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吹转炉炼钢过程脱碳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林东 赵成林 +2 位作者 张贵玉 彭飞 邹宗树 《钢铁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12-15,24,共5页
通过分析复吹转炉脱碳过程的冶金机理,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和传输理论,建立描述转炉脱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并比较钢液中[C]和[O]的传质速度,找到转炉冶炼脱碳过程的限制环节,并通过一... 通过分析复吹转炉脱碳过程的冶金机理,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和传输理论,建立描述转炉脱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并比较钢液中[C]和[O]的传质速度,找到转炉冶炼脱碳过程的限制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热力学计算得到进入钢液的氧在各元素间的分配比例,从而得到转炉中脱碳反应的速度方程。将模型应用于本钢150 t转炉冶炼过程,模型在不同时刻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炼钢 传质速度 氧分配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贵玉 万雪峰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1,52,共4页
介绍了转炉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模型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应对终点碳高的措施,并对终点熔池碳含量和脱碳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为保证终点预测的稳定,吹炼结束前2 min不变枪位、不添加辅料;终点碳含量高,需低枪位过吹到w([C])<... 介绍了转炉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模型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应对终点碳高的措施,并对终点熔池碳含量和脱碳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为保证终点预测的稳定,吹炼结束前2 min不变枪位、不添加辅料;终点碳含量高,需低枪位过吹到w([C])<0.04%,或CO2和N2曲线交叉后继续吹15 s,再决定提枪;考虑到枪位对脱碳速度的影响,吹炼终点碳含量和脱碳速度的关系可以用3次方函数表述;只有减小原料条件的波动和稳定操作,才可用热平衡方法预测吹炼终点熔池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炉气分析 动态控制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炉气分析预测转炉冶炼终点磷和锰 被引量:6
3
作者 万雪峰 张贵玉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运用转炉炉气分析技术,对转炉内氧积累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此参数的分析并结合反应平衡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预测吹炼终点w[P]t和w[Mn]t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炉气分析系统的帮助下,吹炼终点时的磷... 运用转炉炉气分析技术,对转炉内氧积累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此参数的分析并结合反应平衡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预测吹炼终点w[P]t和w[Mn]t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炉气分析系统的帮助下,吹炼终点时的磷和锰的质量分数可分别用式和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F炉气分析 氧积累量 反应平衡 质量守恒 终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炉气分析预测转炉吹炼终点碳含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贵玉 万雪峰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应用炉气分析预测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碳含量的变化,并对吹炼终点时的碳含量和脱碳速率、氧枪枪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碳积分模型只适合入炉原料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对终点碳含量进行预测;(2)吹炼末期,碳含量和脱碳速率的关... 应用炉气分析预测转炉吹炼过程中熔池碳含量的变化,并对吹炼终点时的碳含量和脱碳速率、氧枪枪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碳积分模型只适合入炉原料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对终点碳含量进行预测;(2)吹炼末期,碳含量和脱碳速率的关系可用三次方函数描述;(3)为排除枪位对数据拟合的影响,对于恒压变枪位吹炼,在不同的枪位下调整三次方模型参数,即可实现对终点高、中、低碳含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气分析 转炉吹炼 终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钢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东 姜学锋 宋满堂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本钢对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各种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的研究工作 .
关键词 板坯连铸 结晶器 保护渣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吹炼过程中耗氧比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雪峰 张贵玉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对转炉冶炼过程中耗氧比模型的比较及Mn,Si,P氧化机理的分析,应用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建立了耗氧比模型,并根据生产数据的检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得出如下结论:供氧强度决定Mn,Si,P的氧化速率;Mn,Si,P在熔池中扩散系数和初... 通过对转炉冶炼过程中耗氧比模型的比较及Mn,Si,P氧化机理的分析,应用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建立了耗氧比模型,并根据生产数据的检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得出如下结论:供氧强度决定Mn,Si,P的氧化速率;Mn,Si,P在熔池中扩散系数和初始含量的大小将决定各自耗氧比的起始大小;温度通过反应平衡常数影响耗氧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比 转炉冶炼 冶金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雾冷却在薄板坯连铸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本义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共2页
