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GIL教学在留学生心内科护理实习中的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王超群 郑贝贝 +1 位作者 刘欣 江寅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过程为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OGIL)教学在心内科留学生护理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实习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10名护理学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 目的探讨以过程为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OGIL)教学在心内科留学生护理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实习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10名护理学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POGIL理论设计教学计划,比较POGIL教学实施前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得分,调查学生对POGIL教学的课程认可度。结果POGIL教学实施后,留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P<0.05),学生课程认可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名(100%)学生均对本次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表示满意,8名(80.00%)学生认为POGIL教学方法可提高自己课堂的参与度,9名(90.00%)学生表示POGIL教学方法能帮助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临床思维。结论在心内科留学生护理实习生中应用POGIL教学,有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评判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过程为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教学 留学生 内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脂热点速递
2
作者 黄进宇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2期113-117,125,共6页
2024年8月30日至9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2024)会议上,众多研究者发布了针对血脂异常的最新探索结果,内容涵盖血脂管理现状、最新降脂理念更新、新靶点及新型降脂药物研发及临床实践优化等方面。本文从新药物... 2024年8月30日至9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2024)会议上,众多研究者发布了针对血脂异常的最新探索结果,内容涵盖血脂管理现状、最新降脂理念更新、新靶点及新型降脂药物研发及临床实践优化等方面。本文从新药物和治疗方法、脂蛋白(a)降低疗法、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英克司兰、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对ESC 2024会议的关键内容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英克司兰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干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一波 盛国安 +9 位作者 王莉 陈学清 孙曙平 陈继升 张晓红 叶淮松 徐芬 王宁夫 李虹 郭士遵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1418-1421,1447,共5页
目的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规范化管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选择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 894例,随机分为3组: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其中男352例,女278例,平均年龄(69.39±12.46)岁;医院对社区全科医师进... 目的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规范化管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选择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 894例,随机分为3组: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其中男352例,女278例,平均年龄(69.39±12.46)岁;医院对社区全科医师进行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规范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定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防治管理。医院组631例,其中男359例,女272例,平均年龄(68.51±12.15)岁;由专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社区组633例,其中男356例,女277例,平均年龄(68.50±12.51)岁;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师的培训,由社区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0±1.6)个月。结果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总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较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11%、1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终点事件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社区组,心力衰竭恶化率较社区组下降15.59%(均P<0.05);平均住院日较社区组减少4.56d(P<0.05);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干预,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依从性、生活质量及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医院与社区联合 院外干预管理 生活质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钱申贤 李佩璋 +7 位作者 陈宁 朱平 安奇 赵晓燕 张瑞芳 胡卫红 刘小明 吴炳南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目的评估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方法纳豆激酶临床研究课题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在90 d的研究期间服用8000 FU/d纳豆激酶(NSK-SD),... 目的评估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方法纳豆激酶临床研究课题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在90 d的研究期间服用8000 FU/d纳豆激酶(NSK-SD),分别在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进行采血,检测血脂、凝血四项、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在基线和第90天进行TCD检测和颈动脉彩超。结果97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这项研究,依从性良好。服用纳豆激酶30 d后血浆黏度显著下降(P<0.05);服用纳豆激酶90 d,ADP血小板聚集率300 s、AD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D-二聚体、全血低切黏度(5/s)、全血黏度(50/s)和全血高切黏度(200/s)显著下降(P<0.05);此外,全血低切黏度1/s在服用30 d和90 d后均显著下降(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大脑血流速度和流速差异常患者改善率分别为71.4%和87.5%;颈动脉内斑块和中膜增厚的改善比例分别为46.7%和42.1%。结论纳豆激酶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ADP血小板聚集率300 s、AD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全血黏度,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服用纳豆激酶90 d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大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表明纳豆激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心脑血管疾病 疗效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致心脏压塞抢救成功1例
5
作者 胡青青 周亮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44-45,共2页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曾成功抢救左心耳封堵术致心脏压塞患者1例。本文旨在通过分享成功抢救患者过程,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帮助心内科、心外科医师及时判断,同时引起反思。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心脏压塞 心包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郑宇洁 刘海婷 +4 位作者 陈恋 冯颖 吴天姿 蔡丽丽 王咏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变化以及影响感知变化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T1~T4四个时间采用心力衰竭躯体感知量表(HFSPS)评分进...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变化以及影响感知变化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T1~T4四个时间采用心力衰竭躯体感知量表(HFSPS)评分进行检测,将评分波动异常者进行排除,最后筛选出120例稳定的患者,分为高感知症状组59例和低感知症状组61例对比不同时刻HFSPS评分,绘制症状感知变化轨迹、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症状感知水平呈下降趋势(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FSPS评分与心力衰竭持续时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焦虑和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248、0.274、0.202、0.213,P <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257,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了解程度、NT-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级、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是影响患者高感知症状的危险因素(OR=1.065、1.426、2.510、2.806、2.453、3.134、3.205,P <0.05),而婚姻状况、职业状态以及LVEF是影响患者高感知症状的保护因素(OR=0.372、0.331、0.923,P <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感知程度与患者的个人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焦虑抑郁状态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疾病感知 心力衰竭躯体感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显华 袁洪 +2 位作者 凌峰 王宁夫 张邢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地尔硫卓组有效率为94.6%,用药前心室率为149±26次/min、用药后120min降至97±19次/min,下降幅度为35%;美托洛尔组有效率为97.1%,用药前后心室率分别为150±27、95±18次/min,下降幅度为37%。