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0年杭州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及D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熊玉玲 岳美娜 +2 位作者 邵启民 李冉 朱玉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致病菌,其可产生多种侵袭性感染,严重者可侵及呼吸道、血液等多种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1])。近年来,儿童中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致病菌,其可产生多种侵袭性感染,严重者可侵及呼吸道、血液等多种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1])。近年来,儿童中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率逐年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D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金尾静 张乐乐 +2 位作者 张海邻 张维溪 李昌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影像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2013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5例支气管扩张症惠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支气管扩张症34例(占6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影像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2013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5例支气管扩张症惠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支气管扩张症34例(占61.82%),其他病因包括:支气管异物2例(占3.64%),先天性免疫缺陷病2ff0(占3.64%),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2例(占3.64%),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畸形3例(占5.45%),支气管哮喘4例(占7.27%),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1例(占1.82%),炎症性肠病(IBD)1例(占1.82%),未明确病因6例(占10.91%)。胸部x线片有阳性提示的8例(占14.55%),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阳性率达lOO.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P〈0.05)。共送检100份呼吸道标本,检出病原菌35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最为常见。结论:呼吸道感染是温州地区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病因,HRCT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尤其是PA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病因 病原 影像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楚烈 黄红宇 周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7期880-884,共5页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6年级学生中检出12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6年级学生中检出12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患儿进行综合干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体脂率、超重及肥胖占比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平均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4,P>0.05).干预12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所有患儿的平均体脂率均小于干预前,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0.000,P<0.05).干预后,实验组中超重人数为12人(20.00%)、肥胖人数为14人(23.33%);对照组中超重人数为26人(43.33%)、肥胖人数为29人(48.33%),实验组肥胖患儿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χ2=7.548、8.115,P<0.05).两组的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患儿完全依从者为25人(41.67%)、部分依从者为32人(53.33%)、不依从者为3人(5.00%);对照组患儿完全依从者19人(31.67%)、部分依从者26人(43.33%)、不依从者15人(25.00%).实验组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χ2=9.412,P<0.05).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效改善其肥胖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故事理论 学龄期肥胖 健康宣教 饮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彤 余舒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3期53-55,59,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预后不好组儿童中男性比例、冬春季发病比例、发病年龄<1岁比...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预后不好组儿童中男性比例、冬春季发病比例、发病年龄<1岁比例、惊厥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分别大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但两组在合并其他感染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PLT、CRP、PCT、Ca、CSF蛋白、CSF-PCT蛋白水平与预后不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意识障碍、CRP为影响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重要因素,而WBC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加强对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的认识,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和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皂苷IVa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林峡 李燕 狄亚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目的:探讨竹节参皂苷IVa(saponin from Panax japonicus IVa,SPJ IVa)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SPJ IVa组和高剂量SPJ IVa组。以... 目的:探讨竹节参皂苷IVa(saponin from Panax japonicus IVa,SPJ IVa)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SPJ IVa组和高剂量SPJ IVa组。以脂多糖(LPS,2 mg/kg)气管内滴注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低、高剂量SPJ IVa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5和45 mg/kg SPJ IVa。造模后24 h,收集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HE染色法评估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称重法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值;ELISA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试剂盒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leaved caspase-3法和TUNEL染色法评估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发生明显损伤病变,肺损伤积分(0.21±0.22 vs 2.98±0.46)和湿/干重比值(3.09±0.41 vs 6.36±0.61)显著上升(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SPJ IVa组肺损伤积分(1.80±0.31和1.05±0.25 vs 2.98±0.46)和湿/干重比值(5.25±0.44和3.89±0.35 vs 6.36±0.61)显著降低(均P<0.01)。