床 高速摄像机 平直丝网填料 液滴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叠流道中聚合物共挤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星 李长金 +2 位作者 焦志伟 谢鹏程 杨卫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3,72,共4页
采用Bird-Carreau本构方程,利用Polyflow分析软件对尼龙6(PA6)/三元乙丙橡胶(EPDM)熔体在叠层流道中的共挤过程进行了三维等温黏弹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熔体在不同体积流率下在叠层流道中的压力场、速度场和层间界面位置和形貌的情况... 采用Bird-Carreau本构方程,利用Polyflow分析软件对尼龙6(PA6)/三元乙丙橡胶(EPDM)熔体在叠层流道中的共挤过程进行了三维等温黏弹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熔体在不同体积流率下在叠层流道中的压力场、速度场和层间界面位置和形貌的情况。结果表明:入口体积流率的变化对界面的位置和形貌有很大影响,当PA6和EPDM的入口体积流率分别为Q1=Q2=1.5 mm3/s时,PA6熔体在流动过程中逐渐侵入到EPDM熔体的流动空间中,出现界面偏移现象;当PA6和EPDM的入口体积流率分别为Q1=1 mm3/s,Q2=2 mm3/s时,无界面偏移现象,共挤物形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叠流道 共挤成型 数值模拟 活动交界面 界面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勇 董坤 +3 位作者 邵磊 初广文 孙宝昌 邹海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86-393,共8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在搅拌反应器内进行了纳米镍粉的制备研究。系统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N2H4∶NiSO4)、引发剂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镍粉物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NiSO4为0.8mol·L^(... 采用液相还原法在搅拌反应器内进行了纳米镍粉的制备研究。系统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物配比(N2H4∶NiSO4)、引发剂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镍粉物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NiSO4为0.8mol·L^(-1),反应物配比为6∶1,NaBH4浓度为0.01mol·L^(-1),NaOH浓度为1mol·L^(-1),反应温度80℃,搅拌速度为2400r·min^(-1),在较优条件下制备出常温下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107nm的面心立方结构的纳米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纳米镍粉 NABH4 N2H4 纳米粒子 纳米技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固体胺的多孔聚酯对CO_(2)的吸附 被引量:6
8
作者 段成 杨川箬 +2 位作者 金君素 陈健 密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292-6301,共10页
四乙烯五胺(tetraethylenepentamine,TEPA)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glycol diglycidyl ether, GDE)同时载入多孔聚酯中,并加热使TEPA与GDE反应,从而制备出负载有固体胺的多孔吸附剂。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能够确定多孔聚酯中负载了大量... 四乙烯五胺(tetraethylenepentamine,TEPA)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glycol diglycidyl ether, GDE)同时载入多孔聚酯中,并加热使TEPA与GDE反应,从而制备出负载有固体胺的多孔吸附剂。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能够确定多孔聚酯中负载了大量的TEPA,并且TEPA与GDE在多孔聚酯中成功反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等温线可以确定负载有机胺后多孔聚酯的中的通孔结构得以保留,而孔体积以及比表面积明显减少。作为CO_(2)吸附材料,研究发现负载固体胺的多孔吸附材料吸附CO_(2)是动力学控制过程;当材料负载的TEPA与GDE摩尔比为1.8(25)1时,吸附量可达40.1mg/g(10k Pa,80℃),而TEPA与GDE摩尔比为1.5(25)1时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100次吸脱附循环后仍能保留首次循环97%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四乙烯五胺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多孔材料 CO_(2)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FD方法分析球填料旋转床内气相流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辰宇 刘玉杰 +3 位作者 高雪颖 初广文 陈建峰 向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4-1011,共8页
旋转填充床(RPB)作为一种新型设备,在分离与快速反应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作者建立了球填料旋转床三维CFD模型,分别采用Standardk-?与Realizablek-?湍动模型对气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降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进而... 旋转填充床(RPB)作为一种新型设备,在分离与快速反应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作者建立了球填料旋转床三维CFD模型,分别采用Standardk-?与Realizablek-?湍动模型对气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降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进而获得湍流模型适宜的操作范围;气量增大,径向速度、内外空腔压降及湍动能升高,而气相平均停留时间减小;转速增大,则切向速度、填料区压降与湍动能增高,但气相平均停留时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床 气相流动 球填料 湍动能 平均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介电弹性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戈风行 杨丹 +3 位作者 田明 宁南英 武文杰 张立群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弹性体材料具有轻质,易加工,价格低廉的优点,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介电弹性体材料发电的基本原理,相比传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几种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介电弹性体材料:丙烯酸酯类、硅橡胶、... 