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地尔硫卓组无心功能恶化,美托洛尔组1例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均能有效地控制老年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功能衰竭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地尔硫卓 美托洛尔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凌峰 段徐 +2 位作者 杨建敏 夏强 叶治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244-2245,共2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5min内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价缺血性心律失常程度...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5min内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价缺血性心律失常程度。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J点明显下降,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J点的下降程度,吴茱萸次碱还能减少缺血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结论: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血损伤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改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可夫 王玉茗 +4 位作者 俞勤凯 杜常青 刘小伟 徐晨凯 唐礼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 5)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13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58例,同期选... 目的探讨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 5)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13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58例,同期选择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13例年龄性别匹配人群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者的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分析脂滴蛋白5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69μg/L vs 4.29μg/L,P<0.01);ACS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显著低于SAP患者(2.30μg/L vs 3.29μg/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186,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36,95%CI:0.603~0.898,P=0.003)。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较低,低血清脂滴蛋白5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冠心病新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忠 项美香 +2 位作者 马长生 张树龙 杨延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90 d(1 h~90 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依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9和50例...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国产依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90 d(1 h~90 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依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9和50例。依布利特组首剂1mg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0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转复率:依布利特组69.39%(34/49),普罗帕酮组44.00%(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依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6.79±12.31)min对(36.92±11.38)min,P<0.01。不良反应:依布利特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发生率6.12%(3/49),普罗帕酮组多为一过性低血压及长间歇,一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结论:依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治疗应用 普罗帕酮 治疗应用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心房扑动 药物疗法 输注 静脉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建敏 张邢炜 +7 位作者 王宁夫 高炎 李佩璋 周亮 叶显华 徐坚 潘浩 童国新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和斑块血管内超声指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9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72例(SA组),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外弹力膜面...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和斑块血管内超声指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9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72例(SA组),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脂核负荷、斑块纤维帽厚度、重构指数、斑块破裂情况、血栓等;应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前体1(proMMP-1)的浓度;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各种血管重建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较之SA组,ACS组患者病变斑块表现为EEMCSA、斑块负荷、脂核负荷更大、正性重构更多以及MLA更小、纤维帽更薄、破裂斑块、易损斑块和血栓更多见(P〈0.05或0.01);而且hs—CRP和proMMP-1水平更高(P〈005或0.01)。hs—CRP与EEMCSA、脂核负荷、斑块负荷、纤维帽厚度、斑块类型均相关(P〈0.05或0.01),ProMMP-1则仅与斑块类型相关(P〈O01);吸烟、HDL—C、hs—CRP、肌钙蛋白I均与MACE独立相关(P〈0.05或0.01)。结论hs—CRP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相关血管内超声指标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超声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鲁明 高炎 +3 位作者 王宁夫 李虹 郭士遵 钟益刚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采集两组患者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冠...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采集两组患者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BMI等)和血液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男性组血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组(P<0.01).结论 男性吸烟和血脂紊乱比例高于女性,提示吸烟和血脂紊乱是男性PCAD患者发病时间提前的重要危险因素,HDL-C和Apoa水平下降可导致冠状动脉保护机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临床危险因素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缺血预适应对IMA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琳 王宁夫 +7 位作者 叶显华 周亮 杨建敏 童国新 沈芸 郭士遵 来蕾 徐鹏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缺血预适应对缺血修饰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修饰蛋白改变对球囊预扩张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的评价意义。方法随机入选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分成行冠脉支架置入手术伴球囊扩张的治疗组(冠脉狭窄程度≥7...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缺血预适应对缺血修饰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修饰蛋白改变对球囊预扩张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的评价意义。方法随机入选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分成行冠脉支架置入手术伴球囊扩张的治疗组(冠脉狭窄程度≥75%)和单纯冠脉造影的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75%)。治疗组术中对靶血管的病变行球囊扩张,完全阻断冠脉血流1min,分别测定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与扩张后5min及支架置入后5min时的缺血修饰蛋白的水平,对照组测定术前术后的缺血修饰蛋白水平。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在连续3次持续1min球囊扩张后再置入支架。