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事件对杭州市某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祺 周海斌 +3 位作者 张军根 余灵芝 孙毓文 汪永光 《医学与社会》 2013年第1期86-88,9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事件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97名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评估,同时采用创伤事件评定问卷分析创伤事件的客观经历与主观评价。结果:主观经历创伤事... 目的:探讨创伤事件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97名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评估,同时采用创伤事件评定问卷分析创伤事件的客观经历与主观评价。结果:主观经历创伤事件的类型总数是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客观经历创伤事件类型总数无相关性;在客观经历创伤事件中,男性组在多种创伤事件中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不同性别组在IES-R总分、PTSS筛查阳性率和GWB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为院前急救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避免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主观定义事件为创伤事件的个体才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靶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人员 心理创伤 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2000-2009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海斌 张军根 +1 位作者 于晓华 徐瑾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2000~2009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院外急救的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对疾病种类、患病人数、年龄、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病规律特点。结果杭州... 目的了解杭州市2000~2009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院外急救的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对疾病种类、患病人数、年龄、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病规律特点。结果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救治病患有完整记录为311889人次,患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较2000年递增153.3%,2009年较2000年递增416%;以老年、中年、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90.25%。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妇产科疾病、高热、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创伤居多(31%)。前10位疾病总数(除妇产科外)男:女比例为1.49:1。结论杭州市院外急救患病人数逐年递增,以创伤为主的外科疾病居多。要加强院外急救系统建设,加大外科医师配置,普及急救技能培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急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流行病学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2000-2009年院前急救自杀患者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海斌 张军根 +3 位作者 付卫林 于晓华 徐瑾 庞田甜 《医学与社会》 2012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0-2009年院前急救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院前急救数据库中选择记录完整的自杀病例,采用EXCEL2007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结果:自2002年以来自杀病...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0-2009年院前急救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院前急救数据库中选择记录完整的自杀病例,采用EXCEL2007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结果:自2002年以来自杀病例一直有增长趋势,最高1年(2007)较最少1年(2002)增长近10倍,近年来持续走高;944例自杀病例中,男性303人次,女性641人次,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12,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59-40岁及39-20岁两年龄段人数最多,分别占总自杀人数的13.24%和66.53%;3月、5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月份为最少。结论: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不断完善对自杀病人的急救预警机制,加强急救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健康教育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4
作者 钱里娜 宋因力 +1 位作者 张军根 陈晓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00-203,223,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击者施救、初始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急救反应时间等数据,并分析其对T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98例TCA患者中位数年龄为49(31,61)岁,性别以男性为主,占66.78%;TCA事件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坠落伤多见,占56.04%;TCA事件多发生在5∶00~19∶59,尤其以5∶00~9∶59最多;TCA事件在四个季度均有发生,第二、三季度发病率相对较高,合计占比56.38%。298例TCA患者有复苏指征的共计145例(48.65%),仅7例(4.83%)患者院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目击者施救、钝性伤、患者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急救反应时间≤10 min对TCA患者ROSC成功有积极影响(χ^(2)分别=6.34、4.62、18.27、11.07、11.54、7.20、5.75,P均<0.05),患者年龄和调度员是否进行电话医学指导对TCA患者ROSC成功无影响(χ^(2)分别=0.07、0.42,P均>0.05)。结论TCA患者发病年龄小,以男性为主,发生场所多在公共场所,目前的复苏存活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改善院外生存链的一系列因素如目击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有效实施、院外及时除颤,积极进行高级心肺复苏,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有助于增加TCA患者的ROSC成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流行病学 自主循环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玲 张军根 +1 位作者 王建岗 鲁美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0期1536-1537,1540,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及人口老龄化,各种突发意外伤害造成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1-2],专业医务人员到场之前第一目击者在抢救黄金时间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尤其对于猝死、溺水等意外事故,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及人口老龄化,各种突发意外伤害造成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1-2],专业医务人员到场之前第一目击者在抢救黄金时间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尤其对于猝死、溺水等意外事故,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地救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然而,在我国,目前公众接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率低下[3],公众对急救知识及技能了解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医务人员 突发意外 急救知识 培训率 黄金时间 猝死 第一目击者 社会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自动体外除颤器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胡俊 张军根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9期97-103,共7页