弹性体材料具有轻质,易加工,价格低廉的优点,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介电弹性体材料发电的基本原理,相比传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电机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几种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介电弹性体材料:丙烯酸酯类、硅橡胶、聚氨酯和天然橡胶等,并分析了介电弹性体材料的介电常数、击穿电压和断裂伸长率等因素对发电量和发电效率的影响,及它们作为介电弹性体发电材料的优势和不足.此外,提出了作为介电弹性体发电机所需材料在未来应该重点开展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 发电 丙烯酸酯类 硅橡胶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PVT特性测试原理及设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建华 李月林 +1 位作者 宋乐 谢鹏程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基于直接加压法原理(Piston—cylinder),研制了1种聚合物PVT(温度一比容积一温度)特性测试仪。该试仪测试压力范围为0.5~100MPa,测试温度范围为30~300℃,最大冷却速率为45℃/s。通过对聚丙烯(PP)PVT特性测试表明:测试仪... 基于直接加压法原理(Piston—cylinder),研制了1种聚合物PVT(温度一比容积一温度)特性测试仪。该试仪测试压力范围为0.5~100MPa,测试温度范围为30~300℃,最大冷却速率为45℃/s。通过对聚丙烯(PP)PVT特性测试表明:测试仪在较低的冷却速率下的重复精度为0.138%;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拟合,获得修正的双域Tait状态方程参数。同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冷却速率对于聚合物PVT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特性 测试设备 Tait状态方程 模塑成型 重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经济性的碱性膜燃料电池氢气氧化反应催化剂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延荣 王兴栋 +7 位作者 张向前 方锦杰 许志远 张宇烽 刘雪瑞 刘梦园 朱威 庄仲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26,共17页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燃料电池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尤其是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代表,可以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快...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燃料电池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尤其是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代表,可以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快速启动,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PEMFC因使用昂贵的Pt基催化剂而导致成本较高,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近年来发展的碱性膜燃料电池(HEMFC)与PEMFC结构相似,但使用可传导氢氧根离子的聚合物电解质,并提供碱性工作环境。HEMFC由于具有使用非Pt电催化剂和较便宜双极板的可能性而备受关注。然而,HEMFC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是阳极氢氧化反应(HOR)相对缓慢的动力学,这使得其需要较高载量的阳极催化剂才能实现较高的电池性能。因此,对于HEMFC而言,阳极催化剂的成本也很高,亟需开发在碱性条件下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HOR催化剂。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HOR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文献中提出的各种HOR机理和催化剂,并分析了基于阳极催化剂成本的HEMFC性能。我们发现,最新报道的非Pt HOR催化剂可以降低阳极催化剂的成本,到达与PEMFC接近的成本水平。最后,我们对HOR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膜燃料电池 氢气氧化反应 电催化剂 铂族金属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段料筒开槽对注塑机塑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杰 王克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注塑机料筒加料段开设轴向和螺旋沟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开设沟槽可提高塑化产量,螺旋沟槽料筒的塑化产量可明显优于直沟槽料筒;采用大于颗粒直径的沟槽时,略微增大单个沟槽深度和沟槽宽度有利于提高塑化产量,沟槽数目不宜过多;... 在注塑机料筒加料段开设轴向和螺旋沟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开设沟槽可提高塑化产量,螺旋沟槽料筒的塑化产量可明显优于直沟槽料筒;采用大于颗粒直径的沟槽时,略微增大单个沟槽深度和沟槽宽度有利于提高塑化产量,沟槽数目不宜过多;增大沟槽数量和总沟槽宽度未必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沟槽 直沟槽 塑化产量 料筒 注塑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Pt/Ru双金属纳米簇的结构和催化性能影响(英文)
14
作者 陈定伟 王晓冰 +2 位作者 涂伟霞 齐可 侯婷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97-2204,共8页