LPS可致血清和BALF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氧化指标MDA水平升高(P<0.01),抗氧化指标SOD、GSH降低(P<0.01),低、高剂量SPJ IVa治疗均可降低LPS导致的上述促炎因子和氧化指标MDA(P<0.01),并升高SOD和GSH水平(P<0.05或P<0.01)。模型组肺组织中可见显著细胞凋亡,低、高剂量SPJ IVa治疗可抑制LPS导致的肺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P<0.01)。模型组肺组织中Nrf2、HO-1、NF-κB p65和TLR4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SPJ IVa治疗后,Nrf2和HO-1表达进一步上调(P<0.01),而NF-κB p65和TLR4表达降低(P<0.01)。结论:SPJ IVa可抑制LPS所致ALI大鼠肺损伤,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NF-κB和Nrf2/HO-1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皂苷IVa 急性肺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Nrf2/HO-1信号通路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调节lncRNA NEAT1/miR-9-5p/SLC26A2轴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香英 魏金凤 +2 位作者 田小辉 盛美玲 许如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12-117,134,共7页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microRNA(miR)-9-5p/SLC26A2轴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5只6~8周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microRNA(miR)-9-5p/SLC26A2轴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5只6~8周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组小鼠在哮喘模型构建完成后每天1次灌胃10 mg/kg灯盏花素,连续7 d;对照组及哮喘模型组则使用等体积0.9%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小鼠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Wright-Giemsa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染色及细胞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BALF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荧光原位杂交检测NEAT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NEAT1、miR-9-5p和SLC26A2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LC26A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的BALF炎性细胞总数[(68.32±7.25)×10^(4)/mL比(17.71±3.14)×10^(4)/mL,P<0.01]、中性粒细胞数[(5.50±0.58)×10^(4)/mL比(0.72±0.15)×10^(4)/mL,P<0.01]、巨噬细胞数[(13.02±1.04)×10^(4)/mL比(2.70±0.61)×10^(4)/mL,P<0.01]、淋巴细胞数[(23.07±2.90)×10^(4)/mL比(4.13±0.53)×10^(4)/mL,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22.13±2.21)×10^(4)/mL比(1.63±0.22)×10^(4)/mL,P<0.01]增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平增加[(2.49±0.25)分比(0.26±0.04)分,P<0.01],PAS评分升高[(2.24±0.16)分比(0.26±0.08)分,P<0.01];血清IgE[(3.52±0.32)IU/mL比(1.02±0.08)IU/mL,P<0.01]及BALF中白细胞介素-5(IL-5)[(154.48±9.27)pg/mL比(54.56±3.35)pg/mL,P<0.01]、白细胞介素-13(IL-13)[(96.86±6.45)pg/mL比(79.18±3.34)pg/mL,P<0.05]、白细胞介素-17(IL-17)[(185.24±7.24)pg/mL比(73.32±4.15)pg/mL,P<0.01]表达上升,干扰素-γ(INF-γ)表达下降[(48.46±3.81)pg/mL比(84.76±2.91)pg/mL,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组小鼠BALF炎性细胞总数[(52.10±7.59)×10^(4)/mL比(68.32±7.25)×10^(4)/mL,P<0.05]、中性粒细胞数[(4.21±0.54)×10^(4)/mL比(5.50±0.58)×10^(4)/mL,P<0.05]、巨噬细胞数[(3.61±0.28)×10^(4)/mL比(13.02±1.04)×10^(4)/mL,P<0.01]、淋巴细胞数[(9.52±1.23)×10^(4)/mL比(23.07±2.90)×10^(4)/mL,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8.87±1.33)×10^(4)/mL比(22.13±2.21)×10^(4)/mL,P<0.01]降低;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平[(1.46±0.15)分比(2.49±0.25)分,P<0.01]及PAS评分降低[(0.58±0.07)分比(2.24±0.16)分,P<0.01];血清IgE[(1.83±0.14)IU/mL比(3.52±0.32)IU/mL,P<0.01]及BALF中IL-5[(78.25±4.44)pg/mL比(154.48±9.27)pg/mL,P<0.01]、IL-13[(59.34±5.32)pg/mL比(96.86±6.45)pg/mL,P<0.01]、IL-17[(125.60±5.88)pg/mL比(185.24±7.24)pg/mL,P<0.01]表达下降,INF-γ[(65.48±4.49)pg/mL比(48.46±3.81)pg/mL,P<0.05]表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NEAT1[(3.96±0.32)比(1.00±0.15),P<0.01]、SLC26A2相对表达上升[(3.91±0.32)比(1.00±0.08),P<0.01],miR-9-5p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0.48±0.07)比(1.00±0.09),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组小鼠NEAT1[(1.82±0.28)比(3.96±0.32),P<0.01]、SLC26A2相对表达降低[(2.00±0.23)比(3.91±0.32),P<0.01],miR-9-5p相对表达增加[(0.67±0.06)比(0.48±0.07),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调节lncRNA NEAT1/miR-9-5p/SLC26A2轴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哮喘 气道炎症 灯盏花素 lncRNA NEAT1 miR-9-5p SLC26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接受皮下免疫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盛美玲 陈嗣源 +1 位作者 邵启民 张春丽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9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AR)伴哮喘患儿接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并分析影响SCIT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标准SCIT的AR伴哮喘患儿,其中152例完成3年的标准... 