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交往引入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1
作者 张文喜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网络对人类交往活动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对经济交往的影响。当我们设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把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成本逐渐降低到零时 ,获得和分享“制度性知识”的成本或“社会资本”就成了经济扩展的关键 ,只有那些“高信赖... 网络对人类交往活动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对经济交往的影响。当我们设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把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成本逐渐降低到零时 ,获得和分享“制度性知识”的成本或“社会资本”就成了经济扩展的关键 ,只有那些“高信赖社会” ,才能创造稳定而大规模的企业组织 ,网络注定要在协调人际冲突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交往的自由不是简单地就是技术条件加道德条件 ,它需要人类不断寻求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的人的异化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经济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出售国企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文艳 张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1期60-61,146,共3页
经济体制改革是采取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方式都不是政府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而是由一国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政府只有充分认识改革存在的条件因素 ,利用这些条件 ,才可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 ,才能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激进式改革 国有企业 拍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新世纪女研究生的独立人格 被引量:9
3
作者 姚月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校 女研究生 独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荣富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仍较低,也不乏粗俗者,因而影响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 旅游文化 旅游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哈耶克的“理性有限”观和“自发秩序”观的解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68-73,共6页
“理性有限”观和“自发秩序”观是哈耶克自由主义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本文在深入解读这两个观念及其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经过话语转换后。
关键词 理性有限 自发秩序 知识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代沟”与青少年德育工作 被引量:5
6
作者 姚月红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师生代沟” 青少年 德育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幻像——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批评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文喜 《东南学术》 2002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 ,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 ,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伯林 ,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引发了知识界的诸多批评 ,范伯格对伯林的批评是建立在关于“欲望”以及对欲望的“约束”的讨论上 ,从而指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逻辑互蕴关系。但他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伯林 ,他主要强调自由的“内部敌人(欲望)”对个人自由的威胁。黑格尔及同道则强调“欲望”的“主体间性” ,强调人与人相互承认 ,是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标志 ,由此 ,马克思继承并突出地提出“只有打破人的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 ,才能以人与人相互对待的态度 ,获得自由本性的实现 ,马克思的自由理念具有鲜明地反对形而上“自我”概念预设以及对人性迷信的立场 ,强调应该从人与物、个体与类的关系角度对“自我”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因而 ,当可作为对“世纪末的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自由 欲望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环境的投资及其效益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国桢 沈杭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投资效益 资金来源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舒尔茨人力资本思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新三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通过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邓小平 1 975~ 1 985年在抓科技、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 ,尽管邓小平未曾使用过人力资本概念 ,但邓小平具有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涉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 本文通过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和邓小平 1 975~ 1 985年在抓科技、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 ,尽管邓小平未曾使用过人力资本概念 ,但邓小平具有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涉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 ,涵盖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而且还有多方面的超越和创新。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相对接近的发展条件和困难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舒尔茨 人力资本思想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56-60,共5页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张文喜现代的世界,由于市场、通讯、科技的广泛的发展,一切地域、国家、民族都被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虽然,自觉为全人类利益而奋斗的作为整体的人类主体,由于当前国际上还存在着阶级对立,还远未形成,但是,不...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张文喜现代的世界,由于市场、通讯、科技的广泛的发展,一切地域、国家、民族都被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虽然,自觉为全人类利益而奋斗的作为整体的人类主体,由于当前国际上还存在着阶级对立,还远未形成,但是,不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今人们已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本质 人的类本质 人的本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质问题 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社会性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体与类 自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产业升级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新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68-70,共3页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 ,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 ,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 ,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 ,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政治、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条件 ,如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正确 ,将会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经过一个长波周期左右的时间 ,使中国跃入发达国家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信息技术 经济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 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虚拟经济的防范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寒刚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比较性地研究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边际效用论 ,并结合对二十世纪四大经济危机的发展史的分析 ,指出经济危机实质上表现为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本文还分析了虚拟经济膨胀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最后 ,本文着重强调 :只有... 