以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微波热辐射制备得到稳定的Pt/Ru双金属胶体纳米簇,各颗粒粒径在1-2 nm范围。考察了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Pt/Ru双金属纳米簇表面原子组成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P与金属前体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影响... 以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微波热辐射制备得到稳定的Pt/Ru双金属胶体纳米簇,各颗粒粒径在1-2 nm范围。考察了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Pt/Ru双金属纳米簇表面原子组成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P与金属前体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影响Pt/Ru双金属纳米簇的形成。在Pt/Ru双金属纳米簇形成之前加入PVP,Pt原子更容易富集在双金属表面,有利于增加Pt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在PVP稳定的Pt/Ru双金属纳米簇中,除了零价态的Pt、Ru单质外,还存在氧化态的Pt化合物,归因于PVP与Pt前体的相互作用。在环己烯加氢反应中,PVP-Pt/Ru双金属纳米簇显示出比单金属纳米簇更优越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聚合物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配位框架材料CO_2捕集及分离性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中华 汪文川 曹达鹏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多孔配位框架材料(porous coordination frameworks,PCFs)是一类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可设计性、结构可调控性、比表面高和孔容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CO2捕集与分离材料.本文综述了PCF材料CO2... 多孔配位框架材料(porous coordination frameworks,PCFs)是一类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可设计性、结构可调控性、比表面高和孔容大等特点,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CO2捕集与分离材料.本文综述了PCF材料CO2捕集与分离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功能导向的材料设计与合成策略:即"多尺度模拟设计-实验制备-性能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案.最后也提出了可以提高PCF材料CO2捕集分离性能的策略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分离 多尺度模拟 金属/共价有机框架 多孔配位框架
原文传递
调控聚氨酯聚集态结构制备高性能介电弹性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苏亭 王秀娟 +1 位作者 宁南英 田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通过退火保温调控聚氨酯(TPU)的相结构、结晶结构和氢键结构,进而调控其模量和介电常数(ε'),提高TPU的电驱动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小角X射线(SAXS)研究TPU的结晶结构,基于红外光谱对TPU的氢键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原... 通过退火保温调控聚氨酯(TPU)的相结构、结晶结构和氢键结构,进而调控其模量和介电常数(ε'),提高TPU的电驱动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小角X射线(SAXS)研究TPU的结晶结构,基于红外光谱对TPU的氢键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TPU的微相分离结构.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和时间不同导致TPU的聚集态结构各异,对模量、ε'和电驱动性能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低温(80℃)退火处理后,硬相分布于连续的软段相,且形成了较多软段结晶,相分离程度和氢键破坏程度提高.相比于高温(150℃)退火处理,低温退火后获得较高ε'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模量,从而产生较大电致形变.值得注意的是,低温退火条件下产生大范围的软段结晶,使得软段分子链之间排布紧密,导致TPU电击穿强度大幅度提升,得到具有高击穿强度、高电致形变的TPU介电弹性体材料.80℃退火处理6 h后,TPU的电击穿强度从退火处理前的25 kV/mm提高至32 kV/mm,最大电致形变从0.77%提高至3.3%,提高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介电弹性体 结晶 相分离 电致形变
原文传递
聚己二酸丁二酯纳米纤维构建的微球的制备
17
作者 伊小琳 袁茵 +2 位作者 石旭东 蒋妮 甘志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1-787,共7页
建立了采用异相成核和可控水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由纳米纤维构建的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根据多取代卞叉山梨醇(TM6)对聚己二酸丁二酯(PBA)的异相成核作用以及结晶形态的影响,采用两种乳液溶剂挥发法、并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成核剂TM6制备了... 建立了采用异相成核和可控水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由纳米纤维构建的聚合物微球的新方法.根据多取代卞叉山梨醇(TM6)对聚己二酸丁二酯(PBA)的异相成核作用以及结晶形态的影响,采用两种乳液溶剂挥发法、并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成核剂TM6制备了PBA微球,研究了成核剂含量对PBA微球在酶促降解之后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乳液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PBA微球,这种多孔结构有利于酶溶液进入到微球内部,促进PBA微球的均匀水解,最终获得由PBA纳米纤维构建的微球.当TM6的含量为3 wt%时,采用二次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BA微球,经过5 h酶促降解处理,可以得到表面和内部由PBA纳米纤维均匀组成的微球.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表明,微球的纳米纤维结构,有利于MG-63细胞在聚合物微球上的黏附、铺展和向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纳米纤维 异相成核 酶促水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