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AR)伴哮喘患儿接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并分析影响SCIT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标准SCIT的AR伴哮喘患儿,其中152例完成3年的标准SCIT,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3年期间,160例患儿中2例因不良反应严重终止治疗,2例患儿中途主动退出治疗,4例患儿失访,最终纳入152例完成3年治疗的患儿进行分析,其中显效83例,有效48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18%(131/152),无效率为13.82%(21/152);无效组患儿男性占比、有AR家族史、城镇占比及多重变应原占比均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多重变应原是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CIT对于AR伴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有家族史、多重变应原会增加AR伴哮喘患儿SCIT无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过敏(Rhinitis Allergic) 哮喘症(Asthma)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 影响因素(influencing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在反复喘息患儿照护者心理疏导及家庭照护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小慧 陈俊松 +1 位作者 张开京 赵青青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2期25-28,6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反复喘息患儿照护者的心理健康疏导及管控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反复喘息患儿照护者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患儿照护者采用常...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反复喘息患儿照护者的心理健康疏导及管控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反复喘息患儿照护者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患儿照护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知识培训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喘息控制水平与患儿照护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喘息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照护者家庭管理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照护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有效缓解反复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改善患儿家庭照护情况,降低患儿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喘息 动机性访谈 焦虑 抑郁 家庭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面部皮疹的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姗姗 李华君 +4 位作者 乔鹏 陈健 张熙 林晓燕 黄丽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分析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按有无面部皮疹,将患儿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 4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伴有面部... 目的分析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部分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按有无面部皮疹,将患儿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 4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1 134例,占9.92%。伴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以<1岁及≥3岁儿童多见,临床症状较轻,发热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面部皮疹组;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6为主,其比例明显高于无面部皮疹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面部皮疹的不典型手足口病以柯萨奇病毒A6感染为主,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病原学 柯萨奇病毒A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黎红 严娟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118例CVA患儿分为:A组40例,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组40例,口服孟鲁司特;C组38例,口服氯雷他定。每组患儿每日做观察日记,记...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118例CVA患儿分为:A组40例,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组40例,口服孟鲁司特;C组38例,口服氯雷他定。每组患儿每日做观察日记,记录日间、夜间咳嗽情况、可能出现的气喘、药物使用情况。治疗4周内每周随访1次,症状控制后每月随访1~2次,其间电话随访,若出现气喘,嘱门诊随访。随访时分别观察记录3组治疗后1、2、3、4、8、12周日间、夜间咳嗽症状,并进行总评分;治疗6个月后,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继续随访18个月,观察3组患儿2年内的复发情况;观察3组2年内出现喘息发作、转变成典型哮喘(CA)人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7.5%、95%、18.4%,与C组比较,A、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4,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6,P>0.05)。三组治疗后1、2、3、4、8、12周,日间、夜间咳嗽症状总评分比较,A、B组在治疗的第1、2、3、4周,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第2、3周,咳嗽评分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经治疗后2年内CVA复发及出现喘息人数,A、B组少于C组,而A组复发比率为7.5%,出现喘息比率为10%,少于B组的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7,P<0.05)。结论: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口服孟鲁司特比较,前者可更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CVA复发,有效预防转变为典型哮喘,长远疗效优于口服孟鲁司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00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邵启民 严娟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4期31-32,40,共3页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4-8月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mL/kg加入生理盐水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4-8月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mL/kg加入生理盐水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皮疹消退、胃纳改善时间及病情显效情况均明佩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时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热毒宁注射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红素加氧酶-1与一氧化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凯 韦翊 +2 位作者 徐婷 林先耀 陈东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在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 12例4岁以下喘息息儿,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分为重症组(存在低氧血症)4g例和轻症组(无低氧血症)63例...