目的:协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救援,实现对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的便捷、科学和高效运维管理。方法:从公众、卫生健康部门、配置单位、AED厂商和急救中心等多个视角,针对AED使用、管理和运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梳... 目的:协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救援,实现对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的便捷、科学和高效运维管理。方法:从公众、卫生健康部门、配置单位、AED厂商和急救中心等多个视角,针对AED使用、管理和运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设计和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结果: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公共场所共7 486台AED接入系统。系统具备公众查找AED,AED异常状态预警、巡检维护、记录救治信息、线上线下监管等功能,并与120调度指挥系统、互联急救系统互联互通。结论:AED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统一规范管理和有效运维,完善了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确保AED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可帮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AED实施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自动体外除颤器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院前急救空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陆舒雯 周海斌 +2 位作者 于晓华 张军根 张梅光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5期64-65,68,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空诊病例的特征,探讨相关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中心2009年院前急救空诊率为14.6%,以急腹症求助的空诊率为最高,占52.70%,其次为车祸。结论...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空诊病例的特征,探讨相关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09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中心2009年院前急救空诊率为14.6%,以急腹症求助的空诊率为最高,占52.70%,其次为车祸。结论:院前急救的空诊率高,对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部分急救病人的生命产生很大影响,应采取加大宣传教育、电话医学指导、完善急救网络等综合措施减少空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院前急救调度无效电话现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庞田甜 叶黎 +2 位作者 胡海霞 徐娅萍 周海斌 《医学与社会》 2012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了解目前杭州市院前急救调度无效电话受理情况,结合同行先进经验及中心实际,制定合理化应对策略,提高急救应对能力。方法:通过对本中心新建调度系统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度人员日均接警数为1024次(... 目的:了解目前杭州市院前急救调度无效电话受理情况,结合同行先进经验及中心实际,制定合理化应对策略,提高急救应对能力。方法:通过对本中心新建调度系统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度人员日均接警数为1024次(不包括主动拨打数),有效电话为307次,无效率为70.07%,其中大部分为骚扰电话,对急救资源造成巨大危害和浪费。结论:无效电话已经对急救调度系统及整个急救体系造成巨大危害,本中心做出的应对策略,有良好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人员 院前急救 骚扰电话 无效电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院前急救中精神病例的救治现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海斌 宋秋忆 张军根 《医学与社会》 2013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院前急救中精神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结合资深急救医师及急救管理者经验,阐述本文。结果: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精... 目的:了解杭州市院前急救中精神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以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的急救档案数据为基础,结合资深急救医师及急救管理者经验,阐述本文。结果: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精神病例为293人次,占总接警人数的0.48%,男性略多于女性;第四季度最多,占34.1%;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现场滞留时间久,现场类型以家属报警为主,常需要家属及民警协助采取强制措施,医疗急救干预较少。结论:杭州市院前急救处置精神病例中,存在急救人员疾病诊断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完善处置流程、使用保护性约束、加强精神专科档案管理等举措,可进一步保障精神病人及其他急救病人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精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使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美丽 张军根 +2 位作者 王建岗 杨国浩 梁羽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8期752-754,共3页
院外心搏骤停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重大健康问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除颤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国外学者证实对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的患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存活率可高达74%[1]。但是据... 院外心搏骤停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重大健康问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早期除颤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国外学者证实对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的患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存活率可高达74%[1]。但是据报道,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在急救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被除颤的比例不到3%[2,3]。AED的研发以及开放给公众使用,使得非医务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地培训,就能够在工作场所进行除颤,以挽救生命。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主要负责杭州市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及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管理工作。本次研究通过调研杭州市公共场所AED配置、培训及使用现状,为完善公共场所配置AED网络布局及相关管理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杭州公众AED使用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自动体外除颤器 患者存活率 公共场所 心血管疾病 急救中心 心肺复苏 网络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院外急救颈托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春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地区院外急救颈托使用的现状,为在院外急救中合理规范的使用颈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752例高能量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颈托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结果仅19.1%的患者使用了颈... 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地区院外急救颈托使用的现状,为在院外急救中合理规范的使用颈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752例高能量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颈托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结果仅19.1%的患者使用了颈托,院外急救中颈托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严重。结论应加强对急救医生创伤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高能量创伤的认识,积极推进颈托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高能量创伤 颈托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公立医院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红磊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第9期16-18,共3页
文章通过杭州市属六所大中型医院十年收入、支出、工作效率、医疗费用的比较与结构分析,探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收入结构体系改革和多元化多层次就医格局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医院 运行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地铁院前救援体系建设实践及体会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敏 张姣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以杭州市急救中心作为平台,探讨地铁突发灾害事件中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市民、医务工作者开展不同层次的急救灾害培训,提前制定预案,加强杭州市急救中心信息调度系统的建设。结果从2013年初到2014年10月,已培... 目的以杭州市急救中心作为平台,探讨地铁突发灾害事件中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市民、医务工作者开展不同层次的急救灾害培训,提前制定预案,加强杭州市急救中心信息调度系统的建设。结果从2013年初到2014年10月,已培训合格志愿者导师32人、志愿者149人、普通市民17000多人。结论杭州市地铁院前救援体系立体架构已初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救援 紧急预案 院前急救 急救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2022年急救技能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羽婷 宋因力 +1 位作者 王建岗 杨国浩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调查杭州师范大学学生2022年急救技能培训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2022年4月104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口学资料、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学习需求及对现场急救的态度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如... 目的调查杭州师范大学学生2022年急救技能培训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2022年4月104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口学资料、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学习需求及对现场急救的态度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如何应对肢体大出血、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8.8%(301/1046)、32.2%(337/1046);大学生有急救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34.0%(356/1046),认为有必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大学期间有必要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93.0%(973/1046)、91.3%(955/1046);认为最需要掌握是心肺复苏技能,最感兴趣的急救培训方式是现场演练,认为最适宜担任急救培训的教师为医院医护人员,认为最为适宜的培训频次为两个月1次;大学生对陌生人、亲近的人进行急救的意愿为90.9%(951/1046),而不愿进行急救的原因主要为担心自身急救能力差。结论大学生接受急救技能培训及掌握急救技能的比例均较低,但其学习需求及对现场急救的意愿强烈。故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活动,结合教师选择、培训内容、形式及频次等构建科学化的培训体系,以提升大学生急救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急救技能 培训现状 学习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社会急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1例