结果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球囊扩张后5min、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分别为77.09±13.85、90.69±23.34、82.84±21.88U/ml。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显著低于第1次球囊扩张后5min时(P=0.026),而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与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时无显著差异(P=0.150);对照组造影手术前后IMA无明显改变(P=0.70)。结论一过性心肌缺血可以导致IMA水平迅速升高,但反复球囊预扩张或多次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会诱导缺血预适应反应,可能导致IMA水平回落,甚至恢复至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预扩张 缺血预处理 缺血修饰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酶谱和肌红蛋白在早期反映射频消融心肌损伤中的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凌峰 邱国松 +4 位作者 李佩璋 吴欣 马辉 张邢炜 金建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比较肌红蛋白与心肌酶谱在反映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 ,探讨心肌损伤与射频消融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7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患者分别在血管穿刺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后、射频消融术后即刻和术后第 3天检测心肌酶学指标与... 目的 比较肌红蛋白与心肌酶谱在反映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 ,探讨心肌损伤与射频消融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7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患者分别在血管穿刺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后、射频消融术后即刻和术后第 3天检测心肌酶学指标与肌红蛋白 ,计算各个亚组的消融总能量。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 ,AST、LDH、HBDH和Mb浓度升高 ,且以Mb的升高幅度最大 ,LDH次之 ,而CK及CK MB在整体上没有差别。术后第 3天 ,所有指标均恢复到基线水平。LDH、HB DH和Mb的升高主要表现在右侧旁路组和AVNRT组中 ,而且血浆水平与各个亚组的射频消融总能量成正比。结论 心肌酶学指标可以反映射频消融产生的心肌损伤 ;早期反映射频消融后心肌损伤的指标以肌红蛋白最敏感 ,LDH次之 ,然后为HBDH和AST ,而CK和CK MB变化不大 ;心肌酶学指标的升高程度与射频消融总能量成正比 ,右心消融 (右侧旁道和AVNRT )的心肌损伤程度重于左心消融 (左侧旁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肌红蛋白 心肌损伤 心肌酶谱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原文传递
甲基莲心碱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yclin D1,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童国新 李晓春 +2 位作者 王宁夫 来蕾 冷建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s)增殖,Cyclin D1及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甲基莲心碱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甲基莲心碱对HUVSMCs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s)增殖,Cyclin D1及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甲基莲心碱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甲基莲心碱对HUVSMCs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 D1及P21Waf1/Cip1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D1及P21Waf1/Cip1rnRNA的表达。结果:AngⅡ对HUVSMC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其促增殖效应在24 h达到峰值,且在0.001-0.1μmol/L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HUVSMCs增殖,同时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yclin D1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1/Cip1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甲基莲心碱可通过下调Cyclin D1及上调P21Waf1/Cip1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Cip1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强化管理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占林 王宁夫 +6 位作者 钟益刚 李虹 郭士遵 童国新 沈培红 林坚 徐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早期社区管理在提高规范化药物治疗率、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入组15个社区冠心病早期患者共234例,社区采用1对1专人管理的方式,建立登记制度与随访制度,定期宣教,随访12个月...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早期社区管理在提高规范化药物治疗率、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入组15个社区冠心病早期患者共234例,社区采用1对1专人管理的方式,建立登记制度与随访制度,定期宣教,随访12个月。结果经过12个月的管理,患者在拜阿司匹林、降血压药、他汀类使用率有提高,吸烟率显著下降,从而使收缩压、心率、LDL均有显著的下降,HDL有升高的趋势,纽约心功能Ⅰ级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Ⅲ级的患者显著下降,最终因心血管再次入院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冠心病规范化管理,显著提高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率,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最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医院与社区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容积和Gensini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洋 李彩荣 王宁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观察平均血小板容积(MPV)、Gensini积分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于2016年1月接受PCI的STEMI患者30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MPV和... 目的观察平均血小板容积(MPV)、Gensini积分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于2016年1月接受PCI的STEMI患者30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MPV和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水平MPV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不同水平Gensini积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和无MACE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PV高水平组总不良事件率和再发心绞痛率、再次住院率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无显著影响;MACE组阿司匹林、MPV、时间和支架长度高于无MAC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MPV、时间和高血压为STEMIPC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ensini积分对STEMIPCI患者PCI术后预后无预测价值,MPV是STEMIPC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平均血小板容积 GENSINI积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徐 许轶洲 凌峰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964-966,共3页
当前有关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有关。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调节神经内分泌、抑制心室重构、抗血栓等。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力衰竭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辉 王宁夫 +1 位作者 童国新 李佩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梗死 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300名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汤阿毛 李益民 +3 位作者 陆骏 宁丽 金建芬 周宁宁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8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年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名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年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名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名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的自我效能得分为(26.61±5.1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衰竭得分、个人成就感得分是影响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结论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高年资护士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工作匹配方式、分层管理模式、鼓励加入专科护士的培养等措施,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优势,调动其工作热情,增强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高年资 自我效能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