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在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 12例4岁以下喘息息儿,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分为重症组(存在低氧血症)4g例和轻症组(无低氧血症)63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急性支气管炎患儿58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测定患儿血清HO—1含量,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患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入院时)3组间HO—1和COH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仅重症组(2 577.01±879.47)ng/L、(3.84±0.87)%明显高于轻症组(1 382.90±731.80)ng/L、(1.17±0.60)%和对照组(1 113.73±606.25)ng/L、(1.01±0.54)%(均P<0.01)。重症组HO—1和COHb含量,均为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均P<0.01)。急性期重症组HO—1与COHb含量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 HO—1和CO可能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展过程,急性重症期两者呈正相关,具有诊断疾病、判断严重程度与预后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疾病 血红素加氧酶-1 一氧化碳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肺功能、免疫功能、FeNO、EOS、PCT及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才学 陈云龙 +1 位作者 王忠敏 何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FeNO及血清EOS、PCT、CRP的影响。方法:将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选...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FeNO及血清EOS、PCT、CRP的影响。方法:将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选取1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疗程7天。记录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岁患儿)、免疫功能(IgA、IgM、IgG)、FeNO及血清EOS、PCT、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咳嗽、喘息、细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治疗总有效率(96.25%vs 82.50%)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6岁)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eNO、EOS、PCT、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可显著升高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 肺功能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 免疫功能 小儿咳喘灵颗粒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余楚烈 黄红宇 周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10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BUN)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有效性将患者分为显著组与不佳组,其中显著组61例,不佳组27例... 目的分析影响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BUN)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有效性将患者分为显著组与不佳组,其中显著组61例,不佳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是否进行氧疗、住院时间、病程、体内是否缺少微量元素、是否伴有慢性潜在病、雾化吸入方式以及治疗前最高温度与居住地等情况的差异,对可能影响氨溴索联合BUN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是否进行氧疗、雾化吸入方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37、5.587、5.79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岁、没有进行氧疗、使用超声雾化的吸入方式均会影响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OR值分别为3.728、4.577、5.013,均P<0.05)。结论年龄<4岁、没有进行氧疗、使用超声雾化的吸入方式是影响氨溴索联合BUN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因素,对于低龄患儿应积极转移患儿对治疗的注意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若患儿出现缺氧现象应及时进行氧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布地奈德 小儿肺炎 影响因素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颖 犹登霞 周杰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1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的20例IKD患儿为IKD组,同期的21例KD患儿为K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对比两...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的20例IKD患儿为IKD组,同期的21例KD患儿为K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对比两组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损害及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1)IKD组平均发病年龄较KD组小(t=4.46,P<0.05)。(2)IKD组结膜充血、杨梅舌、唇红干裂、指(趾)脱皮、手足硬肿、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较KD组低(χ~2值分别为29.63、27.66、23.88、9.64、28.76、43.21、33.86,均P<0.05);IKD组肛周脱皮屑发生率、卡疤红肿发生率较KD组高(χ~2值分别为7.75、3.90,均P<0.05);与KD组比较,IKD组发热、杨梅舌、手足硬肿、皮疹、卡疤红肿时间均更长,唇红干裂时间更短(t值分别为8.79、2.33、3.46、7.05、9.19、2.46,均P<0.05)。(3)IKD组患者C-反应蛋白(CPR)、CD3^+较KD组高(t值分别为3.73、8.83,均P<0.05),CD4^+/CD8^+较KD组低(t=6.12,P<0.05)。(4)IKD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较KD组高(χ~2=33.86,P<0.05)。结论与KD比较,IKD具有:(1)发病年龄更小;(2)肛周脱皮屑、卡疤红肿发生率更高,发热、杨梅舌、手足硬肿、皮疹、卡疤红肿时间均更长;(3)CPR、CD3^+、CD4^+/CD8^+明显异常;(4)冠状动脉损伤风险更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回顾性研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盛美玲 陈嗣源 +1 位作者 项静婉 莫妙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3期4087-4089,共3页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主要秋冬季腹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小儿肠道菌群紊乱及其导致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疾病病程具有自限性,因小儿体弱、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症状较严重,若其早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将...