本文比较性地研究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边际效用论 ,并结合对二十世纪四大经济危机的发展史的分析 ,指出经济危机实质上表现为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本文还分析了虚拟经济膨胀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最后 ,本文着重强调 :只有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顺应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 ,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的明晰、引导国民经济进一步开放竞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才是解决虚拟经济问题的有效的三把利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 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论 虚拟经济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工商业政策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S1期25-27,共3页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加上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所犯的错误,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的大革命终于失败了。使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加上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所犯的错误,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的大革命终于失败了。使原来生气勃勃的中国南部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商业政策 商业资产阶级 外贸易 中小工商业者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小资产阶级 工商政策 私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西克的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批判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喜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77-82,76,共7页
运用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方法及策略性地糅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使科西克对异化问题的讨论颇有深度。然而 ,科西克的理路仍属人本主义“死传统” ,这与马克思、海德格尔大异其趣。海德格尔是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为技术异化的生活世界中... 运用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方法及策略性地糅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使科西克对异化问题的讨论颇有深度。然而 ,科西克的理路仍属人本主义“死传统” ,这与马克思、海德格尔大异其趣。海德格尔是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为技术异化的生活世界中来的。他的“安居”(理念 )与马克思的“心智剩余”的思想一脉相承。与海德格尔把技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 ,及其把心智因素与物化的顽强斗争归结为“存在的命运”不同 ,马克思则把它看成是异化终结的开始。这便是 :异化的扬弃与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深层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西克 海德格尔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向度的自我意识理论——对黑格尔、海德格尔与萨特的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喜 《学术论坛》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中“我就是我们”的这一基本主张 ,在后来的海德格尔“共在”思想中有所体现 ,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语言表达层面中 ,“古怪”的连字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高度灵活的语义结构相契应。萨特通过纯化的意识达到消解“自... 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中“我就是我们”的这一基本主张 ,在后来的海德格尔“共在”思想中有所体现 ,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语言表达层面中 ,“古怪”的连字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高度灵活的语义结构相契应。萨特通过纯化的意识达到消解“自我”的目的 ,黑格尔则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海德格尔 萨特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荣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文考察了浙江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史,着重考察和论述双方在天台宗、华严宗、禅宗方面的交流。
关键词 浙江 韩国 佛教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世界图式中的自由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世界图式 人的自由 柏拉图 自由观 “自由” 马克思主义 参考系 亚里士多德 “知” 个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伦理学——兼论伯恩施坦、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文喜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20-23,共4页
伯恩斯坦是以存在与应当之间的分裂为特征 ,从伦理必要性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之同情马克思 ,在于其对伦理思考的本体论化 ,并最终走向消解“自我意识自主域的观念”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海德格尔意识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某种联系 ,... 伯恩斯坦是以存在与应当之间的分裂为特征 ,从伦理必要性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之同情马克思 ,在于其对伦理思考的本体论化 ,并最终走向消解“自我意识自主域的观念”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海德格尔意识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某种联系 ,但却不明白黑格尔将伦理学的思考转化为历史———社会哲学的思考 ,这种理论兴趣一脉相传于马克思并得到了革命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伯恩斯坦 黑格尔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中进步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伟胜 《社会科学家》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反思与批判西方文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融合 文化 动力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全球化·异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喜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6期1-5,共5页
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 ,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市场化社会里面奔去 ,里面的国家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则还看不到走出“现代性”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 ,在这样的历史处境中 ,市场化、全球化、异化的关联性研究显得就是自然而且意... 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 ,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市场化社会里面奔去 ,里面的国家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则还看不到走出“现代性”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 ,在这样的历史处境中 ,市场化、全球化、异化的关联性研究显得就是自然而且意义重要。本文从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批判指向出发 ,阐明了马克思学说中的要义在于按既定的历史观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想去创造未来 ,把价值与客观论证相统一。一个健康的市场社会始终需要马克思对资本贪婪本性及其人的异化的批判。由此比较了西美尔与马克思对“货币”的哲学或文化批判的不同指向 ,以及与人的自由个性的关系。揭示了“自由至上论”者的纯经济学视界的局限性及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曲解。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运作 ,能否避免人的“异化”作了依据马克思的立场 ,且具有开放性的论证。在当今这一时代 ,市场经济的合法性更根本地还取决它在社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异化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