根据薄板坯连铸机的工艺特点,重点介绍了气雾冷却在薄板铸机中的应用,及其实现方式、使用效果。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机 气雾冷却 回路 二次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含硼钢热轧卷边部裂纹形成原因与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涛 《金属世界》 2014年第6期39-42,共4页
本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含硼钢A36经热轧后,在板卷的双侧边部形成较严重的纵向裂纹。通过分析含硼钢边部裂纹的形成机理,从钢水中的w(Mn)/w(S)、[B]和[N]含量控制和优化连铸机冷却水配水制度等方面调整,有效解决了A36边部裂纹缺陷,提高... 本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含硼钢A36经热轧后,在板卷的双侧边部形成较严重的纵向裂纹。通过分析含硼钢边部裂纹的形成机理,从钢水中的w(Mn)/w(S)、[B]和[N]含量控制和优化连铸机冷却水配水制度等方面调整,有效解决了A36边部裂纹缺陷,提高了热轧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机 含硼钢 热轧板 裂纹形成 卷边 控制 原因 质量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连铸合金钢边裂原因分析
9
作者 刘文波 李明光 刘军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文章对本钢薄板坯连铸机低合金钢的生产出现的边裂原因进行分析,铸坯温度和〔N〕、〔Als〕、〔B〕含量对成品卷边部裂纹有较大影响,通过改善冷却水工艺、合理控制〔N〕、〔Als〕、〔B〕含量,有效的减少了含B钢铸坯边部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 薄板坯 浇注参数 边部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倾动制动器控制电路系统的设计
10
作者 官兵兵 于会敏 韩召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7-18,21,共3页
介绍了本钢炼钢厂180t转炉倾动制动器系统电气控制、转炉倾动急停保护动作原理,并针对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采用设备冗余原理,使其运行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 转炉 倾动制动器 急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研制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学锋 陶力群 +1 位作者 林东 宋满堂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共4页
介绍研制开发适合本钢铸机生产工艺需要的中、低碳钢用的保护渣产品,经过工业试验以及一年来的生产应用实践证明,该产品为本钢铸机生产工艺顺行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连铸 中、低碳钢 保护渣
原文传递
350mm×470mm矩形坯连铸生产轴承钢的凝固末端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晓丹 宋满堂 +1 位作者 刘军 邹宗树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确定轴承钢在连铸坯凝固末端的位置,对于轴承钢轻压下工艺的合理制定、改善铸坯的中心疏松及中心偏析等缺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二维非稳态传热方程,结合本钢350mm×470mm矩形坯铸机自身特点,建立了矩形坯凝固模型。其次... 确定轴承钢在连铸坯凝固末端的位置,对于轴承钢轻压下工艺的合理制定、改善铸坯的中心疏松及中心偏析等缺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二维非稳态传热方程,结合本钢350mm×470mm矩形坯铸机自身特点,建立了矩形坯凝固模型。其次,通过射钉试验,取片做硫印,来标定生产状态下不同位置的坯壳厚度。最后,对铸坯的表面温度进行了实际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射钉硫印测量的坯壳厚度、实测的铸坯表面温度都与凝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实际生产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该模型来理论计算铸坯凝固末端,为轻压下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矩形坯连铸 凝固末端
原文传递
改善350mm×470mm矩形坯宏观偏析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晓丹 刘军 邹宗树 《连铸》 2016年第2期62-65,共4页
宏观偏析水平是衡量矩形坯铸坯质量的重要指标,宏观偏析分为中心偏析和中间偏析。从本钢矩形坯的生产实践出发,针对轻压下、电磁搅拌、二次冷却等工艺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对试验铸坯进行了取样分析,通过检验计算不同工艺的碳偏析指数,... 宏观偏析水平是衡量矩形坯铸坯质量的重要指标,宏观偏析分为中心偏析和中间偏析。从本钢矩形坯的生产实践出发,针对轻压下、电磁搅拌、二次冷却等工艺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对试验铸坯进行了取样分析,通过检验计算不同工艺的碳偏析指数,总结出了轻压下、电磁搅拌等因素对于铸坯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对于中心偏析来说,轻压下对于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具有明显的作用,但与总压下量的大小没有显著线性对应关系;铸坯二次冷却越强,中心偏析越大;一定范围内,结晶器电搅电流的增加有助于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对于中间偏析来说,轻压下对铸坯的中间偏析改善效果不明显;降低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可以缩小铸坯中间碳偏析指数范围,改善铸坯的中间偏析。经工艺调整后,本钢矩形坯的中心偏析及中间偏析得到很大改善,轴承钢等高碳钢的中心碳偏析指数能够达到1.10以下,中低碳钢的中间碳偏析指数范围缩窄到0.9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坯连铸 宏观偏析 偏析指数
原文传递
稀土镁硅合金在沸腾钢上的应用
14
作者 丁瑞久 于华财 刘宝忠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17,共6页
文中主要研究稀土镁硅合金替代铝条应用于沸腾钢浇注的化学封顶工艺。分析了工艺的可行性和对钢材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 稀土 镁硅合金 沸腾钢 浇注 铝条 铸锭
原文传递
薄板连铸合金钢边裂原因分析
15
作者 李明光 刘军 《连铸》 2011年第S1期396-398,共3页
本文对本钢薄板坯连铸机合金钢的生产出现的边裂原因进行分析。薄板坯连铸浇注合金钢边裂应重点控制[N]和[Als]、[B]含量、铸坯温度。
关键词 薄板坯 浇注参数 边部裂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