15
作者 刘刚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28-28,共1页
我中心于2022年11月3日在社会急救共同参与下成功心肺复苏院外心搏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1急救经过患者男,59岁,体育老师,在学校操场被发现突然倒地、呼之不应,由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呼救。08:19紧急医疗服务调度员明确现场位置后即刻派... 我中心于2022年11月3日在社会急救共同参与下成功心肺复苏院外心搏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1急救经过患者男,59岁,体育老师,在学校操场被发现突然倒地、呼之不应,由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呼救。08:19紧急医疗服务调度员明确现场位置后即刻派出救护车,并启动“互联急救”发送救助信息,召集周围1 000 m范围内的注册急救志愿者,辅助目击者识别出患者心搏骤停,电话指导其进行心肺复苏。附近的两名社区工作者应答,并利用“互联急救小程序”定位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社会急救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相关心理应激反应和PTSD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琪 张军根 +2 位作者 周海斌 曹日芳 汪永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1期913-914,共2页
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肩负各类院前急救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量大且心理负荷重。本研究对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 急救医护工作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城市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建设及研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海霞 袁轶俊 汪敏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1621-1623,共3页
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杭州承办了第十一届G20峰会。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国际级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本文对历届G20峰会及相关国际重大聚集活动的大数据作分析,并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医疗急救保障体系从立项到建设及完善的过程。保障体... 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杭州承办了第十一届G20峰会。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国际级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本文对历届G20峰会及相关国际重大聚集活动的大数据作分析,并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医疗急救保障体系从立项到建设及完善的过程。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分3个方面:(1)确立峰会保障任务,包括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2)建立健全组织保障系统,包括人员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沟通协商机制等;(3)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院前急救单位,包括设备投入、人员培训等。最后杭州市急救中心圆满完成了G20峰会院前急救保障任务。作为二线城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手段承担国际会议医疗保障任务已变得相对容易,虽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在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努力下,必然能克服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 大数据 数字化 大型活动 医疗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海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重大会议保障能力。方法回顾杭州市急救中心针对第十一届G20峰会期间的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对就诊患者数量、国籍、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及处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急救转运患者23... 目的探讨杭州G20峰会医疗急救保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重大会议保障能力。方法回顾杭州市急救中心针对第十一届G20峰会期间的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对就诊患者数量、国籍、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及处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急救转运患者23例,处置后送医院22例,现场观察1例;中国籍19例,外籍4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59岁,平均36岁。疾病种类包括热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疾病、外伤、口腔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科,均作有效处置。结论本次急救保障工作圆满成功。精心准备与周密部署是保障成功的前提;专业化的训练和多方位的演练是确保多学科急救处置的基础;设备、物资药品的及时供给能提高保障的持续性;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急救指挥中心、车辆、急诊室无缝连接,实时信息交换,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最精准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 大型活动 医疗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院前分娩救治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晓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3期39-39,47,共2页
急产指从产痛开始到完成分娩小于3小时,对于部分经产妇,由于产道的原因,急产发生率更高。急产属于非正常分娩,对胎儿和产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产妇急产时的宫缩力度过强、频率过快,子宫收张的间隔短,会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受阻,... 急产指从产痛开始到完成分娩小于3小时,对于部分经产妇,由于产道的原因,急产发生率更高。急产属于非正常分娩,对胎儿和产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产妇急产时的宫缩力度过强、频率过快,子宫收张的间隔短,会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受阻,未娩出的胎儿易在子宫内出现缺血、缺氧状况,进而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在院外环境下娩出易发生感染、窒息等,且院前急救中专业的接生技术能力相对不足,产妇及新生儿相关医疗风险明显高于院内分娩。现通过分析我中心2017-2019年院前分娩的数据,探讨院前分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窘迫 经产妇 医疗风险 缺氧状况 急产 产痛 院前急救 子宫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这些急救技能 关键时刻救人救己
20
作者 赵玉遂(采写) 鲁美丽(受访) 《健康博览》 2024年第9期4-9,共6页
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有一个与生命健康相关的节日——世界急救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意外伤害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如何有效地开展救护,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现场急救技能和对现场... 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有一个与生命健康相关的节日——世界急救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意外伤害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如何有效地开展救护,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现场急救技能和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的正确认识不足,人们往往将抢救意外伤害、危重急症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这会使处在生死之际的病人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急救技巧,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危险状况的应对能力,还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急症 急救技能 意外伤害 现场救护 挽救生命 关键时刻 黄金时间 可实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