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主要秋冬季腹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小儿肠道菌群紊乱及其导致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疾病病程具有自限性,因小儿体弱、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症状较严重,若其早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将进展为慢性腹泻,直接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1-3]。目前,药物治疗仍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手段,其中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的应用较常见,前者是新型抗腹泻用药,对脑啡肽酶活性有抑制之效,能够降低脑非肽降解速度,延长消化道内脑非肽作用时间,抑制肠黏膜水分渗出与电解质过度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消旋卡多曲颗粒 肠黏膜通透性 疾病病程 肠道菌群紊乱 培菲康 机体功能 慢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哌甲酯联合行为矫正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蒋茂莹 滕淑 +1 位作者 陈克 王晓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联合行为矫正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多动症患儿95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7人... 目的探讨盐酸哌甲酯联合行为矫正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多动症患儿95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7人。观察组进行盐酸哌甲酯及行为矫正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行为矫正治疗。比较两组CDK6表达情况、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K6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治疗前(χ^2值分别为35.233、30.584,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行为量表、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思维问题、行为退缩、违纪行为、社交问题、注意缺陷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67、1.813、1.746、1.887、1.63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触觉防御、本体觉、前庭觉、学习能力指标改善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7、4.051、3.943、3.856,均P<0.05)。结论盐酸哌甲酯联合行为矫正治疗ADHD要优于单一的矫正治疗效果,且对CDK6在神经系统的表达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哌甲酯 行为矫正 ADHD CDK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若伊 吴克义 张春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AP)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P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31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AP)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P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31例和对照组(甲泼尼龙)31例,疗程均为5~7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8%vs.74.19%,χ^(2)=4.679,P<0.05);观察组AP患儿咳嗽明显缓解、退热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409、10.435、7.375,均P<0.05);两组AP患儿治疗后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30、7.549、4.769,均P<0.05);两组AP患儿治疗7天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782、6.509,均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AP疗效良好,且可增强患儿免疫功能,减轻患儿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激素 小儿腺病毒肺炎 疗效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佳 李小红 +2 位作者 乔贵雪 张慎荣 邵启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临床诊断、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激素治疗。结果我院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2.77%(97/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持续发热时间、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OR=2.195)、诊治时间(OR=3.297)、IVIG抵抗(OR=4.367)、hs-CRP(OR=2.989)、ESR(OR=3.550)、cTnI(OR=5.328)、D-二聚体(OR=3.892)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论KD住院患儿具有较高的CAL发生率,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CAL的发生率,改善KD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TB4、PCT检测在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凯 刘灵月 +2 位作者 李泽 于露雯 韦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8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三烯B4(LTB4)、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根据血清免疫学或病原学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8例,病毒性肺炎组31例,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血清白三烯B4(LTB4)、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根据血清免疫学或病原学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8例,病毒性肺炎组31例,支原体肺炎组28例。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名为对照组。采集痰液标本及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病原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TB4、PCT水平;对重度肺炎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LTB4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3,24.64,21.52,均P<0.01);各肺炎组患儿血清LTB4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LTB4在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2.03,均P<0.05)。重度肺炎组患儿LTB4、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9,22.07,26.86,均P<0.01;t=4.16,P<0.05)。PCIS评分70~80分、<70分的重症患儿LTB4、PCT明显高于>80的重症患儿(t值分别为29.53、32.64、26.37和30.15,均P<0.01),PCIS评分<70分的重症患儿LTB4、PCT明显高于70~80分的重症患儿(t值分别为19.53,26.69,均P<0.01)。血清LTB4、PCT与住院天数、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LTB4、PCT均可用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LTB4 PCT 病原学诊断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